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立福,男,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学院,现为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他是教育学博士,研究方向包括教育评价、新课程有效教学和教师专业发展。他曾任职于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教师教育研究中心,并于2010年至2013年担任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南山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专家组组长。2011年,他被教育部聘为全国教师教育课程资源专家委员会专家。
人物经历
韩立福,教育学博士,副研究员,师从于中国著名教育家、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先生。
任职于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教师教育研究中心。
2010年9月—2013年8月曾任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南山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专家组组长。
2011年教育部聘为全国教师教育课程资源专家委员会专家。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课题
1999年7月—2001年7月,参与全国教育科学国家“九五”规划课题的子课题《不同地区双语教学效果的比较研究》的科研课题研究,项目研究主要成员。
2002年6月—2005年10月,参与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规划课题《民族中小学自主创新三语教育整体改革实验研究》的研究,项目研究主要成员。
2004年7月—2005年9月,参与国家级科研课题《全国区域教育特色发展示范区评估项目》。主持过广东省东山区创建“全国区域教育发展特色示范区”的评估活动。
2005年8月—11月,参与所级科研课题《各个国家和地区高考制度及对学生发展的影响》,主要承担“法国、日本高考制度对学生发展的影响”研究任务。分别完成《法国高考制度对学生发展的影响》和《日本高考制度对学生发展的影响》报告。
2005年参与国家级科研课题《基础教育阶段现代学校制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主要承担“现代学校评价制度研究”部分的研究任务。
2005年参与国家级科研课题《高质量、高水平推进区域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策略路径研究》,课题研究主要成员。
2005年参与教育部级科研课题《科学教学形成性评价实验研究》,课题研究主要成员。
2006年参与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规划课题《体验学习与语感形成母语教学试验》,课题研究的主要成员。
2006年主持所级科研课题《新课程有效课堂教学行动策略研究》,课题研究主持人。
现主持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规划课题《有效教学的行动策略研究》,是课题研究主持人。
论文
《加快东西部教育合作发展的战略性思考》,发表于《教育理论与实践》(全国中文、人文社科、教育类核心)2003年第7期。
《全面发展性学生评价观——一种面向未来教育的评价理念》,发表于《教育理论与实践》(全国中文、人文社科、教育类核心)2004年第3期。
《建构全面发展性学生评价的综合评价模式》,发表于《教育理论与实践》(全国中文、人文社科、教育类核心)2004年第4期。
《全面发展性学生评价方法策略研究》,于《教育理论与实践》(全国中文、人文社科、教育类核心)2004年第7期发表。
《论中西文化对学生评价的影响》发表于《教育研究杂志》(大陆版)2004年第8期(核心期刊)。
《构建我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的建议》发表于《科学与决策》(总第191期)2004年第45期(核心期刊)。
《教育政策的时间、滞延效应分析》,2004年全国博士论坛(中国人民大学主办):收录在《管理科学论文集》,并且在管理科学分论坛上宣读。
《法国高考制度对学生发展的影响》《日本高考制度对学生发展的影响》,是2005年参与所级科研课题《各个国家和地区高考制度及对学生发展的影响》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英特尔未来教育教师培训项目(在中国)效益评估报告》,是2005年主持英特尔未来教育教师培训项目(在中国)效益评估项目时撰写的总评估报告,约20万字。得到教育部师范司和美国英特尔总部的高度评价。
《新课程课后拓展行动策略》发表于《中小学管理》2005年第12期(核心期刊)。
《要科学合理地建构基础教育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发表于《科学与决策》(总第210期)2005年第17期(核心期刊),2006年编入《对策与建议——2005-2006年度教育热点、难点问题分析》(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
