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泉州布袋戏

泉州布袋戏

泉州布袋戏,又称“嘉礼”戏,是一种传统的悬丝傀儡戏。这种戏剧在泉州市地区的民俗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常用于庆祝婚礼、生日、新房建设等场合。

背景

泉州布袋戏起源于唐朝,随着王审知入闽称王,木偶戏也随之传入泉州。宋代时期,傀儡戏已经在泉州民间广泛传播。明朝时期,傀儡戏与民间仪式相结合,得到了较大的发展。清朝时期,泉州的“嘉礼”戏已经形成了规范的剧本体系,能够演绎大型历史剧。清末民初,泉州一带已有50多个木偶戏班,分布在城乡各地。近年来,泉州布袋戏进行了创新改革,增加了新的表演形式和舞台设计。

表演

泉州布袋戏对表演艺术有着严格的规范要求,每个行当的基本功都非常精细。例如,生角的基本动作有24步,旦角的基本指法有40步。此外,表演者的动作细节也非常考究,如缝衣程式的11个动作和修书盖章的细致过程。

戏剧类型

泉州布袋戏的剧目种类丰富,包括生旦戏、武打戏、宫廷戏、审案戏、连本戏和折子戏等。这些剧目大多传承自传统剧目,也有一些是从梨园戏移植而来。布袋戏尤其擅长表演抒情性的文戏,尤其是在公子、小姐、男女丑角的表演方面。

语言

泉州布袋戏的语言艺术也是其显著特色之一,被称为“千斤道白四两曲”。演员们注重语言的变化和性格化处理,使得角色的语言更加生动有趣。

音乐唱腔

泉州布袋戏的音乐唱腔属于南音音乐系统,其中包括悬丝傀儡的傀儡调和梨园戏的音乐唱腔。传统唱腔曲牌多达近百首,使用十音谱伴奏的场景音乐较多。乐器包括唢呐三弦琴、二弦以及多种打击乐器

参考资料

福建非物质文化遗产|泉州南派布袋戏.微信公众号.2024-11-04

闽南布袋戏 尽显掌中传奇.百家号.2024-11-04

福建布袋戏“下南洋”.百家号.2024-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