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尔·车尔尼
卡尔·车尔尼(Carl Czerny,1791年2月21日-1857年7月15日),有捷克血统,出生于奥地利维也纳,是一位奥地利作曲家、钢琴家和音乐教育家。他是十九世纪上半叶维也纳钢琴学派的创始人,他研究总结出浪漫派以前的钢琴技巧并加以发展,同时又提出了手臂重量使用的重要性等观点。
卡尔·车尼尔从小跟着父亲温泽尔·车尔尼(Wenzel Czerny)学习钢琴,3岁时就能弹钢琴,随后又跟约翰·胡梅尔和安东尼奥·萨列里学习钢琴,7岁时能将自己的乐思记录下来,9岁就登台演奏沃尔夫冈·莫扎特的C小调钢琴协奏曲,10岁师从路德维希·范·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时已能清晰流畅地弹奏莫扎特、穆齐奥·克莱门蒂的全部钢琴作品。从15岁起,他就开始了钢琴教师的生涯。
卡尔·车尔尼的作品将近1000首,包括对八架钢琴的巧妙改编,每架钢琴四只手,两首乔阿基诺·罗西尼的序曲。然而,他的一生都在致力于研究钢琴教学,这其中包括速度学校、精湛技艺学校和左手学校。他写的练习曲是系统性很强的钢琴教学用书,至今仍是世界各国音乐院校广泛采用的“标准教材”。
人物生平
童年时期
1791年2月21日,车尔尼出生于“音乐之都”维也纳,受洗礼于圣利奥波德教区教堂。他的祖父曾是一名小提琴演奏,而他的父亲文泽尔不仅是一名管风琴师、双簧管演奏家、歌唱家、钢琴教师,同时还会修理钢琴。车尔尼在摇篮时,生活中就充满了音乐。因父亲受聘为波兰一庄园主的钢琴教师,6 个月的车尔尼随家迁居波兰,长到3岁的他就能弹琴。直至 1795 年波兰发生政治动乱,4岁的车尔尼才和家人重返维也纳。车尔尼自小在父亲的指导下学习了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沃尔夫冈·莫扎特、穆齐奥·克莱门蒂等人的作品,车尔尼在跟随父亲开始学琴后,在他4至6岁时,就转入安东尼奥·萨列里门下,在那里,他不仅习得了正统的键盘乐演奏技巧,还收获了作曲等多方面的音乐教育。
他7岁便能记录自己的乐思,9岁就能登台演奏莫扎特的《c小调钢琴协奏曲》,10岁已经能够清晰流畅地弹奏莫扎特、克莱门蒂的全部钢琴作品,他拥有很好的音乐记忆力。他的父亲致力于把他培养成音乐钢琴家,因此,他的父亲从获得的钢琴收入中省下的每一分钱都用来供他学习。他不与其他小孩往来,只是在学习钢琴。对车尔尼来说,勤奋不是一种美德,而是一种习惯。而其所受的其他教育,特别是文学与语言方面,则受益于父亲门下一些无力交付钢琴学费而以教小车尔尼作为交换的贫困生的指导。
拜师时期
1800年,车尔尼作为钢琴家,在维也纳奥格滕音乐厅举办了他的第一场公开演奏会。1801年,年仅十岁的车尔尼从父亲的朋友Gelinek的口中知道了路德维希·范·贝多芬的存在,又通过父亲的朋友文杰尔·克鲁姆弗尔兹(Wenzel Krumpholz ,宫廷歌剧院管弦乐队的小提琴家)的推荐拜会了贝多芬。第一次见到贝多芬的车尔尼先后弹奏了沃尔夫冈·莫扎特的《C大调协奏曲(KV503)》、贝多芬的《C大调协奏曲》和《阿德莱德》,贝多芬被其演奏打动,收下了车尔尼为学生。第一堂课的时候,路德维希·范·贝多芬只教他所有调的音阶,并展示了唯一正确的手式以及手指的位置(当时大部分钢琴家对此并不知晓,特别是大拇指的运用,而车尔尼很久以后才真正明白这些金玉良言的价值)。