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乐乡是九寨沟县的一个乡镇级行政单位。安乐乡以安居乐业之意取名安乐乡。
历史沿革
北周武帝天和元年(566年),邓宁郡改为扶州。
唐天宝元年(742年)。
唐乾元元年(758年),属扶州。
宋、元、明、清,未置县。
清雍正三年(1723年),扶州城被烧。
1955年,设安乐乡。
1957年,建初级社。
1959年,与永乐、永丰县2乡合并为永安公社;年底,分为高级社,为安乐乡。
2013年,撤销永乐镇、永丰乡、安乐乡,设立南坪镇。
自然地理
位置境域
安乐乡地处九寨沟县北部,东以财神梁为界与永和乡接壤,南与永丰乡相邻,西南与永乐镇相连,西以大梁、龚家粱为界与白河乡相连,西北以岩里家梁为界与陵江乡相连,北以总梁为界与甘肃省文县博峪镇毗邻,辖区总面积124.91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安乐乡地处青藏高原边缘山区,地势西北高东南低。
气候
安乐乡属暖温带半干旱季风气候。多年平均气温12.7℃。无霜期年平均180—225天。年平均降水量552.9毫米。
水文
安乐乡境内西部主要有白水江,除刀口坝正沟外,主要支沟有宣扶、姚家、松林等。
自然资源
安乐乡境内森林资源丰富,主要有冷杉属、云杉、油松、桦树等,盛产党参、当归等中药材。
2011年,安乐乡有耕地面积2345亩。
自然灾害
安乐乡主要自然灾害有冬干春旱,伏旱洪涝和冰雹早霜等。
行政区划
2011年末,安乐乡辖11个行政村:下安乐、中安乐、上安乐、安乐寨、下双河、上双河、甲勿、半山、大寨子乡、阳坡、中田山;下设14个村民小组。
截至2012年10月,安乐乡辖11个行政村,乡人民政府驻中安乐村。
人口
2011年末,安乐乡总人口3204人。总人口中,男性1634人,占51%;女性1570人,占49%。总人口中,以汉族为主,达2080人,占64.9%;藏族1092人,占34.1%;回族15人,占0.5%。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26人。
经济
2002年全乡农村经济总收入356. 42万元,人平纯收入 961元,耕地面积 2311亩,粮食播面2400亩,粮食产量624吨。粮食作物有玉米、小麦、阳芋、蚕豆、稞麦、少量水稻;经济作物除蔬菜、油菜外,尤其以刀党(刀口坝党参)著称,刀党个大体胖、肉质细嫩、心呈菊花状,具有人参之功能,在国内外享有声誉,家植药材600亩;经济林木有苹果、杏李、桃子、樱桃、枣、仁用杏、葡萄、李子、柿子、核桃、花椒、漆树等;野生药材有细辛、大黄等。
2003年,安乐乡紧紧围绕“兴旅、强农、建市”的宗旨,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支持安乐新区开发,从全乡实际出发,按照河坝菜、半山果、高山药的原则,引进名、优、特、新品种,因地制宜,菜、果、药并举,建立小水果基地,为积极引导农民向生态农业方向发展做了大量工作。
社会事业
教育
2011年末,安乐乡有小学1所,在校生353人,专任教师15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
卫生健康
2011年末,安乐乡有乡卫生院1个,村卫生站5个。
社会保障
2011年,安乐乡有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80户,人数189人,支出32.9万元,比上年增长24.3%,月人均145元,比上年增长9.1%。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322人,支出25.9万元,月人均67元。
交通
2011年,安乐乡有村村通公路,长7.46千米。
主要景区
旅游景点有安乐山睡佛、楼、楼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