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海狮计划

海狮计划

海狮计划(英语:Operation Sea Lion,德语:Operation Seelöwe),是1940年德意志第三帝国对英国作战的计划。

1939年9月,第二次世界大战在欧洲全面爆发。德国闪击波兰,并占领挪威荷兰比利时等国家。1940年6月22日,法国战败并无条件投降,这使得德国的势力几乎覆盖整个西欧地区。7月16日,帝国元首希特勒(德语:Adolf Hitler)宣布准备实施“海狮计划”。在帝国元帅赫尔曼·戈林(德语:Hermann Wilhelm Göring)的率领下,德国空军率先对英国进行攻击。8月12日,戈林发动“鹰计划”作为实施海狮计划的开端,德军对英军的雷达进行打击。15日,德军发动第一次大规模对英空袭。翌日,德军最高统帅部宣布海狮计划将在9月15日登陆。由于天气原因,德军在8月24日才恢复空袭,直到9月6日,德军一直保持着日均出动飞机1000架的数量对英国皇家空军力量进行打击,但迟迟未能拿下空中优势。9月3日,德国最高统帅部将登陆行动推迟到9月21日。9月7日,赫尔曼·戈林更改计划夜袭伦敦。14日,海狮计划被再次推迟。然而两日后,英国皇家空军对德军港口进行精准轰炸,德军损失惨重。德国陆军和海军则开始催促希特勒放弃海狮计划。10月12日,希特勒才宣布海狮计划推迟至1941年春,而后又被无期限延迟。海狮计划推迟后,希特勒在力量和战争利益之间中反复衡量,决定放弃进攻英国改为攻打,而将“海狮”计划作为攻打苏联的伪装方式以掩人耳目。1940年12月18日,希特勒正式签署第21号作战令,即入侵苏联的“巴巴罗萨”计划。1943年2月,海狮计划被正式终止。

学者张国臣认为,希特勒制订海狮计划发动不列颠战役的真实意图是警示英国不要轻举妄动;更重要的是麻痹苏联,给苏联最高决策层造成在不列颠之战结束以前德军不可能进攻苏联的错觉,以期达到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的效果。

计划背景

德国方面

1939年9月,第二次世界大战在欧洲全面爆发。由于英法海底隧道对德的绥靖政策,德国闪击波兰,并占领挪威荷兰比利时等国家。1940年6月22日,法国战败并无条件投降,这使得德国的势力几乎覆盖整个西欧地区。希特勒获得所需的土地、人口和原材料,进一步扩大他的侵略野心。德军第二航空队由凯塞林(德语:Albert Kesselring)元帅指挥,活动范围包括低地国家和法国北部;第三航空队在斯比埃尔元帅的指挥下,基地设在法国北部,这两个航空队总共拥有战斗机929架,轰炸机875架,俯冲轰炸机316架。第五航空队在施登夫将军的指挥下,驻扎在挪威和丹麦,拥有轰炸机123架和双引擎战斗机34架。1940年7月10日,率领空军对英攻击。在这场空战中,英国皇家空军的“旋风”式战斗机成功地伏击了德国空军的轰炸机群,并取得了胜利,德军轰炸机被击落海中。7月16日,宣布准备实施“海狮计划”。整个7月,德军对英国舰只和南部港口进行试探性的频繁攻击,试图引诱英国战斗机出来作战但未有重大收获,仅击落英军战斗机148架。