1801至1803年,这三年期间,贝多芬都在免费为车尔尼授课,亲自指导他弹奏钢琴,车尔尼也自成为路德维希·范·贝多芬的入室弟子后进步神速。但是授课时间只有三年,一方面由于是因为路德维希·范·贝多芬需要集中精力忙于创作,顾不上给车尔尼授课。另一方面,他的父亲也不愿因陪送儿子而牺牲自己的教课收入,因此,他的父亲便中断了他的课程。尽管如此,师徒二人仍然保持着良好的关系。直到1804年,利希诺夫斯基王子因欣赏车尔尼,请他去家里演奏,他在某天演奏时偶遇了贝多芬,贝多芬因车尔尼演奏技术的进步而感到欣慰和满意。于是,在1805年,歌剧《莱奥诺拉》首演时,贝多芬请他改编钢琴版本的《莱奥诺拉》。同年,车尔尼所计划的唯一的一次演奏旅行也因局势动乱而被迫取消。同时,在1804至1806年,车尔尼也曾听从父命跟着奥地利作曲家、钢琴家约翰·胡梅尔(弗朗茨·海顿和沃尔夫冈·莫扎特的弟子)学习了一段时间。
1806年,他演奏了路德维希·范·贝多芬的作品《C大调协奏曲OP.15》,同年, 他创作的一套小提琴钢琴20变奏协奏曲Opus.1(写给他的朋友克洛普尔茨)问世,这也是出自他快笔之下的上千首作品当中的第一首。1810年,意大利作曲家、钢琴家穆齐奥·克莱门蒂来到维也纳演奏和讲学,车尔尼虚心向其请教,跟着克莱门蒂学习了一个阶段的钢琴,他从克莱门蒂那里学习到很多好的教学方法 。同时,出于对克莱门蒂的教学方法及作品的尊重,他将他的 822 号作品定名为 《新乐艺津梁》。1812年,在维也纳科伦特纳剧院首演路德维希·范·贝多芬的作品《第五钢琴协奏曲》(皇帝),当时奥地利《先令》报(Schiling)形容车尔尼的演奏“像一团罕见的火焰”。而他通过演绎贝多芬的作品获得了声望,被众人知晓。1815年,路德维希·范·贝多芬将自己的侄子交付给卡尔尼,请车尔尼来教导他的侄子,他于 1816 年后的几年中经常举办家庭周末音乐会专奏贝多芬的音乐,贝多芬也经常参加。车尔尼不仅能背奏路德维希·范·贝多芬的所有音乐,同时他还通过对贝多芬演奏的观察及结合自己的研究对如何演奏贝多芬的作品做了评述,其中最具启发性的观点记写在自传与作品500 号增刊的第 2~3 章中。
教师生涯与创作时期
十几岁出头,车尔尼就开始帮他的父亲带一些学生,到十五岁时,已有很多学生慕名而来高价请他上课。他以自己的演奏“缺乏旅行演奏家所必备的炫技与故作内行的矫情风格”,而逐渐停止了公开演奏。 于是,他很快就脱离演奏界和社交界 ,专门从事钢琴教学和音乐创作活动 。
随着教学名气的日益增长,车尔尼也获得了巨大的经济回报。他的日程非常满,每天要上12节课,从上午8 点到晚上8 点。1819年,车尔尼见到9岁的小弗朗茨·李斯特,在听完李斯特的演奏后,他意识到李斯特身上蕴藏着巨大潜能。于是,他收李斯特为徒弟并要求他集中练习穆齐奥·克莱门蒂的奏鸣曲以及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路德维希·范·贝多芬、约翰·胡梅尔的作品。1821年,年仅9岁的小李斯特跟随车尔尼进行了为期两年的钢琴学习,他进步飞速。同时,车尔尼带着弗朗茨·李斯特见了自己的老师贝多芬,贝多芬听完李斯特的演奏握住了他的手并轻吻了它。
在1816-1823 年,他经常在家中举办学生演奏会,也会邀请贝多芬前来指导。1829 年夏,弗雷德里克·肖邦在维也纳旅居时,经常去拜访车尔尼,两人一起弹奏练习曲,并且肖邦认为车尼尔不似他的作品那般严肃而是一个非常热情的人。
