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赵仁规

赵仁规

赵仁规(1237年—1308年),字去尘,高丽平壤府祥原郡人,高丽后期大臣。起家武将,因通晓蒙古语和汉语而受到高丽忠烈王重用,往返元朝三十多次,为元丽宗藩关系的稳固与发展做出贡献。官拜佥议中赞(首相),女儿嫁给王璋。忠宣王即位后,因女儿受宠而遭诬陷,被流放京兆路(今中国西安)。后获释回国,任判都佥议司事、咨议都佥议司事,受封平壤君。至大元年(1308年)去世,享年七十二岁,谥号贞肃。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赵仁规出身门第不高,其父赵莹只做过金吾卫别将,而外祖父李有芬也只是内园丞。他的母亲李姓曾“梦日轮入怀”,此后便怀孕并生下他。他自幼聪颖,读书学习,但并未深入,只是“略通文义”。赵仁规后来参军,充太子府侍卫。戊午年(1258年),充任将军蔡仁揆麾下的队正。当年,崔氏政权垮台,高丽同蒙古妥协,在武将子弟中选拔聪敏者以学习蒙古语,赵仁规也被选中,他为了出人头地,闭关苦学三年,得以小有名气,于中统四年(1263年)升为校尉

平步青云

至元六年(1269年)后,他往往扈从世子王谌(后来的忠烈王)入朝,多次加摄散员。

至元十一年(1274年),忠烈王即位,他凭借扈从之劳超授中郎将,不久升为将军,又任知閤门事兼御史中丞

至元十五年(1278年),迁大将军、直都佥议。

至元十六年(1279年),任密直司右承旨,升上将军、知军簿司事、世子右赞德,不久任左承旨、知典理司事。

至元十九年(1282年),任副知密直司事、军簿判书。

至元二十一年(1284年),升知密直司事。

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兼监察大夫,翌年任三司使、知都佥议司事。

至元二十五年(1288年)正月,擢为佥议赞成事,成为宰相。

至元二十七年(1290年),授高丽王府断事官,佩三珠虎符。翌年,判军簿司事,授世子傅。

元贞元年(1295年)正月,拜佥议中赞,成为首相,一年后任左中赞,洪子藩为右中赞。

飞来横祸

赵仁规深受忠烈王器重,曾获得赦九死之铁券。他的一个女儿被忠烈王聘为世子妃,并很受世子王璋宠爱。后来王謜又迎娶元宗室女宝塔实怜,但并不宠爱她。大德二年(1298年)正月,王謜继位,是为高丽忠宣王。五月,加赵仁规司徒、侍中、参知光政院事。此时,宝塔实怜向元朝写信控诉赵妃诅咒导致她得不到国王宠爱,后来司宰注簿尹彦周在宫门贴匿名榜,称赵仁规之妻也在诅咒公主。宝塔实怜便将赵仁规夫妇下狱,在严刑拷打之下,赵仁规之妻被迫诬服。于是赵仁规的儿子女婿都被逮捕,家产被抄。六月,元朝派阿里灰、洪重喜、杨炎龙率一百余名随员来审问他,不久就将他押送元朝。翌年正月,赵仁规被杖责二十七大板后流放京兆(今陕西西安),女婿崔冲绍亦在杖责三十七大板后流放巩昌(今陇西县)。

晚年去世

大德九年(1305年),赵仁规获释回国。十二月二十一日在辽阳市遇到去元朝的忠烈王,忠烈王依据元朝旨意,封他为判都佥议司事。

大德十一年(1307年)王璋得势后,又加封咨议都佥议司事、平壤君,翌年开府置官属,加“宣忠翊戴辅祚功臣”号,与佥议中赞崔有淹一起主持高丽国政,获得“朝会玉带倾盖侍从、赞拜不名、剑履上殿”的待遇,位极人臣。

此时,赵仁规已无心问政,而是专注于佛事。至大元年(1308年)三月在府邸召集人员,将之前自己印出的大藏经装订成册,四月十九日完成。翌日,他的脖子就出现微瘇,医生说无可救药,他也不再服用医药。四月二十五日,他在嘱托次子赵琏要兄弟友爱之后,沐浴更衣,黄昏时向西胡跪,念诵赞佛偈语,端坐而逝,享年七十二岁。

主要影响

赵仁规对元丽宗藩关系的稳固有很大贡献。他凭借通晓蒙古语和汉语的才能,去元朝不下三十回,王昛每有要事奏请,往往派他奉使元朝,因而在高丽中有“老译”之名。在处理元丽外交问题的过程中,他积极维护高丽的国家利益。至元十二年(1275年)元朝达鲁花赤黑的想要改变高丽国俗,在他的恳求下没有实现。西北面(元朝东宁府)和济州岛(耽罗)归还高丽,都有他的功劳在里面。忠烈王想聘请一名孛儿只斤·忽必烈宠幸的回族来掌管高丽鹰坊,以堵住要求废除鹰坊的高丽宰相的嘴,赵仁规极力劝谏,使之作罢。对于不可一世的元朝公主的随员,他也无所畏惧,甚至敢于公然掌掴并殴打随员张舜龙之弟。

