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大运河商丘码头遗址坐落在睢阳区商公路与105国道之间,北岸占地约24.5万平方米,南岸占地约24.8万平方米。隋唐大运河的开通,促进了运河两岸城市的发展,宋州睢阳城(今商丘市)就是依靠着大运河逐渐繁荣起来,使商丘成为隋唐宋时期繁华的商业大都会。
隋唐大运河是我国隋朝开凿的一条举世闻名的人工河,开挖于公元605年,全长2700公里,在商丘境内长约200公里。隋唐大运河商丘段在隋唐时期繁盛一时,南宋时期由于首都由商丘南迁至杭州市,隋唐大运河商丘段逐渐萧条。至明代中期,隋唐大运河商丘段河道淤塞,该河道彻底废弃,后因黄河多次泛滥被掩埋于地下。
运河历史
史料记载,隋唐大运河开挖于公元605年(隋炀帝大业六年),全长2700公里,在商丘市境内长约200公里。其以通济渠、永济渠为“人”字状两大撇捺延伸,是古代南北交通的大动脉。
由于隋唐大运河商丘段引入的是黄河水,黄河水带着大量的泥沙,泥沙长年淤积于河床,直接影响大运河的通航。
南宋时期,随着政治中心南移,通济渠的漕运地位逐步减弱,再加上每年缺少清淤治理,运河河床逐渐淤塞断流。
据清朝康熙四十四年(公元1705年)《商丘县志》记载,明嘉靖年间大运河商丘段还在通航,明朝以后才逐步废弃。
2007年,大运河从之前的“京杭大运河”更名为“中国大运河”进行“申遗”,作为8个省的35个主要参与城市之一的商丘市,开始筹划寻找大运河遗迹。
考古发现
2008年3月,为配合大运河的申遗工作,同时勘察商丘市地下文物资源,商丘市文物部门组成了“商丘古城大运河码头考古队”,并开始实地勘察。2008年8月—10月,通过勘察发现,睢阳区古宋街道办事处武庄村附近的地下埋有隋唐大运河的码头遗址。2008年12月初,考古队在睢阳区古宋街道办事处武庄村开始了千年码头的挖掘工作。
北宋时期的隋唐大运河宋州(今商丘)码头,北岸占地约24.5万平方米,南岸占地约24.8万平方米。已挖掘的出北岸码头的一部分,约7800平方米。隋唐大运河商丘码头遗址的挖掘出土将对隋唐大运河商丘段,乃至整条大运河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有极大的帮助。
遗址特点
大运河商丘南关码头遗址挖掘现场
大运河商丘南关码头遗址跨大运河的南北两岸,南岸面积约16.8万平方米,北岸遗址面积约24.5万平方米,沿河岸东西长约150米,宽约52米,分为夯土结构和砖石结构两种,码头的表层是由料礓石、白灰等混合物夯筑而成的。
大运河商丘南关码头遗址不同年代的土层
大运河商丘南关码头遗址发现有隋、唐、宋三个时期的大堤遗存,最晚大堤废弃年代为明朝,中期大堤堆积厚,使用年代长,废弃于宋朝,早期大堤为青灰土筑成,是隋朝修建通济渠之前的旧河堤。大堤上仍有依稀可辨的行人脚印、动物蹄印和车辙印痕,大堤外还发现有古道路。据推断应该是北宋时期应天府(今南京)城南汴河的河市区和码头区。印证了史书关于大运河堤即当时官道和堤外有道路的记载,真实反映了当时运河大堤及堤外道路作为官道交通的繁忙景象。
大运河商丘南关码头遗址挖掘现场
大运河商丘南关码头遗址北岸发现了一条排水沟,是用砖石砌筑而成的。西端发现有北宋“熙宁元宝”钱币、大量的宋代瓷片,还有青砖和房基等,专家由此判定商丘南关码头遗址上层的年代应该是北宋时期。据考古专家分析,能如此完整地保存着通济渠河岸最后使用时的形态,对于了解隋唐至北宋时期通济渠汴河段疏浚历史、河道变迁、河岸形态等信息有较大帮助。
开发保护
2011年8月,商丘市人民政府审议通过《商丘市大运河遗产保护规划》,为大运河商丘段遗产保护提供了科学的法律依据,将有力推动大运河遗产保护和申遗工作的开展。
商丘市市大运河是中国隋唐时期京杭大运河通济渠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商丘自西向东流经睢县、宁陵县、梁园区、睢阳区、虞城县、夏邑县、永城市,留下丰富文化遗产,夏邑县汴河济阳镇段至今仍保存有宽20-30米、长20多公里的运河水面。
