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市铁骨猪,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泸溪县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浦市铁骨猪原产于泸溪县浦市镇,有着上千年的养殖历史。

形态特征

浦市铁骨猪全身被毛黑而密,头颈轻秀,体形较大,体质强壮,结构匀称,后躯较发达。浦市铁骨猪头大小适中,头型分八卦头(又称狮子头)和鲤鱼头。耳中等大,下垂遮眼。八卦头嘴筒较大、稍短而微翘,额面较宽,皱多而深。鲤鱼头嘴筒较尖、稍长而平直,额面稍窄,皱少且浅。在躯干特征上。八卦头体躯稍短,背微凹而宽,腹稍大,下垂而不拖地;鲤鱼头体躯稍长,背直而稍窄,腹中等大,腹线近于平直。四肢粗壮,前、后肢均较直,无卧系,管围粗,蹄壳为黑色。尾较长,尾端呈扫帚状。乳头粗长且排列匀称,乳头一般为12—18枚。

分布范围

浦市铁骨猪主要分布于泸溪县浦市镇达岚镇和合水镇。

标准要求

浦市铁骨猪的质量技术要求包括产地选择、品种选择、生产过程管理和产品收获、屠宰、产后处理等方面的具体规定。这些标准旨在确保浦市铁骨猪的品质和安全性,同时保护这一珍贵的地方品种。

主要价值

浦市铁骨猪肉质细嫩多汁,烹调时产生香味,味道鲜美,肉筋精道,加工成腌制品具有特殊风味,耐储存,其腊制品可储存1.5年以上。

历史文化

浦市铁骨猪的历史可以追溯至明朝末年,随着浦市商贸活动的兴起,当地的副食品加工业也随之繁荣。这些副产品的剩余物为养猪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浦市铁骨猪的形成和发展得益于当地特殊的饲养方式和选种偏好。然而,由于生长周期长,浦市铁骨猪曾一度面临濒危状态。近年来,在政府的支持下,浦市铁骨猪的种群得到了有效保护和扩大。

生产情况

截至2017年,浦市铁骨猪年饲养规模已达2.8万头,年出栏超过2万头。养殖大户和散养户遍布泸溪县及其周边地区,形成了以高雄—成都公路和白四公路沿线为主的浦市铁骨猪产业带。

产品荣誉

浦市铁骨猪多次获得官方认可和奖项,包括被列入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入选国家种质资源基因库等。此外,浦市铁骨猪腊肉也在多个展览会上荣获金奖。

相关事件

2012年起,泸溪县实施“推进亮点工程、打造特色泸溪”策略,浦市铁骨猪作为一大特色品牌受到重视。

参考资料

浦市铁骨猪.老家网.2024-11-28

浦市铁骨猪.香哈网.2024-11-28

浦市铁骨猪:大山里的“黑珍珠”.搜狐网.2024-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