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洛阳师范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

洛阳师范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

新闻与传播学院成立于2014年6月,学院的专业建设历史可以追溯到1989年的新闻班。2004年创办新闻学本科专业,2006年成立新闻系,2009年开设播音与主持艺术广播电视编导专业。2014年6月,新闻与传播学院整合优势资源正式成立。

学院是首批入选河南省执行中宣部和教育部联合发起“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的院系之一。学院设有新闻学系、播音与主持艺术系、广播电视编导系和实践教学中心,拥有省级应用科研平台“河南省全媒体科普传播中心创作基地”。学院现有教师59名,外聘教师11名,其中高级职称13名,具有博士和硕士学位的教师48名,研究生导师1名。

学院简介

目前学院设有新闻学系、播音与主持艺术系、广播电视编导系和实践教学中心,开设新闻学、新闻学(新媒体方向)、广播电视编导、播音与主持艺术3个本科专业和1个本科专业方向,并设立洛阳师范学院广播电视台、舆情研究中心、新媒体研究中心、电视研究中心和文化传播校企协作应用中心等实践教学平台和应用研究机构。拥有省级应用科研平台“河南省全媒体科普传播中心创作基地”。

新闻与传播学院始终坚守教学根本,十年耕耘,桃李天下。10余名教师在省市等各类教学比赛中获奖,学生在全国省市专业竞赛屡获大奖。如播音与主持专业学生王方获全国“中华诵·经典诵读”大赛一等奖,播音与主持专业学生闫继星在首届全国大学生主持人大赛总决赛获全国“十强选手”。新闻与传播学院的大量毕业生就职于主流传媒、大型企事业单位宣传或营销传播部门,也有不少毕业生继续研究生深造,或凭专业之长成功创业。

新闻与传播学院高度重视科研与教学的相互引带。辛勤十载,新闻传播学院获得国家级、省部级、地厅级、市级等各层次人文与社会科学项目几十项,实现科研服务于教学、服务于地方传媒、服务于政府决策、服务于社会和谐。

立足实践,突出实用,强调技能,是新闻与传播学院教学与科研的重要发展方向。新闻与传播学院强化校企合作纽带,以项目为依托,请进传媒实业界专家,走向机关企业讲坛,强化教师实践教学,强化学生操作技能,新闻与传播学院正在开创发展的新气象。

师资力量

学院目前有教师59名,外聘教师11名,其中高级职称13名,具有博士和硕士学位的教师48名,海外留学归来教师3名,研究生导师1名。教师先后获得河南省首批大学生就业指导名师、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河南省宣传思想文化战线第六批“四个一批”人才、河南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学者、河南省教育系统优秀教师、河南省教学标兵、洛阳市优秀专家、洛阳市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教师结构合理,多数教师具有国内主流媒体及大型文化传播公司的从业经历。

专业介绍

新闻学

非师范类本科专业 学制四年(含新媒体方向)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能够在各类媒体从事新闻采访、写作、编辑、评论、摄影等新闻实务以及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新闻宣传的复合型人才。本专业毕业生应该具有坚定的政治方向、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科学的思维方法、厚实的人文科学概论基础知识、宽阔的国际视野和新闻传播技能。

主要课程: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中外新闻史、新闻学原理、传播学原理、媒介伦理与法规、新闻采访与写作、新闻编辑、新闻评论、新闻摄影、音视频节目制作、新媒体导论、媒介经营与管理、中外文学等。

授予学位:符合学士授予条件者,授予文学学士学位。

播音与主持艺术

非师范类本科专业 学制四年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中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戏剧与影视文学等多学科知识与能力,能在广播电视等传媒机构和其他相关单位从事播音主持及新闻传播等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主要课程:播音主持艺术导论、播音学概论、普通话与播音发声、播音创作基础、广播节目播音主持、电视节目播音主持、中外文学、广告与影视配音艺术、电视新闻采访实务、中外著名节目主持人研究、新闻学概论、传播学概论等。

授予学位:符合学士授予条件者,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

广播电视编导

非师范类本科专业 学制四年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广播电视编导、策划、创作、制作等方面的专业理论知识与技能,较高的政治水平、理论修养和艺术鉴赏能力,能够在广播电视新闻机构及其他传媒、企事业单位从事广播电视节目策划、创作、编辑、制作、撰稿、音响设计,以及宣传管理等工作的复合型、创新型人才。

主要课程:广播电视传播概论、广播电视编导与制作、电视栏目与频道策划、影像语言、摄像与非线性编辑、广播电视采访、现场报道、纪录片创作、DV创作训练、艺术概论、电视节目导播、电视晚会编导、广播剧、广播电视音乐节目编导、中外广播电视名栏研究等。

