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亲民党

亲民党

亲民党(英文名:People First Party),是以“人民第一”为宗旨。由于创始人宋楚瑜推崇蒋经国“亲民、爱民”的理念,因而命名为“亲民党”。

2000年3月18日,台湾地区领导人的选举结果中,独立参选人宋楚瑜以些微差距落选。2000年3月31日,亲民党正式宣布成立,其宗旨为“人民第一”,由宋楚瑜出任党主席并任党主席至今。亲民党逐渐发展为台湾地区除中国国民党、民进党之外的第三大党。

亲民党的产生有多种原因,主要包括社会背景、台湾政党生态结构的变化以及社会成员基础等。亲民党的主要人员为领导人选举期间宋楚瑜阵营的人和中国国民党内的“出走精英分子”;国民党、新党的前“国代”前“立委”等。亲民党的党纲将其定位为兼容并蓄的柔性政党,宣称其目标为形成以结合“民意、国家、安全为本”的民主政党,并推行清明政治。

根据亲民党的党章规定,亲民党“党组织”分为“中央”、县市和乡镇市区三级制。各级组织的最高决策机关为各级委员会,执行委员会为执行机关。并设青年、妇女、劳工等特种党部,还在各级议会设议会党团

亲民党党主席宋楚瑜在2005年5月5日-13日率领大陆访问团正式访问大陆,这是中国共产党和亲民党首次进行对话,两党认为,目前两岸关系发展正处于关键时刻,两党应共同努力以促进两岸关系的缓和,谋求台湾海峡地区和平稳定,增进两岸人民福祉,维护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2014年5月7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会见亲民党主席宋楚瑜一行。宋楚瑜表明亲民党坚守两岸一中、反对“台独”的信念从未动摇,将为实现共圆中华梦的共同理想而努力。

成立背景

社会背景

中国国民党统治台湾50多年之后,施政严重背离民意,1988年李登辉上台后,逐渐背离了“一个中国”原则,并对民进党为主的“台独”势力大力扶持。中国台湾政局变迁引起了“认同危机”,致使台湾民众希望有一个能保持两岸和平局面的政党,因此有换党执政想法的民众越来越多。加上台湾社会政治的转型引发省籍、族群的政治危机,民众强烈希望可以有一个保持族群和谐的政党。

台湾政党生态结构的变化

国民党的分裂使得台湾政党生态结构发生了变化,在李登辉上台后,其推介的独裁统治,使得国民党内出现了权力斗争,不良的政治路线使得国民党内部不断发生分裂,使得宋楚瑜、李登辉等重要人物出走,而且国民党仍面临再分裂的危机。

社会成员基础

亲民党的产生还有一定的社会基础,宋楚瑜当选省长后赢得了包括台湾省台北市高雄市两市和台省各县市许多政客以及民众的支持。在宋楚瑜以轻微差距败选后,宋楚瑜的支持者支持他另立新党,这些支持者也逐渐成为了亲民党的党员、认同者或者支持者。

历史发展

2000年3月18日,台湾地区领导人的选举结果中,民进党候选人陈水扁获得497万票而当选,独立参选人宋楚瑜获得466万票,以些微差距落选。在他的支持者的强烈要求下,宋楚瑜的竞选团队即宣布筹组新政党,2000年3月31日,由社会各界拥宋人士联合发起的亲民党于台湾台北圆山大饭店举办成立大会,正式宣布成立亲民党(People First Party),亲民党的宗旨为“人民第一”,由宋楚瑜出任党主席,其选举中的搭档张昭雄担任副主席,钟荣吉担任秘书长,秦金生、马杰明担任副秘书长,并通过党章、党纲等追认案。在宋楚瑜的个人魅力和他的“立院”党团稳当的问政风格之下,虽然成立不久,但亲民党仍然稳步发展。

2001年在“台湾地区立法院”选举中亲民党获得了46个席位,由此亲民党确立了自己关键少数的地位,台湾地区开始出现了中国国民党、民民进党与亲民党三党主导台湾地区政局的局面。

