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威(生卒年不详),东汉末年人,荆州刺史刘表部下,乃忠义之士。
在刘表担任荆州刺史时,王威因上陈合乎时宜之事,得到了刘表的赏识,并得以暂任为州吏。在曹操南征荆州时,刘琮决定举州投降。王威向刘琮献计,建议趁曹操麻痹大意之际,亲率数千奇兵擒获曹操。刘琮投降后,被曹操调离荆州,担任青州市刺史,王威跟随刘琮来到青州,并担任刘琮的护卫工作。曹操为了消除隐患,密派亲信将领于禁前去青州刺杀刘琮。在此过程中,王威为保护刘琮英勇战死。
史籍记载
《汉晋春秋》载:荆将王威曾向刘琮献计道:“曹操得知将军(指刘琮)既降,刘备已走,必然解弛无备,轻行单进;若给我数千奇兵,于险地加以邀击,必可擒曹操。擒曹操即能威震天下,坐而虎步,中夏之地虽广,可传檄而定,这不只是收一胜之功以保守今日而已。今此难遇之机,实不可失。”可惜刘琮不纳其言。曹操表刘琮为青州市刺史,使远离故乡,时只有王威追随。曹操复遣于禁追杀刘琮等人,王威亦于乱军中殉主。
三国演义
第三十四回
蔡夫人隔屏听密语 刘皇叔跃马过檀溪
次日,人报九郡四十二州官员,俱已到齐。蔡瑁预请蒯越计议曰:“刘备世之枭雄,久留于此,后必为害,可就今日除之。”越曰:“恐失士民之望。”瑁曰:“吾已密领刘荆州言语在此。”越曰:“既如此,可预作准备。”瑁曰:“东门岘山大路,已使吾弟蔡和引军守把;南门外已使蔡中守把;北门外已使蔡勋守把。止有西门不必守把:前有檀溪阻隔,虽有数万之众,不易过也。”越曰:“吾见赵云行坐不离玄德,恐难下手。”瑁曰:“吾伏五百军在城内准备。”越曰:“可使文聘、王威二人另设一席于外厅,以待武将。先请住赵云,然后可行事。”瑁从其言。
第四十一回
刘备携民渡江 赵子龙单骑救主
却说蔡瑁、张允归见刘琮,具言:“曹操许保奏将军永镇荆襄。”琮大喜!次日,与母蔡夫人捧印缓虎符,亲自渡江拜迎曹操。操抚慰毕,即引随征军将,进屯襄阳市城外。蔡瑁、张允令襄阳百姓焚香拜接。曹操俱用好言抚谕。入城至府中坐定,即召蒯越近前,抚慰曰:“吾不喜得荆州,喜得异度也。”遂封越为江陵知府、樊城侯;傅巽、王粲等皆为关内侯;而以刘琮为青州市刺史,便教起程。琮闻命大惊,辞曰:“琮不愿为官,愿守父母乡土。”操曰:“青州近帝都,教你随朝为官,免在荆襄被人图害。”琮再三推辞,曹操不准。琮只得与母蔡夫人同赴青州。只有故将王威相随,其余官员俱送至江口而回。操唤于禁嘱咐曰:“你可引轻骑追刘琮母子杀子,以绝后患。”于禁得令,领众赶上,大喝曰:“我奉丞相令,教来杀汝母子!可早纳下首级!”蔡夫人抱刘琮而大哭。于禁喝令军士下手。王威忿怒,奋力相斗,竟被众军所杀。军士杀死刘琮及蔡夫人,于禁回报曹操,操重赏于禁。
演义形象
在《三国演义》中,王威是荆州一名形象相当正面的将领。初次登场于第三十四回〈蔡夫人隔屏听密语 刘备跃马过檀溪〉中,当时荆州刘表设宴款待本州岛官员,因病不能亲自主持,于是请屯兵新野的刘备代为主宴。部将蔡瑁便欲乘此机会刺杀刘备,但刘备部将赵云随侍在刘备身边,令蔡瑁难以下手;谋士蒯越便建议使文聘、王威另外设宴款待武将,引开赵云。在此节中,王威虽然只是负责奉命行事,但从中可知王威与文聘二人,皆是荆州将领的代表人物。
刘表死后,次子刘琮继位。其时曹操大军侵略荆州,刘琮在众臣的怂下决定举州降曹。曹操收到刘琮降书后,举兵南下,到樊城时,召刘琮相见。王威便向刘琮献计,要趁曹操松懈无备时,在险要处袭击曹操,若能把曹操擒住便可以威震天下,以图霸业。可惜刘琮将此计告诉蔡瑁后,蔡瑁大力反对,更叱责王威妄言。王威大怒,骂蔡瑁为卖国之徒。可见王威忠心耿耿,义不畏死。
刘琮正式降曹后,曹操并没有兑现先前许下让刘琮留在荆州的承诺,反而封其为青州刺史,令他远离祖宗之地。刘琮深感懊悔,然而亦无可奈何,唯有与母亲蔡氏同赴青州。当时荆州的故臣宿将都纷纷投奔曹操势力,以求富贵,只有王威一人跟随刘琮而行。曹操在遣走刘琮后,便命于禁带兵追杀刘琮以绝后患。于禁随即追上刘琮行驾,领兵围剿,王威奋死抵抗,可惜寡不敌众,最终为敌军所杀。王威可说是荆州市将领中,唯一一个死节的忠臣。
参考资料
三国杀十周年王威技能解析 十周年新武将.九游网.2024-11-06
王威.三国演义电子辞典.2024-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