《“观、评、训”三位一体校本培训之探索》发表于《初中教育研究》2005年第1期。
《论我国学校教育督导评估范式的转型策略》发表于《教育理论与实践》2006年第2期(核心期刊)。
《基础教育阶段现代学校课堂教学评价制度初探》发表于《教育科学研究》2006年第11期(核心期刊)。
《英特尔未来教育教师培训项目(在中国)实施效益评估综述》发表于《信息技术教育》2006年第7期。
《关于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的实施保障策略分析研究》发表于《中小学教师培训》2006年第8期(合著)(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谈构建新课程师生观的十点策略》发表于《初中教育研究》2006年第4期。
《论学习型学校的组织文化》发表于《教学与管理》(核心期刊)2006年第11期。
《自我发展评价方法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评价策略》获北京市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实验2006年度优秀论文一等奖。
《浅论后现代主义教育观》发表于《教育管理》2007年第2期。
《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成就及问题分析》发表于《科学与决策》2007年第20期(核心期刊)。
《论学习型学校的制度基础》发表于《民办教育新观察》2007年第9期。
《高等师范学校教育实习现状调查报告》发表于《大学研究与评价》2007年第11期(核心期刊)。
《论高考改革新思维》发表于《山东教育》2007年第11期。
《后现代语境中的教学话语转型研究》发表于《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年11期(核心期刊)。
《学习型学校的建设:现状、问题和建议》发表于《新农村学校通讯》2007年第3期。
《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化的策略研究》发表于《现代教育报》2007年11月22日第3版。
《论构建“知识建构型”有效课堂教学的转型策略》发表于《江苏教育》2008年第1期。
《论高质量问题的生成策略》发表于《中小学管理》2008年第1期(核心期刊)。该文已经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G3《中小学教育2008年第6期全文》转载。
《论“先学后导”的有效教学观》发表于《教育理论与实践》(核心期刊)2008年第20期。
《论新课程有效教学新思维和新模式》发表于《内蒙古教育》2008年8月。
《高考制度创新:高中生毕业后隔年报考》发表于《科学决策》2008年12期。
《我们需要构建什么样的中小学学校教育督导评估制度》发表于《教育测量与评价》2009年第1期。该文已经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G3《中小学教育2009年第1期全文》转载。
《“小组合作学习”概念重构及有效策略》发表于《教学与管理》2009年第4期
《“差生”转化策略研究》发表于《山东教育》2009年3月刊。
《中小学督导评估的意义与方式创新》发表于《江苏教育研究》2009年第3期
《论“先学后导、问题评价”教学模式——一种具有操作性的新课程FFS”教学模式》发表于《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年第4期。该文已经被《新华文摘》(2009年第16期)“论点摘编”转载。
《推进素质教育新思路》发表于《中国科技博览》2009年第四期。
《有效教学的新特征》发表于《教育文摘周报》2009年5月27日第五期。
《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五个新视角》发表于《教育文摘周报》2009年7月29日第七期。
《促进学生发展:学生评价的价值追求》发表于《教育测量与评价》2009年第9期。
《中国中小学教师发展水平报告》发表于《中国教育报》2009年11月31日(第二作者)。
《课改成功与经济发达不成正比》发表于《基础教育课程》2010年5月增刊。
《走出瓶颈:实现“教”的课堂向“学”的课堂转变》发表于《基础教育课程》2010年12月增刊。
《以创建有效教学为途径,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专访)发表于《中国教师报》(核心期刊)2010年12月8日(第B1版)。
《论课型创新的新探索》发表于《基础教育课程》2010年12月增刊。
《将课堂教学改革进行到底—对话韩立福博士》(专访)发表于《基础教育课程》2010年12月增刊。
《人力资源强国建设应从课堂改革起步》发表于《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03刊。
《以三个假设思考“先知学生”》发表于《中国教育报》2011年9月2日第7版。
《“走班制”教学是否符合新课程理念需要商》发表于《特区教育》2012年第4期
《推动课堂教学转型新视角》发表于《中国教育报》2012年4月5日第8版。
《课改先锋、引领全国》发表于《深圳商报》2012年4月16日版。
《课堂教学范型的六种境界发表于《教学与管理》2012年第6期。
《教师观念应从“形转”到“心转”》发表于《中国教育报》2012年8月3日第4版(如何创建高质量课堂专题之一:教师观念转型之专家观点)。
《从教师搭台走向师生搭台》发表于《中国教育报》2012年8月5日第4版(如何创建高质量课堂专题之二:备课改革之专家观点)。
