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人卦,《周易》六十四卦之一,《周易》通行本第三十七卦,帛书本第六十三卦。卦辞曰:利女贞,象征“一家人”。

家人卦,上巽下离,离为主,巽为客。巽为风,也为木,象征居室;离为火,象征灶火;室中有灶,故名为家。此卦主要阐发“治家”之道,即男女正位。男子威严治家主管外部事务,女子主管家庭内部事务,男女各职其事,就是各守其正。此外,家人卦还强调君子修身自治,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政治思想密合无间。

历代易学家对《周易》多有注释,因此也产生了不同的见解。如卦辞中所说的“利女贞”,孔子则由“利女贞”和家人卦六爻的关系推演出父子、夫妇、兄弟人伦关系的为家之道,由治家之道引申至平治天下之道,强调男子的重要性。而程颐则强调女子的重要性,认为男性品行端正只是个人行为正直,而女性品行端正,则能够带动整个家庭的风气变得正直。朱熹也认为正家首先在女正,而后男正,进而实现家正。

卦名及卦象

家人卦从卦形上看,上卦巽为风,下卦离为火,火上有风,很像房子上面有缕缕炊烟升起,是农家景象。古时以农业为主、家庭多是以农家为主。创卦者观物取象,象其物宜,通德类情,观察自然界的火与风,以卦爻象描摹风火相生相动的自然现象来设立家人卦,因此本卦命名为“家人”。

此外,家人卦上卦之巽也为木,指居室,《淮南子·泛论训》中有言“构木以为宫室”。下卦之离火指灶火,《淮南子》曰“炎帝作火,死而为灶神”,灶火为家之象征,魏王朗《杂箴》曰:“家人有严君焉,井灶之谓也。”室中有灶,象征家或家人,这反映了古人“家”的概念。《释文》曰:“人所居称‘家’,《尔雅》'室内谓之家’是也。”《正义》中也指出:“明家内之道,正一家之人,故谓之家人。”

卦辞

卦辞原文及译文

家人:利女贞

译文:家人卦象征着一家人:利于女子守持正道。

哲学解读

大学》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对于如何才能“齐家”的问题,家人卦《彖传》的答案是“男女正”。男子要像家人卦中的上九一样“威严治家”,而女子要像六二一样在家中主管饮食之事,男女各职其事,就是各守其正。从卦象而言,家人内卦为中女,外卦为长女,上下皆为阴卦,且二女皆得正位,故卦辞曰"利女贞"。就爻象而言,六二、六四居女正于内,上九、九五、九三皆居男正于外。当位居正于内的六二与当位居正于外的九五,形象地说明女正于内、男正于外的中国古代“家人”观。此外,家人卦还强调君子修身自治,孔子由治家之道引申至平治天下之道。

彖传原文及译文

《彖》曰:家人,女正位乎内,男正位乎外;男女正,天地之大义也。家人有严君焉,父母之谓也。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妇妇,而家道正:正家而天下定矣。

译文:《彖传》说:一家人,女子在家应处正当之位置,男子在外应处正当之位置;男女得其正当之位,这是天经地义的大道理。一家人应当有严正的君长,这指的是父母。父亲要尽父亲的责任,儿子要尽儿子的责任,长兄要尽长兄的责任,弟弟要尽弟弟的责任,丈夫要尽丈夫的责任,妻子要尽妻子的责任,这样家道才能正当适宜;家道正了天下就会随之安定。

“女”指六二,“男”指九五。六二阴爻,居柔位,处中得正,又在内卦,故云“女正位乎内”,喻女子专修家内之事,端正在内之位置。九五阳爻,居刚位,处中得正,又在外卦,故云“男正位乎外”,喻男子专主家外之事,端正在外的位置。又九五为尊位,象男子之于一家中的至尊地位。

象传原文及译文

《象》曰:风自火出,家人。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恒。

译文:《象传》说:风从火的燃烧中生出,这种情景就如同一家人一样。君子应当言之有物,行事有恒心。

家人卦上卦为巽风,下卦为离火(明)。巽风在外卦,离火为内卦,故曰“风自火出”。巽明相处,如以风吹火,火随风生。有治家之道,称作风火家人。《象传》以离为自明之德;以巽为家之教化。家之教化出于君子自明之德,家庭教化之好坏决定于君子明德自修的情况。君子看到风从火中生出的现象,从中得到启示,知道说话要有内容,行动要有结果。家人不仅是同家之人,而且凡与我同居、同事者也都是,天地都是一家。

