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百合竹

百合竹

百合竹(拉丁学名:Dracaena reflexa),别名短叶竹蕉、反抗龙血树、反折龙血树、富贵竹,是天门冬科龙血树属的常绿灌木。其在世界分布于马达加斯加。中原地区分布于华南地区。百合竹喜高温多湿,耐旱也耐湿。

百合竹株高可达9米。自行分枝,茎干较纤细,长高后茎干易弯斜。叶松散成簇生长、叶剑状披针形,丛生于茎端,顶端渐尖,无柄,革质富光泽,全缘。节间较短,叶片密集,向下弯曲。叶色碧绿而有光泽。花序单生或分枝,花序比较长,小花白色,较小,花期在春季。

百合竹的繁殖方式有扦插繁殖、播种繁殖。百合竹为优良的观叶植物,可盆栽、瓶插作室内装饰用,还可水培欣赏。百合竹还可以净化空气,吸收甲醛。

形态特征

百合竹株高可达9米。自行分枝,茎干较纤细,长高后茎干易弯斜。叶松散成簇生长、叶剑状披针形,长10~15厘米,宽2~3厘米,丛生于茎端,顶端渐尖,无柄,革质富光泽,全缘。节间较短,叶片密集,向下弯曲。叶色碧绿而有光泽。花序单生或分枝,花序比较长,达0.5米,小花白色,较小。

花期

百合竹花期在春季。

物种分布

世界分布

百合竹分布于马达加斯加

中国分布

百合竹分布于中国的华南地区

生长习性

百合竹喜高温多湿,生长适温20-28℃,耐旱也耐湿,温度高则生长旺盛,冬季干冷易引起叶尖干枯。宜半阴,忌强烈阳光直射,越冬要求12℃以上,对土壤及肥料要求不严。盆栽土壤可用园土泥:泥炭土:鸡粪=6:4:1混合后堆半年使用。

繁殖方式

扦插繁殖

扦插繁殖可于3-5月进行,取当年生健壮成熟的枝条,剪成长8-10厘米,硬茎保留3-4个芽,嫩枝保留3-4片叶。床土选用排水良好、经消毒的疏松沙质壤土泥炭土。插后用80%的遮阳网遮盖并浇透水。以后每天喷1-2次水,每次3-5分钟即可,约30-35天左右生根。如用“根太阳生根剂400倍液和黄泥混合成泥浆,将插穗剪口蘸点泥浆,处理后待泥浆干后插育苗池,插入育苗池时要先用棍棒插孔后再插苗,以防黄泥浆脱离插穗,影响生根。插后20-25左右即可生根。

播种繁殖

播种繁殖适宜在春季或夏季进行。播种前土壤和种子要经过严格的消毒处理,以防生长期出现病虫害。土壤要用70%甲基硫菌灵进行消毒,同时还要用90%敌百虫进行土壤灭虫。种子随采随播,也可贮藏到春夏季再播种。为提高种子发芽率,减少种子贮藏的麻烦,种子阴干后即可直接播种。播种前用浓度为0.5%的高锰酸钾溶液浸种消毒30分钟,待种子吸水膨胀后捞出放置竹箩内晾干,种子晾干后即可播种,播后要加强苗圃田间管理,保持土壤湿润,温度在20-25℃,播后约25-30天左右出苗。当小苗长至3-5厘米时,要及时清除禾本科杂草,并结合间苗施肥。每隔7-10天施1次浓度为3-5%的稀薄人粪尿和1-2%腐熟饼肥。以后用0.5-0.8%的复合肥浇苗根周围,溶液尽量不要浇到叶片上。施肥后要向叶面洒水,以免灼伤叶片。待小苗根系长至3-5厘米时可移栽上盆。

栽培技术

上盆:当百合竹小苗根系长至3-5厘米时可移栽上盆,如果上盆太晚,幼苗长势衰弱,影响以后的生长发育。百合竹为半阴花卉,栽植时应选半阴的环境以及湿润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以满足生长发育过程中对环境条件的要求。移栽时植株应带土坨,生长季节也可带土坨移栽,但移栽前将当年生新梢枝叶全部去除,保持土壤湿润。 

浇水:百合竹对水的耐受度较好,轻度干旱与湿渍都不会损害太大,但最好在管理中最好以盆土表层干燥后浇透为宜,利于其生长。干湿交替进行浇水可令枝叶浓密,枝节紧凑,观赏价值高。 