他从15岁开始教书,他就收了有弗朗茨·李斯特(Franz Liszt)、西奥多·莱谢蒂茨基(Theodor Leschetizky)、西吉斯蒙德·塔尔伯格(Sigismond Thalberg)、斯蒂芬·海勒(Stephen Heller)和安东·多尔(Anton Door)等众多学生。尽管他教学计划十分忙碌,但车尔尼还是能够写出一千多首作品。
1830年8月26日,弗朗茨·李斯特给远在维也纳的恩师车尔尼写了一封信,信中提到,他演奏的车尔尼《降 A 大调奏鸣曲》 (Op.7 No.1)在巴黎大受欢迎。他热切地希望车尔尼可以来给他助阵。1836年,车尔尼进行莱比锡市之旅,并结束了自己教学生涯,专心投入创作中。1837年,车尔尼远赴巴黎伦敦,同时,他和弗朗茨·李斯特、西伊斯蒙德·塔尔贝格、皮克塞斯、赫尔茨、车尔尼、弗雷德里克·肖邦等作曲家根据贝利尼《清教徒》中的进行曲改编而成的大变奏曲《创世六日》。
1839 年,他出版了教学理论论著《钢琴演奏的理论与实践》(作品 500),该著作是他通过多年的学习、教学以及创作经验,整合了多种钢琴音乐的风格特色,系统性地解释了钢琴教学中遇到的诸多问题,并且对路德维希·范·贝多芬的作品进行了一系列研究。同时他将该著作献给了维多利亚女王。
晚年时期
车尔尼一生过于专注作曲和表演,因此他并没有结婚。而他的健康状况在1840年开始恶化,正是在这最后几年里,他写下Erinnerungen aus meinem Leben(德语,我一生的回忆)(1842年出版),在自传中,他详细记载了自己一生的经历。并且立下了遗嘱。1846 年,他曾在伦巴第大区旅行。1852年,车尔尼受邀去音乐会聆听歌剧,被会中一位女高音歌唱家演奏的根据皮埃尔·罗德 作品《Air varié》改编的抒情调所打动,他便以此旋律改编创作了《罗德主题变奏曲》
车尔尼于1857年7月15日去世于维也纳,终年66岁,由于没有家庭及任何近亲属,他的遗产都留给了维也纳音乐及表演艺术大学和其他一些慈善机构。
人物关系
车尔尼一生致力于教学和作曲,他的学生有很多,20世纪以来的钢琴演奏大师,大部分来自车尔尼的弟子或再传弟子的门下。
主要作品
钢琴作品
三、交响乐6首,(Op.780、781),另外四首未出版
四、协奏曲6首,(Op.28、153、214),另外三首未出版
五、练习曲,共78本,以下是它的分类:
著作
其他
创作风格
车尔尼的练习曲主要针对 18、19 世纪钢琴演奏技巧而创作,这一时期大众更多的追求钢琴优美的旋律以及其歌唱性和技巧性的融合,车尔尼自然也不例外,车尔尼钢琴练习曲最具特色的方面在于其音乐性与技术性的系统融合。不仅继承了古典主义时期作曲手法的传统规律, 还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气息。
1.音乐性
车尔尼的钢琴练习曲充满了音乐性。在现实弹奏中,我们发现车尔尼的钢琴练习具有而是具有层次多、声部多的综合音响效果,除钢琴音响外,音效效果还有乐队的配器和原始声音的模仿等,如模仿鸟类自然清脆鸣叫声的鸟鸣音色,这类音色具有生动而活泼的音乐旋律,如op.299、No.380便是这类音色的代表作品。还有在具体旋律中体现清脆空明长笛声音的长笛音色;具有形象舞蹈画面的风笛音色等等。这就要求钢琴音乐弹奏者积极发挥钢琴音响的色彩性和层次性,主动发掘它们所隐含的音乐性。
2.技术性
