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冷水溪镇

冷水溪镇

冷水溪镇,隶属松桃苗族自治县,地处松桃苗族自治县西部,东与大路镇接壤,南与孟溪镇毗邻,西与乌罗镇石梁乡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木黄镇相依,北与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钟灵镇交界。镇人民政府驻地距县城57千米。总面积252.05平方千米。此处有一河流,夏天水很冰凉,所以叫冷水溪。

历史沿革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7月,置冷水联保,属四督导区(孟溪)。

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1月,改乡。

1950年3月,属四区(孟溪)。

1952年10月,属七区(乌罗)。

1958年11月,改公社。

1984年3月,改乡。

1992年5月,建镇并乡撤区与谢沟、三阳合并为冷水溪乡

2015年12月,撤乡设镇。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1月,辖7个保。

1995年12月,划沿田,板栗坪村归大路乡管辖,辖17个村,269个村民组。

2011年末,辖双龙。道坨、罗袍、牛塘、木江、陆家坝、红星、石门、通塔坪、赵家沟、黑水、三脚坡、三阳、桐子坪、木材、陶家沟、齐心坝17个村,下设269个村民小组。

区划详情

截至2020年6月,冷水溪镇辖3个社区、14个行政村,镇人民政府驻双龙社区。

地理环境

地形地貌

冷水溪镇地处梵净山东麓,地势南低北高。境内最高峰位于椅子山,海拔1630.62米;最低点位于马槽口,海拔450米。

水文

冷水溪镇境内河道属沅江市水系,主要河流有黑水溪、赵家沟、大鱼泉,小鱼泉、母猪洞、犀牛洞,总长65千米,河网密度2.3千米/平方千米,径流总量465万立方米。境内最大的河流为松江河镇,境内长13.2千米,流域面积12.3平方千米,年均流量0.2立方米/秒。

自然灾害

冷水溪镇主要自然灾害有干旱、洪涝、低温,连阴雨、凝冻、泥石流。最严重的一次旱灾发生在2011年,30多亩秧苗枯死,500多亩农田绝收,600亩农作物枯死,2300多人和40000多头大牲畜饮水困难,直接经济损失600万元。

自然资源

冷水溪镇境内已探明地下矿藏有锰,储量2000万吨,矿区面积26.8平方千米,主要分布于赵家沟、黑水县三脚坡村。其他自然月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大鲵属,其他野生动有20种。

2011年末,冷水溪镇有耕地面积13000亩;可利用草地面积2000亩,林地面积5600亩。

人口

2011年末,冷水溪镇辖区总人口24357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2152人,城镇化率8.8%。另有流动人口25人。总人口中,男性12752人,占52.4%;女性11605人,占47.6%。总人口中,以汉族为主,达21785人,占89.4%;有苗、土家、侗3个少数民族,共2572人,占10.6%。超过1000人的少数民族有苗、土家2个民族,其中苗族1134人,占少数民族人口的44.19%;土家族1031人,占40.1%。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170人。

截至2018年末,冷水溪镇户籍人口14260人。

经济

综述

2011年末,冷水溪镇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650元。2011年,冷水溪镇财政总收入175.2万元,比上年增长12%。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40万元,比上年增长11%。从各主要税种看,完成营业税60万元,个人所得税16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1%、22%。

至2018年末,冷水溪镇有工业企业1个,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有1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46个。

农业

2011年,冷水溪镇农业总产值7035万元,比上年增长8.4%,农业增加值占全镇地区生产总值的42%。粮食作物以水稻。玉米、薯类为主。2011年,生产粮食9790吨,其中水稻2781吨,玉米1375吨,薯类2310吨。主要经济作物有烤烟,中药材、油菜、蔬菜等。2011年,烤烟种植面积600亩,产量102吨;油菜种植面积2250亩,产量338吨;蔬菜种植面积1300亩,产量1100吨,主要品种有白菜、萝卜。畜牧业以饲养生猪、牛、羊、家禽为主。2011年,生猪饲养量1.2万头,年末存栏1.1万头;牛饲养量0.44万头,年末存栏0.42万头;羊饲养量0.35万头,年末存栏0.3万头;家禽饲养量4万羽,上市家禽3万利。2011年,生产肉类1188吨,其中猪肉1157吨,牛肉25吨,羊肉6吨,禽蛋178吨;畜牧业总产值2540万元。截至2011年末,累计造林7014亩,其中经济林7014亩,退耕还林还草1.244万亩,荒山补植补造4860亩,林木覆盖率达60%,活立木蓄积量2.1万立方米。

