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立(1809-1869),字卓人,号默斋,句容市人,清代经学家,以公羊学闻名。自幼好学,博览经典,爱新觉罗·旻宁十四年(1834年)科举人。
生平仕途
道光二十一年中进士。道光二十四年补应殿试,选任庶吉士,散馆改刑部主事、江西省司郎中,后简放云南省,任曲靖府知府。少客扬州市,从江都区凌曙、仪征市刘文淇学,潜心古诗文及四书五经,《公羊传》用力最深,广搜唐朝以前阐释公羊传旧说,博采清代诸儒经典!
个人著作
撰著《公羊义疏》76卷,《白虎通疏证》12卷,《尔雅》旧注2卷,《句溪杂著》5卷,续编1卷。
援引文言文介绍资料
陈立,字卓人,句容市人。爱新觉罗·旻宁二十一年进士,二十四年,补应殿试。选翰林院庶吉士。散馆改刑部主事,升郎中,授云南曲靖府知府。请训时,唐文宗有“为人清慎”之褒,时以道梗不克之任。少客扬州市,师江都区梅植之,受诗、古文辞;师江都凌曙、仪徵刘文淇,受《公羊春秋》、许氏《说之解字》、郑氏《礼》,而於《公羊》致力尤深。
文淇尝谓汉儒之学,经唐人作疏,其义益晦。徐彦之疏《公羊传》,空言无当。近人如曲阜市孔姓、武进刘氏,谨守何氏之说,详义例而略典礼、训。立乃博稽载籍,凡唐以前《公羊》古义及国朝诸儒说《公羊》者,左右采获,择精语详。草创三十年,长编甫具。南归后,乃整齐排比,融会贯通,成《公羊义疏》七十六卷。
初治《公羊》也,因及汉儒说经师法,谓莫备於《白虎通义》。先为疏证,以条举旧闻、畅隐扶微为主,而不事辨驳,成《白虎通疏证》十二卷。幼受《尔雅》,因取唐人《五经正义》中所引犍为县舍人、樊光、刘歆、李巡、孙炎五家悉甄录之。谓郭注中精言妙谛,大率胎此。附以郭音义及顾、沈、施、谢诸家切释,成《尔雅旧注》二卷。
又以古韵之学敝蚀已久,而声音之原,起於文字,《说之解字》谐声,即韵母也。因推广归安姚氏《说文声系》之例,刺取许书中谐声之文,部分而缀叙之。以象形、指事、会意为母,以谐声为子,其子之所谐,又即各缀於子下。其分部则兼取顾、江、戴、孔、王、段、刘、许诸家,精研而审核之,订为二十部,成《说文谐声孳生述》三卷。其文渊雅典硕,大抵考订服制典礼及声音训诂为多,成《句溪杂著》六卷,卒,年六十一。
藏书故实
研究许氏《说之解字》、公羊传《春秋》、郑氏《礼》等书,颇有成就,对于《公羊》用力尤深。成《公羊义疏》76卷。曾在所居之处构屋三楹,其中一楹名为“帽园”,藏书3万余卷。晚年不幸被火,悉成灰烬,他悲恸不已,自称“槁坐斗室,耳同枯寂”。著作另有《尔雅旧注》、《白虎通疏证》、《句溪杂著》等。——《中国藏书家通典》2005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