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久勋,1967年4月26日出生于四川荥经,电子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1993年7月孙久勋在四川大学原子与分子科学研究所硕士毕业,1996年7月在北京大学物理系凝聚态物理专业博士毕业,获理学博士学位。随后到电子科技大学应用物理系工作至今。1998年6月入选学校211人才工程计划。2004年9月赴美国马里兰大学进修半年。2005年11月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孙久勋主要从事物理基础课和应用物理专业课的教学工作,同时从事科研工作。主要从事物理基础课和应用物理专业课的教学工作,同时从事科研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理论材料物理和半导体材料与器件物理。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三项,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管理办法两项。已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一百余篇学术论文。其中Physical Review B三篇,Physical Review E,Applied Physics Letters各一篇。

人物经历

孙久勋1982年至1984年在四川省温江农业学校学习,毕业后分配到四川省荥经县农业局工作。1990年9月至1993年7月在成都科技大学攻读原子与分子物理学硕士研究生,获理学硕士学位。1993年9月至1996年7月在北京大学物理系凝聚态物理专业博士毕业,获理学博士学位。1996年7月至1998年5月,电子科技大学应用物理系讲师。1998年6月晋升副教授,同时入选学校211人才工程计划。2003年7月晋升教授,同年9月被评为学校211人才优秀教师。2004年9月赴美国马里兰大学进修半年。2005年11月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06年1月,获得2005年度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培养资金资助。2017年12月,任电子科技大学物理学院教授。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孙久勋在固体和流体状态方程和热物理性质方向取得了较为系统的研究成果。他推导了普遍化Lennard-Jones固体的解析状态方程,将文献中把固体的量子效应和非简谐效应分开处理的方法推广到一般情形,并指出其物理意义。他还将自由体积理论进行推广,证明了考虑固体热效应的解析平均场方法等效于自由体积理论,并指出其适用范围和改进途径。孙久勋提出了三个通用的固体状态方程,结合实验数据与文献中常见的方程作了系统的比较,其中的两个方程在精确度和适用性方面比其它方程具有相当的优越性。他根据Carnahan-Starling方程建立了四个不同形式的,关于硬球体系径向分布函数的解析表达式,并用这些表达式结合Barker-Henderson和Ross微扰理论对常见的势函数推出了状态方程和热力学量的解析表达式。孙久勋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各3项,四川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管理办法1项,以及1项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院外基金项目。他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五十余篇学术论文,其中约30篇被SCI收录,约20篇被EI收录。

人才培养

孙久勋善于将抽象的理论知识和热门的应用实例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科研热情,深入浅出讲解各知识点。并在教学中启发学生要关注交叉学科的科学研究,要广泛学习,积极投身科研事业。他在教学上承担了多门本科和研究生课程的教学工作,并招收物理学专业无线电物理方向的硕士及博士。

人物评价

孙久勋的学生和同行对他的评价极高,认为他不仅在教学上能够深入浅出地讲解知识点,而且在科研上能够激发学生的热情。他的研究成果在学术界得到了广泛认可,尤其是在固体和流体状态方程和热物理性质方面的研究,为相关领域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参考资料

孙久勋.电子科技大学研究生招生网.2025-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