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素春斋

素春斋

杭州市的寺庙很多,佛事兴盛,素菜馆也多。民国时期,最著名的有功德林、香积林还有素春斋、素香斋、素馨斋。解放后,除了灵隐的斋堂外,仅存一家素春斋了。

简介

民国八年(1919)开设,原店址在今延安路教仁街口,聘原素春斋厨师——无锡人施逸庭为经理。烹制以鲜嫩、清淡、略甜、爽滑见长的无锡、扬州市风味素菜。在苏、锡风味的基础上又融入杭菜特色,形成了独有的烹调特色,尤其“以素托素”的素鹅、素鱼、素翅等,形象逼真,精于调色,香味诱人,鲜嫩软糯。解放后,素春斋保持原有的经营特色,继承传统烹调技艺,新创多种素食品种。然而不久前,这家杭州市唯一的“老字号”素菜馆被一家服装公司拍走,改做了服装专卖店。直至拍卖前,素春斋仍是延安路上每天场面最热闹的餐饮店之一,每天客流量基本稳定在两三千人左右,但因为顾客多是中老年人,人均消费才5元左右,这才造成了生意好、活儿忙,但效益不高的局面。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不少人特别是年纪比较大的人,还是很认同老字号的。这不仅因为老字号是信誉和质量的保证,也因为老字号是文化和传统的一种象征。

详细介绍

素春斋创建于1922年,开设在杭州市最繁华的市口延龄路和教仁街的东北角上,是正宗的净素菜馆。该店的菜肴用料制作都十分讲究,鸡、鸭、鱼、肉二百余种品名,样样齐全,不过都是采用蔬菜、瓜果、菇耳笋和米面、豆制品精心烩制替代的,唯妙唯肖。最受人喜爱的有用临安天目山“白孵鸡”春笋作主料的油焖春笋、用富阳东坞山的豆腐皮作主料的红烧鸡卷、用云南省野生蕈菇作主料的栗子冬菇等,其他的如:素火腿素三鲜什锦菜等浇上小车麻油的菜肴香气袭人,谁能挡得住这样的诱惑呢?不要说是烧香老太婆,就连缅甸印度的国宾及著名的诺罗敦·西哈努克也先后光临素春斋,品尝素食酒宴呢。

上世纪50年代初,人们每月都会参加一次同行业的业主、同事们的聚餐,会餐的地点之一就是素春斋,因为大多数同行和素春斋的业主都是无锡同乡人。有一道“平地一声雷”的菜是每回必点的。据说制作这道菜一定要选当年的无锡大米(霜降后收割的晚稻),由大师傅掌握火候用松柴将米饭烧成起翘的锅巴,再把锅巴摊在素春斋屋顶的露台上,经夜露晚霜泡打若干天后晾干,立冬后待用。食用时把锅巴放在大油锅里炸成金黄色的片子装盘,配上番茄、素虾仁等缀料,端到食客桌上,然后把熬熟的素油顷刻浇到盘中,“轰”地一声巨响,犹如一声春雷落地,虽是隆冬季节,春天也就不远了,在这样的气氛里每位食客隐埋在心里的愿望也就有了指望。“抗美援朝战争”时,人们又把这道菜的名称改成“轰炸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充分地体现了国民们具有的国际主义精神。正如“抗战时期”,杭城的大小餐饮店主,拒用日本人发明的“味之素”,改用“吊鲜锅”里的黄豆?汁和肉骨头汤做调味品,照样鲜美得令人咋舌掉眉毛。灵隐寺的住持,也经常打电话订素春斋的素菜送上山去招待客人。素春斋分楼上楼下,楼上的伙计拖长声调唱单时,楼下的就会心领神会告知厨房,准备菜肴。那种悠长的唱单声常常和美食的香气一起氤在我的记忆里。

年刚过,香客又来了,三三两两的没有以前那样的盛况了,因为她们富裕了,家乡也建起了好大的寺庙。香客又来了,再也不用“三日三夜游杭州市”那样地风餐露宿了,组了团包了车,当天都可驱车来回。香客又来了,但素春斋早已歇业,渺茫不知何日重现,她们的那个心愿只好搁起了……