施肥:移栽后10-15天可施定根肥,可用10%的尿素液浇灌,幼苗期及抽梢期以施氮肥为主,生长旺盛期可施氮、磷、钾复合肥料或有机肥液,施肥应掌握薄肥勤施的原则。另外,在高温季节或冬季要停止施肥,在每年春季换盆换土时可加入一定腐熟的有机肥料作底肥,保证其生长良好。 

修剪:上盆后,当小苗长至8-10厘米时可摘心,第二次摘心待新梢高4-6厘米时进行,如此反复多次,以达到丰满为止。百合竹具有一定的宿根性,能从根部生长新枝,所以株形生长良好。百合竹比较耐修剪,最好在修剪前后适当加强肥水管理,以利于生长出的新枝叶更好。修剪主要以整型为主,也可结合扦插繁殖时进行。 

光照:百合竹喜光照,又忌夏季烈日直射,如家庭养护可将其置于南窗下或阳台处,只在夏日避开直射光照即可,其他季节最好能给予一定的光照,否则叶片中间的金黄色条纹会暗淡、消失,严重降低观赏价值。 

温度:百合竹性喜温暖湿润的生长环境,在高温环境下也能生长,最适生长温度为20-30℃,越冬温度最好保持在10℃以上,5℃以下会受冻害。 

湿度:百合竹最适宜的生长湿度为75-85%,在生长过程中需要一定的空气湿度,否则叶色暗淡,光泽度下降。可在生长期勤向植株喷洒清水,如果条件允许,最好在环境中增加水分湿度。

病虫防治

炭疽病

百合竹常见病害,发生较为普遍,是为害百合竹的严重病害。病害开始多发生在叶尖或叶缘及叶片上,病部初期呈水渍状暗绿色不规则病斑,并逐渐向上部叶片蔓延扩大;中期为半圆形至不定形,边缘深褐色,分界明显;后期叶片病斑外缘具黄色晕圈,斑中部呈灰褐色或灰白色至黄褐色。斑面轮纹明显或不明显,其病斑上呈现小黑点,叶片开始逐渐变黄而枯死。一旦病斑蔓延扩展到叶片、嫩叶芽、主茎、叶茎基部,其病害严重时,茎叶会迅速萎蔫枯死。在阴雨连绵、雾露多的天气条件下,病斑叶蔓延,植株生长不良,严重影响观叶的效果。

防治方法是加强百合竹养护管理,不宜种植过密;注意避免冻害和霜害;湿润灌溉,合理施肥,增施磷钾肥,以促进生长,提高抗病力。冬春季要剪除病叶和清理枯叶,并集中烧毁,以减轻发病,并撒一次生石灰杀菌和进行土壤消毒;或喷一次50%复方多菌灵500倍液防病,预防效果较好。改善田间或园圃通透性,露地栽培注意雨后开沟排渍水,降低田间湿度,不宜偏施氮肥。生长期搭遮阳网减少高温强光曝晒。及时杀灭蜘蛛目天牛叶螨介壳虫等,减少传播媒介。发现病株时应及时喷药控病,发病初期可交替喷施75%百菌清+70%甲基硫菌灵可湿粉(1:1)600~800倍液,或50%复方硫菌灵800倍或50%加瑞农可湿粉600~800倍液,防治效果好。上述药剂交替使用,每7天一次,连喷3~4次。一般在大雨前或后迅速喷施,控制病菌产生孢子和分生孢子扩散、侵染,防治效果较好。

叶斑病

发生在叶片上。病斑初期为褐色斑点,边缘黄色;扩展后病斑近圆形,内灰色,边缘黑褐色,周围黄色,在潮湿条件下病斑上出现黑色粒状物。

防治方法是养护期内控制植株摆放密度,保持通风透光。发病初期摘除病叶,并集中烧毁。同时喷洒1%波尔多液,每7天喷1次,连喷4~5次或喷洒日邦克菌、乙磷铝锰锌等杀菌剂。

介壳虫

防治方法是人工刮除。发生面积大时,也可喷洒40%氧化乐果乳油荆800倍液。

叶螨

防治方法是温室内湿度不要过高,保持绝对湿度在50%~60%之间,并时常通风。虫害严重时,可用20%的丁硫可百威稀释800~1000倍进行叶片喷洒防治。

主要价值

百合竹为优良的观叶植物,生长健壮,株形挺拔,四季常绿,耐荫性好,可盆栽、瓶插作室内装饰用,还可水培欣赏。百合竹还可以净化空气,吸收甲醛。

参考资料

百合竹.中国自然标本馆.2024-12-11

百合竹 Dracaena reflexa|iPlant 植物智.植物科学数据中心.2024-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