爻辞

卦之初为尾,卦之上为首,阳爻为“九”,阴爻为“六”。

初九

初九,闲有家,悔亡。《象》曰:“闲有家”,志未变也。

译文:初九,防止邪恶才能保全家人,悔恨也因此消逝。《象传》说:“防止邪恶才能保全家人”,这说明初九的心志在未变时就采取防范措施。

初应在四,六四在互坎体(二三四爻),坎为心为志,初九与六四为正应,表明志未变。初九为这一卦的开始,且刚健得正,家道初立,宜于严防邪辟,保有其家而“悔亡”,防闲于初,即言防恶于未萌。孔子的弟子曾子说过,“君子所贵乎道者三:动容貌,斯远暴慢矣;正颜色,斯近信矣;出辞气、斯远鄙倍矣。如是,何闲之有?”就是说平时的言谈举止都要注意,这样就是有悔吝也会消除。胡炳文曰:“初之时,当'闲’;九之刚,能闲。”“颜之推曰:'教子婴孩,教妇初来。’其得此爻之义乎?”(《周易本义通释》),胡氏引颜说以明“慎初”之义,与爻旨颇切合。

六二

六二,无攸遂,在中馈,贞吉。《象》曰:六二之吉,顺以巽也。

译文:六二,无所成事,就在家中主管饮食之事,守持正道可获得吉祥。《象传》说:六二的吉祥,就在于她有柔顺而谦逊的品德。

六二爻位于家人卦下卦之中,下卦离为火,中有互坎(二三四爻)为水,火在水下,有烹饪之象。六二柔顺中正,上应九五阳刚,有“妇人顺夫”之象,故无所专主、无所成就,唯掌“中馈”(家中饮食事宜),守正获吉。“顺以巽也”指六二以柔居柔,具有柔顺的品性,上卦为巽风,巽为随顺,指六二随顺应于九五。《彖传》称“女正乎内”,即指此爻;其喻象实为古代礼教所宣扬的“妇德”典型。

九三

九三,家人嗃嗃,悔厉,吉;妇子嘻嘻,终吝。《象》曰:“家人嗃嗃”,未失也;“妇子嘻嘻”,失家节也。

译文:九三,一家人相处,家主表现出严厉的样子以治其家,虽有悔恨、危险之事,而最终仍然会得到吉祥;妇人、子女在一起嘻嘻闹闹,最终则有灾难。《象传》说:“家人相处表现出严厉的样子”,这样家人才不会有过失;“妇人、子女在一起嘻嘻闹闹”,这说明九三失去了家人的礼节。

九三爻位于下卦的上方,内卦的最上位,是一家之主的形象。阳刚亢盛,下卦离为目,中有互坎卦、为泪,有治家过严和家人愁怨之象,此时虽多有悔吝,不过结果还是吉祥的。相反,如果治家不严厉,放纵妇子“嘻嘻”笑闹,喜乐失去节制,则最终将会失家道,终将憾惜,所以治家宁严勿宽。

六四

六四,富家,大吉。《象》曰:“富家大吉”,顺在位也。

译文:六四,使家庭富裕,大为吉祥。《象传》说:“使家庭富裕,大为吉祥”,这是因为六四能顺从于在尊贵之位的九五。

“富”为“增富”之意,这里说六四爻在上卦的下方,这个位置阴虚本不富,但柔顺得正,下应初九,上承九五,大得阳刚之富实,故有“富家,大吉”之象。“顺在位”有两层含义:一谓六四勤俭持家,使家致富,与其所居位置相称,能顺守其职;二谓六四顺承九五,《尚氏学》中说:“言富之故,以顺阳也;五得位,故曰'顺在位’。”家人卦里的阴爻都不失其本位,谨守本分服从于阳。六四阴交阴位得正,守正道又在外卦巽里,巽为随顺,谦逊顺从于家主,家庭治理有序,当然会使家庭富足,所以大吉。

