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财政职业技术学校
广东省财政职业技术学校,原是广东省财政局创建于1973年的财经类中专学校——广东省财政学校,1994年经省政府批准为省(部)级重点中专学校,2000年5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为国家级重点中专学校。2002年底起是教育部和财政部确定的中央财政重点支持建设的示范性职业院校,现是培养财经类人才的公办全日制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隶属于广东省财政厅。
学校坐落于白云区,毗邻风景秀丽的白云山,校址在广州白云区龙归竹仔园,占地面积约5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近40000平方米。建校以来(数据截至2012年3月),近万名毕业生走出校门,遍布全省,大部分成为财政、税务、中国建设银行以及企事业单位的骨干,对广东省在改革开放后的经济腾飞,作出了重大的贡献。现有在校生6000余人,就读于会计、计算机、金融事务、商务管理等专业方向。
历史沿革
1973年初,广东省财政局开始筹办广东省财政学校。大体经过了五个发展阶段。
当时,广东经济开始逐步恢复,急需大量财经类人才,而广东全省没有一所正规的财税学校。经广东省领导的批示,1973年广东省财局开始着手办学的筹备工作。根据省财贸政治部下达的指标,在当年秋季正式招生。由于学校的地址未能确定,这几年入学的学生委托广州财政学校在华侨新村校址里进行教学,后期广东省财局派出部分教师、干部参与教学和管理。
这个时期,在广东省财局(厅)的领导下,克服了重重困难,完成了龙归校园校舍建设、学校的教师队伍建设和制度建设等建立一所完整的全日制中专学校所必需的系统工程。1986年12月广东省财政学校(以后简称财校)第一届党委会的成立,标志着建校工作完成了创建期。
这个时期,在省财厅的大力支持下,财校扩大了校园,不断加大办学硬件和软件的建设力度,同时进行创办广东省税务学校和创办广东省财税专科学校的探索,积极寻找继续发展的道路。94年通过办学评估,经省人民政府批准,被广东省高教厅评为省(部)级重点中专学校。
进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中专学校的计划招生、计划分配作为一个历史阶段已结束,进入市场经济范畴,办学的竞争日趋激烈。学校要生存,必须向前发展,提高教学质量,多种形式办学,扩大规模和扩大学校在社会上的影响力。这时期财厅再次给予财校极大的支持,按照建设国家级重点学校的标准,扩大校园,高标准建设新校区,充实师资,添置教学设备,同时进行一系列的办学改革。2000年5月,财校被教育部评为国家级重点中专学校。
这个时期,我国中专和职业教育的发展面临着重大挑战,其大背景是社会经济的发展导致对人才需求有了质的变化。就业竞争激烈,高中教育和各类型的中等职业教育争夺同一年龄层次的生源,教育供求矛盾突出。新的形势,对财政学校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在确定“创建一流的国家级重点职业技术学校”发展目标后,2002年,在省财厅的支持下,进一步提出把财政学校建设成国家级示范性职业学校的目标。2002年底,教育部和财政部确定我校为中央财政重点支持建设的示范性职业院校。2004年3月,经专家评审,我校被教育部批准为新调整认定的首批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2007年5月,学校被教育部确定为首批国家中等职业教育德育工作实验基地;2007年9月,学校又被国家人事部、教育部评为“2007年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
办学条件
学校坐落于白云区,毗邻风景秀丽的白云山,占地面积约5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近40000平方米。校园环境幽雅,校风优良,连续多年被省直工委评为“文明单位”。学校设施完善齐全。拥有现代化教学大楼,配备有计算机应用实训室、会计模拟实训室、税务代理实训室、市场营销实训室、物业管理实训室、多媒体室、视听同步语音室;拥有融塑胶跑道、网球场、足球场等设施为一体的综合运动场;拥有藏书丰富,功能齐备的独立图书馆;有卫生、宽敞的食堂和整洁、舒适的学生宿舍,每个宿舍都配有电话;学校还安装了太阳能热水供应系统,学生学习生活条件非常优越。根据信息化社会发展的要求,在国家财政部和广东省财政厅支持下,学校率先在广东中等职业学校建设数字化校园,实现校园网络化,教学多媒体化,管理信息化。千兆主干校园网络覆盖全校各个角落,在教室、办公室、图书馆、宿舍都有网络接口;拥有9间电脑室、2间语音室、42间多媒体教室、多功能电子阅览室以及有线电视网、保安监控网、电话网、校园音响系统、IC卡一卡通等数字化校园项目,营造了现代化的学校氛围,提高了教学、管理水平。