2004年的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中,为避免2000年选举中由于票源分散而在选举中失败的教训,国民党主席连战和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宣布成立“国亲政党联盟”,共同推出选举候选人,组成了“连宋配”(国民党主席连战和亲民党主席宋楚瑜)。而与此同时,台湾“独派”团体全力辅选陈水扁造势,台湾团结联盟、民进党以及建国党组成“泛绿”阵营(“陈吕配”)。选举中“连宋配”和“陈吕配”进行了激烈的对决。选举前民意调查显示,连宋的支持率高达50%。然而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最后连宋以3万选票的轻微差距败选。然而经过此次选举两大在野党实现了首次整合,蓝绿两大阵营初步得以形成。

2004年台湾地区“三二0”选举风波还没有平息,连宋领导中国国民党和亲民党联盟竭力抗争,而两党从高层也开始部署2004年年底“立委”选举的联合提名。对于绿营的胜选及其支持度的上升,国民党内部更加希望国民党和亲民党团结并合并。亲民党也认为,国民党和亲民党合作是唯一可以保住泛蓝版图的方法,不过国民党“本土派”人士不理解,常常以为亲民党的发展是建立在国民党的势力减弱之上的。

2007年亲民党的席次下滑到34席。2008年1月12日,台湾地区的第七届“立法委员”选举中亲民党获得了1席“立委”席次。2008年香港中国评论通讯社发文称,台湾2008年底将进行县市“九合一”地方选举,只有4席“立委”的亲民党团,议事攻防策略独特,时而游走在蓝绿之间,想要开辟第三条道路,从中争取选票。

2009年台南县(处于台湾岛西海岸南部)的政坛权力结构已经由以往中国国民党的海派、山派以及高派三大派系的之间的互动变为以国民党与亲民党为主要党派的泛蓝阵营和以民进党为主的泛绿阵营之间的权力斗争,不过地方派系也依然存在和发展。

2012年马英九和吴敦义,击败民进党蔡苏配,宋楚瑜在“台湾地区大选”中只拿到了2.76%选票,不过亲民党政党票仍超过了5%。

2015年的中国台湾县市长、县市议员和乡镇市长选举结束后,亲民党多名“立委”强烈建议与国民党合并,并最终促成了国民党与亲民党的首次协商。2015年12月8日,亲民党主席宋楚瑜指示的亲民党五人协商小组拜会了中国国民党,与国民党主席马英九等国民党的高层人士进行会商。双方在会商结束后表明此次两党达成了三项结论:在亲民党内寻求共识;然后分阶段进行各级民意代表与公职人员的合作与合并事项;国民党与亲民党共同朝建立互信与制度、扩大优势以及尊重民意等方面努力。

2016年由于国民党内斗,亲民党主席宋楚瑜拿到157.6万选票。2019年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宣布2020年第五次参加“台湾大选”。宋楚瑜提到,尽管他距当选很远,但是他不再执着个人输赢,而是期盼能够为台湾人民提供蓝绿以外的选择。

2020年1月11日进行的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中,民进党提名的蔡英文、中国国民党提名的韩国瑜和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参选领导人位置,选举结果为“台湾地区领导人”蔡英文再次连任。2020年1月11日进行的“台湾地区立法院”的改选中,民进党维持了总席次“过半”的优势,宋楚瑜领导的亲民党没有获得任何席位。

组织架构

“中央党部”

亲民党“中央党部”设“中央执行委员会”,包括置委员,候补委员,均由“全委会”直接选出,任期2年,连选得连任。亲民党置主席1人、副主席若干人,主席由全体党员直接选举产生副主席由主席提名,报请“全委会”备查。“中央党部”设秘书长1人,副秘书长12人,由主席任免,任期同主席。

亲民党中央党部之下设置了5个单位,包括”“政策研究中心”“组织部”“文宣部”“行政部”“财政部”。“政策研究中心”主要工作为亲民党的政策基调研拟以及民意调查制作等;“组织部”主要工作为规划党员招募以及各“党部”的相关成立事宜;“文宣部”主要工作为亲民党的活动新闻宣传等;“行政部”主要工作为负责亲民党的“全国委员会”休会期间的行政工作以及日常的行政工作;“财政部””主要工作为统筹亲民党党部经费使用状况等。