英国方面

1939年9月1日,纳粹德国入侵波兰,英法海底隧道为支持波兰,对德宣战,但由于英法两国的绥靖政策其军队未立即采取行动。1940年4月9日,德军进攻并占领挪威,这加剧英国人民对政府的不满。5月10日,首相约瑟夫·张伯伦(Arthur Neville Chamberlain)被迫下台,由温斯顿·丘吉尔(Winston Leonard Spencer Churchill)组成战时内阁,丘吉尔采取强有力的措施与德国抗衡。然而1940年5月下旬,36万英法联军还是被德军困在了敦刻尔克。5月27日至6月2日,英军在敦刻尔克施行大撤退。大撤退给英军造成了巨大损失。约240艘船只和180架飞机被损毁,英国陆军只能带着极少量的武器返回英国,1200门大炮、1250门高射炮反坦克炮以及21000挺机关枪被抛弃在法国,此外还有75000辆摩托车、700辆坦克、13万辆汽车被德军缴获。6月15日,英国参谋总长通知在法国的英国远征军要撤回英国本土,但温斯顿·丘吉尔坚决拒绝,决心与阿道夫·希特勒作战。此后,希特勒派副元首赫斯(德语:Rudolf Walter Richard Heß)前来伦敦企图寻求和解,但遭到丘吉尔的拒绝,丘吉尔宣称要进行持久战,决不妥协。1940年8月初,英国皇家空军有700-800架战斗机保卫本土。

世界战局

1940年6月,意大利参战。意大利有机会切断英国同东方的航线,并进攻英国的殖民地如埃及苏丹等地。意大利趁法国初败不久和英国虚弱之机在北非和东非发动战争,还向希腊发动军事侵略行动。同时,在亚洲日本也趁着德国在欧洲取得军事胜利的机会展开新的动向。日本在国内政局发生变动的背景下,提出“大东亚共荣圈”的设想,并制定指导日本扩张战略的《基本国策要纲》,决定以武力南进的政策。他们在印度支那采取具体的政治和军事行动。而苏联迅速采取军事行动,关闭波罗的海门户,并占领比萨拉比亚和北布科维那。同时,苏联把军队推进到西线,波罗的海的舰队前进到塔林海军基地,并建立军事体制

命名原由

“海狮计划”原名“狮子计划”,不久后才改称为“海狮计划”。代号中的“狮子”指代英国。德军参谋长阿尔弗雷德·约德尔(Alfred Jodl)将军设计此次代号名,他曾被德军司令部的人评价为时常选择那些“过于容易让人联想到实际作战行动的”名称。

计划过程

计划筹备

1940年7月16日,阿道夫·希特勒宣布准备实施“海狮计划”。海狮计划需要海陆空三军的联合,因此在海狮计划登陆前,希特勒定于1940年8月对英进行大规模的空袭,并根据空袭后一周至半个月的结果来确定海狮计划的最终实施时间。由于天气原因,直到8月12日,帝国元帅戈林才率先发动“鹰计划”作为实施海狮计划的开端。德军对英军的雷达进行打击,后两日则出动战机约1500架对英军的机场实施轰炸。这三日的进攻仅造成英军损失飞机13架,而德军损失47架。15日,德军发动第一次大规模对英空袭,共出动轰炸机801架次,战斗机1149架次。在此期间,德军摧毁英克劳伊登的四个飞机工厂及五座皇家飞机场。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出动的第五航空队在对英国南部海岸进行空袭时遭遇了严重打击。德国人错误地认为东北沿海没有防御,并派出约800架飞机进行袭击。然而,只有100架轰炸机在34架ME-110型战斗机的掩护下前往东北沿海,他们在飞近太恩河时意外地遭遇了英国的7个中队的飓风式和喷火式战斗机群。在这次交战中,30架德国重型轰炸机(亨克尔Ⅲ式)被击落,每架飞机都有四名训练有素的飞行员。而英方只有两名飞行员受伤。这次打击成为戈林第五航空队在不列颠战役中的末日,其无法再重返战场。此后,德国不再敢进行白天轰炸。16日,德军最高统帅部宣布海狮计划将在9月15日登陆。翌日,英军利用雷达造成德空军损失71架,此时德军战略轰炸机的战斗力已经损失三分之一。8月23日,由于浓雾一架德国轰炸机迷失了方向,并在伦敦进行了空袭。天气原因致使德军不得不暂停空袭,直至24日才恢复。到9月6日,德军一直保持着日均出动飞机1000架的数量对英国皇家空军力量进行打击,但迟迟未能拿下空中优势。

