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有色金属工程

有色金属工程

《有色金属工程》创刊于1949年,是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主管、矿冶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主办、矿冶集团信息研究中心出版的综合性科学技术刊物,面向中国国内外公开发行。作为有色行业权威技术期刊,涉及有色金属(轻、重、稀、贵)地质、采矿、选矿、冶炼、加工、材料、环保、设备、过程控制等专业的综合性科学技术刊物。

办刊历史

1949年,《有色金属》创刊,以不定刊发行。

1953年,该刊因故停刊。

1956年,该刊复刊。

1965年,该刊再次停刊。

1972年,该刊再次复刊。

1980年,该刊以季刊稳定发行。

2011年,该刊刊期由季刊变更为双月刊,同年该刊正式更名为《有色金属工程》。

2014年12月,该刊成为中国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第一批认定学术期刊

2019年,该刊刊期由双月刊变更为月刊。

办刊条件

栏目方向

《有色金属工程》主要报道有色金属材料、智能矿山、绿色矿冶、环境保护等方向的学术进展,尤其是对有色金属材料等热点方向重点关注。

《有色金属工程》设有材料科学与工程、提取冶金与化学、矿物工程与工艺矿物学、矿山工程与工程地质、环境科学与工程、分析与检测、冶金史技术经济与工程管理等栏目。

《有色金属工程》2011年6月由原《有色金属》改名而创刊,将继续承载《有色金属》的办刊理念,报道国内外大型有色金属关键技术、设计理念和工程实践,推动行业科技创新和自主创新,关注有色金属行业最新技术研发动态,为行业科技成果转化提供交流平台,追踪报道有色金属行业和大型企业的发展动态,宣传行业杰出科技人才、企业家和领军人物,为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和谐社会服务,并探索架起科技创新成果与市场结合的桥梁。

人员编制

据2019年6月《有色金属工程》编辑部官网显示,该刊编委会顾问有15人、委员有57人。

办刊成果

收录情况

《有色金属工程》是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2017-2018年度)核心期刊、北大《核心期刊目录》(1992年第一版、1996年第二版、2004年版、2008年版、2011年版、2014年版、2017年版)来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被美国《化学文摘》(CA)(2014)、美国《史蒂芬斯全文数据库》(EBSCOhost)、日本《科学技术文献速报》(CBST,JICST)、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中国)文献数据库》(JSTChina)(2018)、《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光盘版)》、《万方数据》(CHINAINFO)、《维普资讯》(VIP INFORMATION)等收录。

出版发行

据2019年6月《有色金属工程》官网显示,该刊已发行和交换到28个国家和地区,1000多个单位和学术组织 。

据2019年6月7日中国知网显示,《有色金属工程》共出版文献5852篇。

据2019年6月7日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知识服务平台显示,《有色金属工程》载文量为2740篇。

影响因子

据2019年6月7日中国知网显示,《有色金属工程》总被下载607649次、总被引25902次、(2018版)复合影响因子为0.521、(2018版)综合影响因子为0.382。

据2019年6月7日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显示,《有色金属工程》被引量为15203次、下载量为137373次;根据2015年中国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数据显示,该刊影响因子为0.43,在全部统计源期刊(6735种)中排第3271名,在冶金工业类(75种)中排第28名。

荣誉表彰

《有色金属工程》曾获得《CAJ-CD规范》执行优秀奖

文化传统

办刊宗旨

《有色金属工程》办刊宗旨是关注有色金属行业最新技术研发动态,搭建行业科技成果转化交流平台,推动行业科技创新和自主创新为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和谐社会服务。

投稿须知

1.来稿要求论点明确、数据可靠、逻辑严密、文字精炼,每篇论文必须包括题目、作者姓名、作者单位、单位所在地及邮政编码、摘要和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一般为导师)简介(包括姓名、性别、职称、出生年月、所获学位、目前主要从事的工作和研究方向),在文稿的首页地脚处注明论文属何项目、何基金(编号)资助,没有的不注明。

2.论文摘要尽量写成报道性文摘,包括目的、方法、结果、结论4方面内容(100字左右),应具有独立性与自含性,关键词选择贴近文义的规范性单词或组合词(3~5个)。

3.文稿篇幅(含图表)一般不超过5000字,一个版面2500字内。文中量和单位的使用请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最新标准。外文字符必须分清大、小写,正、斜体,黑、白体,上下角标应区别明显。

4.文中的图、表应有自明性。图片不超过2幅,图像要清晰,层次要分明。

5.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采用顺序编码制,请按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编号。所引文献必须是作者直接阅读参考过的、最主要的、公开出版文献。未公开发表的、且很有必要引用的,请采用脚注方式标明,参考文献不少于3条。

6.来稿勿一稿多投。收到稿件之后,2个工作日内审稿,电子邮件回复作者。重点稿件将送同行专家审阅。如果10日内没有收到拟用稿通知(特别需要者可寄送纸质录用通知),则请与本部联系确认。

7.来稿文责自负。所有作者应对稿件内容和署名无异议,稿件内容不得抄袭或重复发表。对来稿有权作技术性和文字性修改,杂志一个版面2500字,二个版面5000字左右。作者需要安排版面数,出刊日期,是否加急等情况,请在邮件投稿时作特别说明。

现任领导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