车尔尼的钢琴练习曲充满了技术性,主要是体现在车尔尼的练习曲集是多样的。他根据不同程度的学生编写了初级、中级、高级教材。由繁 到简、循序渐进,在技术上综合了各类技巧练习。例如针对 1、2 指、2、3 指、 3、4 指或者 4、5 指以及指尖扩张、和弦、琶音、音阶、装饰音、和弦同位重复、 节拍、八度等技巧练习。并且车尔尼的练习曲篇幅较短,每一首都有一个针对性的训练目标。这样一来,不仅有利于学生在短时间内可以攻破某个技术难点,还可以在演奏时能够充分锻炼其肩、肘、腕和指等多个关节,尤其是对手指的锻炼。
思想主张
卡尔·车尔尼认为音乐是贯穿作品灵魂的。他强调演奏者要运用手的内在重量进行弹奏,重视技术的同时却也不会将技术凌驾于音乐之上。他表示所有的技术(包括触键的平均、手指的敏捷、速度的均衡,以及指法的正确运用)都是为弹奏“优美、纯净的音色”这个目的服务的。
车尔尼在《理论与实践的钢琴演奏法大全》中归纳了他的教学理念,他认为,钢琴教学法是一种因人而异的、活的因材施教法。教师应尽早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和音乐想象力,同时,对待学生的态度也是要含蓄、友善、耐心亲切的。
人物影响
音乐史影响
卡尔·车尔尼是 19 世纪上半叶维也纳钢琴学派的创始人,他集自约翰·克里斯蒂安·巴赫以来,德奥学派在钢琴演奏技法上之大成,总结了浪漫主义以前的注重指力的钢琴演奏技巧,同时又指出手臂重量的重要性。他作为“乐圣”路德维希·范·贝多芬最得意的弟子,也是“钢琴之王”弗朗茨·李斯特的恩师,在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之间架起了一座融会贯通的桥梁,起到了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在19 世纪钢琴艺术史上建立了自己不朽的丰碑。
车尔尼一生横跨古典主义后期至浪漫主义兴盛的重要年代,此时,欧洲正处于钢琴艺术发展的黄金时代,也正处于钢琴教学法和演奏法从古典时期走向近现代浪漫主义的重要转折点。而车尔尼毕生致力于教学,培养出了大批对钢琴艺术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的钢琴家而名垂青史的伟大的钢琴教育家。
音乐作品与教育影响
在车尔尼众多的创作体裁中,流传最为广泛、最具有实用价值和历史意义的便是他根据不同水平学生创作的练习曲集。这些练习曲经过精心的编排和分类,由浅入深、强调指法技巧,还重点应用了渐强、渐弱的效果。作为现代钢琴的基础教材,每一位习琴者和教师都离不开他的教学法和教学体系。
车尔尼的初级钢琴练习曲,是钢琴初学者在各项手指技巧性训练中不可或缺的练习作品。并且对演奏者演奏古典钢琴作品,也奠定了一定的技术基础。
车尔尼在《完全的理论实践和钢琴演奏法》(作品 0p.500) 这部著作中,他对钢琴演奏的理论与实践方法做了全面的分析和指导,其内容几乎包含了所有钢琴演奏教学的重要内容,不但总结了浪漫派之前的钢琴技巧,还使其得到了充分的发展。由于车尔尼深受穆齐奥·克莱门蒂的影响,所以他悉心钻研和挖掘了克莱门蒂使用的教学方法,在此基础上,又凭借着自身长期的教学经验,建立起一套完整的钢琴教学体系。同时,他编撰了大量的钢琴练习曲及论著,指引着当时的钢琴演奏艺术得以健康蓬勃地发展。除此之外,他还校订和编辑过例如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多梅尼科·斯卡拉蒂、路德维希·范·贝多芬等钢琴大师的乐谱,为现代钢琴音乐的研究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证据