相关资料

素春斋就曾经是杭州人斋戒吃素的酒楼。也许有人要问,佛教不是讲究苦修吗?吃素为什么还要酒楼呢?那是为了满足一部分想吃肉,又不想得罪佛祖希望长寿的人需要而开办的。因为是酒楼,这里的素菜当然是极其精工细作了的。大厨们也许是经历了无数代的经验积累,做出来的素菜堪与肉食相比美。那时素春斋坐落在今天的延安路邮电路的东南口上,门口有一个玻璃门面,玻璃橱窗下整齐地码放着红绿纸包裹的、用素鸡做的火腿。素火腿长约3寸左右,在包装上和当时的金华火腿别无二致,一根细细的红线扎紧了,打开时,飘出的香气会让你不知道手上拿的究竟是火腿还是素鸡。素春斋的二楼是点菜的,人们可以吃到许多用素菜做的、冠以鱼肉名称的佳肴。

大黄鱼,是我和大学的同学去时必点的,素黄鱼是用豆腐皮和什么做的,每每吃时总会以为是不是这家店把真的黄鱼做进去了;卤素牛肉也是用素鸡做的,素鸡压得很结实,红烧后切成片,吃起来有韧性,很爽口,也和真的牛肉没有什么差别。

后来,旧城开始改造了,素春斋就搬到了大江南皮鞋店隔壁。有次路过那里,发现里面只卖些用冬腌菜卤水过滤了,加入豆腐煮熟了的菜卤豆腐,两毛钱一碗。再后来,素春斋没有了,接着大江南皮鞋店也没有了。

在今天我们经历了肯德基麦当劳,来自四川省台湾省的火锅,粤菜、杭帮菜以后,为了健康故开始回归素食的时候,浮现在我眼前的,依然是那个曾经的素春斋,那个记载杭州市千年文化传承的素食文化的酒楼的影子。

变故

西湖,曾经有过一座具有古典风格的建筑———素春斋,它是杭州最有名的素菜馆子,卖的是素鸡素烧鹅素包子。1999年,这间开创于民国八年(1919年)的杭州著名的“老字号”,在一次国有资产改制拍卖会上,被服装企业雅戈尔以830万元的价格卷走。

2000年9月30日,“素春斋”历史上任职时间最长的经理王金虎和他的50多名部下无奈地离开了这家有着78年历史的老店。14年的“素春斋”情缘被斩断,老王能做的只有望而兴叹。

王金虎在拍卖结束后曾多次上书有关部门建议恢复“素春斋”这个老字号,他一再表示:“对于国有饮食企业的改制、拍卖,我是拥护的,但我没有心理准备的是素春斋最后拍给了行业外企业,这么著名的一个老字号竟然就这样消失了!”据悉,雅戈尔拍得这块商业宝地后立即将它转租给了另一品牌服装紫澜门用于开设专卖店,而紫澜门也让人见识了商人的办事效率,大刀阔斧的改建让王金虎都不敢相信眼前这个装帧一新的服装门市部是原来那个蜚声海外的素菜馆。

又开素春斋

距离“素春斋”被拍卖已经三年了,可王金虎从未放弃重开“素春斋”的想法,他先后与不下30位老板联系过,但都因种种客观原因而未果。其中与一位工贸公司老板几乎已走到了成功的边缘,可最终因商标租用问题而搁浅。

最近,老王又与杭州市的一家颇具实力的控股公司取得了联系,双方就恢复杭州老字号的想法及餐饮经营理念都一拍即合。“我连房子都已经找好了,就在南山路上的一幢二层小楼,无论是地段还是房子风格都与当初的‘素春斋’非常相似,只需稍加装潢就可恢复当时原貌,我真是越看越喜欢。可是,跑了许多趟,有关部门给我的答复是该房只租不卖,而租金是每年200万。我初步算了一下,如果延续‘素春斋’原有风格,只做面向大众的素菜,如此高的租金是很难承受的。”就这样,老王重开“素春斋”的路又不得不停了下来。

昨天,老王拿着一份详细的《恢复老字号重开“素春斋”方案》来到报社,希望通过我们“18创富联盟”为其找到一位热爱老字号,钟情素菜馆的有实力的投资商,他将尽心尽力地为新“素春斋”打理一切。但同时,老王也用他经营素春斋14年的心得忠告投资者:投资素春斋,因其特定的顾客群和消费能力,注定不会“发大财”的,投资回收期也不能指望在一两年内,要有“慢发财、发小财”的思想准备。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6gwu.com/id.php on line 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