赤脚医生手册
《“赤脚医生”手册》是一本由上海中医药大学、浙江中医药大学等集体编著的全民健康指导手册,于1970年9月由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
该书讲述了疾病的预防和中草药的认识,然后按照科室进行目录分类,内科、外科、妇产科、五官小儿科、皮肤科等都有涉及,还介绍了各种罕见病的治疗方法。该书给赤脚医生们提供了最浅显的入门方法,成为“赤脚医生”学习的必备教材,也被当时很多人称为“全科医疗医药宝典”。不仅在专业领域,在出版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赤脚医生”手册》成为了中国人的“全民健康指导手册”。《“赤脚医生”手册》也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关注,英国、美国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它翻译成50多种语言,在全世界发行。
2007年,《新赤脚医生手册》编辑部编著的《“赤脚医生”手册》更新版《新赤脚医生手册》出版。
成书背景
“赤脚医生”的叫法最早出现于上世纪人民公社时期。1968年夏天,《文汇报》刊载了一篇《从“赤脚医生”的成长看医学教育革命的方向》文章,文章实际是一篇关于上海川沙县江镇公社培养赤脚医生的调查报告。同年,第三期《》杂志和9月14日刊登的《》都全文转载。毛泽东在《人民日报》上批示“赤脚医生就是好”,从此,“赤脚医生”成为半农半医的乡村医生的特定称谓。当时,“赤脚医生”需要定期接受培训,国家还在持续出版大量简单通俗的医学读物来提高他们医术。
1970年6月,《赤脚医生培训教材(供南方地区使用)》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9月,由上海中医药大学、浙江中医药大学等集体编著的《“赤脚医生”手册》出版,这本手册成为了风靡全国的畅销书,各地的赤脚医生几乎人手一册。
1972年,一部52分钟的纪录片《中国农村的”赤脚医生”》,在国际上引起了强烈反响。它真实记录了当时“赤脚医生”就地取材、土法上马炮制针对农村常见病的药物和小小银针治大病的情形。美国几位学者在中国拍摄的这部片子,把中国的“赤脚医生”推向了世界,推动了全球的“中国‘赤脚医生’热”。
但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赤脚医生逐渐从人们的视野里淡出。1985年初,卫生部作出停止使用“赤脚医生”这一称呼的决定,原来的“赤脚医生”要进行考核,合格的将被认定为乡村医生,取得从医资格后可以继续行医。
内容结构
《“赤脚医生”手册》先讲述了疾病的预防和中草药的认识,然后按照科室进行目录分类,内科、外科、妇产科、五官儿科、皮肤科等。它的内容从常见的咳嗽、呕吐到复杂的心血管疾病和癌症;从灭蚊、灭蝇的防病知识到核武、生化武器的防护;从针灸、草药到常用西药都有。
《新赤脚医生手册》是《赤脚医生手册》的当代更新版,它把当下人们生活中已经罕见的病症全部去掉,加入了大量新发现、新产生的病症,并加入现代的医疗方案、新的用药知识等。在推荐用药时,提供的都是一些实用的常规药,而不是价格昂贵的新药。
出版历史
1970年9月,由上海中医药大学、浙江中医药大学等集体编著的《“赤脚医生”手册》首次出版。2007年,《新赤脚医生手册》编辑部编著的《新赤脚医生手册》由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价值和影响
《“赤脚医生”手册》给赤脚医生们提供了最浅显的入门方法,它不按照传统的做法先讲解剖学、生理学、生化学、药理学,而是以问题为中心,清晰明了、简单易行、实用性强,不仅成为“赤脚医生”学习的必备教材,也成为医学教育成功的案例。《“赤脚医生”手册》被当时很多人称为“全科医疗医药宝典”,它不仅全国的“赤脚医生”人手一册,正规医院里的医生也做到了“日常必备”。不仅在专业领域,在出版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赤脚医生”手册》成为了中国人的“全民健康指导手册”,由于内容浅显易懂,且图文并茂,许多百姓也买来阅读以增加一些医学知识。
《“赤脚医生”手册》也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关注,英国、美国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它翻译成50多种语言,在全世界发行,在一些西方国家的书店里也可以看到英文版的《“赤脚医生”手册》。
外界评价
在长达30年岁月里,《赤脚医生手册》不仅在物质匮乏的时代为解决几亿人的医疗问题立下了汗马功劳,也一直是中国人的全民健康指导手册,它的发行量仅次于《毛泽东选集》。——北京日报
参考资料
《“赤脚医生”手册》.新华网.2023-11-12
"赤脚医生"手册-图书.豆瓣.2023-11-12
赤脚医生,二十世纪中国的温暖记忆.今日头条.2023-11-12
新赤脚医生手册.豆瓣读书.2023-11-12
赤脚医生:村医特殊的时代身份.今日头条.2023-11-12
那年今日 | “赤脚医生”诞生:它不是最佳的,却是最温情的.今日头条.2023-11-12
《新赤脚医生手册》序言:一个时代的健康宝典.乌有之乡.2023-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