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难记》是当代作家墨白创作的中篇小说,主题围绕苦难展开。这部作品不仅是对作家个体的探索,也涉及当代文学创作与苦难的关系。苦难叙事为墨白的创作增添了深刻的思想强力和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其创作与他人区别的重要标志。该作品最初于1990年第5期《清明》杂志上以《青春宣言》为题发表,后于2010年第4期《绿洲》杂志重新刊登。

简介

载《清明》1990第5期、(发表时题为《青春宣言》)。

载《绿洲》2010年第4期。

内容简介

《蒙难记》是一部关于苦难的小说。苦难叙事赋予了墨白的创作以深刻的思想强力以及独特的艺术魅力,是其创作区别于其他作家的重要标志。

中国文学与苦难之间关系紧密,血脉相连。虽经斗转星移,岁月更替,苦难始终是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文学主题。借助苦难所引发的思考与探索赋予了中国文学应有的深度与广度。然而,在当下的文学创作中,苦难的浓度却越来越被物质的狂欢所稀释,苦难的深度却越来越被庸常的认同所削弱,苦难的广度却越来越被喧嚣的节奏所遮蔽。是苦难已经离我们而去?还是我们已经失去了正视和探究苦难的勇气?令人欣慰的是,在这一派平和之下仍然有作家不为所扰执著地描摹和吟唱苦难。其中,小说家墨白的创作就颇为抢眼,而他艺术世界中的苦难叙事又为中国文学苦难叙事传统加添了光彩和新质。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对墨白苦难叙事的总结与剖析,既是对这一个作家独特艺术世界的剖析与总结,也有可能由此开拓对于苦难与文学关系的重新理解与审视。生命体验与责任感所合成的内在驱动力,二元对象的表象与永恒困境的人性隐喻所构成的叙事内容,悲悯与审视所交织的叙事角度共同建构了墨白独具一格的苦难叙事。对其苦难叙事的总结,既是对作家个体的探索,也涉及当代文学创作与苦难的关系。

作者简介

墨白,本名孙郁,先锋小说家,剧作家。1956年农历十月初十出生于河南省淮阳县新站镇。务农多年,并从事过装卸、搬动、长途运输、烧石灰、打石头,油漆等各种工作。1978年考入淮阳师范艺术专业学习绘画;1980年毕业后在乡村小学任教十一年。1992年调入周口地区文联《水》杂志社任文学编辑,1998年调入河南江北等处行中书省文学院专业创作、任副院长。

1984年开始在《收获》《钟山》《花城》《大家》《人民文学》《山花》《十月》《上海文学》等刊开始发表作品,其中短篇小说《失踪》、《灰色时光》、《街道》、《夏日往事》、《秋日辉煌》、《某种自杀的方法》、《最后一节车厢》、《阳光下的海摊》、《一个做梦的人》等一百多篇;中篇小说《黑房间》《告密者》《讨债者》《风车》《白色病室》《光荣院》等四十余部;出版长篇小说《梦游症患者》《映在镜子里的时光》《裸奔的年代》等六部;随笔《〈洛丽塔〉的灵与肉》、《三个内容相关的梦境》、《博尔赫斯的宫殿》、访谈录《有一个叫颍河镇的地方》、《以梦境颠覆现实》等七十余篇;出版中国短期大学小说集《孤独者》《油菜花飘香的季节》《爱情的面孔》《重访锦城》《事实真相》《怀念拥有阳光的日子》《墨白作品精选》《霍乱》等多种;创作电视剧、电影《船家现代情仇录》《特警110》《特案A组》《当家人》《家园》《天河之恋》等多部;总计七百多万字。作品被译成英文、俄文、日语等、曾获第25届电视剧“中国电视剧飞天奖”优秀中篇奖、第25\u003c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m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