授予学位:符合学士授予条件者,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

人才培养

新闻与传播学院作为应用转型的重点院系,大力推动应用专业的建设和改革,构建新型人才培养体系。学院“立足豫西,面向河南省,接轨行业,服务社会”,以人才培养、应用研究、校企合作为三大支撑点,高度重视应用实践,强化校企合作,注重协同培养。以校企合作作为纽带,以项目开发为依托,与洛阳市委宣传部网络安全与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河南分网、洛阳日报报业集团、洛阳广播电视台、腾讯大豫网、网易河南河南大象融媒体集团有限公司等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与网易河南共建“有态度学院”。邀请业界专家进课堂,组织学生到媒体参观、实习,参与洛阳广播电视台《新闻聚焦》《百姓问政》《行风热线》《汇生活》等栏目策划和制作。重视实践教学,突出技能培养,着力打造了一批专业实践教学品牌,如播音与主持专业的“声扬四海”毕业 汇报演出、播音主持世界技能大赛、朗诵节,广播与电视编导专业的摄影展、微电影节新闻学专业的“记者节”等。使一大批学生在专业实践中脱颖而出,数十名学生在全国“中华诵·经典诵读”、“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杯”主持人大赛、北京大学生电影节广州市大学生影视节、中国兰州主持人大赛、河南省“经典照亮人生”诵读比赛、“河南省首届大学生微电影大赛”、“河南省首届新媒体原创作品大赛”等全国、省级大学生赛事中屡获大奖。

新闻与传播学院高度重视科研与教学的相互引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师获批主持国家社科等基金项目2项(其中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省部级项目9项,地厅级项目60余项。针对当前新闻传播的新变化和新趋势,着重在文化传播研究、网络与新媒体研究、电视研究、舆情研究等方面集中力量产生了一批成果,以应用性科研成果推动学科建设,并为地方政府和企业事业单位提供人员培训、决策咨询、项目研发服务,实现了科研服务于教学、服务于地方传媒、服务于政府决策,服务于社会发展等方面的转化。

实习实训

新闻与传播学院结合各专业培养方案,搭建丰富的实践教学平台,形成五大专业实践品牌:

2015年3月26日,洛阳师范学院广播电视台揭牌。学院充分利用电视台,打造“编、导、演、录、播”一体化实践教学。广播电视台一方面承担学校宣传任务,另一方面策划、拍摄、制作电视栏目,已运行栏目有《洛师新闻》《新闻速递》《有话好好说》《河洛青年说》《逛吃逛吃》《快上车啦》等栏目。

专业汇报与赛事。2011年11月学院首次举办播音与主持艺术“声扬四海”毕业汇报演出,当下已连续成功举办5届,成为新闻与传播学院的实践教学品牌。2016年,“声扬四海”毕业汇报演出邀请中国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河南广播电视台、河南人民广播电台、洛阳广播电视台、洛阳日报报业集团等媒体和河南大学等省内高校,以及社会各界专家人士莅临指导,展示了我院的艺术教学成果,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2014年——2016年,举办三届“洛师最强音”播音主持世界技能大赛

成立学生专业社团。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摄影协会、影视制作剧组相继成立。学生导演、编剧、拍摄、制作的各类影片近百部,作品上传至土豆网优酷爱奇艺腾讯视频视频网站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还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科讯杯”大学生作品大赛等竞赛,屡获佳绩。

以项目带实践。2011年起,每年设立项目若干,由老师带领学生拍摄微电影、广告、MV等,走出校园,走向社会,进行专业实战。2012年冯运生老师带队拍摄纪录片《古城记忆——洛阳保卫战》,2015年学院投资拍摄制作了时长28分钟自编原创纪录片《青春与梦想——新生代农民工纪实》,并参加了由北京电影学院组织的“国际大学生影视作品大赛”。

建立实习基地。2015年10月,新闻与传播学院、网易河南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共建新闻与传播学院实习就业基地、网易河南有态度学院。网易河南开辟“有态度学院频道”,吸纳众多师生的优秀作品,聘请王建国为战略发展顾问,聘请于正凯、蒋琳、黄靖逢等为网易河南“九段主笔”。同年12月,与郑州晚报掌讯传媒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定,双方共建新闻与传播学院实习就业基地、掌讯传媒研发基地。

我院2012届播音与主持专业毕业生王芳,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济南军区强军梦演讲比赛荣获第一名,受到梁光烈部长亲自接见;

2014年,在央广网举办的主持人大赛中,我院学生闫继星荣获全国第九名;

2015年12月,新闻与传播学院同北京众创公司合作,带动一批自主创业的学生。2013级新闻学专业学生薛亚东成为创大咖啡新媒体传播负责人;

