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贵州锥

贵州锥

贵州省锥(学名:锥栗属 kweichowensis)为壳斗科属下的一个种,其种加词“kweichowensis”意为“贵州的”。

形态特征

乔木,高达20米,胸径90厘米,芽扁卵形,长15-25毫米,芽鳞二列,顶部二侧被长直毛,一年生枝、叶柄、叶背及花序轴均密被黄棕色长柔毛,叶背兼有较紧实的蜡鳞层。

叶硬纸质,狭长圆形或倒披针状长圆形,长16-30厘米,宽5-9厘米,顶部突狭尖,尾状,基部近于圆或阔楔形,对称或一侧稍偏斜,上部叶缘有锯齿状锐齿,中及侧脉在叶面凹陷,侧脉每边16-25条,下部的侧脉在叶缘附近彼此连结,上部的直达齿尖,支脉网状,甚明显;叶柄长5-15毫米,粗壮。

雌花序长10-25厘米,花被片密被棕色长毛,每壳斗有雌花3朵,花柱3枚,长1.5-2毫米。

果序轴横切面径7-12毫米,壳斗不规则的圆球形,基部变狭窄,每壳斗有坚果手机3-2个,壳斗连刺横径30-35毫米,位于壳斗下部的刺常横向连生成刺环,位于上部的则在基部合生成刺束,刺长5-8毫米;壳壁及刺均被短绒毛。

坚果宽圆锥形,宽16-22毫米,密被毛,果脐位于坚果的底部。

花期5-6月,果次年10-12月成熟。

生长环境

贵州锥生长于海拔400-800米的石灰岩山地,山谷较湿润地方。

分布范围

贵州省锥产自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北部(大苗山)及贵州南部(三都水族自治县独山县榕江县)。模式标本采自贵州独山。

主要价值

贵州锥的果实富含淀粉可食用,树干可为木材。

保护级别

贵州锥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近危(NT)。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