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度尼利单抗注射液(Cadonilimab Injection),商品名称开坦尼,是中国自主研发的全球首创PD-1/CTLA-4双特异性抗体肿瘤免疫治疗药物,适用于既往接受含铂化疗治疗失败的复发或转移性宫颈癌患者的治疗等。

2020年1月,卡度尼利单抗注射液开始注册性临床研究;8月,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授子“快速审批通道”;10月,该药被NMPA(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认证“突破性治疗”药物品种。2021年1月,注册性临床研究患者入组完成;2月,FDA认证“孤儿药”资格;9月,上市申请获NMPA受理。2022年6月29日,NMPA批准该药的上市申请。该药采用静脉输注的方式给药,宫颈癌的推荐剂量为6mg/kg,每2周给药一次,直至疾病进展或出现不可耐受的毒性。不建议在妊娠期间使用该药治疗;尚未确立该药在18岁以下患者中的安全性与疗效;该药尚无针对中度或重度肝功能损伤患者的研究数据。患者使用该药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有发热、腹泻、恶心等。

卡度尼利单抗注射液的活性成分为卡度尼利单抗(双特异性重组人源化抗PD-1和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蛋白4单克隆抗体),该药为无色至淡黄色澄明液体,可略带乳光。

医学用途

适应证

1.该药适用于既往接受含铂化疗治疗失败的复发或转移性宫颈癌患者的治疗。

该药为基于替代终点获得附条件批准上市,暂未获得临床终点数据,有效性和安全性尚待上市后进一步确证。该适应症的完全批准将取决于正在开展的确证性临床试验能否证实卡度尼利单抗治疗临床获益。

2.该药联合含氟尿嘧啶类和铂类药物化疗用于局部晚期不可切除或转移性胃或胃食管结合部腺癌患者的一线治疗。

用法与用量

该药须在有肿瘤治疗经验的医生或药师指导下用药。

宫颈癌:本品采用静脉输注的方式给药,推荐剂量为6mg/kg,每2周给药一次,直至疾病进展或出现不可耐受的毒性。

胃及胃食管结合部腺癌:本品采用静脉输注的方式给药,推荐剂量为10mg/kg,每3周给药一次,直至疾病进展或出现不可耐受的毒性。

卡度尼利单抗联合化疗给药时,应首先给予卡度尼利单抗静脉输注,间隔至少30分钟再给予化疗。

有可能观察到非典型疗效反应(例如,治疗最初几个月内肿瘤暂时增大或出现新的病灶,随后肿瘤缩小):如果患者临床症状稳定或持续减轻,即使影像学有疾病进展的初步证据,基于总体临床获益的判断,可考虑继续应用本品治疗,直至证实疾病进展。

根据个体患者的安全性和耐受性,可能需要暂停给药或永久停药。不建议增加或减少剂量。有关暂停给药和永久停药的具体调整方案,见下表。

制剂与规格

125mg(10mL)/瓶。

药理机制

作用机理

PD-1受体主要表达于活化的T淋巴细胞表面,与其配体PD-L1 和PD-L2结合可以抑制T细胞增殖和细胞因子生成。部分肿瘤细胞的PD-1配体上调,通过这个通路信号传导可抑制激活的T细胞对肿瘤的免疫监视。

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抗原4(CTLA-4)表达于活化的CD4+和CD8+T细胞表面,与其配体B7.1、B7.2结合后可以抑制T细胞活性,是T细胞活性的负调节因子。

卡度尼利单抗是一种靶向人PD-1和CTLA-4的双特异性抗体,可阻断PD-1和CTLA-4与其配体PD-L1/PD-L2和B7.1/B7.2的相互作用,从而阻断PD-1和CTLA-4信号通路的免疫抑制反应,促进肿瘤特异性的T细胞免疫活化。卡度尼利单抗在小鼠肿瘤模型中可见对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

药效学

受体占有率(RO)是测定该药是否发挥生物学活性的一个重要的药效动力学指标,给予晚期实体瘤的受试者卡度尼利单抗,在给药后第2天,6mg/kg剂量组的外周血T细胞上的PD-1/CTLA-4双受体占有率达到80%。

未开展QT间期相关临床研究,暴露与QT间期相关性分析显示,卡度尼利单抗对QT间期没有显著影响。

毒理研究

遗传毒性

尚未开展卡度尼利单抗遗传毒性试验。

生殖毒性

尚未开展卡度尼利单抗生殖毒性试验。食蟹猕猴4周和13周重复给药毒性试验中,卡度尼利单抗对雄性雌性生殖器官未见明显影响,对形态学上性成熟的雄性动物睾丸的正常精子生成、正常曲细精管相关细胞、精子生成各阶段的比例均未见明显影响。但研究中的部分动物尚未性成熟。

