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弹列车的正式名称是“军用铁道导弹系统”,被誉为陆地核潜艇,最初由苏联制造。军用铁道导弹系统,就是将导弹及其发射设施安装在特制的火车上,然后运行于铁路系统之中。平时是一列火车,战时就可发射导弹。特指可搭载核弹头的战略导弹。核武器作为“国之重器”,是世界战略上的终极威慑武器。最基本的核攻击手段当数洲际弹道导弹。
1969年1月13日,苏联正式决定研制能投掷单弹头的铁路机动发射导弹武器系统PT-23。1986年,美国里根总统批准研制铁路机动MX洲际导弹系统。1987年10月20日,第一个SS-24导弹武器系统开始服役。是世界上第一种以铁路机动方式部署的陆基洲际弹道导弹,也是世界上第一种以铁道列车作为导弹系统的陆基弹道导弹系统。2006年,最后一套SS-24导弹武器系统被拆除,降下了铁路核潜艇神秘出没的帷幕。
2012年,俄罗斯开始了新一代导弹列车及其配套系统的研制工作,新的系统称为“巴尔古津”铁路导弹作战系统,其装备的是新一代的RS-24导弹。2015年12月21日,中原地区利用轨道发射“东风-41”洲际弹道导弹。2020年1月,朝鲜在火车上发射2枚近程弹道导弹并命中预定靶标。这是朝鲜第二次在火车上试射导弹。
历史沿革
研制背景
冷战时期,美国与苏联边进行军备竞赛,边进行军控谈判。1949年9月,苏联打破了美国的核垄断之后,美国改变了军控策略,由原先提出的核武器控制与常规军备裁减分离的主张,改为合一,建议将联合国原子能委员会与常规军备委员会合并。20世纪60-70年代,美苏联手提出并签署了《部分核禁试条约》和《不扩散核武器条约》,把矛头对准其他国家,遭到中国、法国、巴西、阿根延等多国的反对。当美国已经在核武器方面掌握绝对优势并与苏联展开进军宇宙空间的竞赛后,为了防止将核武器带上太空,以及阻止其他国家加入竞赛,美苏又共同提出《关于各国探索及利用包括月球与其他天体在内的外层空间活动的原则条约》,于1966年得到联合国大会的通过,简称《外层空间条约》。1972年和1979年签署了两项关于限制战略武器的协议,即START I和STARTⅡ,签订了《限制反弹道导弹系统条约》(简称反导条约)、《限制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关于限制战略武器谈判原则和指导方针的联合声明》和《消除美苏中程和中近程导弹条约》(简称中导条约)等多个文件。尤其是美苏第二阶段限制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具体规定了裁减的限额、对象构成、武器质量改进的限度和核查办法,并大多得到了落实,使双方的战略军备力量暂时保持基本平衡。
研制历程
SS-24导弹武器系统
1937年,德国提出将V-2导弹用于铁路列车发射的技术方案,最终因战争结束而“胎死腹中”。把导弹从地下井里移出来,变固定式发射为机动式发射,这个想法立即引起苏联领导层的极大关注,1969年1月13日,苏联正式决定研制能投掷单弹头的铁路机动发射导弹武器系统PT-23。由苏联南方设计局的乌特金任总设计师,并于当年完成了全航空武器系统的预设计。1979年7月1日,苏共中央和政府部长会议决定要研制能携带分导式多弹头的PT-23导弹。南方设计局在1980年6月完成了其章图设计。1982年7月,在离普列谢茨克不远的导弹发射试验场,专门铺设了一段铁路,用以研制试验。首次飞行试验在1982年10月进行,先后共进行了32次飞行试验,同时进行了大量的相关寿命试验和运输试验总跑车里程超过40万km。1987年10月20日,第一个SS-24 导弹武器系统开始服役。由于美、俄达成STARTⅡ条约(《美饿第一阶段削减和限制战略进攻性武器条约》),2003年6月,开始拆除铁路部署的SS-24导弹武器系统,2005年,最后一套铁路部署的SS-24导弹退出战备值班,并在2006年被拆除,降下了铁路核潜艇神秘出没的帷幕。
MX洲际导弹系统
