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造甲乡

造甲乡

造甲乡位于安徽省合肥市长丰县中东部,是长丰县辖乡,东与滁州市定远县肥东县接壤,南邻肥东县,西与下塘镇相邻,北接朱巷镇。全乡土地总面积108.05平方千米,地貌呈典型的丘陵地带。1992年3月,造甲、陈刘两乡合并成立造甲乡。据传说,曹操军队在此屯兵制作盔甲,整兵伐吴,因此得名“造甲甸”。全乡共有10个行政村,3个社居委,截至2017年,总人口为26566人。

造甲乡地处江淮分水岭地区,居皖之中,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和交通便利性。距省会合肥市市区40公里,距离合徐高速公路双庙出口16公里,合白公路和造埠公路穿乡而过。2019年末,造甲乡户籍人口达到30630人。2020年6月,造甲乡辖7个社区和6个行政村,乡人民政府驻造甲村

2020年,造甲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5.2157亿元,同比增长24.81%;全年招商引资到位资金达5.39亿元,同比增长60.9%。农村常住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10%。

历史沿革

相传是三国时曹操在此屯兵制造盔甲而得名,又称“造甲店”。原属肥东县,1958年成立造甲公社,1965年划归长丰县,1983年改乡。1992年3月陈刘乡并入。1997年,面积100平方千米,人口3万,辖造甲、缪岗、周仓、甄庄、许圩、凤楼、凤群、南岳、丁岗、双丰、中和、田户、双河、六房、马塘、陈刘、彭户、宗陈、旱墙、冯巷、徐老家、宋岗、梁岗23个村委会。

地理环境

气候

造甲乡位于江淮之间,处于中纬度地带,为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在15℃~16℃之间,极端最低气温-20.6℃,极端最高气温38℃以上。年平均降水量在900~1000毫米之间。造甲乡全年气温变化的特点是季风明显、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适中、春温多变、秋高气爽、梅雨显著、夏雨集中,总之气候条件优越,气候资源丰富。

自然资源

造甲乡属典型的丘陵地区,是省江淮分水岭综合治理开发重点乡镇之一,土地资源丰富,近年来养殖业发展速度加快,已经发展了凤群、凤楼、陈刘、宗旱、宋岗、双河市等村的养羊、养鸡、养鹅、养鸽,付大坝、黄小庄、田户大坝、程大坝的水面养殖,崔学、崔广鹤、王兵、韩有虎的养殖小区,引导发展城郊型农业。

造甲乡已经形成了宋岗村农业生产园和双丰村无公害蔬菜瓜果生产基地,种养业正在向优质化、集约化、规模化方向发展。造甲乡还规划建设了宋岗、双丰两个农业园,规划面积2000亩,造甲乡还有基层供销社、双河电灌站仓库约10000平方米闲置,可供作为厂房等使用(土地资源、林业资源、劳动力资源非常丰富,是广大投资者投资兴业的宝地)。

造甲乡劳动力资源丰富,现有劳动力22000人,每年在外务工人员达8000多人。土地是造甲乡的资源优势,目前有宗旱村的老虎冲生态林约300亩面积、许岗林场约150亩面积可供开发利用,有宋岗村、六方村、宗旱村成片面积在100亩以上的耕地可供进行开发性农业生产。

行政区划

下辖村

经济

林业是造甲乡的支柱产业。一些小的木材加工厂已经应运而生。造甲乡以发展村级经济和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大力调整农业经济结构,积极发展林间养鸡等特色农业,走上了养殖业富民之路。造甲乡主要农作物主要有油菜、小麦、水稻。养殖畜牧业有崔广合养猪场、王兵养猪场、韩有虎养猪场、尹良明养鸡场。乡镇企业有华建窑厂、耐力电源有限责任公司。

造甲乡积极响应国家退耕还林号召,大力植树造林,截止2005年,全乡退耕还林总面积18000亩,林业覆盖率为18%,其中2003年退耕还林12600亩,退耕还林千亩村7个。

1998年7月,造甲乡双河集农民暴动旧址——现双河小学被合肥市委列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5年,多方集资30万元,新建了一座占地面积5亩的崔筱斋烈士纪念馆,使这一合肥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增添了新的内涵。

社会

造甲乡教育事业发展迅速,2004年7月陈刘中学整建制并入了造甲中学,整合了师资力量。办学条件的改善促进了学校规范化建设和教育质量的提高。

造甲乡医疗卫生事业稳健发展,乡卫生院占地面积2890平方米,兴建了综合门诊大楼950平方米,全乡13个村都设立了卫生室,配备了专职防疫员,建立了三级医疗网,实行计划免疫。农村新型农村医疗保险的施行,能一定程度上解决农民群众看不起大病的问题。

