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医疗制度
社会医疗制度(socialized medical care system)是社会保障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旨在通过整合国家、集体和个人的资金,建立一套完整的医疗保健服务体系,以抵御各种风险并提高健康水平。
定义
社会医疗制度是一种综合性的医疗保健服务体制,涵盖了医疗费用的筹集、分配和管理,卫生人力资源的培养和利用,以及卫生服务的具体实施等方面。它是现代经济社会制度的关键要素之一,其完备程度反映了社会经济制度的成熟度,并且具备社会稳定器的作用。
世界现状
当前,国际上的社会医疗保障体制大致可分为三类:第一种是以国家为主导的公费医疗,如苏联的全民免费医疗、英国的国民保健服务(NHS),以及中国的干部公费医疗和工人劳保医疗。第二种是医疗保险,常见于欧洲的德国、法国和亚洲的日本等地。美国则主要由私人机构提供医疗保险,强调患者自主选择医疗机构。第三种是自费医疗,主要存在于非洲、东南亚等发展中地区,通常只有少量的免费或减价医疗服务。
评估标准
评价社会医疗制度的有效性,应考虑其覆盖范围、适应社会化趋势的程度、管理效率、卫生资源配置的合理性和平等性,以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尽管各国的医疗保健体制各具特色,但在普遍存在的供给与需求矛盾下,各国政府正积极寻求改善现有体制的新方法。
中国现状
在中国,现有的医疗制度主要包括公费医疗和劳保医疗。这些制度在过去几十年中对保护人民健康、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然而,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体制改革的深入,现行医疗制度暴露出一些问题,如缺乏有效约束机制导致卫生资源浪费,医疗经费筹措机制不合理,以及保障覆盖面狭窄等。为了应对这些问题,中国正在进行医疗制度改革,探索结合个人账户和社会统筹的新型医疗保障模式,以期完善中国的医疗制度。
参考资料
社会医疗制度.百度文库.2024-11-06
发展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社会制约因素分析.百度文库.2024-11-06
中国现行医疗制度.深蓝保.2024-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