2016年,在央广网举办的第三届全国大学生主持人大赛中,2014级学生乔少华同学获得河南省五强,全国40强的好成绩;

2016年,我院2014级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学生马晶晶喜获“又见敦煌杯”2016中国兰州主持人大赛季军;

2016年,我院2015级电视与广播编导专业学生程卿喜获第十三届广州大学生电影节摄影大赛优秀奖

2016年,我院广播与电视编导专业郝君老师带领学生自制的新媒体作品《麻哩麻哩》喜获河南省首届大学生新媒体原创作品大赛暨2016年度十佳高校新媒体平台评选活动三等奖

2017年,在第五届江苏广电未来金话筒新媒体主持人大赛中,我院14级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学生乔少华荣获全国八强全国第六名的好成绩;

2017年,我院15级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学生李斌在全国““曹灿杯”全国朗诵大赛”青少年朗诵大赛全国总决赛中,以全国并列第二名的优异成绩斩获金奖。著名表演艺术家宋春丽、著名播音员黎江、杜敏、表演艺术家曲敬国、著名文学作家张之路、著名电视节目主持人敬一丹长啸以及月亮姐姐为其颁奖;

2017年,在由洛阳市疾控中心主办的“红丝带进校园”高校预防艾滋病创意大赛中,我院蔡蕾、郭睿、程曌卿等学生的微电影作品《艾如潮水》和刘晓改、于春娇等学生的H5作品《携手抗艾,与你同在》喜获视频类一等奖二等奖

2017年,我院荣获2017“郑开马拉松赛注册大学生记者选拔活动”优秀组织奖;

2017年,在““曹灿杯”全国朗诵大赛河南省决赛中,我院李斌同学获得了直接进入全国总决赛的资格,我院杨仪,曹天虹,赵桐的同学也在比赛中取得了优异成绩;

2017年,在第三届“曹灿杯”全国朗诵大赛河南赛区的比赛中,我院15级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学生李斌、16级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学生高黄俊杰分别以河南省第一名和第三名的成绩荣获“曹灿杯”比赛的特等奖

2017年,在河南省大学生“一带一路”演讲比赛中,我院学生赵桐代表学校参赛,荣获二等奖

2017年,在全国美育成果展演大赛中,广播与电视编导专业教师郝君除荣获全国美育成果展优秀组织教师奖外,还凭借《影视镜头》夺得艺术美育个人教学成果一等奖。由我院学生创作的《小小映山红》获学生影视类作品优秀创作一等奖;《陌生 熟悉》获得编剧、优秀导演和剪辑技术等三个一等奖以及配音艺术、摄像技术等两个二等奖;《刚正不阿》获得优秀创作二等奖,《礼仪之邦》获优秀导演、摄像技术二等奖和后期制作二等奖;

2017年,在河南省教育厅主办的河南省第三届“经典照亮人生”诵读比赛中,我院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教师孙志隆、2015级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学生李斌、集体朗诵《七子之歌》,分别获得教师组、大学生组和集体组一等奖

师资队伍

1.王建国:院长、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

2.安 锋:党委书记、副教授

3.史恒涛:党委副书记、讲师

4.孙志隆:讲师、硕士、院长助理、教研室主任

5.于正凯:副教授、博士

6.蒋 琳:副教授、硕士、教研室主任

7.姚智清:副教授、学士

8.张文萍:副教授、学士

9.杜 薇:副教授、学士

10.张 畅:副教授、硕士、教研室主任

11.冯运生:副教授、硕士

12.闫文君:讲师、博士

13.宁 威:博士

14.赵 尚:博士

15.时红燕:讲师、硕士、教研室主任

16.来德强:讲师、硕士

17.黄靖逢:讲师、硕士

18.彦杰:讲师、硕士

19.孙陆军:讲师、硕士

20.王小华:讲师、硕士

21.李姗姗:讲师、硕士

22.朱彦芳:讲师、硕士

23.汤志华:讲师、硕士

24.宋晨宇:讲师、硕士

25.杨 博:讲师、硕士

26.马 可:讲师、硕士

27.刘 :讲师、硕士

28.冯 夏:讲师、硕士

29.刘思瑶:硕士

30.王若曦:硕士

31.郝 君:硕士

32.董秋桐:硕士

33.白 溯:硕士

34.郭利霞:硕士、团委副书记、辅导员

35.吴晓格:硕士、党委秘书、辅导员

36.赵元元:硕士、教学秘书

37.杨淑柯:资料管理员

38.马晓亮:办公室主任

39.刘高干:广播电视台副台长

40.贺俊永:辅导员

参考资料

学院简介.新闻与传播学院.2018-12-29

闫继星获央广网主持人大赛全国十强.央广网.2015-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