九五

九五,王假有家,勿恤,吉。《象》曰:“王假有家“,交相爱也。

译文:九五,君王以美德正于其家,故无须忧虑,吉祥。《象传》说:“君王以美德正于其家”,这说明家人相互亲爱和睦。

“假”,到达之意。“恤”是忧。九五刚健中正、在君位为王,又与内卦柔顺中正的六二相应,有以美德感格家人以保有其家之象,爻旨并含“正家而天下定”之义,王者以天下为一家,又把这种情爱推广到治理国家上。《象传》以君臣比况夫妇。九五象君、象夫,六二象臣、象妇。九五下应六二,象王至臣家看望,喻夫妇相爱和睦。古礼,臣有丧、有疾或有喜事,国君亲至臣家看望,

上九

上九,有孚,威如,终吉。《象》曰:威如之吉,反身之谓也。

译文:上九,心存诚信,威严治家,终得吉祥。《象传》说:威严之所以能得吉利,这说明上九有反躬自省、严以律己的品格。

上九在全卦的最上位,象征家里辈分最高的长者,最有威信和威望。同时上九又是这一卦的终爻,意味着终而复返。“反身”含有“身教重于言教”的道理。这是《象传》作者对爻义的引申发挥。上九严格要求家人,自己也能够反身自律,所以能够善终。

总论

家人卦,阐发“治家”之道。卦辞主于“利在女子守正”,六爻却并发男女如何“正家”的意义。卦辞之所以强调“利女贞”,乃责求女子之“正”须绝对柔顺、无所专遂,妇德缘此能立,家道于是不失。那么,真正的治家主权自然非男莫属了,上九威如之喻便成为父权制的绝好象征。《象传》所谓”男女正,天地之大义“,也是本于男严女顺、阳唱阴随的观念。诚然,人伦尊卑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客观现象,自有一定的为规律。但由此引发出男尊女卑的思想,根深蒂固地影响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至于家人卦蕴含超乎“家人”之外的意义,从《彖传》“正家而天下定”一语,以及《大象传》“君子”居家不忘修言行、美风化的阐述中,可以看出贯穿在身、家、天下之间的一条具有浓厚政治色彩的线索。就这一角度分析,家人卦的大旨又与《大学》宣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政治思想密合无间。

争议

风自火出

《家人卦·象传》云:“风自火出,家人,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恒。”关于“风自火出”,注家各有其解。家人卦内火外风,犹如家事自内影响到外,易学家们也大都由火与风的自然现象引申到家庭和社会进行解读。如《周易注》云:“巽在离外,是风从火出。火出之初,因风方炽。火既炎盛,还复生风。内外相成,有似家人之义”说火燃烧时产生的热气上升形成风,并将此观念应用于“家事”与“社会风化”的关系,暗示家庭内部的事务会影响到社会的风气。

来知德则直接指出社会风化的根源在于家庭:“风化之本,自家而出。”程颐的观点与与《周易注》相似,他认为:“火炽则风生,风生自火,自内而出也。自内而出,由家而及于外之象。”与《周易注》相比,程颐同样强调了风由火而生,且这个过程是自内而外的,即由家庭内部扩展到外部社会。但程颐的解读更加明确和直接,强调了火与风的因果关系以及这一过程的方向性。朱熹解释说“风自火出”,家人是火中有风,如一堆火在此,气自薰蒸上出是也。”这一解释与《周易注》中的“火既炎盛,还复生风”相似,但更加具体地描述了家庭内部如何产生并传播风,即家庭内部活动如何产生并传播影响。

利女贞

家人卦卦辞“家人,利女贞”,孔子解释为“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妇妇,而家道正;正家而天下定矣”(《家人·彖》),即由“利女贞”和家人卦六爻的关系推演出父子、夫妇、兄弟人伦关系的为家之道。孔子特别强调男子的重要性,重视男刚女柔、男健女顺、男外女内、男女各守其位,并由治家之道引申至平治天下之道。

程颐对此的解释则是:“家人之道,利在女正,女正则家道正矣。夫夫、妇妇而家道正,独云利女贞者,夫正者,身正也,女正者,家正也。”与孔子不同,程颐强调女子的重要性,他认为男性品行端正只是个人行为正直,而女性品行端正,则能够带动整个家庭的风气变得正直。”

