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少昆,男,1963年12月出生,新疆石河子市人,毕业于山东农业大学,博士后学位,二级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农业农村部玉米单产提升工程专家组组长。
1980年9月至1984年7月,李少昆在石河子大学农学专业完成本科学习。1993年9月至1996年7月,李少昆前往中国农业大学攻读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专业博士学位。1998年10月起,李少昆在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担任研究员。1999年,李少昆发表了文章《玉米自交系株型及其光合特性的研究》。2003年,李少昆撰写的文章《基于BP神经网络解决小麦群体特征的图像理解问题》对外发表。2004年,他被农业部聘任为全国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玉蜀黍属首席专家。2013年12月,李少昆任中国作物学会玉米栽培学组组长。随后,他于2016年发表文章《不同机械作业对玉米子粒收获质量的影响》。2022年1月,李少昆担任了河南金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独立董事。2025年1月15日,李少昆前往民权县调研玉米密植精准调控技术推广工作。
2005年,李少昆获农业部“先进农业科研人员”称号。2020年11月9日,李少昆在中国作物学会2020年度科技奖励颁奖盛典上获得“中国作物学会科学技术成就奖——杰出人才奖”。2025年1月22日,他在2024年度三农人物荣誉盛典获得2024年度三农人物致敬团队奖。
人物经历
早年经历
1963年12月,李少昆出生。1980年9月至1984年7月,李少昆在石河子大学农学专业完成本科学习。1984年8月至1987年8月,他在新疆石河子市棉花研究所任职。1987年9月至1990年7月,李少昆在石河子农学院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攻读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专业硕士学位。1990年8月至1998年9月,他在石河子大学任教,历任讲师、副教授、教授。期间,他于1993年9月至1996年7月李少昆在中国农业大学攻读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专业博士学位。1996年9月至1998年10月,李少昆在山东农业大学进行博士后研究工作。
工作经历
1998年10月起,李少昆在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担任研究员。1999年,李少昆发表了文章《玉米自交系株型及其光合特性的研究》。随后,他在2002年发表的文章《基于BP神经网络的小麦群体图像特征识别》中讲述了小麦群体特征指标是生产上判断生长动态是否合理和因苗管理的主要依据。2003年,李少昆撰写的文章《基于BP神经网络解决小麦群体特征的图像理解问题》对外发表。2004年,他被农业部聘任为全国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玉蜀黍属首席专家。同年,他获得“全国农业科技推广先进个人”称号。2005年,他获农业部“先进农业科研人员”称号。2007年,李少昆发表了文章《棉花叶面积指数冠层反射率光谱响应及其反演》。
2008年,李少昆成为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2011年,他被评为农业部首批“农业科研杰出人才及其创新团队”成员。2012年,他获农业部“全国粮食生产先进科技工作者”称号。同年,他被评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此外,他还在该年获得兵团首届科技合作奖。2013年12月,李少昆任中国作物学会玉米栽培学组组长。此外,他还在该年被中国科学技术协会聘任为全国作物学首席科学传播专家。2014年,李少昆发表了文章《不同耕作措施对成都平原稻麦轮作区土壤蓄水抗蚀性及产量的影响》。2015年8月,他出席第十四届全国玉蜀黍属栽培学术研讨会。
2016年11月2日,李少昆在中国农业大学农学院做题为《玉米高产高效研究进展》的报告。随后,他在同年发表的文章《不同机械作业对玉米子粒收获质量的影响》中讲述了机械收获子粒后,子粒破碎率普遍较高,大多超过5%的国家标准;杂质率和落粒损失率普遍较低,分别低于3%和5%的国家标准。2017年12月13日,他前往中国农业科学院做题为《玉米栽培研究进展》的报告。2019年3月,在山西太原召开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西北耐密高产抗旱玉米新品种培育”工作总结会议上,李少昆与郭宝健等人就专项实施、育种技术、机械粒收技术及抗旱种质鉴定做了专题报告。
2020年11月9日,李少昆在中国作物学会2020年度科技奖励颁奖盛典上获得“中国作物学会科学技术成就奖——杰出人才奖”。2022年1月,李少昆担任了河南金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独立董事。2023年4月11日,他在河南农业大学农学院做题为《玉米密植高产精准调控技术》的学术报告。2025年1月15日,李少昆前往民权县调研玉米密植精准调控技术推广工作。1月22日,他在2024年度三农人物荣誉盛典获得2024年度三农人物致敬团队奖。
研究方向
李少昆长期从事玉蜀黍属生理生态与栽培、作物信息科学研究工作。
