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强弓,男,1982年出生,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研究员,国际山地综合发展中心气候与环境风险部负责人。

张强弓主要研究青藏高原冰冻圈与大气环境。2000年9月至2004年6月,张强弓就读于东北大学,并获得工学学士。2005年1月至4月,张强弓担任了马尼托巴大学环境与地理系访问学者。2009年7月至2012年6月,张强弓担任了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助理研究员。2016年,张强弓入选了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历任地学分会理事和北京分会理事。2019年2月,张强弓担任了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项目研究员。2021年,张强弓在《中国科学院院刊》期刊上发表了论文《冰冻圈微生物演变与生物安全》。2023年,张强弓在《冰川冻土》期刊上发表了论文《多年冻土区土壤中汞的研究进展》。2025年3月,张强弓就“人类首个‘世界冰川日’:全球平均海平面10年来以4.7毫米每年的速度上升”一事接受了红星新闻的采访。

张强弓主持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参与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和中科院战略性先导专项等重大项目,发表SCI研究论文百余篇,编写论著6部/章,以第一和通讯作者在National Science Review,Science (letter),Environmental Science \u0026 Technology等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2009年,张强弓获得了中科院优秀毕业生与中科院院长优秀奖等荣誉。2017年,张强弓获得了中国冰冻圈科学学会施雅风冰冻圈与环境基金青年科学家奖。

人物经历

2000年9月至2004年6月,张强弓就读于东北大学,并获得工学学士。2004年9月至2009年6月,张强弓就读于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并获得自然地理学博士。2005年1月至4月,张强弓担任了马尼托巴大学环境与地理系访问学者。2006年10月至12月,张强弓担任了缅因大学气候变化研究所访问学者。2009年7月至2012年6月,张强弓担任了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2011年6月至2011年12月,张强弓担任了法国科学研究中心冰川与环境地球物理实验室访问学者。2012年7月至2019年1月,张强弓担任了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副研究员。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张强弓担任了瑞士保罗谢尔研究所伯尔尼大学博士后访问学者。

2016年,张强弓入选了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历任地学分会和北京分会理事。2017年,张强弓获得中国冰冻圈科学学会施雅风冰冻圈与环境基金青年科学家奖,任《冰川冻土》第九届编委会责任编委。2019年2月,张强弓担任了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项目研究员。2020年,张强弓成功获得国家优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管理办法资助。

2021年,张强弓在《中国科学院院刊》期刊上发布了论文《冰冻圈微生物演变与生物安全》。2022年,张强弓在《中国环境监测》期刊上发布了论文《西藏自治区“十二五”和“十三五”环境空气质量变化特征》。2023年,张强弓在《冰川冻土》期刊上发布了论文《多年冻土区土壤中汞的研究进展》。

2025年3月,张强弓就“人类首个“世界冰川日”:全球平均海平面10年来以4.7毫米/年的速度上升”一事接受了红星新闻采访,在采访中表示,现在大家普遍将“冰川融化”作为气候危机的标志性事件。作为全球变化最直接和最敏感的指示器,冰川在气候变化影响下,变化最为直接和迅速。

研究领域

张强弓主要研究青藏高原冰冻圈与大气环境。

主要成就

张强弓主持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参与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和中科院战略性先导专项等重大项目。发表SCI研究论文百余篇,编写论著6部/章。以第一和通讯作者在National Science Review, Science (letter),,Environmental Science \u0026 Technology,Atmospheric 化学 \u0026 Physics和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等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

科研成果

教授课程

参考资料

科研项目

参考资料

论文

参考资料

获得荣誉

参考资料

参考资料

人类首个“世界冰川日”:全球平均海平面10年来以4.7毫米/年的速度上升.百家号.2025-03-21

张强弓.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2025-03-21

张强弓.中国科学院大学.2025-03-21

科学报国正当时 | 和青藏高原“谈恋爱”?这位青年科学家与冰川“共舞”.光明网.2025-03-21

张强弓:在“世界屋脊”上勇攀高峰.澎湃新闻.2025-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