“全国委员会”

亲民党“全国委员会”为党内最高决策机关,会议每六个月由主席召集并主持之,必要时得由主席或全体委员四分之一以上连署召开临时会议。其职权如下:修订党章、党纲;听取并检讨“中央执行委员会”之工作报告;听取并检讨“中央”“直辖市”市议会党团及县市以上行政首长之工作报告;受理及议决提案;选举、罢免“中央执行委员”;议决重大之纪律案。

地方委员会

亲民党地方委员会由现任或曾任该地“中央民意代表”的党员、地方行政首长、民意代表、地方政府政务官的党员等组成。其职权如下:听取且检讨执行委员会的报告;听取且检讨地方议会党团的报告;受理并议决提案;选举和罢免执行委员。

地方党部

亲民党成立之后,便开始展开在各地募集党员的行动,并积极建立地方党部。亲民党的地方党部包括花莲县党部、那鲁湾党部、甘泉党部、中市党部、苗粟县党部、金门县党部、台南县官田党部。亲民党地方党部设执行委员会,县市置执行委员,候补委员。各地方党部在不抵触亲民党党章及执行范围内,享有自治自主之决定权

重要人物

宋楚瑜

1974年宋楚瑜从美国读完博士回到台湾,先后在中国国民党的党政机关担任要职,1994年他以400多万票当选台湾省的第一届民选省长。当选省长后,他在全省多个乡镇进行躬耕管理,民间声望很高。脱离中国国民党后,1999年7月16日,宋楚瑜正式宣布独立参选2000年台湾地区领导人,此时其民意支持度很高,然而1999年12月9日“兴票案”事件的爆发损伤了其在民间的形象,民意支持度下滑,使得其在2000年的大选中获得选票466万张,败选。选举失利后创立亲民党,并任亲民党党主席至今。2004年,宋楚瑜作为副手与时任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搭档,再次参选台湾地区领导人,落选。2012年,宋楚瑜再次参选台湾地区领导人,落选。

2005年5月6日,亲民党主席宋楚瑜率领大陆访问团祭拜黄帝陵,表达了两岸同胞的同根同祖之情。

宋楚瑜于2005年5月8日在上海表示,亲民党坚决反对“台独”,因其只会给海峡两岸带来战争和灾难。宋楚瑜对一些在长三角地区投资的台湾商人表示,“‘台独’从不是我们的选择。”他重申,亲民党自成立以来,一直坚持“九二共识”,“九二共识”符合海峡两岸人民的利益,可以问题心平气和地解决。

2005年9月18日,亲民党主席宋楚瑜访福建南普陀寺,受到了闽南佛学院院长圣辉法师、南普陀寺方丈和寺中两序大众的热情接待。

2011年6月20日,河南省委副书记、省长郭庚茂带领参访团在高雄市会见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宋楚瑜说,许多台湾民众的根在中原,他的祖籍就在河南省,今天在台湾可以河南乡亲倍感亲切。河南参访团的来访,必将对促进两岸文化交流以及亲情互动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他感谢了河南省对台商的关心支持,两岸人民一家亲,相信通过共同努力,我们会一起创造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美好未来。

据“中央社”2023年12月16日报道,宋楚瑜指出,期待台湾当政在决定重大政策时放弃民进党的“意识形态”,要尊重台湾主流的民意与“立法院”多数。

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主任宋涛2023年9月8日于广东省中山市会见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宋楚瑜表示,亲民党一贯的主张便是“两岸一中、反对‘台独’”,希望两岸进一步密切交流合作,相向而行,共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人员构成