商丘古城是依托大运河而兴起的古城,文献和考古资料证实其地下叠压着周代宋国,位于古城南2.5公里的商丘码头汴河遗址,面积5万多平方米,已调查发现大量隋唐时期钧瓷、汝瓷、哥瓷等多个窑口的瓷器,为科学研究大运河隋唐文化提供了重要资料。商丘码头汴河遗址已进入大运河申遗“立即列入项目”。
京杭大运河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水利工程,已被列为2014年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项目,由沿线北京、天津市、河北省、江苏省、浙江省、山东省、河南省、安徽等8省市的33座城市联合申报。
2014年6月22日,中国大运河在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我国第46个世界遗产项目,包括中国8个省、直辖市,27座城市,大运河河道遗产27段,以及运河水工遗存、运河附属遗存、运河相关遗产共计58处遗产点,包括河南省境内的含嘉仓160号仓窖遗址、回洛仓遗址、通济渠郑州段、通济渠商丘南关段、通济渠商丘夏邑段、永济渠滑县浚县段、浚县黎阳仓遗址7处世界文化遗产遗址点。
意义价值
在卡塔尔首都多哈举行的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大运河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在中国大运河河道遗产涉及的27个城市的58个遗产点中,包括河南省5个城市的7处遗产点,其中商丘市“通济渠商丘南关段、通济渠商丘夏邑段”作为“立即列入项目”赫然在列。
在谈到隋唐大运河的作用是,唐朝诗人皮日休曾写道:“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作者在这里肯定了隋唐大运河的积极意义,说是可以和大禹治水的功绩相比,这是在排除政治因素外,对隋唐大运河在繁荣经济发面发挥的作用给予的极高评价。
隋唐大运河促成了历史上商丘的繁荣发展。隋唐大运河商丘段开凿于隋朝,漕运繁荣于唐宋,肩负着南北物资运输的重任。运河通航后,商丘成了唐宋时期中原乃至北方前往南方的重要通道,交通枢纽地位逐步显现,城市规模扩大,城市人口增加。
北宋后期商丘市一度成为陪都。赵构赵构在商丘登基成为皇帝后,升当时的应天府(即今商丘)为“南京”。由于大运河的通航,唐宋时期的商丘西到京师,南达江淮,交通十分便利,漕运商旅往来不绝,商业繁荣,人民生活富足。
文物遗存
大运河商丘南关码头遗址文化层出土有砖块、瓦片、陶瓷残片、仙人洞、吊桶环遗址残块等遗物。瓷器、瓷片,多为北宋时期的,几乎涵盖了北宋时期的定窑、耀州窑、磁州窑、吉州窑等多个窑口。此外,还有部分唐代瓷器、瓷片。
大运河商丘南关码头遗址河岸夯土层中,发掘出一件通高和腹径均为60厘米的青瓷罐,罐口盖有一个黑釉瓷盘。
地理位置
大运河商丘南关码头遗址位于睢阳区叶园村的大郭庄、武庄自然村。
交通信息
自驾:自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人民政府开车前往大运河商丘南关码头遗址,路程约9.1千米,用时约18分钟。
参考资料
大运河申遗的商丘记忆.凤凰网.2014-06-29
《多情岸填词古运河》1_哔哩哔哩_bilibili.哔哩哔哩.2024-09-18
源于隋朝,出土文物不计其数,商丘还藏着一处世界遗产!.搜狐网.2024-09-18
探访大运河之商丘:千年码头记录漕运繁华.凤凰时尚.2024-09-18
大运河商丘南关码头遗址.轻识.2024-09-18
河南商丘汴河遗址(南关段)考古发掘收获.中国考古.2024-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