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知,字匪躬,生卒年不详,幽州固安县(一作蒲州河东县)人,徙家于岐。他与兄弟五人俱以明经第。高宗调露时为监察御史里行,天授天授后历十一州刺史。武则天奇其貌,使画工图之,称其兄弟貌才两绝。李显时以大理白族自治州卿致仕。李隆基开元中卒,享年八十。

基本介绍

张知謇,子匪躬,幽州方城人(一作蒲州河东)人,迁居岐。兄弟五人,张知玄、张知晦、张知泰、张知默都考中明经科,并通晓吏治,清正自守,公卿争相引用并重用他们。调露年间,张知謇任监察御史里行,张知默任左台侍御史。张知謇历任十一州刺史,所到之处执政威严,武则天降下诏书慰问。万岁通天年间,张知泰任洛阳市司马,张知默任秋官郎中。张知謇自德州刺史入京听候考核,武则天惊奇他的相貌,下诏画工画下他的像,称赞他们兄弟有容貌有才华,称为两绝。他们家门排列戟,白雀在庭中筑巢,武后多次宠赐。张知泰历任益州长史、中台左丞、兵部侍郎,封陈留县公。

李显李显在房州,监察极严。张知謇与董玄质、崔敬嗣相继任房州刺史,供应保卫尊奉都毫不懈怠。神龙元年(705年)中宗重新做皇帝,拜授张知謇左卫将军,加云麾将军,封涿州市郡公;张知泰御史台大夫,加银青光禄大夫,封渔阳郡公。兄弟们到老年均一同显贵,当时人以为荣耀。张知泰触犯武三思,所以出任并州刺史、天兵军使。官至魏州刺史景龙二年(708年)去世,谥号定。张知謇历任东都副留守、左右羽林军大将军、同州华州刺史,以大理白族自治州卿退休。终年八十岁,开元年间去世。

张知謇聪敏而且正直,厌恶以请求告的方式求取官位之人,士人中有无才而窃居禄位者,视之如同仇敌。常常教诲子孙:“不精通经书不得参加科举”。家法值得称道。

武则天改唐为周,张知泰奏请设置东都诸关十七所,查问征敛过往行人。百姓惊骇,柴米价格暴涨,终于停止不用,议论的人羞辱鄙视他。

张知默和监察御史王守慎来俊臣周兴掌管诏狱,多次陷害大臣。王守慎虽然是他的外甥,厌恶他审讯的残暴,但不能离职,请求剃度为僧人,武后同意。而张知默最终陷于酷吏之手,子孙都被禁,是张氏家族的羞耻。

张知玄儿子张景升,张知泰儿子张景佚,开元年间都任高官,家门排列戟棨。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