车尔尼钢琴练习曲自从被中国教育家柯政先生引进中国后被广泛应用,无论是专业院校的钢琴教学还是业余钢琴考级之中都有它的存在。在中国九大音乐院校附属中、小学中直在运用车尔尼钢琴练习曲作为考生的衡量标准,例如:在中央音乐学院附属小学、上海音乐学院附属小学要求练习曲程度是车尔尼作品299以上,附属中学练习曲程度的要求是车尔尼作品740以上。在中国业余音乐钢琴考级中,经常选用车尔尼钢琴练习曲作为考试的曲目,例如:2012年,上海音乐家协会钢琴考级第六级练习曲选用的是车尔尼钢琴练习曲作品299第18首、第八级练习曲选用的还是车尔尼钢琴练习曲作品740第31首。
人物评价
席林格描述其演奏:“非同凡响、激昂火热”;汉斯立克则认为他是维也纳当地钢琴家中继约翰·胡梅尔与莫舍莱斯之后最重要的钢琴家
法国钢琴教育家玛格丽特·朗说过:“不管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十二平均律钢琴曲集》或弗雷德里克·肖邦的练习曲,这些钢琴音乐的登峰造极之作,对训练技艺大师和音乐家如何必要,它们终究代替不了车尔尼的《钢琴快速练习曲》(op.299)和《手指轻巧的艺术》(op.740)。”
俄罗斯作曲家伊戈尔·斯特拉文斯基在《我的一生大事记》中写道:“我们开始先解放手指,弹了许多车尔尼的练习,它们不仅给我带来好处,也带来真正的音乐享受。我一直敬仰车尔尼,他既是出色的教师,又是真正的音乐家。”
美国著名音乐评论家,曾长期任《纽约时报》高级音乐评论员的H.勋伯格(Harold C.Schonberg)说:“通过他的学生弗朗茨·李斯特和莱谢蒂茨基传诸后世,车尔尼在钢琴演奏史上的地位,尚有待充分研究。那两位伟大教师的教学是否真正反映车尔尼 (如提奥多·莱谢蒂茨基看上去那样)呢?果真这样,车尔尼是现代钢琴演奏的鼻祖无疑。”
李斯特曾说:“我的一切都是车尔尼教我的。”
后世纪念
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钢琴教育家,许多音乐学院都将他的作品作为必修教材,一些国际钢琴比赛也将他的作品列为必弹曲目。比如2022年第六届维也纳沃尔夫冈·莫扎特国际钢琴大赛(中国区)便有车尔尼作品 Op.299、740。2023约翰内斯·勃拉姆斯国际音乐大赛(冬季赛)有车尔尼练习曲(op139 no19)、尼尔练习曲(op636 no5)等作品。比如车尔尼的作品《钢琴初步教程》(作品599号)、《钢琴流畅练习曲》,(作品849号)、《钢琴快速练习曲》(作品299号)、〈手指灵巧的技术练习〉(作品740号,也称699号)、〈高级技术练习曲〉(作品365号)等在中国常选作主要钢琴教材。
人物轶事
生活中的车尔尼
车尼尔的性格在外人看来一直是一位严谨、刻板、—丝不苟的钢琴教师。他每天在维也纳授课十余个小时,并且车尔尼在作曲上也极为勤勉,常常同时摊开两本乐谱本进行写作,等待一本的墨水晾干时就去另一本上写。他一生除创作了大量练习曲外,竟然还创作同样海量的奏鸣曲、交响曲等其他体裁的作品,其中包括最具浪漫主义时代特点的钢琴改编曲和夜曲。但是车尔尼生活中非常喜欢猫咪,他是一个“猫咪控。在车尔尼的家中,永远都有至少八九只猫在上蹭下跳,并且还有几只是怀孕的。因此,车尔尼永远都在为出生的小猫寻找合适的主人。