人物评价

高丽史》:“仁规美风仪,寡言笑,涉猎传记……王每有奏请,必遣仁规,凡奉使者三十,颇著勤劳。然起于微贱,骤秉钧轴,为人外似端庄恬正,以故得幸,常出入王卧内,多聚田民致富。加以国舅,权倾一时,子、婿皆列将相,人无敢比者。”

《宣忠翊戴辅祚功臣壁上三韩三重大匡守太尉判中书门下事上将军平壤君赠谥贞肃公墓志铭》:睡斋居士侍中洪公奎作诗哭之曰:“历事三朝冢宰臣,分茅居右更谁人?”又继之曰:“满堂子壻已为相,继踵贤雄可保民。”盖实录也。

李谷《稼亭集》:“公资明敏、器雄伟、寡言语、美风仪,接物宽和,执事刚方。弼亮四世,蔚为元臣。性又好善喜施,尤笃于释教,创清溪佛寺,为上祝厘。金书妙典,墨印海藏,绘塐梵像,不可胜纪。至于持家严,教子以义,逮公未老,子孙多为达官名士,布列中外。既没之后,咸遵家训,孝友怡怡,人不间言。尸鸠平均,脊令急难,其不愧矣。”

李詹·《双梅堂箧藏集》:“巍巍贞肃公梦日而生英姿伟量展也大成奉使于难我以却兵从王于觐帝以馆甥再造民社复宅首都有凶折噬其毒甚酲公奋忠赤辩于朝庭敷奏详敏帝称其明耽罗平壤俾我收征三符之锡一门之荣玉带倾盖趋王之庭开府置属殊勋以旌终始无亏益虔乃诚国以永赖民以永宁位冠廊庙功溢鼎铭振振诸子并烈台衡宜其子孙世济令名令名不匮乃公乃卿绵绵千祀永仰厥声。”

轶事典故

巧对忽必烈

元丽刚确立宗藩关系时会蒙古语的人不多高丽使臣都通过出身高丽人的元大宁总管康守衡来翻译转达有一次赵仁规向忽必烈献上镶金瓷器忽必烈问:“镶金是为了让瓷器更牢固吗?”赵仁规用蒙古语回答:“只是为了施彩而已。”忽必烈又问:“镶上的金可不可以取下来用?”赵仁规又说:“瓷器容易破损金也随之毁坏还能再用吗?”忽必烈认为他回答得很好命令以后所献瓷器不得镶金又说:“高丽人解官话如此何必使守衡译之?”

一门三虎符

赵仁规因他为元丽关系所作的贡献而获得元朝赏赐的三珠虎符长子赵瑞是孛儿只斤·海山宠臣也儿吉尼的亲家凭这层关系而被元武宗任命为怀远大将军、高丽副元帅也获赐三珠虎符三子赵延寿被元朝封为高丽军万户同样获赐三珠虎符赵瑞在元朝获得三珠虎符后感到十分荣耀赋诗云:“一门三虎符千万古应无未识谁阴德高堂有白须。”回国时赵仁规已死未能亲眼看见儿子佩三珠虎符但被时人传为佳话。

主要作品

赵仁规有诗《示诸子》一首被收录于《东文选》中。

 家族影响

赵仁规的家族平壤赵姓随着他的显赫而发达被王璋列入十五个有资格与王室通婚的“宰相之宗”曾孙赵浚成为朝鲜王朝的开国功臣。

亲属成员

史书相关记载

高丽史》卷二十九:

己酉遣承旨赵仁规印侯如元奏修造战舰。乙卯除各道按廉守令贺正至及到界状。庚午遣密直副使李尊庇将军郑仁卿如元贺圣节仍上书都堂曰: "前次赵仁规等申启修造船楫事幷请勿令元帅府监督。 元帅茶丘与我有隙百姓皆怨若使监督民必惊疑逃散未易.......”

参考资料

..2024-06-19

..2024-06-19

..2024-06-19

..2024-06-19

..2024-06-19

..2024-06-19

..2024-06-19

稼亭集(元)李穀.知识图谱.2024-06-19

双梅堂箧藏集(明)李詹.知识图谱.2024-06-19

..2024-06-19

东文选 作者: 徐居正.中华典藏.2024-06-19

高丽历-卷二十九.中华典藏.2024-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