《变知识学习为问题导学》发表于《中国教育报》2012年8月6日第4版(如何创建高质量课堂专题之三:问题导学之专家观点)。
《预习是学习能力培养的奠基工程》发表于《中国教育报》2012年8月7日第4版(如何创建高质量课堂专题之四:学生先学之专家观点)。
《学习小组改变课堂“基因”》发表于《中国教育报》2012年8月8日第4版(如何创建高质量课堂专题之五:小组合作之专家观点)。
《展示对话学习焕发生命活力》发表于《中国教育报》2012年8月9日第4版(如何创建高质量课堂专题之六:展示对话之专家观点)。
《从单一课型走向多元课型》发表于《中国教育报》2012年8月10日第4版(如何创建高质量课堂专题之七:课型创新之专家观点)。
《要从依靠模式到超越模式》发表于《中国教育报》2012年8月11日第4版(如何创建高质量课堂专题之八:课堂模式之专家观点)。
《选择适合实际的行动路径》发表于《中国教育报》2012年8月13日第4版(如何创建高质量课堂专题之九:行动路径之专家观点)。
《从传递走向建构:论教学思维转型》发表于《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年第16期。
《如何看待“先教后学”、“先学后教”、“先学后教”教学过程思维》发表于《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年第35期。
《论“学案”教学利弊及改进建议》发表于《教学与管理》2012年第28期。
《南山:全国课改的;领头雁》发表于《特区教育》2013年增刊(南山教育特刊)。
《“问题导学”:当代课堂教学深度改革新方向》发表于2013年第1期《江苏教育》。
《学本课堂:让每个生命精彩绽放》发表于2014年4月22日《现代教育报》。
另外,在地方教育期刊、杂志上发表科研论文若干篇。
著作
合著:《新课程教学方法》,山西教育出版社,2005年6月版。
专著:《新课程有效课堂教学行动策略》,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3月版(2008年被山西省教育厅审定为全省中小学教师新课程培训教材)、(2009年被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审定为全区高中教师新课程培训教材)。
主编:《当代国际教育理论导读》,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5月版(2009年被内蒙古教育厅审定为全区高中教师新课程培训教材)。
主编:《当代国际教育教学模式导读》,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5月版(2009年内蒙古教育厅审定为全区高中教师新课程培训教材)。
主编:《新课程教师礼仪规范与指导》,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2006年6月版。
主编:《新课程教师科研行动指要》,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2006年3月版(2007、2008年被河南省三门峡市审定为全市教师新课程培训教材)、(2008年被唐山市审定为全市教师新课程培训教材)。
主编:《高考志愿选择与职业生涯规划》,知识出版社,2006年5月版。
主编:《新课程评价行动理念与策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5月版(2008年被河北省秦皇岛市审定为全市教师新课程培训教材)。
主编:《大学生教育实习成长记录袋》(电子版),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11月版。
执行主编:《高等师范院校新课程教育实习指导丛书》,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11月版。
《丛书》包括12本:
1、韩立福执行主编,薛猛著:《中学语文教育实习行动策略》,2007年11月版。
2、韩立福执行主编,王晓辉等著:《中学数学教育实习行动策略》,2007年11月版。
3、韩立福执行主编,徐笑梅等著:《中学英语教育实习行动策略》,2007年11月版。
4、韩立福执行主编,项华著:《中学物理教育实习行动策略》,2007年11月版。
5、韩立福执行主编,刘克文著:《中学化学教育实习行动策略》,2007年11月版。
6、韩立福执行主编,郭友编著:《中学生物教育实习行动策略》,2007年11月版。
7、韩立福执行主编,赵克礼等著:《中学历史教育实习行动策略》,2007年11月版。
8、韩立福执行主编,袁孝亭等著:《中学地理教育实习行动策略》,2007年11月版。
9、韩立福执行主编,车广吉等著:《中学政治教育实习行动策略》,2007年11月版。
10、韩立福执行主编,尹爱青等著:《中学音乐教育实习行动策略》,2007年11月版。
11、韩立福执行主编,贾齐等著:《中学体育教育实习行动策略》,2007年11月版。
12、韩立福执行主编,高明等著:《中学美术教育实习行动策略》,2007年11月版。
专著:《有效备课——知识建构型视野下的备课问题与对策》,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7月版(2009年被吉林省教育厅审定为全省教师新课程培训教材)。
专著:《有效上课——知识建构型视野下的上课问题与对策》,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5月版(2009年被吉林省教育厅审定为全省教师新课程培训教材)。