1845年,约翰·埃拉(英国音乐会组织者)去拜访车尔尼,他住在一个带有三层石头台阶的宽敞大套房里,在他的书房有着乔治·拜伦、斯科特的全集,以及莎士比亚和路德维希·范·贝多芬的作品。在被约翰·埃拉问及为何能找到这么都作品时,他表示:“要我诉你我到28岁才出版第一部作品、但我写的东西比任何抄写员都要多,你一定会更惊奇吧?你可以想象一下,我写了一千多首还没出版的作品,而且从来没雇过抄写员准备我的作品的出版。”同时,他告诉埃拉先生他可以同时写四部作品。在他书房的每个角落都有一份未完成的乐谱,第一张桌上为 D’Amaine公司改编的一长民族曲调,第二张桌上是为 Cocks公司抄写的贝多芬交响曲双钢琴版,完成了一半,第三张桌上是他编辑的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赋格的新版本,第四章桌上是他正在创作的伟大交响曲。每写完一页后,他就会换一个桌,等到他第四桌上写完一页,又回到第一桌,这就是这位音乐家的机械生活。
车尔尼与贝多芬
1842年,当时年仅十岁的车尔尼,面对第一次与贝多芬的会见既渴望又紧张。在一个冬日的下午,他与父亲从住处出发,步行来到了 Tiefer Graben 街。在爬了五层或者六层楼梯之后,他们见到了一个看上去很邋遏的仆人,仆人为他们通报,随后他们进了屋。屋子里很乱,纸和衣服丢得到处都是,四周是空空的墙壁,地上放了几个箱子,几乎看不到一个椅子,只有一架Walter 钢琴(当时最好的钢琴牌子)前放了一只快要散架了的琴凳。屋子里挤了六到八个人,其中有拉尼茨基(Wranitzky)两兄弟苏斯迈尔(Sussmeye)、舒彭齐格(Schuppanzigh),以及一个贝多芬的兄弟。当时的贝多芬穿了一件深灰颜色的、长满乱毛的夹克衫,以及与之匹配的长裤。他的头发又硬又黑,乱蓬蓬地耸立着。胡子看来已经好几天没有刮了,故而他的脸庞显得更加黝黑。这样的打扮让车尔尼立刻想到了正在读的小说《鲁滨逊漂流记》中的主人公。同时,他还发现贝多芬的双耳塞着棉花团,这些棉花团看来曾经被泡在某种黄颜色的液体中。贝多芬要求车尔尼弹些什么,但是由于不好意思,他并没有选择贝多芬的作品,而是谈了一首沃尔夫冈·莫扎特的《C大调协奏曲》(KV503)。在音乐响起的时候,贝多芬走到了车尔尼的身旁,当时乐曲的钢琴部分仅仅起着伴功能的时候,而贝多芬便用左手弹奏着乐队的旋律。车尔尼注意到贝多芬的手上汗毛很多很长,手指很宽阔一特别是指尖部分。这样,在贝多芬的鼓励下,车尔尼又表演了贝多芬的作品《“悲”奏鸣曲》,最后演奏了“阿德拉依德”(Adelaide),由车尔尼的父亲用男高音伴唱。在演奏完之后,贝多芬转向车尔尼的父亲,说:“这孩子有天才,我愿意接受他,并亲自教他每周把他送来我这里几次,但是你们要先搞到 CPE赫的《键盘乐器的正确演奏法》并记得下次上课时带着。”
在1804年前后,路德维希·范·贝多芬曾训斥过车尔尼。当时车尔尼正在演奏贝多芬自己写的管乐五重奏,结果他由于年轻不懂事,对音乐进行了多处添改使其变难,比如提高八度等。贝多芬当着舒庞吉(Schuppanzigh)、林克(Linke)和其他演奏家的面严厉训斥了他。但在第二天时,他便收到了来自贝多芬的道歉信,信的内容为:我昨天脾气爆发,但事后我感到很抱歉,但你一定要理解一位希望听到自己写的作品被精确地演奏出来的作曲家的心情,不论你总体弹得多么漂亮。”车尔尼吸取了此次的教训,同时也被感化,他说:“这封信比任何事都更能治愈我在演奏他的作品时总想着改点什么的臭毛病。我希望它对所有的钢琴家都能有同样的影响。”