朱熹指出,“家人者,一家之人。卦之九五、六二,外内各得其正,故为家人。利女贞者,欲先正乎内也,内正则外无不正矣。”与程颐相同,朱熹也认为正家首先在女正,而后男正,进而实现家正。

周易正义》中则未作引申,只是说家人卦中只提“利女贞”的原因:“既修家内之道,不能知家外他人之事。统而论之,非君子丈夫之正,故但言‘利女贞’”,即既然已经专注于家庭内部的行为规范,就不能了解家庭之外其他人的事务。从整体来看,这不是君子或大丈夫的主要职责,所以只提到“有利于女子坚守正道”。

初九

关于初九中的“闲有家”,王弼说:“凡教在初,而法在始。家渎而后严之,志变而后治之,则悔矣。处家人之初,为家人之始,故宜必以‘闲有家’,然后‘悔亡’也。”王弼强调了预防和严格管理的必要性,指出家庭的管理和教育应该从一开始就严格进行,而不是等到家庭出现混乱后再去严格治理。

荀爽则解释道:“初在潜位未干国政,闲习家事而已。未得治官,故悔,居家理治,可移于官,守之以正,故‘悔亡’。”他对“闲有家”的解释则侧重于“闲”字的字面意义,即空闲、闲暇,认为在家庭组建初期,个体尚未涉足国家政务,因此有时间和精力去“闲习家事”,即在家中进行学习、锻炼和实践,以便为未来的治官生活做准备。

九五

关于九五中的“王假有家”的“假”和“家”各易学家各有看法。王弼注曰:“假,至也……居于尊位,而明于家道,则下莫不化矣。”他认为“假”是“至”的意思,君王处于尊贵的地位,能够明白治家的道理,那么下面的人都会受到教化。陆绩则认为“假”是“大”的意思:“假,大也。五得尊位,据四应二,以天下为家。”而周伯琦李镜池则认为“家”可能是“庙”的误写,意味着君王到家庙中祭祀祖先,因为古人将祖先视为家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出处

《家人》卦,出自《周易》通行本第三十七卦,帛书本第六十三卦,《周易》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哲学著作,儒家尊之为“群经之首”,道家崇之为“三玄之一”,与《连山》《归藏》合称为“三易”。其实《周易》并不是一本书,而是殷末周初的人用来占卜算卦的方法,只有蕴涵数理逻辑的卦画而已。在长期的演绎过程中,人们以阴阳符号为“爻”,每三爻成一卦,形成了八卦,再以八卦“观物取象”,以八卦代表世间的诸多物象。之后,又通过八卦两两相重,形成六十四卦,并产生了解说这些卦形所寓哲理的卦爻辞。

卦爻辞的出现使《周易》成为卦形符号与语言文字相结合的一部特殊的哲学著作。自此就形成了汉代易学家称之为《周易风水》的部分。到了汉代,又将《易传》并入,最后才形成了《周易》。现存《易传》共七种十篇,又称为“十翼”,即《系辞上》《系辞下》《上》《彖下》《象上》《象下》《文言》《序卦》《说卦传》《杂卦传》。十翼的创作宗旨均是在解释《周易风水》的大义,但各有侧重点或特定的角度,故《易传》是研究《易经》的重要资料。

今本《周易》是经由王弼注释过后流传至今的版本,也是目前广泛流传的版本,其文本在战国时代完成。今本《周易》包括卦象、卦名、卦辞、爻题、爻辞等显性内容,同时也包含经卦、筮法、占法、卦序等隐形结构内容。西汉时刘向校皇家书籍时所校《周易》以及晋朝发现的汲冢书《周易》,均与今本文字基本相同。该书蕴含丰富哲理,建立起了中原地区早期较为成熟的思想文化体系,对中国哲学、数学、文学、医学、经济、法治、美学等诸多方面都产生了深远影响。此外,随着近代对《周易》文本的研究和传播,其在东南亚、欧美等国获得了广泛的关注,成为全球读者关注的重要中国文本之一,国际学术界对于《周易》的研究已基本覆盖传统人文科学社会科学领域。

参考资料

..2024-06-21

..2024-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