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良奎米脂县人,杜聿明的父亲,是清光绪年文武双举人,曾在长安京师大学堂任教,中国同盟会会员。
人物生平
米脂县有许多的名人,在离县城不远处的桥河岔吕家硷有一大户人家姓杜,清末出了个文武举人,叫杜良奎。杜良奎有文化、精武术,在当时十分有名气,他为人耿直、豪爽,曾参加同盟会,鼓动县里的民众驱赶清政府官吏,积极参加反对袁世凯复辟的斗争。尽管是大户人家,但杜举人力图为国出力,有鸿鹄之志,希望教书育人,用知识唤醒国人,改变命运。杜良奎娶贫寒家庭出身的米脂县女子高兰庭。
人物家庭
儿子
长子:杜聿明(1904年11月28日—1981年5月7日),字光亭,汉族,陕西米脂人。著名抗日将领,国民革命军中将,黄埔系骨干。
1924年6月入黄埔军校第一期学习,毕业后在国民革命军东征讨伐陈炯明中初露头角。历任军校教导团副排长,武汉分校学兵团中尉连长,中央陆军军官学校中队长,教导第2师营长、团长,第17军第25师旅长、副师长等职,曾参加北伐战争、长城事变、淞沪会战(一·二八事变)。
1939年11月任第5军军长,率部参加桂南会战,指挥桂南昆仑关对日作战,重创号称“钢军”的日军第五师团。1948年,任徐州“剿总”副司令。 1978年当选为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第五届常委和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军事组副组长。 1981年5月7日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77岁。
次子:杜聿德(1906-1928.4.13),男,又名茂亭、多声,杜聿明胞弟,米脂县吕家硷人。中国共产党党员,曾任皖北工农红军副总指挥。
1906年,杜聿德出生在一个知识分子家庭里。1927年春,经郭洪涛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初,杜聿德追随老师魏野畴来到太和县,受杨虎城将军的聘请和党的委托,进入杨部从事兵运工作。1928年4月,任皖北工农中国工农红军副总指挥。1928年4月11日,杜聿德指挥红军和赤卫队突围,自己殿后掩护,不幸负伤被俘。
1928年4月13日,杜聿德英勇就义,时年22岁。
参考资料
寻找老乡杜聿明.米脂县人民政府.2024-06-21
杜聿明简介.抗日战争纪念网.2024-06-21
淮海战役:决定战争胜负岂止武器和兵力.人民网.2024-06-21
杜聿明的后半生:扎根大陆 从战犯到政协委员.央视网.2024-06-21
杜聿明:从陕北走出的抗日将军.新西部网.2024-06-21
杜聿德:皖北工农红军的副总指挥.微信公众平台.2024-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