皱疤坚螺(学名:Camaena cicatricosa),又名天螺、圆螺,是坚齿螺科坚螺属的一种动物,属于腹足纲、柄眼目。
形态特征
皱巴坚螺,贝壳大型,左旋,壳质量,呈扁圆球形。壳扁圆球形。壳高35mm,宽49mm。有5.5个螺层,前几个螺层增长稍快,略突出,螺旋部呈拱状。体螺层上部平坦,下部膨胀,靠近壳口的体螺层周缘上有钝的龙骨突起壳面呈黄褐色,有多条粟色色带,在体螺层周缘下方一条色带较宽,并有较粗的生长线。壳顶钝,缝合线浅。壳口呈半月形,口缘锋利,向外折,呈白瓷色,轴缘外折,将脐孔遮盖一半,内唇巾覆于体螺层上形成透明而光滑的胼胝部。脐孔宽大,呈圆形。
分布范围
皱疤坚螺在国外主要分布于东亚、南亚、新几内亚岛、澳大利亚、太平洋和美拉尼西亚群岛、中美和南美洲。在国内,除了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湖南省、江苏省等省区外,还分布于海南岛、上海市等省市自治区,以及香港特别行政区。在贵州省分布于贵阳市、兴义市等地。
栖息与习性
皱疤坚螺生活在山区、丘陵地带潮湿的树林、灌木丛、草丛中,石块下,芭蕉丛中、石灰岩洞穴、缝隙中以及农田田埂边。是夜出性陆栖贝类,春季及夏初活动较为频繁,秋末及冬季活动较少,几乎停止活动。
它们比其他陆栖贝类(蜗牛类)更喜欢潮湿的环境。主要以瓜果、蔬菜、树叶、野草等为食,对食物有选择性,其食量与食物种类及气候有关。休眠期一般自11月下旬后至翌年1月。
繁殖
交配季节为4月至9月,以7、8、9月达最高峰。交配一般在气温22~27℃,相对湿度90%以上时进行,持续7~8小时。交配后5~36天开始产卵,每一次产卵5~37粒,孵化期15~40天。达到性成熟约需7~8个月。卵为圆球形,白色,有石灰质外壳。卵多产于石缝、土隙之中,或松软的泥土里。
养殖
1.温度16~40℃,最佳25℃,一般能高不低。加温必须采取地龙火道,且常年备好,尤其是春末秋初,要防止突然降漫,有条件暖气最好,不要采取火炉加温。
2.湿度。饲养土的土表湿度要保持到25%~35%,空气相对湿度85%~90%,能湿不干,控湿、保湿采取塑料布盖顶。
3.防止干风、冷气直接吹进,进口应采取双门、挂布、挡风板。 4.坚决控制有异味的气体进入饲养场地。
5.饲养土必须控制在pH6.5~7.5,切忌使用施过农药、化学物质的污染砂土。
6.养殖容器一定要具有很好的透水性和透气性。
7.不工作时不要强光照射,阴暗最好,夜间采用15W红色灯泡照明,这样能刺激产卵。
8.卵的孵化。蜗牛的养殖成败,关键在卵的孵化,控制室内温度在20~25℃,空气湿度在90%~95%,土表湿度在25%~30%,改进采卵孵化方法,采用种蜗牛60天轮倒法,此法能大大提高蜗牛的养殖效益,一般出壳率达95%以上。
9.幼蜗牛的饲养关系到迅速发展蜗牛数量与产量的成败关键,要特别注意温度与湿度的控制。温度一般应控制在25~30℃之间,饲养土含水量以30%~35%为宜,空气相对湿度在80%~90%为宜,多食鲜嫩多汁的饲料,辅以钙质食物。
10.1~3月龄蜗牛饲养池内加湿,坚决不能用水泼,采用喷雾器喷,最好用温水。
11.发现病、死蜗牛及时清除。
12.勤清粪便,最好采取蚯蚓与蜗牛混养,一举两得。
13.防止天敌侵害、灭鼠、灭蚁,定时用1/1000的敌百虫溶液喷洒,能有效地杀灭蜗牛的最大天敌--螨,定期用过氧乙酸稀释液,对蜗牛的养殖场所进行消毒,杀灭病源微生物。
14.成本最低,效果最佳饲料配方:米糠50%,贝壳40%,酵母粉8%,其他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