亲民党的主要人员为领导人选举期间宋楚瑜阵营的人和中国国民党内的“出走精英分子”,其中大部分为前国民党或者新党中支持宋楚瑜的党员。主要包括:包括邱创良、陈朝容、李庆安、刘文雄、郑金玲蔡中涵李庆华等共19名国民党、新党及部分无党籍拥宋“立委”;前省府秘书长蔡钟雄﹑副秘书长马杰明等前省府团队以及原省府要员;国民党的林嫦茹、邱家乾等代表;台北市议员庞建国等人;孙荣吉、廖文章、林寿山等国、新两党的前“国代”前“立委”;廖正豪﹑钟荣吉等国民党内出走的重要人物,还包括郑三元、廖顺得、程思诚、李淑华等地方知名的人士及学者。

意识形态

由于亲民党成立比较仓促,推出的党纲内容比较简单,弹性较大,大部分是是阶段性的行动纲例,没有正式表明其代表的是哪个阶级和阶层。亲民党的党纲将其定位为兼容并蓄的柔性政党,与中国国民党、民进党的刚性定位不同。

党际交往

应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胡锦涛之邀,亲民党党主席宋楚瑜在2005年5月5日-13日率领大陆访问团正式访问大陆。这是中国共产党和亲民党首次进行的两党交流对话,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2005年5月5日,亲民党主席宋楚瑜率领的参访团抵达西安市。2005年5月11日,宋楚瑜在清华大学演讲时,借北京、台北市两个清华大学的所谓“一个招牌、两间门面”的比喻,凸现“两岸一中”,并以清华校训“行胜于言”作为两岸在交流交往的诚意以及善意的基础。

2005年5月1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书记处书记曾庆红会见访问团全体成员。两党认为,目前两岸关系发展正处于关键时刻,两党应共同努力以促进两岸关系的缓和,谋求台湾海峡地区和平稳定,增进两岸人民福祉,维护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

2005年5月12日在北京,胡锦涛与宋楚瑜举行正式会谈,双方就促进两岸关系改善和发展的重大问题和两党交往事宜,坦诚、深入地交换了意见,中国共产党和亲民党各自表明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九二共识”)的基础上,尽快恢复两岸平等协商谈判,相互尊重,求同存异,务实解决两岸共同关心的重大议题,并达成了“六项共识”。

2014年5月7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了亲民党主席宋楚瑜一行。宋楚瑜表明亲民党坚守两岸一中、反对“台独”的信念从未动摇,将为实现共圆中华梦的共同理想而努力。

政治主张

1991年-1999年,台湾当局多次修改了法律,然而仍然有较大的缺陷,台湾岛政党政治不健全,还有不良的选举文化。对于此,亲民党主张成立“单一国会”,并配套处理“国民大会”问题,还需要建立权责相符合的“宪政体制”。政党不得经营营利事业,以维持政党竞争公平。关于“司法”革新,亲民党主张:(1)尊重“司法”独立。(2)“司法改革”在司法界人士及专家主导下进行,“行政”和“立法部门”仅应处于配合地位。(3)改进“大法官”制度,任期十二年不能连任,每4年由领导人提名1/3。(4)严格约束所有从政党员不干涉司法。(5)检警调机关的运作完全退出政党掌握,并且依法行使职权。

亲民党宣称其目标为形成以结合“民意、国家、安全为本”的民主政党,并推行清明节政治。以两岸和平、政治民主、社会公道、族群团结为四大原则。其在宪政改革、国家安全、司法革新、人权、社会治安、社会福利、教育、环保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主张。关于“外交”政策方面,亲民党主张“采取务实的态度参与国际社会,投注心力拓展与其它国家的实质关系,并参与国际其它官方与非官方组织”;关于经济发展方面,亲民党主张厘清政商关系,杜绝黑金政治。

在两岸关系方面,亲民党主张两岸一中、两岸同心一家亲,反对“台独”并“坚持台湾的未来应尊重全体台湾人的意志”等。“亲民党一向赞同两岸一中、反对‘台独’,主张使用沟通方法让两岸有更多的了解。”亲民党主席宋楚瑜2023年在深圳接受专访时表明:“最重要的是我们有一个共同的理想,两岸同心一家亲,掌握历史机遇,大家一起好好打拼,共同推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宋楚瑜非常赞同习近平提出的探索“两制”台湾方案。