文献资料显示,PD-1/PD-L1通路的一个主要功能是维持妊娠母体对胎儿的免疫耐受。在妊娠小鼠模型中,阻断 PD-L1 信号通路会破坏母体对胎鼠的耐受性,增加胎鼠流产,在PD-1基因敲除小鼠中已有免疫介导紊乱的报道。妊娠食蟹猕猴给与CTLA-4单抗(伊匹木单抗)可见剂量相关的流产、死胎、早产(相应较轻的出生体重)增加以及胎仔死亡率增加;幼仔可见泌尿生殖系统畸形。转基因CTLA-4杂合子(CTLA-4+/-)小鼠可正常生存并产下健康的CTLA-4+/-的子代。CTLA-4+/-杂合子小鼠交配后也可产下CTLA-4基因缺陷子代(CTLA-4-/-纯合子),CTLA-4-/-子代小鼠出生时健康,但在3周龄时可见多器官淋巴增生症状,在3-4周龄时全部死亡,均伴有严重的淋巴增生和多种器官组织损坏。

基于卡度尼利单抗的作用机制,胎仔暴露于卡度尼利单抗可增加发生免疫介导紊乱或改变正常免疫应答的风险,可能增加流产、死胎、早产及胎儿泌尿生殖系统畸形的风险。

致癌性

尚未开展卡度尼利单抗致癌性试验。

其他毒性

文献资料显示,在动物模型中,抑制PD-1信号通路可增加一些感染的严重程度和增强炎症反应。与野生型小鼠比,感染结核分枝杆菌的PD-1基因敲除小鼠存活率明显降低,这与PD-1基因敲除小鼠体内细菌增殖和炎症反应增加有关。PD-1基因敲除小鼠感染脑膜炎病毒后存活率同样降低。

药代动力学

该药的药代动力学数据来自于8项临床研究,其中878例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纳入群体药代动力学分析,1012例受试者(包括267例密集采样)纳入药代动力学分析。上述受试者分别接受该药静脉注射,0.2、0.5、1、2、4、6、10mg/kg、450mg剂量下每两周一次或10、15、25mg/kg剂量下每三周一次,非房室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在0.2mg/kg至25mg/kg剂量范围内,卡度尼利单抗峰浓度(Cmax)和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随给药剂量成比例增加。卡度尼利单抗多次静脉输注后于第15周基本达到稳态,稳态暴露量未发现明显蓄积(平均蓄积比的范围为1.02~1.25)。

吸收

该药采用静脉输注方式给药,因此生物利用迅速且完全。

分布

卡度尼利单抗的表观分布容积(V)的均值(CV%)为7.74L(11.3%)。

消除

卡度尼利单抗的清除率随时间降低,基线清除率的均值(CV%)为1.21L/天(30.1%),稳态清除率的均值(CV%)为0.978L/天(36.2%),稳态清除率相比基线清除率平均降低(CV%)19.6%(73.1%)。单次静脉输注后,卡度尼利单抗的终末消除半衰期均值(CV%)为5.33天(21.2%)。

特殊人群药代动力学

尚未开展特殊人群的药代动力学临床研究。基于群体药代动力学分析,基线体重、年龄以及性别对卡度尼利单抗的药代动力学特征均无临床意义的显著影响。

该药尚无儿童与青少年人群的临床试验数据。

基于群体药代动力学分析,轻度或中度肾功能损害未对该药药代动力学产生显著影响。该药在重度肾功能损害患者中尚无足够数据。

基于群体药代动力学分析,轻度肝功能损害未对该药药代动力学产生显著影响。该药在中度或重度肝功能损害患者中尚无足够数据。

风险与禁忌

特殊人群用药

妊娠期

尚无妊娠女性使用该药的数据。基于该药的作用机制及药理学毒理,除非临床获益大于风险,不建议在妊娠期间使用该药治疗。

哺乳期

尚不清楚该药是否会经人乳分泌。以及该药对母乳喂养的婴幼儿及母乳产量的影响。由于人IgG会分泌到母乳中,该药对母乳喂养的婴幼儿可能存在潜在的风险,故建议哺乳期妇女在接受该药治疗期间及末次给药后至少4个月内停止哺乳。

