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任素质辞典是由理查德·鲍伊兹和戴维·麦克利兰等人共同构建的一套用于描述和区分优秀管理者的能力体系。通过对其它学者的研究成果进行整合和补充,他们最终确立了21个基本的胜任素质要素,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了涵盖多种职业领域的庞大数据库。

历史沿革

1981年,理查德·鲍伊兹对有关经理人胜任素质的原始资料进行了深入分析,从中提取了一组可用于识别杰出经理人的关键素质。此后,麦克利兰自1989年开始在全球范围内对超过200个工作职位的胜任素质进行了广泛研究。他们的努力逐渐形成了21项普遍适用的胜任素质要素,这些要素涵盖了人们的知识、技能、社会角色、自我概念、特质和动机等多个方面,构成了胜任素质辞典的核心内容。此外,戴维·麦克利兰团队还收集了约760种行为素质的数据,其中约360种行为素质对应于21项胜任素质要素,这些要素能够解释各领域工作中高达80%-98%的行为及其结果。

词典构成

胜任素质辞典包含了21项通用胜任素质要素,这些要素反映了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的各种知识、技能、社会角色、自我概念、特质和动机等方面的特点。辞典中的尺度设计旨在适应大多数工作情境,但在具体应用时,应注意其普适性可能导致精度不足的问题。辞典所提供的胜任素质要素为企业开展自身的胜任素质研究提供了一个基础框架,企业应在考虑自身特性和外部环境的情况下,对这些要素进行适当的调整和重组,以创建适合本行业的胜任素质辞典。

胜任素质的理解

胜任素质指的是在一个特定的企业环境中,在具体的岗位上取得卓越绩效所需的个体特征。这些特征包括但不限于知识、技能、社会角色、自我概念、特质和动机等,它们能够显著地区分高绩效者与普通绩效者。胜任素质的主要特点是综合性、与工作绩效的高度关联性、以行为形式展现、可持续性和对未来行为的可预测性。

胜任素质的构成

胜任素质是一个人内在的素质,蕴含着表现力或思维力,能够在个人的职业生涯中发挥持久的作用。它由多个层次组成,包括知识、技能、社会角色、自我概念、特质和动机等。这些层次的深度决定了其被发现和理解的难度,越深层的部分越难以察觉。通常情况下,组织倾向于基于表面的知识和技能来选拔人才,但实际上,更为高效的方法是选择那些拥有核心动机和特质的人才,并在此基础上培养他们所需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因果关系

动机、特质、态度和自我概念等素质能够预测行为,而行为则会产生相应的工作结果。这一过程可以用动机/特质→行为→结果的模式来描述。这个模型也可以用于风险评估分析,例如,如果不激发员工的成就动机,就很难期望他们在财务、生产率、质量和新产品的创新上有显著提升。

参考资料

胜任素质词典(全) .百度文库.2024-10-23

胜任素质词典(全).pdf.淘豆网.2024-10-23

胜任能力素质辞典库·通用版.pdf.原创力文档.2024-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