工业

2011年,冷水溪镇有矿产品开采企业4家,从业人员425人,实现工业总产值2.4亿元,比上年增长23%,工业增加值占全镇地区生产总值的12.6%。

商业

2011年,冷水溪镇社会商品销售总额达4470万元,比上年增长22%。

金融

2011年末,冷水溪镇金融机构各类存款余额4200万元,比上年增长210%;人均储蓄1724元;各项贷款余额2800万元。

邮政业

2011年,冷水溪镇邮政业务收入6.4万元。

电信业

2011年,冷水溪镇电信业务收入330万元。

交通运输

冷水溪镇主要以公路运输方式为主。2011年,客运总量2.8万人,货运总量564万吨。县乡公路8条,总长85千米。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2011年末,冷水溪镇有小学13所,教学点3个,在校生2433人,专任教师108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2所,在校生1055人,专任教师48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96%,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主要学校有冷水中学。2011年,教育经费1160万元,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1120万元,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1120万元,预算内教育事业费1020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8%、17%、16%、15%。

科学技术

2011年末,冷水溪镇有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1个,科技人员9人。

文化事业

1993年,冷水溪镇建成电视地面差转站,政府驻地1995年开通有线电视,2011年9月,开通数字网络电视,集镇地数字网络电视入户率95%。2011年末,累计实施“村村通”工程无线电视387户,群众自购无线电视设备1253户,无线电视覆盖率92%。2011年末,冷水溪镇有文化服务中心1个,农家书屋13个,藏书3.6万册;文体行业从业人员1人。

医疗卫生

2011年末,冷水溪镇有卫生院1所;病床22张。专业卫生人员18人,其中执业医师3人,执业助理医师2人,注册护士1人。2011年,医疗机构(门诊部以上)完成诊疗4532人。

体育事业

2011年末,冷水溪镇有篮球场14个,灯光球场1个,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员占常住人口的3.8%。

社会保障

2011年,冷水溪镇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34户,人数42人,支出10.2万元,比上年增长12%,月人均202元,比上年增长12%;城市医疗救助6人次。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2341户,人数6144人,支出942.4万元,比上.年增长12%,月人均127.8元,比上年增长12%;农村五保分散供养312人,支出16.8万元,比上年增长12%;农村医疗救助432人次,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855人次,共支出4.3万元,比上年增长54%。自然灾害受灾人口19045人,农作物受灾面积9522亩,毁坏房屋32间,直接经济损失2384万元,救灾支出50万元,比上年增长87%.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77人,抚恤事业费支出26万元,比上年增长20%。

基础设施

2011年末,冷水溪镇有邮政网点1个,全年投递国内函件5121件,国内汇票业务完成7121笔,国内异地中国邮政速递物流信件完成725件,征订报纸1454份、期刊1244册。冷水溪镇有电信企业1家,服务网点2个;电话交换机总容量500门,固定电话用户240户,电话用户普及率4.02%;移动电话用户1500户,比上年增加200户,移动电话普及率为35.4%;光纤线路总长达6千米,互联网端口总数200个,其中已占用端口总数150个。

2011年末,冷水溪镇有发电站1座,装机容量400千瓦,年发电量累计完成24万千瓦时。拥有35千伏变站1座,主变压器1台,总容量400千伏安,高压输电线路4条,总长度110千米,年售电量累计完成280万千瓦时,综合电压合格率95.3%,供电可靠率98.3%。

旅游

独特的地形地貌,形成迷人的自然风光,境内环境优美,是休闲、旅游的理想场所。三二九佛洞、仙人桥、大鱼泉水库与梵净山佛教圣地形成—体。冷水又是该县红色政权最早诞生之地,是开发红色旅游与自然风光旅游地理想环境。

2007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直帮扶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通过全乡人民的共同努力,实现生产总值达到3362万元,财政总收入92.1万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58万元;居民储蓄存款500万元,贷款余额495万元;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16万元;全年粮食总产量达到6301吨,人均纯收入为1148元。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6gwu.com/id.php on line 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