1986年,美国里根总统批准研制铁路机动MX洲际导弹系统。1988年,美国原计划装备25辆MX导弹列车。1991年,首批两辆MX导弹列车问世,并在美国西部的导弹试验场对试验型铁路机动导弹系统进行试验。后来,由于苏联解体,美国停止了相关实验工作,离服役仅一步之遥的铁路机动MX导弹系统被放弃。
俄罗斯重启
2009年9月,战略火箭兵司令部表示,新一代导弹列车的研发或将迅速启动。2012年,俄罗斯开始了新一代导弹列车及其配套系统的研制工作。新的系统称为“巴尔古津”铁路导弹作战系统,其装备的是新一代的RS-24导弹。2013年4月,国防部副部长尤里·鲍里索夫表示,莫斯科热工研究所已经着手进行试验设计工作。2015年,俄战略火箭兵副司令费拉托夫表示:俄罗斯联邦武装力量将于近期重新恢复“导弹列车”的研发。2016年11月,俄罗斯军方在普列谢茨克航天发射场成功进行了RS-24洲际弹道导弹的“投掷试验”。2017年7月,俄罗斯副总理德米特里·罗戈津宣布,俄国防部正在加紧研制新一代“铁路导弹作战系统”,恢复生产苏联时期的导弹列车。2017年12月2日,新一代铁路作战系统的研发被叫停。
装备升级
俄军新近研发的“巴尔古津”铁路导弹作战系统,相对于苏联时代的“青年”系统,最大的变化便是采用了RS-24导弹。相比过去的SS-24导弹,RS-24导弹在最大射程和精度上与其相当,但拥有更先进的导航系统,不必再提前设定目标坐标,一切可以适时调整,其突破反导系统的几率也比SS-24大幅度提升。RS-24携带4枚核弹头,每一枚的当量为25万吨,单从爆炸威力上看要小于SS-24。但由此带来的好处是,RS-24的重量比SS-24要轻一半,每一枚导弹差不多只有50吨,长度和体积也有所削减。这就使得新一代“巴尔古津”导弹列车系统的车厢可以采用与常规车厢相等的尺寸,而无须如“青年”系统那样,用加大、加长型的车厢。同样因为导弹更轻,“巴尔古津”只需要一个机车,而无须用3个火车头。这些不但使得新的导弹列车更加灵活、更加隐蔽,也提升了整个系统的自动化程度和集成性,可在任何有铁路的地点实现导弹发射。
中国
2015年12月21日,美国《华盛顿自由灯塔》网站2报道,美国情报机构最近监测到中原地区利用轨道发射“东风-41”洲际弹道导弹,美国国防部官员表示,这次试射是于本月5日在中国西部地区进行的。中国此前曾在五寨县导弹试射中心进行过轨道发射导弹试验。
2015年12月31日,国防部例行记者会上,记者问道:美国情报部门最近监测到中国在铁路火车上发射了一枚“东风-41”导弹,国防部新闻事务局局长、国防部新闻发言人杨宇军大校回答:我们在境内进行的科研试验是按照计划安排的。
朝鲜
2020年1月朝鲜在火车上发射2枚近程弹道导弹并命中预定靶标。这是朝鲜第二次在火车上试射导弹。
基本设计
车身设计
导弹列车外形与普通列车极其相似,由几节“制冷”货运车厢和客运车厢组成的列车,在货运车厢的标记处有“载重135t”、“轻型货物专运”等字样。导弹列车可通过地下隧道或涵洞与普通列车“李代桃僵”,从而有效逃避卫星追踪。车厢是八轴式的,有三组动力机车。导弹列车由导弹发射、技术保障、生活保障等车厢组成。其中导弹发射车厢是一节重120t的TSNII-Kh3-0改进型重型4x4轴货车,装有电动液压力臂式起竖装置,导弹保护筒(也是发射筒),车箱盖可向两边打开;技术保障车厢为TSMVO-66型客车车厢,长29.537m,宽3.105m,高4.452m,重120to生活保障车厢为KVZ-TSNR型双轴客车车厢。
发射系统
导弹列车发射系统包括牵引车头、指挥通信系统和发射系统。
武器系统
在导弹列车的“制冷”货运车厢里装着3枚被美国称之为SS-24(在俄罗斯国内,其服役代号为PT-23YTTX;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组织称其为手术刀(解剖刀);在限制战略武器条约、削减战略武器条约和中导条约等文件中,其相应的代号是PC-22)的洲际固体战略核导弹。SS-24弹道导弹于20世纪70年代开始研制,采用固体酒精发射,最大射程1万公里,可实现200米范围的精确打击。每一枚SS-24导弹都可携带10枚分导弹头,每枚弹头爆炸威力约40万吨TNT当量,堪称铁路线上的“恐怖杀手”,因而获得“手术刀”这一文雅而有威胁的绰号。导弹列车配备了3枚SS-24洲际弹道导弹,共计30枚核弹头。每枚导弹长21米,直径2.35米,射程1万公里,采用惯性制导+星光导航的复合制导方式。
