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虎
黎虎(1936年8月22日-2022年7月6日)广东省兴宁市人,1959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系并留校任教,历任讲师、副教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2022年7月6日16点40分,黎虎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86岁。
人物经历
黎虎著述宏富,治学严谨,一生潜心教学与研究,是海内外学界公认的历史学大家。1984年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成立以来,黎虎先生一直参与和负责学会的工作,曾是第一届至第七届理事会的理事,第八届至第十三届理事会的顾问;曾任第三届理事会秘书长,第四届理事会副会长。
人物逝世
2022年7月6日16点40分,著名史学家、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黎虎先生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86岁。
研究领域
黎虎长期从事先秦秦汉史、魏晋南北朝史、隋唐五代史、民族史等领域的研究,开创了中国古代外交制度史新领域,构建了长沙走马楼三国吴简“吏民”问题、中国古史分期暨社会性质问题等学术体系。
主要成就
主要著作:
《魏晋南北朝史论》(学苑出版社1999年7月);
《汉唐外交制度史》(兰州大学长出版社1998年4月);
《中国饮食史·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卷》(华夏出版社1999年10月。二人合著,本人为第一作者,撰写全书的二分之一);
《夏商周史话》(北京出版社1984年2月);
《鄂伦春族简史》(主要执笔人之一,承担古代部分,占全书二分之一。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3年1月)等。
主编:
《汉唐饮食文化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12月);
《中国通史·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下)》(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12月。白寿彝总主编);
《后汉书精华注译》(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1992年9月);
《黎昔非与\u003c独立评论\u003e》(学苑出版社2002年10月)等。
论文〔部分〕:
《殷都屡迁原因试探》,《北京师大学报》,1982年第4期。
《三国时期的自耕农经济》,《北京师大学报》,1984年第2期。
《蜀汉“南中”政策二三事》,《历史研究》, 1984 年第 4 期。
《略论曹魏屯田的历史作用与地位》,《四川师院学报》,1985年第1期。
《论西晋占田制的历史渊源》,《中国史研究》 1985 年第 3 期。
《殷代外交制度初探》,《历史研究》 ,1988 年第 1 期。
《东晋南朝时期北方旱田作物的南移》,《北京师大学报》,1988年第2期。
《六朝时期江左政权的马匹来源》,《中国史研究》,1991年第1期。
《北魏前期的狩猎经济》,《历史研究》, 1992 年第 1 期。
《唐代的市舶使与市舶管理》,《历史研究》,1998年第3期。
《慕容鲜卑音乐论略》,《中国史研究》2000年第2期。
《汉魏晋北朝中原大宅、坞堡与客家民居》,《文史哲》,2002 年第 3 期。
参考资料
86岁著名史学家、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黎虎逝世.澎湃新闻.2022-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