1805年12月7日,路德维希·范·贝多芬曾给14岁的车尔尼写过推荐信,信的内容如下:
我们,这些在下面签名的人,无法否认年轻的车尔尼在钢琴上显示了大大超越他 14 岁年龄的才能和成就。有鉴于此,更有鉴于他令人羡慕的音乐记忆能力,他值得获得所有可能的帮助和资助。他的父母会把这些帮助合理地用到对这位希望之星的培上。 路德维希·范·贝多芬。
路德维希·范·贝多芬十分信任车尔尼,并且经常与之书信来往,在请车尔尼教他的侄子时也写了一封信,信的内容如下:
亲爱的车尔尼:
虽然情况有可能比我们想象的更糟糕,但我请求你尽量耐心地对待卡尔,否则他会进步得更慢。他现在压力非常大,因为他上课的时间安排得很糟糕(不必让他知道这些),但现在也不宜立刻变更。因此,请你尽可能温和地对他,然而同时又要有原则只有在如此真正向上的氛围之中,他才有可能得到更大的进步。关于他的钢琴课再说几句:一旦他学会了正确的指法,并且能够跟上一个合适的速度,音符也或多或少能够弹对,那么此时就应该让他注意音乐的演释了。这时候,不要因为小问题而打断他的演奏,而只是在他弹完后才向他指出问题。在我少得可怜的教学地对待卡尔,否则他会进步得更慢。他现在压力非常大,因为他上课的时间安排得很糟糕(不必让他知道这些),但现在也不宜立刻变更。因此,请你尽可能温和地对他,然而同时又要有原则。只有在如此真正向上的氛围之中,他才有可能得到更大的进步。关于他的钢琴课再说几句:一旦他学会了正确的指法,并且能够跟上一个合适的速度,音符也或多或少能够弹对,那么此时就应该让他注意音乐的演释了。这时候,不要因为小问题而打断他的演奏,而只是在他弹完后才向他指出问题。在我少得可怜的教学中,我总是这么做的,因为这样可以培养真正的音乐家。毕竟,培养音乐家是我们主要的目的之一。况且,这样做对于老师和学生两方面来说,都不太累。如下面的段落,有时候我喜欢用遍所有的手指。
为了用遍所有的手指,演奏者不得不挪动手腕。当然,如果你用更少的手指去演奏,你更能够获得“珍珠般”,或者“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效果,然而,我们有时更需要“别样”的珠宝。下次再聊这方面的话题。总之,我希望你可以完满地理解,接受我所说的一切。我非常感激你,并且希望有朝一日报答你。
你亲切的朋友
车尔尼与李斯特
1819年,一个早上,一个男人带来了一个八岁左右的小男孩,请车尔尼听小男孩弹琴。这个男孩便是日后的“钢琴之王”弗朗茨·李斯特。车尔尼初见这个男孩时,便觉得他是个很白暂帅气的孩子。当他弹琴时却像喝醉了一般在座位上晃悠,让车尔尼总是觉得他快要掉下来了。而他的演奏也很不规范,粗糙而混乱。对正确指法的使用也知之甚少,全部手指以随意地方式在琴键上按下。虽然演奏效果差,但是车尔尼还是被他身上的才气所吸引了。车尔尼给小男孩一些视奏的东西,他能完全凭直觉弹一遍。应他父亲所希望的,车尔尼又给了他一个主题让他即兴弹奏,在完全没学过任何和声知识的情况下,小男孩却能用他的演奏传达他想表达的灵感。此时,这位父亲告诉车尔尼,他叫弗朗茨·李斯特,是艾斯特哈兹王子(PrinceEsterhazy)宫里的一个小官员,之前一直都是自己在教他儿子学琴。同时这位父亲询问车尔尼能否教他儿子钢琴,他们从明天开始就能来维也纳跟车尔尼学习。爱惜人才的车尔尼欣然同意,并向这位父亲展示音阶练习以及还教他如何在过渡期间继续进行孩子的训练。大约一年以后,他们来到维也纳,新家与车尔尼住的地方在同一条街上。但由于车尔尼白天忙碌没有时间,所以几乎把每天晚上的时间都安排给这个小男孩。车尔尼认为小弗朗茨·李斯特是好学、有天分而且又勤奋的学生。小李斯特能在很短的时间里就掌握了流畅弹奏所有调的音阶技术,并且养成了特别适于钢琴弹奏的自然的键盘弹奏素养。于是,车尔尼开始对他进行各种复杂技法的音乐训练,帮助小李斯特不断提高技能,让他的演奏变得更加成熟、更加完美。
