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宜理探讨了在中国历史上城市抗议最活跃的时期(1919-1927年)和在中国最具活力的城市上海市,社会关系网和集体身份的角色是如何变化的。作者指出,这种发生在政治渴望和社会真实之间的冲突,使得中国经验成为了一个理论创新的基点,来支撑对于有关社会网络的某些标准化假设的检思。 society一语统称中国的异性结拜组织和民间宗教教派,而在汉字圈里,与之相对的日语和汉语则分别是“秘密结社”和“秘密社会”。

内容介绍

《中国学术(第18辑)》论文栏第一组聚焦于可见或不可见的社会网络关系。裴宜理探讨了在中国历史上城市抗议最活跃的时期(1919-1927年)和在中国最具活力的城市上海市,社会关系网和集体身份的角色是如何变化的。作为现代政治组织的国共两党,此时都亟欲推动本质上可塑的集体认可,然而,他们的努力却势必受到先此存在的社会网络的限制。作者指出,这种发生在政治渴望和社会真实之间的冲突,使得中国经验成为了一个理论创新的基点,来支撑对于有关社会网络的某些标准化假设的检思。孙江选取了另一个角度:通过分别爬梳西班牙语日语、汉语等语境中有关中国之“秘密结社”的途述,来揭示秘密结社话语所涵摄的多义性与矛盾性。作者指出,是欧洲人创造了se-cret society一语统称中国的异性结拜组织和民间宗教教派,而在汉字圈里,与之相对的日语和汉语则分别是“秘密结社”和“秘密社会”。然而,无论在欧美还是在日本,这种对于中国社会的理解都深受其本国语境的影响。因此,人有剥离外加于秘密结社的知识/权力,解构“大写的”和“单数的”秘密结社叙述,才有可能把握性质和风貌各异的小写的、复数的秘密结社。

作品目录

卷首语

论文

裴宜理 上海的政治党派与大众抗议(1919-1927):社会网络、集体认同与关系

孙江 话语之旅:关于中国叙述中秘密结社话语的考察

史书美 全球的文学,认可的机制

苏源熙 什么叫做“互动”美学?

李湛忞、爱德华·利普马 汉通文化

郭军 瓦尔特·本雅明的关怀

方广锠 《辽大字藏》的定名与存本

徐时仪 玄应《众经音义》版本考

评论

王泛森 历史方法与历史想象:余英时的《朱熹的历史世界

通讯

伍晓明 老子海德格尔之近:“道之为‘物’”抑或“物之为‘道’”——读王庆节〈道之为物:海德格尔的“四方域”物论与老子的自然物论〉

书评

多米尼克·斯娜白:《公民的共同体:关于民族的现代观念》(张伦)

杜赞奇:《主权与原真性:“满洲国”与东亚式现代》(席永春)

弗格斯·米勒:《罗马、希腊世界与东方》卷一(宋立宏

昆廷·斯金纳:《自由主义之前的自由》(任军锋)

田浩(编):《宋代思想史论》(何俊

陈来:《中国近世思想史研究》(吴震

伊佩霞:《内闱:宋代的婚姻与妇女生活》(宝森)

邓小南、高世瑜、荣新江(编):《唐宋女性与社会》(定宜庄

罗香凝:《另类的现代性:社会主义之后中国的性别向往》(宝森)

王奇生:《党员、党权与党争——1924-1949年中国国民党的组织形态》(陈红民

贺桂梅:《转折的时代——40-50年代作家研究》(康长福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