专著:《有效评课——知识建构型视野下的评课问题与对策》,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5月版(2009年被吉林省教育厅审定为全省教师新课程培训教材)。
专著:《新课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理论与策略——全面发展性学生评价研究》,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年6月版。
主编:《新课程有效教学成功案例》(小学版),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年6月版。
主编:《新课程有效教学成功案例》(中学版),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年6月版。
专著:《新课程理念下质性评价中的量化方法》(正在联系出版)。
专著:《韩立福:有效教学法》,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3月版(由中国教育报刊社组织出版,是“中国当代著名教学流派”丛书之一)。
主编:《教师教育观念深度转型:由认识走向行动》,吉林大学出版社,2012年3月版。
主编:《教师教学行为深度转型:由勤奋讲授走向智慧导学》,吉林大学出版社,2012年3月版。
副主编:《追求卓越、对话世界》,教育科学出版社,2012年11月版。
专著:《教师导学力》,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7月版。
专著:《新课程理念下质性评价中的量化方法》(正在联系出版)。
教学成就
教学实践
2001年9月——2004年3月,在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学院任研究生课程班的《教育督导与评价》课,分别到太原师范学院、阳泉教委、广东碧桂圆学校、山东潍坊市教师进修校、青海电大、陕西学前师范学院等地授课,教学时数40×7=280学时。
2002年7月,在商丘市(ZOU县)中小学校长培训班做《我们构建什么样的教育质量评价观》的专题报告。
2003年9月15日在教育部举办的第25期全国教育督导人员岗前培训班做《现代教育督导与评价》的专题报告。
2003年11月3日在教育部小学校长培训中心举办的新乡市中小学校长高级研修班做《新课程的评价改革理论》的专题报告。
2003年10月13日在教育部小学校长培训中心举办的呼铁局中小学校长高级研修班做《新课改评价理论研究》专题报告。
2003年10月25—26日在洛阳市吉利区教委举办的中小学校长新课程培训班做《新课改评价理论研究》专题报告。
2003年11月给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课程班讲授《现代教育评价理论与方法研究》(地点:北京文慧宾馆)。
2003年12月给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课程班讲授《现代教育评价理论与方法研究》(地点:北京功德林宾馆)。
2004年1月给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课程班讲授《现代教育评价理论与方法研究》(地点:北师大英东楼)。
2004年4月,在北京八十中学、北京石景山区北苑中学举办的家长会上做《家长备考》的专题报告。
2004年7月25—27日在内蒙克什克腾旗教育局举办的市新课程培训班上讲授《新课程教学评价研究》。
2004年7月29日—8月3日给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课程班讲授《现代教育评价理论与方法研究》(地点:北师大外语楼)
2004年8月在浙江温州市举办新课程教师培训班上作《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维度与方法创新》的专题报告(两场次)。
2004年11月在北京师范大学内蒙通辽市校长培训班上作《新课程背景下学生评价研究》的专题报告(地点北京红星宾馆)。
2004年12月在内蒙古临河市新课程培训班上讲授《新课程背景下教学评价》。
2004年9月—12月在北京市委党校教育管理专业本科班讲授《教育质量评价》这门课。
2005年4月在浙江省长兴县校长培训班上讲授《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建构学校自我评价制度》。
2005年5月内蒙古敖汉旗新课程培训班上讲授《新课程背景下教学评价研究》和《新课程有效教学行动策略研究》。
2005年8月内蒙古喀喇沁旗新课程培训班上讲授《新课程有效教学行动策略研究》。
2005年9月17日、24日在河北省秦皇岛市中学校长培训班上讲授《让教师体验成功—-新课程教师评价理论与方法创新》《让学生得到彻底的解放——发展性学生评价理论与方法策略》。
2006年1月8-9日在通辽市教育部十五规划课题《自主创新三语教育》结题暨第三届学术年会上讲授《新课程有效教学行动策略研究》。
2006年3月23-24日在礼县主办“全县中小学校长新课程培训班”上做专题报告:《新课程有效课堂教学行动策略研究》。
2006年4月22日在武汉市全国中考改革与学生综合素质评价高层论坛上做主题报告:《新课程理念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策略研究》。
2006年4月23日-26日在北京市·铁道部党校·全国首届新课程体验式高级培训班上采用体验式培训,讲授内容为《新课程有效教学行动策略研究》,培训对象是东北、华北地区部分高校教育实习指导教师。
2006年4月26日—4月29日在北京·京丰宾馆“全国新课程英语教学改革范例‘超觉英语学习法'高级研讨会”做主题报告:《新课程理念下英语课堂教学改革趋势及要求》
