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枣县
古代地名、县名,郑延邑,亦曰酸枣,《春秋传·襄公三十年》“郑游吉奔晋,驷带追之,及于酸枣。”
春秋郑延邑,秦始皇五年(前242年)实行郡县制,以境内多棘,置酸枣县。治所在今新乡市延津县城西南。
汉置、仍袭酸枣县,北齐省,故城县在今河南延津县县北十五里,隋复置,宋改曰延津,即今延津县治。
详细信息
发展历史
秦朝,秦王政五年(前242年)实行郡县制,以境内多棘,置酸枣县。
西刘恒十二年(公元前168年)黄河在酸枣县决口,东溃金堤河。
西汉元帝永光三年(前41年),酸枣县属济阳国。
西汉建昭五年(前34年)酸枣县复属陈留郡。
东汉末年时期,天下贤人青州市刺史乐安国博昌(滨州市博兴县东南)人任旐,任祝阿县令前,任酸枣县令。
东汉190年,袁绍、袁术、韩馥、孔伷、刘岱、王匡、张邈、桥瑁、鲍信、曹操等十几路人马齐聚酸枣,举行讨董卓大会,最后推举袁绍为盟主。他历数了董卓的种种罪行,呼吁各路盟军戮力同心,诛杀董卓,为国为民除害。大会之后,奋武将军曹操驻军酸枣树,与其他各路盟军从北、东、南三面对董卓构成夹击之势。以上几路诸侯亦因此被称之为酸枣联军,但联军中的首领除曹操以外,基本上都缺乏实战经验,对于对抗董卓影响不大。
晋代移治所至今延津县西南。
北齐酸枣县又并入南燕县。
北宋政和七年 (1117年) 酸枣县地处以黄河渡口,改称延津县,沿袭至今。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6gwu.com/id.php on line 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