主要作品
文章
著作
社会任职
主要成就
学术成就
截止2016年5月,李少昆主持研发的“玉米密植高产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等6相技术被农业部遴选为全国主推技术;获软件著作权登记27件;发表论文168篇(其中SCI收录35篇),出版专著17部。
人才培养
截止2016年5月,李少昆培养博士后3名,博士生19名,硕士生56名。
科研成就
李少昆申请获得资助“863”“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和“国家自然科研项目20余项”。
承担项目
荣誉奖项
获奖成果
个人荣誉
参考资料
河南金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独立董事 2023 年度述职报告.同花顺.2025-01-23
博士后合作导师-李少昆.中国农业科学院西部农业研究中心.2025-01-23
首席:李少昆 -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2025-01-23
农业农村部玉米单产提升工程专家组莅临我市调研玉米密植精准调控技术推广工作.搜狐网.2025-01-23
李少昆.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2025-01-23
玉米自交系株型及其光合特性的研究.万方数据.2025-01-23
基于BP神经网络解决小麦群体特征的图像理解问题.万方数据.2025-01-23
不同机械作业对玉米子粒收获质量的影响.万方数据.2025-01-23
张献龙、李少昆荣获中国作物学会杰出人才奖.中国作物学会.2025-01-23
中国农业银行 #2024年度三农人物 2024年度三农人物揭晓.今日头条.2025-01-23
基于BP神经网络的小麦群体图像特征识别.万方数据.2025-01-23
棉花叶面积指数冠层反射率光谱响应及其反演.万方数据.2025-01-23
不同耕作措施对成都平原稻麦轮作区土壤蓄水抗蚀性及产量的影响.万方数据.2025-01-23
第十四届全国玉米栽培学术研讨会在保定召开.中国作物学会.2025-01-23
2016博士生“作物科学研究进展”课程.中国农业大学农学院.2025-01-23
【作物科学研究进展课程】李少昆研究员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所.中国农业大学农学院.2025-01-23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西北耐密高产抗旱玉米新品种培育”2018年工作总结暨2019年工作落实会议在山西太原召开.甘肃省农业科学院.2025-01-23
中国农业科学院李少昆研究员为农学院师生做学术报告.河南农业大学农学院.2025-01-23
东北高产春玉米氮营养指标的无人机多光谱遥感监测.万方数据.2025-01-23
东北冷凉区玉米籽粒脱水模型构建策略研究.万方数据.2025-01-23
水肥一体化条件下密植高产玉米适宜追氮次数研究.万方数据.2025-01-23
东北玉米耕作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与新型耕作制度展望.万方数据.2025-01-23
不同玉米品种子粒硬度差异及与含水率的关系.万方数据.2025-01-23
基于高斯函数的春玉米叶片功能期模型构建与应用.万方数据.2025-01-23
滴灌量对高产春玉米冠层结构特征及产量的影响.万方数据.2025-01-23
玉米机械粒收质量现状及其与含水率的关系.万方数据.2025-01-23
基于冠层光谱角算法的小麦氮素营养监测.万方数据.2025-01-23
播期对高产玉米(15000 kg/hm2)群体籽粒灌浆特征的影响.万方数据.2025-01-23
施氮和深松对春玉米根系性状的影响研究.万方数据.2025-01-23
基于光谱参数的棉花叶面积指数监测和敏感性分析.万方数据.2025-01-23
棉花植株水分含量的高光谱监测模型研究.万方数据.2025-01-23
基于图像规则的玉米病害诊断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万方数据.2025-01-23
我国玉米产量变化及增产因素分析.万方数据.2025-01-23
成都平原免耕及不同麦秸还田量种植水稻的研究.万方数据.2025-01-23
棉花纤维品质与气象因子的定量分析.万方数据.2025-01-23
高产棉花打顶调控的群体适宜性研究.万方数据.2025-01-23
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中国国家版权馆.2025-01-23
西南玉米田间种植手册.中国国家版权馆.2025-01-23
南方甜、糯玉米种植技术挂图.豆瓣读书.2025-01-23
北方春玉米田间种植手册.豆瓣读书.2025-01-23
北方旱作玉米田间种植手册.豆瓣读书.2025-01-23
玉米生产技术扩散理论.实践.豆瓣读书.2025-01-23
玉米高产高效栽培模式.豆瓣读书.2025-01-23
玉米抗逆减灾栽培.豆瓣读书.2025-01-23
玉米生产技术创新 扩散.中国国家版权馆.2025-01-23
玉米高产潜力·途径.中国国家版权馆.2025-01-23
玉米病虫草害诊断专家系统.中国国家版权馆.2025-01-23
万向德农.新浪财经.2025-01-23
【动态】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专家到开鲁县考察指导工作.澎湃新闻.2025-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