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春秋三传及国语之综合研究

春秋三传及国语之综合研究

《春秋三传及国语之综合研究》是中华书局出版图书

正文

内容介绍

春秋三传及国语之探讨 国史之有文字记载而极可靠者自春秋始。三皇五帝尚矣,实茫昧难稽,不可得而闻其详。夏之建国,现亦仅知其为一大部落。商代虽因近世於地下史料发掘特多,可识其略貌,然尚不能断定其史事,其记载少,无整部之史书可稽。西周公国初年亦无何详尽记载,史记所载略可窥其一二,然其所本仅尚书、诗经、世本等书,故语焉不详;且其叙述文武之事备而成、康以後反寥寥,可知周初历史之难尽徵信。及至春秋,情形大变,儒家孔子笔削鲁史而成春秋,遂有正式历史之记载,开吾国历史学之新纪元焉。从历史事实材料中看出,鲁春秋、左氏春秋、国语确是在战国时原已存在的三部书。鲁春秋是春秋时期鲁国史官当时所记的史书,左氏春秋和国语则是事後追记的史书,即到战国时期把保存下来的春秋当时各国史料及与之有关各国的一些史料,所以是「荟萃众史」,例如也曾采用了国语中一些史料,故左氏成书又晚於国语。但三书所记是同一历史时期的史事,只是彼此的详略和侧量各有些不同,春秋最简略,左氏最详备,国语叙述事更繁而残缺最甚  鲁春秋成於鲁国,左氏春秋最大可能成於三晋中的魏国而与楚国亦有关的人员之手,国语则集各国史料按国录存而大为残佚。这样三部叙同一时期历史而原来各自独立互不关连的书,连流传到西汉後,鲁春秋作为经典被立於学官,因为获得普遍传习,左氏和国语只是那些有机会见到它的学者才得阅读。

参考资料

春秋三传及国语之综合研究.豆瓣读书.2012-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