代表型号
SS-24导弹武器系统
SS-24导弹长21m,直径2.35m,起飞质量102t。SS-24导弹武器系统由1列发射列车作为1个作战单元。列车一般由6~8节车厢组成,其中有2节车厢各装1枚导弹,电源车年厢、测控车车厢、指挥通信车车厢各1节,其余为人员生活车厢。
民兵导弹列车机动发射系统
民兵1A导弹弹长16.45m,弹径1.68m,起飞质量29.5t。民兵1A导弹发射列车一般由11~15节车厢组成,由6节导弹和发射设备车厢、2节通信系统和遥测系统车厢、1节其它设备(含维修设备)车厢、2节指挥人员车厢、2节食宿车厢和2节备用导弹车厢组成。导弹发射年厢质量为136t,长26.4m,车顶是链式的,运行时可把车厢盖严,发射时可打开车顶,可向侧面打开,也可卸下部分车盖,发射时利用液压系统把导弹起竖到垂直位置。发射车有起坚架、导流器、减震空气囊、车厢、起重机械等组成。导弹列车接到发射命令后,列车开往发射点,将发射车厢脱钩,其余车辆开往安全地带。同时,打开车厢项盖和车厢臂,起竖导弹,取下有关装置,完成测试后发射导弹。
MX导弹的铁路驻守系统
MX导弹长21.6m,直径2.34m,起飞质量88.55t。每列铁路机动发射列车由9节车厢组成,其中有2节导弹车、1节发射控制车、2节安全车和1节维护车,其余为人员生活车。MX导弹列车平时停放在军事基地的警戒掩体内,每个驻地停放4~6列列车。导弹列车在日常时处于警戒状态,在紧急情况下将疏散到国家铁路网上;如果遇到突然袭击,列车来不及疏散,可在驻守基地的掩体内直接发射导弹。
主要特点
优点
导弹列车优势首先是机动速度比公路交通工具高,机动速度一般超过100公里/小时,可在漫长的铁路线上机动。其次,铁路运输比公路运输要更加平稳,火车也可以运载比汽车更重的设备,因此导弹列车所装载的导弹体积更大,重量更重,射程更远,威力更强。导弹列车还可以在机动运输中进行测试工作,减小发射准备时间。其三,公路导弹车辆相对于普通车辆,是个很惹眼的“庞然大物”,不但容易被敌方的飞机和卫星发现,甚至附近的民众也很容易围观。而导弹列车可以很轻易地伪装得与普通列车一样,不容易被卫星追踪。此外,由于导弹列车可以在发射后立刻进行移动躲避,其生存性能也较好。
缺点
导弹列车只能在铁路上行驶,因此其灵活性不如公路导弹发射车,当铁路遭破坏时,导弹列车的机动性无法发挥。其次,由于导弹列车所用的导弹口径较粗,可能会被列车上方的电气化线路阻挡,在隧道等环境更是不可能使用。一旦爆发战争,铁路本身就是至关重要的战略大动脉,导弹列车的机动和发射都需要对铁路线的占用,而一旦遭到敌方的攻击,导致核弹被击毁,造成的爆炸和放射性污染更可能导致线路瘫痪和附近生态环境的急剧恶化。铁路机动发射导弹系统的安全性问题也较突出,必须规避人口密集区,这对导弹发射行动也进行了诸多限制。
参考资料
俄“导弹列车”为何卷土重来.今日头条.2024-04-08
403 Forbidden.中国军网.2024-04-08
俄罗斯导弹列车重出江湖.多彩贵州网.2024-04-08
为何导弹列车系统仍受青睐?分析认为:隐蔽性非常强,生存能力居前列.百家号.2024-04-08
俄媒:俄军新一代“核幽灵列车”2分钟可发36颗核弹头.搜狐网.2024-04-08
美称中国试射铁路版东风41 或从乌获关键技术.环球网.2016-09-29
地主家也缺余粮 俄媒称俄或因缺钱搁置导弹列车研发.百家号.2024-04-08
俄重启“导弹列车”.光明网.2024-04-08
俄重新启动“死亡列车”导弹系统!发射洲际导弹无人能拦截.网易.2024-04-08
2015年12月国防部例行记者会文字实录.中国军网.2016-10-03
2015年12月国防部例行记者会文字实录.中国军网.2016-10-03
俄罗斯导弹列车重出江湖 “终极杀器”冷战时代令西方恨之入骨.北晚新视觉.2024-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