计划推迟

到1940年9月初,英国皇家空军已损失飞机446架,近四分之一的飞行员死亡或重伤。9月3日,德国最高统帅部又下达额外一项指令,要求把登陆行动推迟六天,到9月21日。为了报复英国皇家空军对柏林的空袭,9月7日,赫尔曼·戈林更改作战方案,夜袭伦敦,这给英国皇家空军喘息之机,也对战局产生了影响。14日,德国海军认为海狮计划的任有风险,但不愿意放弃的希特勒决定到17日后再考虑是否继续计划,海狮计划被再次推迟。此时的阿道夫·希特勒任以为可以在24日或10月实施海狮计划。15日德国空军英吉利海峡进行轰炸,英军发起进攻20分钟后德军失败后退。然而16日,英国皇家空军对准备进行海狮计划的德军港口进行精准轰炸,德军损失惨重。在安特卫普,港口内的5艘运输轮遭到严重破坏,一艘驳船沉没,两架起重机被摧毁,还有一列军火火车被炸毁。此外,还有几处仓库发生火灾;在敦刻尔克,84艘驳船被击沉或遭受损害;在瑟堡到登一赫耳德,一个存有150吨装备的军火库被炸毁,一座军粮仓库被焚烧,还有各种轮船鱼雷快艇被炸沉。

计划结果及后续

1940年9月17日,阿道夫·希特勒宣布推迟海狮计划。三日后,希特勒被迫停止集结船只并开始组织疏散。的袭击还在进行,和海军则开始促使希特勒放弃海狮计划。直到10月12日,希特勒才宣布入侵英国的计划失败,海狮计划将会被推迟到1941年春。1941年则宣布推迟计划至1942年春季。然而因为对苏战线的展开,计划被无期限推迟,直到1943年2月被正式终止。

推迟原因

军备不足

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德国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在战斗机生产上有一些的不足。在二战爆发后的一年里,德国未能增加战斗机的生产数量。1939年9月德国战斗机的平均月产量为200架,但一年之后,产量仍未有所提高。这主要是因为赫尔曼·戈林将生产优先权给轰炸机。在1940年7月至9月的两个月间,德国战斗机的总产量未超过600架,而在战斗中的损失却已经达到623架,这种不平衡对德国的战斗机部队造成严重的影响。

飞机性能

二战时期,德国空军的轰炸机和战斗机性能存在一些弱点,轰炸机的火力不足和易受损性使得它们在执行任务时更容易成为盟军战斗机的目标,而单引擎战斗机的航程较短也限制它们的作战半径。德国空军在1940年9月轰炸机和战斗机所使用的比例是4:1或5:1,这意味着德国空军在保护轰炸机时缺乏足够的战斗机支援。同时,英国战斗机在战斗中能够利用雷达提前发现敌机并作出相应的反应,德国空军并没有类似的科学工具。

战术失误

德军在海狮计划中遭受的沉重教训是由于错误的战术决策和指挥导致的。赫尔曼·戈林强迫驾驶员采取一种错误的战术,即疏开的战斗机编队和自由巡逻方式。最初这种战术使他们获得胜利。然而,随着轰炸机损失的增加,戈林改变战术,命令战斗机进行密集的掩护。当攻击重点转移到伦敦时,他更加严格地执行这种新战术,这种严格程度已经变得不合理。这种战术的变化导致更多的损失和失败。德军没有能够有效地保护运输船只和军事设施,导致许多船只被击沉,军火库被炸毁。这给德军的物资补给和作战能力造成巨大的影响。

气候影响

德国海军在考虑到潮汐、气象和能见度等因素后,认为1940年秋季适合登陆行动的时间段只有8月20日至26日和9月19日至26日。然而在8月底进攻则准备不足,在九月下旬进攻则常有狂风大浪。除了9月下旬外,英吉利海峡北海的天气在整个10月份都非常恶劣。从10月中旬开始,浓雾逐渐出现,到了月底则变得更加浓厚。除了天气问题,海潮的起伏也是一个需要仔细考虑的难题。只有在海上风平浪静的情况下才能够执行作战计划。如果波浪太大,驳船可能会失去平衡并可能被覆没,即使是大型船只也无法幸免。由于大船负载过重,又无法放弃补给品,船只将在超重的情况下倾斜并有可能沉没。因此最理想的登陆时间被推迟至1941年5月。