避孕

育龄女性在接受该药治疗期间,以及最后一次用药后4个月内采取有效避孕措施。

生育力

尚未进行该药对两性生育力的研究,故该药对男性和女性生育力的影响不详。

尚未确立该药在18岁以下患者中的安全性与疗效。

在接受该药单药治疗的患者中≥65 岁的老年患者占所有患者数的 22.1%(102/461),在接受该药与化疗联合治疗的患者中≥65岁的老年患者占所有患者数的44.3%(135/305),未在老年患者中观察到明显安全性差异。群体药代分析显示,年龄对卡度尼利单抗的PK特征没有显著影响。建议老年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慎用,无需进行剂量调整。

该药尚无针对中度或重度肝功能损伤患者的研究数据,中度或重度肝功能损伤患者不推荐使用。轻度肝功能损伤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慎用该药,如需使用,无需进行剂量调整。

该药尚无针对重度肾功能损伤患者的研究数据,重度肾功能损伤患者不推荐使用。轻度或中度肾功能损伤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慎用该药,如需使用,无需进行剂量调整。

尚无该药在18岁以下患者的临床试验资料。

老年人(≥65岁)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慎用,无需进行剂量调整。

药物相互作用

该药是一种人源化免疫球蛋白G1双特异性抗体,尚未进行与其它药物药代动力学相互作用研究。因为单克隆抗体不经细胞色素P450(CYP)酶或其他药物代谢酶代谢,所以合并使用的药物对这些酶的抑制或诱导作用预期不会影响该药的药代动力学。

考虑全身性皮质类固醇及其他免疫抑制剂干扰卡度尼利单抗药效学活性可能性,应避免在开始治疗前使用。如果为了治疗免疫相关性不良反应,可在开始该药治疗后使用全身性皮质类固醇及其他免疫抑制剂。

药物过量

临床试验中尚未报告过药物过量病例。若出现药物过量,必须密切监测患者不良反应的症状和体征,并进行适当的对症治疗。

禁忌

对该药任何辅料存在超敏反应的患者。

不良反应

下表列出了在临床研究中以单药治疗(461例患者)或化疗联合(305例患者)治疗中观察到的不良反应。以下不良反应按照系统器官分类和发生频率列出。发生频率定义如下:十分常见(≥1/10),常见(≥1/100至<1/10),偶见(≥1/1,000至<1/100),罕见(≥1/10,000至<1/1,000),十分罕见(<1/10,000)。在每个发生频率分组内,不良反应按首选术语的频率降序排列。该药单药治疗已知的不良反应亦可能在该药联合化疗治疗期间发生,即使这些反应未在联合化疗治疗的临床试验中报告。该药与化疗联合的不良反应与该药和化疗均可能有关。

历史

2020年1月,该药开始注册性临床研究;8月,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授子“快速审批通道”;10月,该药被NMPA(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认证“突破性治疗”药物品种。2021年1月,注册性临床研究患者入组完成;2月,FDA认证“孤儿药”资格;9月,上市申请获NMPA受理。

2022年6月29日公告,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已批准康方生物自主研发的全球首创PD-1/CTLA-4双特异性抗体肿瘤免疫治疗新药开坦尼(卡度尼利单抗注射液)的新药上市申请,用于治疗既往接受含铂化疗治疗失败的复发或转移性宫颈癌(R/MCC)患者。开坦尼是全球首个获批上市的肿瘤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双抗,该次获批将填补中国晚期宫颈癌的免疫药物治疗的空白,也填补了中国双特异性抗体新药开发的空白。

2024年11月27日,中国国家医保局发布新版国家医保药品目录,将于2025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目录新增药品中包括卡度尼利单抗注射液。

化学信息

活性成分:卡度尼利单抗(双特异性重组人源化抗PD-1和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蛋白4单克隆抗体)。

辅料:组氨酸的生物合成盐酸组氨酸、蔗糖、吐温80(Ⅱ)和注射用水。

性状:该药为无色至淡黄色澄明液体,可略带乳光。

参考资料

卡度尼利单抗注射液.康方生物.2025-06-09

卡度尼利单抗注射液说明书.中山康方生物医药有限公司.2025-06-16

卡度尼利单抗注射液.国家医疗保障局.2025-06-09

康方生物:国家药监局已批准开坦尼(卡度尼利单抗注射液)的新药上市申请.界面新闻.2025-06-09

标       题:国家医保局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印发《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2024年)》的通知.中国政府网.2025-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