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

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为台湾几大党派为了争取大多数选民以及社会主舆论支持,并由此获得领导权力的一个政治活动,为典型的政治公关活动。

2016年1月16日,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结果中蔡英文获胜,得票6894744张,朱立伦得票3813365张,宋楚瑜得票1576861张。此次选举以民进党获胜。

2024台湾地区领导人与民意代表选举投票将于明年1月13日进行,各政党的候选人都准备好展开激烈角逐。

影响与评价

积极评价

台湾政党体制已经从两党制转到多党竞争的情况,亲民党在台湾岛内的政坛扮演关键性的角色,其与中国国民党合作可以制衡民进党,与民进党合作可以制约国民党。

中性评价

“台湾二合一选举”于2001年12月进行,国民党的“立院”议席大幅减少到68席;民进党增至87席;亲民党首次参选便获得46席。在此次选举后,台湾出现了以国民党与亲民党为主的泛蓝阵营和以民进党与台联党为主的泛绿阵营,国民党的整体实力严重减少,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2004年末台湾“立委”选举落幕,泛蓝拿下114席,泛绿微幅涨到101席。“扁宋会”的举行,表明代表蓝营第二品牌的亲民党已经开始调整路线。短期内,亲民党虽不可能会脱离泛蓝阵营,不过逐渐展现了其立党之初打造政坛第三势力的企图。在这之后尽管又出现了“连宋会”的谋划,但此次会谈与2003年两人会面,国亲共推一组领导人候选人的意义不同。这表明亲民党想要有所作为,需要淡化深蓝的色彩,即调整自身的群众基础。

宋楚瑜为亲民党内最闪亮的招牌,也是其最重要的一份资产,但是,亲民党要寻求发展壮大,仅靠宋楚瑜的个人魅力是不够的,亲民党必须要树立自己的理念、不断将其不断宣扬,把亲民党改变成因理念而结合的政党,同时,将宋楚瑜勤政爱民、施政不分党派的风格,转换成亲民党本身在公共议题上的立场、原则与基础。

消极评价

亲民党在成立之初宣扬“走出国、亲之外的第三条路线”的理念,宋楚瑜在亲民党成立的周年党庆中致辞,亲民党的诞生是由于台湾社会累积太多对民进党执政不放心而且对中国国民党没信心的中间选民。然而亲民党在国、民两党之外走出自己的一条路,存在许多困难,主要包括结构性缺陷、政治纲领不完善、实力派人物不足、地方基层组织不完善以及政党之间竞争与合作的两难境地等。

参考资料

..2023-12-16

..2023-12-16

..2023-12-21

..2023-12-18

..2023-12-19

..2023-12-20

..2023-12-20

习近平总书记会见宋楚瑜一行.新华网.2023-12-27

..2023-12-18

派系矛盾 国民党人担忧党泡沫化.中国台湾网.2023-12-26

亲民党.中国台湾网.2023-12-26

港媒:亲民党“忽蓝忽绿”,究竟打什么算盘?.中国台湾网.2023-12-27

台南县:山派海派旗鼓相当,民进党后来居上 .中国台湾网.2023-12-26

国民党与亲民党首次举行合并协商 达成初步共识.新华社.2023-12-26

第五度参选 宋楚瑜正式投入“终局之战”.联合早报.2023-12-27

台湾地区领导人与“立法院”将改选 世代对立凸显 .财新.2023-12-26

民进党过半续掌“立法院” 柯文哲组党突围瞄准参选下届 .财新.2023-12-26

..2023-12-17

..2023-12-14

..2023-12-16

..2023-12-14

..2023-12-14

亲民党呼吁台湾当局放弃民进党“意识形态”.中国新闻网.2023-12-16

..2023-12-16

..2023-12-17

..2023-12-19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两岸共同的理想——专访亲民党主席宋楚瑜.新华网.2023-12-27

台湾2024民代选举激战正酣.台海网.2023-12-16

..2023-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