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乞活军

乞活军

乞活军是产生于惠帝光熙元年(306)的一支带有军队和流民性质的集团。以求生存与“勿事胡”作奋斗的主旨,一直是胡人统治下的一股坚强的汉人武装力量。

光熙元年(306),并州乞活军随司马腾到冀州不久,司马腾兵败被杀,乞活军开始分化,并由国家军队彻底转化成流民组织。杀死司马腾的是出自太原市的人石勒所参加的汲桑军。公元308年,石勒收编了乞活军。

东晋太兴二年(319年),石勒将归降后赵黄河两岸乞活陈川部也迁往广宗上白一带,平时耕作,战时打仗。后赵末年,乞活在上白一带有“数万家”。黄河以南乞活,初以浚仪(今开封市西北)一带为根据地,后南移到江淮平原。到刘裕北伐时(419年)仍然存在。

产生背景

乞活一词的本来意思是到有粮食的地方讨饭吃。晋朝永嘉之乱后,幽州、冀州都先后沦陷。惠帝光熙元年(306),并州大闹饥荒,北方的胡人多次抢掠,各郡县都无法自保,大量的普通民户随从国家正规军从并州外逃。

历史沿革

惠帝光熙元年(306),并州军民万余人跟随司马腾到冀州找粮食,号为乞活军。到冀州不久,司马腾兵败被杀,乞活军开始分化,并由国家军队彻底转化成流民组织。杀死司马腾的是出自并州的羯人石勒所参加的汲桑军。以后乞活首领与石勒冤冤相报,势不两立。在乞活各支中,以陈午军反胡态度最坚决,临死时还专门交代部众,不得为胡人做事。

东海王司马越为镇压汲桑起义军,分别任命田兰为巨鹿郡太守、田甄为汲郡太守。田甄请求当魏郡知府,司马越不同意。田甄于是带领乞活兵五万多人起义,不再受晋朝节制。此后,汲桑起义军与西晋军、乞活军混战三十余场,互有胜负。

永嘉元年八月,汲桑起义军被晋将苟晞在东武阳击败,退保到清河的临县清渊县(今河北临西)。九月,苟晞率部追击,在清渊攻破起义军八道防线,斩杀万余人。汲桑、石勒收集残兵,前往山西投奔自称汉王的匈奴单于刘渊,在途中,又被冀州刺史丁绍率兵截击于赤桥,起义军溃散。此后,汲桑逃回牧苑,以待再起,石勒逃亡山西。

十月,石勒先后说服上党胡部大张旬督冯莫突、乌桓张伏利度等人,带领部队共同投奔汉王刘渊。石勒因功被刘渊封为辅汉将军平晋王。十二月,汲桑被田甄、田兰等率乞活兵斩杀于乐陵牧苑。

晋永嘉二年(公元308年),石勒奉刘渊的命令,会同十个将领,带领五胡的兵马向东越过太行山,再次进入赵魏地区。十一月,石勒等将领带领三万士兵攻打邺、汲、顿丘三个郡,地方望风而降,接连突破五十余道防线。石勒从败军中挑选了五万人补充到队伍中,攻克邺城后接着挥兵向北,进攻赵郡,诛杀冀州西部都尉冯冲,并在中丘县(今内丘县)境内击杀乞活首领田甄、赦亭,收编了乞活军。

东晋太兴二年(319年),石勒将归降后赵黄河两岸乞活陈川部也迁往广宗上白一带。平时耕作,战时打仗。后赵末年,乞活在上白一带有“数万家”,说明还有相当的军事势力。黄河以南乞活,初以浚仪(今开封市西北)一带为根据地,后“乞活南移至江淮之间矣”。江淮优越的自然条件,为黄河以南乞活长期存在提供了有利环境。

影响和评价

晋书》卷63有一段史家盛赞李矩邵续:“以少击众,战胜获多,遂使玄明(匈奴人)愤勃,世龙(羯人)挫。”

周一良先生在《魏晋南北朝史论集》中指出:“元熙元年上溯惠帝光熙元年凡一百一十三年,以三十年为一世,计亦几及四世。此吾所以谓流民之中团结最坚,活动地域最广,历时最久者为乞活者也”。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