有了车尔尼的指点,小李斯特的钢琴指尖技艺进步神速。1826 年,李斯特在他的作品《24 首大练习曲》的扉页上,向这位严格要求自己的老师表示了尊重和感谢:“献给敬爱的老师车尔尼。”
参考资料
Carl Czerny.britannica.2023-11-07
伟大的演奏家与钢琴技术风格的演变(上).豆瓣.2023-11-13
卡尔·车尔尼,奥地利钢琴家、也是一名音乐教育家,维也纳钢琴学派的创始人.环球时报.2023-11-07
审美力·艺术微课堂︱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真的应该叫“命运”么?.新华网.2023-11-07
钢琴学习者必须知道的两位大师.今日头条.2023-11-08
弹钢琴的都认识他,一直被人调侃是一流的教学,三流的作曲.今日头条.2023-11-07
音乐家小常识:车尔尼.今日头条.2023-11-08
车尔尼.环球钢琴网.2024-08-12
他虐过你,也给过你最温柔的旋律.今日头条.2023-11-11
古典乐界著名的七次斗琴.搜狐网.2023-11-09
Learn About the Pianist and Educator, Carl Czerny's Works and Life.Galaxy Music Notes.2023-11-09
车尔尼.新芭网.2023-11-13
路德维希·范·贝多芬.致乐者.2023-11-13
穆齐奥·克莱门蒂.致乐者 .2023-11-13
约翰·尼波默克·胡梅尔.致乐者.2023-11-13
Johann Nepomuk Hummel.Britannica.2023-11-13
Frédéric Chopin.Britannica.2023-11-13
弗朗茨·李斯特.致乐者.2023-11-13
从简单到难的车尔尼钢琴教程.搜狐网.2023-11-13
Karl van Beethoven (1806-58) Beethoven' s nephew.Classic FM.2023-11-13
Sigismond Thalberg.Britannica.2023-11-13
当舒曼的《童年情景》遇上姊妹篇库拉克的《童年情景》.搜狐网.2023-11-13
斯蒂芬·海勒.致乐者 .2023-11-13
巴赫和肖邦,终究代替不了车尔尼!.搜狐网.2023-11-14
车尔尼钢琴练习曲的音乐性与技术特征.搜狐网.2023-11-14
巴赫和肖邦,终究代替不了车尔尼!.搜狐网.2023-11-11
学钢琴的都要认识他|车尔尼.微信公众平台.2023-12-22
2022第六届维也纳莫扎特国际 钢琴 大赛.中国艺赛网.2023-12-22
2023勃拉姆斯国际音乐大赛(冬季赛).中国艺赛网.2023-12-22
车尔尼.环球钢琴网.2023-12-22
左章奏响“钢琴之王”半生巨制,解读李斯特跨越数十年的心灵旅程.腾讯网.2023-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