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北村
上北村位于汕头市澄海区西北部,与潮州市磷溪镇、官塘镇、铁铺镇接攘,下辖8个自然村,其中,侯邦、宅头是革命老区村,上北村总面积3.63平方公里,耕地2838亩,人口8637人。
基本概况
全称:广东省汕头市澄海区隆都镇上北村
由于地理位置偏僻,工业发展缓慢,经济较为落后,改革开放以来,村民在搞好农业生产和传统手工业加工的基础上,大部分富余劳动力都外出打工,维持家庭生活,经济收入薄弱,2004年人平收入只有2380元。
今天,随着澄海区撤市设区,隆都镇成为中心镇的发展步伐,上北村将抓住这一历史机遇,振奋精神,团结进取,围绕建设中心镇的战略目标,争取经济社会能得到新的跨越。
下辖村庄
新乡村
现属上北。西北与潮州市磷溪堤头村为邻。村落创于清康熙(1662—1722),先祖从侯邦村移居至此建新村,故名。人口784人,耕地240亩。有传统性的竹器手工业,制作谷筐、箕。
后陈村
西面与潮州市磷溪镇饶砂村、仙美村隔村相望。现属上北。相传村落落创于元末明初(1360—1380),有翁园、后园、前陈等地名,故命名后陈。人口1278,耕地455亩,种水稻、香著、花生、主柑、香蕉等。
侯邦村
北与潮州市官塘镇接壤。现属上北。相传村建于明崇祯三年(1630 年),由中原江夏氏迁徙于此,因远祖曾封侯,故名。人口1599,耕地455亩,沙质土。种水稻、花生等,加工畚箕之竹艺技术为村民传统性手工业。
古宅村
原名高厝宅,面与潮州市磷溪后洋堤村接壤。现属上北。村落创于明代(1368—1644),因该村地势居隆都较高处,故称高厝宅。系“高”与“古”音相近,故改今名。人口408人,耕地113亩,属沙壤。种水稻、甘蔗、花生、香蕉等。村民有传统泥工手艺。
宅头村
现属上北。村落创于清康熙(1662—1722),位于当地的沙垄顶,为毗邻各村之首,故名。人口2119人,耕地780亩,沙质土。种水稻、番薯、花生,荔枝是村特产。竹制工艺加工是该村传统性手工业。
龙美村
俗称陇尾,北面与潮州市官塘石湖村为邻。现属上北。村落创于明成化年间(1465—1487),相传古代韩江横堤决口,大量泥沙冲到东面数公里处形成一道沙拢,该村处干沙拢末端,取“拢”与“陇”同音,故称陇尾,雅称龙美。人口1290人,耕地415亩,属沙壤。种水稻、生柑等。手工业有南金加工制作的传统。该村有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状元先生第”。
溢洋村
俗称鸭洋村,北面与潮州市官塘镇为邻。现属上北。该村地势低洼,沟搪密布,有鱼虾满搪,鹅鸭满洋之状,故名。“鸭”与“溢”谐音,故为现名。人口462人。,耕地208亩,属沙壤。由于地势低洼,种水稻为主、养鱼及家禽养殖业较为兴旺。
潭美村
现属上北。村落始于明朝末年(1628—1644)。人口590人。耕地170亩,沙质土。种水稻、番薯、花生。村民有制作竹器工艺的传统习惯。
参考资料
广东汕头市潮南区陈店镇上北村.博雅地名.2017-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