师资规模
在职教工170多人,其中硕士研究生16人,专职教师97人,具有高级职称的40人,中级职称38人,双师型教师35人,占专业课教师人数的70%。教师们全身心投入教育事业,爱岗敬业,在财经园地上辛勤耕耘,追求探索,使学校的教学工作和科研水平不断迈上新台阶。
现有在校生6000余人,就读于会计、计算机、金融事务、商务管理等专业方向。
弹性学制
学校从2002年下半年起,开始实行学分制。学校不断深化课程改革,开发大量选修课,达到多样性的学生培养方式,选择性的课堂学习内容,灵活性的专业学习进程和自主性的教师选择权利。学生可按常规三年毕业,成绩优异的可提前一年毕业,也可边学习边工作五年内修完各类课程。
学生管理
学校实施学生工作部与各系学生二级管理模式。学生工作部主要管理学生的学籍、档案等事宜,各系则负责学生的日常管理。权责明确,各司其职,确保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为了创造安全的校园环境和进一步加强对学生情况的掌握,学校从周一上午8:00-周五下午15:40期间实行全封闭管理,学生进出校门均要凭班主任开具的“封闭时间进出校门凭单”,为校园管理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模式。
学校地址
太和镇龙归竹仔园
文化传统
校徽解读
图案设计理念源于契合中华文明长盛不衰智慧哲学的外圆内方的框架结构,如同中国古代圆形方孔的钱币,是惠子至今财富的象征,更是财政的引伸。
外圆环内分别用中文和英文书写校名。
内圆中央部位的正方型图案是代表学校标志性建筑的主体教学楼门楼,这是一扇通往知识殿堂的大门,于庄严中透露出神圣和深。
横跨门楼的双拱曲线,像一本掀开的书页,又像一只展翅的大鹏鸟,寓示着财校是培养优秀财政人才的摇篮。
书页正下方的电码形数字“1973”,铭记着财校建校的历史,表明当今该校已步入数字化校园时代。
翠绿色的图案中部镶嵌着渐变的七色彩虹,象征着生机活力和美好前程。
图案整体设计,寓示着财政职教事业在各界的支持和引领下,在学校师生的努力下,与时俱进,蓬勃发展。
校训释义
明德精业,乐学笃行
明德:即涵养和彰显德性。源自《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善。”意蕴教师师德高尚,爱岗敬业;学生思想健康,行为端正。
精业:即精湛的业务、学业。源自韩愈《进学解》“业精于勤而荒于嬉”。意蕴教师刻苦钻研,通晓业务;学生热爱专业,学有所成。
乐学:即以学为乐,寓学于乐。源自《论语》“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意蕴教师善教乐教,寓教于乐;学生善学乐学,乐中启智。
笃行:即勇于实践。源自《礼记·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意蕴理论与实践结合,学以致用。
明德,是思想的基础;精业,是奋斗的目标;乐学、笃行,是实现目标的途径。“明德精业、乐学笃行”八字校训,体现了现代职业学校先进的办学理念,是学校师生的奋斗目标和行为准则,其意蕴为:德才兼备,知行合一。
学校荣誉
2000年5月,被国家教育部批准为第一批国家级重点职业技术学校;
2002年12月,被国家教育部和财政部确定“中央财政重点支持建设的示范性职业院校”;
2003年4月,经广东省教育厅等部门批准为“广东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
2003年12月,被中共广东省委和广东省人民政府评为“广东省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先进单位”;
2004年3月,经专家评审,被教育部批准为新调整认定的首批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
2004年12月,被广东省直属机关工作委员会评为“2000-2004年连续五年文明单位”。
2005年被批准为“中央财政支持的计算机应用与软件技术职业教育实训基地”,
2007年被评选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国家中等职业教育德育工作实验基地”。
近年来,学校还多次荣获“广州市安全文明小区”称号。
参考资料
广东省财政学校简介.广东省财政学校官网.2015-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