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牛腩

牛腩

牛腩即牛腹部及靠近牛肋处的松软肌肉,是一种带有筋、肉、油花的肉块,但这也只是一种统称。此部位肥瘦相间,肉质稍韧,家庭常见的做法有红烩牛腩、咖喱牛腩等。国外进口的是切成条状的牛肋条为主,取自肋骨间的去骨条状肉,瘦肉较多,脂肪较少,筋也较少,适合红烧或炖汤。

牛腩一般分为白腩、坑腩、碎腩等种类,牛腱可以算是牛腩的一种,筋肉多、油少,甚至全是瘦肉,一般用来卤,不适合炖汤,更不适合红烧。在香港、广东等地域也存在爽腩、腩角、挽手腩、牛白腩和腩底等细分领域。若依部位来分,牛身上许多地方的肉都可以叫做牛腩。另外,在里脊肉上层有一片筋少、油少、肉多,但形状不大规则的里脊边,也可以称作牛腩,多是红烧。牛腩富含蛋白质,其氨基酸组成比猪肉更接近人体的需要,能提高机体抗病能力。有补中益气、滋养脾胃、强健筋骨的功效。

食材分类

牛腩是牛腹部及靠近牛肋处的松软肌肉,一般可以分为白腩、坑腩、碎腩等类别。

碎腩,指从牛肉中别下来的筋碎。

坑腩,是接连腔骨处、起坑形。坑腩宜、煲、炖、烧、碎。

白腩,也称“白奶”、“弓寇”,位于腹部,肉片较薄,附有白筋。白腩宜煲、炆、炖。

而在广东、香港等地区,牛腩又可细分为爽腩、腩角、挽手腩、牛白腩和腩底等部位。同时,在里脊肉上层有一片筋少、油少、肉多,但形状不大规则的里脊边,也可以称作牛腩。

营养价值

牛腩,味甘,性平,归脾、胃经,肉具有补脾胃、益气血、强筋骨、 消水肿等功效。牛腩和猪肉相比基本上是没什么肥肉的,油脂要 少很多,相对来说要更加健康。牛腩的脂肪含量很低,却是低脂的亚油酸的来源,还是潜在的抗氧化剂。其富含蛋白质,其中所含的肌氨酸比任何食物都高,其氨基酸组成比猪肉更接近人体的需要,能提高机体抗病能力。还可以提供矿物质和B族维生素(包括烟酸),是血红素铁的良好来源。

品质特点

新鲜牛腩有光泽,红色均匀稍暗,脂肪洁白或呈淡黄色,外表微干或有风干膜,不粘手,弹性好,有鲜肉味。老牛腩色深红、质粗,嫩牛腩色浅红,质坚而细,富有弹性。

常见做法

红烧牛腩

先把牛腩用沸水滚至九成熟,取起斩成小方件。烧锅落油,放面豉、蒜末和配料爆香,落牛腩、赞绍酒,加二汤煲烩,用水淀粉打芡便成。特点:汤汁浓厚,口味鲜香。

咖喱牛腩

牛腩肉切成小块,入锅内炸烫,捞出过凉沥干;洋葱切块;土豆去皮,切成三角块净锅加入植物油烧热,爆香蒜蓉,放入咖喱酱白糖炒香,倒入牛肉块和清水煮沸。转小火烧至筷子可以插入牛肉时,加入调料、土豆块和洋葱块烧10分钟,装盘即可。

食疗方法

(一)牛腩清汤

常用于秋冬天时进补。以牛腩600克配合生姜120克,倘胃寒风重者,可多用一些生姜。牛腩切件,生姜刮去姜皮稍为拍开,牛腩和生姜不必经过炒爆,亦不可先落油盐,同放入瓦锅里,加入多量水分,煲足火候,捞起牛腩和姜,这就是牛腩清汤。如果作为食疗品,最好将浮在汤面的油质清,用食盐调味饮用。就算虚不受补者饮用,亦无不良反应。妇女产后,疟疾后,贫血风重,头脑眩晕,小腹寒冷,胃寒呕吐,亏损气弱,性神经衰弱,宫冷带下等病,用牛腩清汤作为食疗,疗效不错。对于脾肾亏弱者,亦可用牛腩清汤进补,一年四季皆适用。

(二)淮杞牛腩

根生果、杞子与牛腩共烹制,名为“淮杞牛腩”,认为有补气旺血之效。此补品在秋冬有不少酒家饭店有供应,价钱廉宜。

注意事项

适宜人群:一般人群均可食用。

参考资料

牛肉各部位 做法不一样-文摘报-光明网.光明网.2023-11-20

听起来可怕吃起来却停不下来,这道小吃就在焦作……. 焦作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2024-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