2006年5月12日—15日在赤峰市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主办的“教育科研与管理”骨干教师培训班上做主题报告:《当代国际教育理念、模式与新课程改革》。
2006年5月12日—15日在渭南市·渭南师院主办的“全国高师人才培养与新课程改革”高层学术论坛上做专题报告:《高师生新课程教学能力培养策略研究》。
2006年5月25-28日在内蒙古阿盟·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主办的“教育科研与管理”骨干教师培训班上做主题报告:《当代国际教育理念、模式与新课程改革》和《体验式培训动员令》。
2006年6月13-18日在河南省·三门峡市教育局主办的“全市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班”上做专题报告:《新课程教师科研行动策略研究》和《新课程有效课堂教学行动策略研究》。
2006年7月15-17日在湖南省·长沙市教育学院主办的“全市中小学骨干教师新课程培训班”上做专题报告:《新课程教师科研行动策略研究》(地点在长沙教育学院、浏阳河市)
2006年7月20日在大连市“全国新课程理念下的学校管理与教学绩效评估高级培训班”上做专题报告:《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评价改革》。
2006年7月23-26日在河南省·三门峡市教育局主办的“全市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班”上做专题报告:《新课程教师科研行动策略研究》和《新课程有效课堂教学行动策略研究》。(三门峡市、灵宝市)
2006年7月29—30日在大连市·“全国新课程体验式高级培训班”上讲授:《新课程有效备课行动策略研究》和《体验式培训动员令》。
2006年8月6—7日在北京师范大学“新课程课堂教学有效性问题”高级研讨班上讲授:《新课程有效备课行动策略研究》。
2006年8月9日在北京师范大学举办的广东省番禺区“中小学校长高级培训班”上讲授:《新课程教师成长与发展策略》。
2006年8月16—18日在河南省许昌襄县·“全县新课程骨干教师培训班”上讲授:《新课程有效备课行动策略研究》和《新课程教师科研行动策略》。
006年8月20—22日在汝州市“全市新课程骨干教师培训班”上讲授:《新课程有效备课行动策略研究》和《新课程教师科研行动策略》。
2006年8月26日在丰南区“全区新课程骨干教师培训班”上讲授:《新课程有效备课行动策略研究》。
2006年9月26-27日在山东省滨洲市·“发挥名师效应,促进区域小学专业素质均衡发展全国研讨会”上专题报告:《新课程与教师成长策略研究》,主持会议,并采用了“答辩式评课”模式,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果。
2006年10月23日在北京·“新课程体验式高级培训班”上采用体验式培训模式,讲授:《新课程有效备课行动策略研究》。
2006年10月26—27日在天门杭州华泰中学开展“研究性新课程教师培训项目”,采用“观、评、训”三位一体校本培训模式,在校本培训中讲授:《新课程有效备课行动策略研究》。
2006年11月3—6日在福建省厦门市“学校评价、教学评估体系构建全国研讨会”上做专题报告,即《让教师体验成功、让学生得到彻底解放——新课程教学评价策略研究》。
教学贡献
开展务实性的行动研究,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创新教学策略,开发教学工具。紧密结合中国教育教学实际,成功探索并创新性提出了符合素质教育思想、新课程理念的“先学后导-问题评价”(FFS)有效教学模式,创新性地提出“结构化预习理论”、“问题学习为特征的多元课型理论”、“问题导学”策略理论、“新型小组合作团队学习理论”和“潜能生转化理论”等教育理论,系统研发了课前、课中和课后阶段的一系列完整的导学策略和行动工具,取得了实效性的研究成果,成功指导了50余所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
社会活动
2004年11月,主持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爱生学校师资培训”项目,到通辽市、准准格尔旗和集宁区凉城县等地开展观、训、评“三位一体”体验式校本培训活动,具体组织教师听课、评课、培训等活动。
2004年10月—2005年10月,主持英特尔未来教育教师培训项目(在中国)效益评估项目,任评估组组长分别赴四川省、上海市、吉林、甘肃省、北京等省市评估英特尔未来教育教师培训项目的实施效益,撰写了《英特尔未来教育教师培训项目(在中国)效益评估报告》。
2005年4月赴广东省广州市东山区参加全国区域教育发展特色示范区评估活动。
2005年11月赴天津市和平区参加全国区域教育发展特色示范区评估活动。
2004年参与义务教育监测项目研究,完成《56个义务教育监测县小学、初中学生变动情况监测报告》。项目研究主要成员。
2005年11月10—21日,主持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爱生学校师资培训”项目,到内蒙古锡林浩特市白旗、集宁区凉城县等地开展观、训、评“三位一体”体验式校本培训活动,具体组织教师听课、评课、培训等活动。
2006年4月29—30日参加2006年度联合国——儿基会“爱生学校”项目大会。
参考资料
韩立福 简历 - 名人简历.名人简历.2022-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