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庄情况乌高村2010年末总户数为303户,分有5个自然寨,共有10个小组,总人口为1310人。村庄文化乌高村是以乌高寨为命名,乌高寨为乌高村第二大寨,全寨为姓顾,据说在古老的时候祖宗是从台江县迁移而来。乌高村与周边村寨一样,每逢苗年,都举行隆重的跳芦笙节日,一般为男吹女跳,热闹非凡。

地理位置及交通

对外交通

对外交通主要是乌高寨至台江县公路,绕村而过,是乌高村人民群众赶集、走访亲友的主要道路。

村内交通

村内有两条主要公路,一条是北高寨公路;另一条是乌高寨——乌高中寨——乌高下寨——乌杀寨公路,宽5米,路况质量较差。

村庄情况

乌高村2010年末总户数为303户,分有5个自然寨,共有10个小组,总人口为1310人。近几年来,乌高村人口总数基本保持稳定。村里的老年人较多,呈老龄化趋势。人口男女比例中男性略多于女性。村里绝大部分适龄学生能及时入学接受义务教育,但村民75%为初中及初中以下文化程度。

产业结构

该村乌高寨是银匠艺人发源地,群众继承祖传、擅长制工艺,创造了灿烂的苗族文化。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乌高村银饰制作银饰品精益求精,工艺精美,深受各族人民的喜爱,足迹遍及全国各地。乌高村银匠特别是顾永冲的雷山县民族银饰有限公司制作的银饰品,越来越来带动该村村民的积极性。因此,银饰制作当之为乌高村的产业。该村有118户从事苗族传统工艺银饰加工锻造行业,工匠遍布全国各地,主要集中在雷山、凯里市丹寨县台江县榕江县贵阳市等地。

村庄文化

乌高村是以乌高寨为命名,乌高寨为乌高村第二大寨,全寨为姓顾,据说在古老的时候祖宗是从台江县迁移而来。其余四个寨为杂姓,其中以姓李居多。乌高村为西江镇边远好客的村寨,只要有客人进家,首先以饱满的热情将客人邀进家门,然后用香甜的米酒款待。乌高村与周边村寨一样,每逢苗年,都举行隆重的跳芦笙节日,一般为男吹女跳,热闹非凡。

房屋现状

乌高村自然寨整体布局比较零散,村内空地较多,房屋建筑多依山而建,相对住房密集,房屋均为木质结构,吊脚楼群相对独立相连成片,鳞次栉比。

从住房来看,是五十年代甚至更早建造,村内房屋一般以两层楼房为主,占98以上%,质量较好;一层为圈养牲畜,二层为人住;村民住房面积60-120平方米的占45%。

公共设施

村内有2005年所建完全小学(附学生食堂平房两间),位于乌高寨,但无幼儿园、托儿所,教育设施缺乏。村委会与小学同步修建,为二层砖房,状况较好。村卫生所占地几十平方米,规模较小,无医疗人员办公,无医疗设施。商业服务设施方面,小卖部全村共有四家,不能满足村民需要。有体育公共活动场所每寨各一个球场,基本能满足村民体育活动需要。

基础设施

水:生活用水主要是井水和自来水。电:生活电网已建成,输电线已经入户。通讯:大部分家庭装有固定电话。手机网络已铺设,信号灵敏。垃圾:无垃圾处理厂和污水处理厂,建筑生活垃圾主要随地堆放或填埋,污水就地倾倒。

绿化环境

绿化:主要是自然植被、农田、菜园地,没有其它观赏性花木。

由于养殖户比较多,村内不少地方都有各种难闻的味道。

村民收入与生活情况

从调查得知,65%的家庭年收入在2050元以下,绝大多数村民家庭的月平均消费在300元以下,58%的村民收入来源于务农和养殖。

村民居住水平

村民对现有的住房条件40%满意,53%的村民近几年翻修或新建住房的理由是年青人结婚分家。由于历史、社会、自然等诸多原因,乌高村的社会经济发展相对较为滞后,是一个较为贫困的苗族村寨。2010年,人均纯收入为953元,人均粮食为324公斤。2010年该村已实现四寨公路连通(北高和乌杀两寨尚未连通),解决了村民多年来“有物运不出,有货运不来”的困难问题。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