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平定罗刹方略

平定罗刹方略

《平定罗刹方略》是清代初年中俄交涉文件的汇集,共4卷。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康熙帝国史馆编此书,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清廷与沙皇签定《尼布楚条约》后正式成书。罗刹指俄罗斯沙皇国。方略中文件以时间顺序编列。

内容简介

《平定罗刹方略》记录了清政府在雅克萨等地抗击沙俄入侵之事始末,被收入记载清代中俄关系史的《朔方备乘》一书中。是研究雅克萨之战俄语:Русско-цинский пограничный конфликт)、尼布楚条约(俄语:Нерчинский договор)等清代中俄关系之重要的历史事件的重要史料。

《平定罗刹方略》的编纂,为康熙二十四年(公元1685年)之事。可见于《康熙起居注》是年九月初十日所载:又,翰林院题,请将平定罗刹始末机宜,宣付方略馆,与《平定三逆方略》一并编辑。上顾大学士等问曰:“尔等之意若何?”明珠等奏曰:“皇上谟略深远,功德隆盛,应编入方略。”上问曰:“此本可票依议否?”明珠等奏曰:“票依议甚当。”上曰:“着票依议”。

创作背景

罗刹是指俄罗斯,是清代初年中国人对俄罗斯的一种特殊称呼。《俄国·蒙古·中国》一书的汉译本序言中指出:“罗刹,是当时清廷对侵扰我东北边疆的沙俄哥萨克的通称。”“罗刹”可指国家也可指国民。由于音译不同,曾有罗叉、罗车、罗沙、罗禅(朝鲜王朝惯用此称)等写法。乾隆官修《四库全书》,将元代译名“斡鲁思”、罗刹等名正式改译为“俄罗斯”,终止了俄罗斯译名自元代以来混乱不统一的局面。

罗刹经常侵扰我国的黑龙江省领域,对当地达斡尔族鄂伦春族鄂温克族赫哲族等少数民族进行野蛮杀掠。康熙帝二十三年四月(1684年5月),康熙皇帝抽调福建省云南省、湖广等地军队,和东北各族人民一起,对俄罗斯帝国入侵者进行抵抗,在雅克萨战役中,击败了罗刹。后来,中、俄两国政府派代表进行谈判,在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签定了《中俄尼布楚条约》,划定了中俄两国的东段边界。

不久,康熙帝即命国史馆编纂成《平定罗刹方略》,汇辑了平定罗刹前后的有关谕旨、奏议、文等文件,排列顺序是以时间作为编年。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6gwu.com/id.php on line 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