造甲乡基础设施逐步加强,结合国家的扶贫和以工代赈资金等,造甲乡共修建砂石路13条,共60公里,基本上实现了村村通砂石路,解决了农民行路难的问题。近年来,结合江淮分水岭综合治理的“把水留住”工程,造甲乡共兴建大中型当家塘100余口,其中小(二)型水库2座,兴建或维修电灌站5处,正常年景,可以解决群众用水难的问题。

建设

造甲乡结合市县土地复垦整理项目和扶贫重建家园工程,对旧村庄进行了改造,加快了中心村规划和建设步伐。造甲乡宋岗村、陈刘村土地整理项目是2008年唯一被合肥市纳入“大建设”的新农村建设项目,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雏形正逐步实现。造甲乡建立了造甲、陈刘两个有线电视塔,入户350户,用电、通讯极为方便,供电部门共投资约400万元,对造甲乡的高低压线路和配电台区进行了整改,实现了城乡同网同价,降低了电价,实惠了群众。

造甲乡通讯部门安装了程控电话交换机,造甲乡程控电话装机4400余部,兴建了移动和联通无线通讯发射塔,造甲乡移动电话约5000部,切实加强了造甲乡同外部的联系。

2008年造甲乡新村按集约、节约的原则,将原来20个自然村庄撤并为3个集中居住点,通过对农田整理、宅基地整理,新增耕地约2186亩,大大增加了有效耕地面积,改善了农村居民生产、生活环境。

基础设施

造甲乡修建水泥公路30多公里,砂石公路40多公里.实现了公路村村通。二级省道长白朝鲜族自治县

路从造甲腹地穿过,南连合肥市,北接淮南市,三级油路造埠路也即将建成通车,基本上实现了村村通砂石公路。造甲乡有固定电话4500门,占全乡总户数的59%,建立了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基站。全乡农网进行了二期改造,从二OO四年四月份起,实现了城乡同网同价,基础设施明显好转。

造甲乡有县公安局设派出所,乡有司法所和法律服务所,乡党委政府扎实加强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投资环境良好。

旅游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双河集农民暴动纪念馆位于长丰县造甲乡,该馆占地5亩,其中纪念馆展厅占地1亩左右。纪念馆分为四个展厅,第一展厅,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1926年9月中共合肥北乡党支部建立经过和双河集农民暴动的始末;第二展厅,正中悬挂着崔筱斋烈士的大幅遗像,两边悬挂着崔筱斋当年手书的对联,遗像下方设有10米长、1.5米宽玻璃展柜,展柜存放双河集农民暴动的遗物,有火枪、土炮、大刀、长茅和部分历史信函等;第三展厅,以图表形式,展出长丰地区党组织的发展、变化、壮大的过程;第四展厅,展出一些知名人士为纪念肥北支部和双河集农民暴动的书法作品。纪念馆前面的院落,正中拟塑立崔筱斋烈士铜像和县政府建立的“双河集农民暴动纪念碑”。院落四周栽满长青松柏。在纪念馆东北地区侧,重修了崔筱斋烈士墓。每年在清明节、党的生日和双河集暴动纪念日,都有青少年学生和党团员前往该处,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年接待参观人员1500余人次。

造甲乡的“五大名片”

红色之乡——合肥市地区第一个中共党组织暨安徽省农民运动委员会发源地在这里成立,党支部书记及两名委员均是毛泽东的学生。纪念馆目前正在规划建设中。

文化之乡——造甲乡是三国时期曹操制造盔甲的地方。传,三国时,曹操率兵打仗,曾在此屯兵,制造盔甲,铸打兵器。故名“造甲”。造甲乡还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第二故乡,明史记载朱元璋年幼时家乡水灾,逃荒至造甲店,为求温饱,遂在此住下帮人放牛,留下了诸如“犁耙藏天子”、“珍珠翡翠白玉汤”等脍炙人口的故事。

生态之乡——造甲乡共有2万多亩退耕还林面积,全乡被绿色覆盖,处处有森林,乡内有万亩水库,有万亩湿地,乡内没有工业企业,一年四季空气清新,宜居宜游。

长寿之乡——造甲乡现有80岁以上老人681人,其中百岁以上共有5人,是远近闻名长寿之乡。

美好乡村建设示范之乡——造甲乡新农村建设如火如荼。通过将全乡13个行政村统一规划,编制完成了造甲乡“整乡推进”项目规划,将全乡13个行政村划分为六个整村推进项目,宋岗村、陈刘村已全部实施完毕,凤群村、凤楼村农户即将搬迁新居,剩余四个项目将在十三五中末期全部完成。

参考资料

造甲乡.。.2021-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