计划影响

德国方面

1940年8月起,德军英国的军事行动屡屡受挫,使原本针对英国的“海狮”作战计划变得“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希特勒在力量和战争利益之间中反复衡量,决定放弃进攻英国改为攻打苏联,而将“海狮”计划作为攻打苏联的伪装方式以掩人耳目,而此时的苏联毫无戒备。1940年12月18日,希特勒正式签署第21号作战令,即入侵苏联的“巴巴罗萨”计划。巴巴罗萨计划主要是集中大量兵力,从多个方向实施对苏联的突击,占领莫斯科圣彼得堡和基辅,把苏联主力消灭在苏联西部地区,而后攻占莫斯科从而击败苏联。1941年6月22日,德军全面进攻苏联。

英国方面

虽然海狮行动被迫延期,但英国人民的抗击德国法西斯主义的意志并没有动摇。大不列颠岛空战使英国赢得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的第一个大胜利。在对付日益严重的德军潜艇威胁上,女王陛下政府利用海军优势、装备先进的反潜设备,建立大西洋火力支援舰队以保护船队。同时温斯顿·丘吉尔的外交政策发生转变,出于英国自身的利益需要,英国从联德反苏到联苏反德。丘吉尔清楚地认识到阿道夫·希特勒入侵苏联将使英国面临更大的威胁,因此在苏德战争正式爆发后,英国决定给予苏联经济和技术援助,以加速希特勒的灭亡,确保英国的安全。

世界战局

1940年9月27日,《德意日三国同盟条约》在柏林正式签字。关东军继续在苏联远东边境集结牵制苏联兵力,为德国削弱苏联在西线的力量提供了助力。海狮计划失败后,德国开始从西线和其它地区向东方调动军队。虽然苏联已经通过隐藏在英国的特工“菲尔比”获得了德国即将进攻苏联的情报,但当时假情报繁多,且有海狮计划的“掩护”,苏联为了减少与德国的正面冲突并未有过多举动。所以在德国发动进攻之前,苏联西部边境各军的指挥部都设在城市中,军队一直在野外进行训练,前线阵地上只有个别连队值班,空军飞机也都集中在极少数机场上。

计划评价

学者张国臣认为,阿道夫·希特勒制订海狮计划发动不列颠战役的真实意图是迫使英国屈服和向英国展示德国的威力,警示英国不要轻举妄动;更重要的是在采取声东击西的策略造成德国集中全力进攻英国的假象,麻痹苏联,给苏联最高决策层造成希特勒全力以赴的进行不列颠之战,在不列颠之战结束以前不可能进攻苏联的错觉,以期达到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的效果。

学者张茂林认为,希特勒对跨海作战没有成功的把握,加上难以忘怀东征苏联的宿愿,所以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他一直对尔后的作战目标举棋不定,从而影响德军的作战部署和战争步伐。

学者梁建新认为,见在苏联未灭之前,希特勒无心与英国一决高下,对英的战争只是一种实现和谈目的手段,“海狮”作战计划及其行动也只是一块掩护东侵的门面。在侵英受挫后,基于以上因素,阿道夫·希特勒的东征思想进一步加剧。

相关作品

书籍作品

影视作品

参考资料

不列颠之战.豆瓣读书.2023-11-18

海狮计划.豆瓣读书.2023-11-18

空中决战.豆瓣读书.2023-11-18

不列颠之战 1940年英国国土防空作战.豆瓣读书.2023-11-18

不列颠之战 The Battle of Britain (1943).豆瓣电影.2023-11-18

不列颠之战 Battle of Britain (1969).豆瓣电影.2023-11-18

不列颠之战 Battle of Britain (2005).豆瓣电影.2023-11-18

不列颠之战 The Battle of Britain (2010).豆瓣电影.2023-11-18

不列颠之战 - 空荡的天空 Battle of Britain - Empty Skies.豆瓣电影.2023-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