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气候紧急状态

气候紧急状态

气候紧急状态(climate emergency)是《牛津英语词典》网站在2019年11月公布的2019年度词汇,被定义为一种需要采取紧急行动来缓解或遏制气候变化,以避免引发不可逆转的环境破坏的状况。

“气候紧急状态”使用频次较2018年飙升10796%,从一个相对模糊的概念,成为最突出的、最广泛被讨论的词汇,在2019年,与“紧急状态”一词联系最紧密的就是“气候”,这一表述的使用率比位列第二名的“健康紧急状态”多3倍。

科学研究表明,人类活动导致的温室气体排放不断增加,致使地球平均温度上升,引发极端天气事件,气候变化已成为全球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气候紧急状态”当选牛津词典2019年度词汇,不仅是由于人们对于气候变化的认知有所提高,也反映了人们对于气候问题的紧迫性与危机感。

产生背景

全球变暖和气候变化导致的严重影响,如极端天气事件频发、海平面上升、冰川融化、生物多样性丧失等,引起了全球范围内的关注和警示,迫使人们意识到气候变化对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的严重威胁。

发展历史

“气候紧急状态”一词最早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彼时“全球气候变暖”的概念刚刚在学界提出,来自美国航空航天局的科学家詹姆斯·汉森和德国政府前科学顾问大卫·金最初将这种全球气温升高之后可能出现的自然灾害及生物大灭绝称之为“气候紧急状态”。由于当时人们对气候变化的科学成因及具体影响认识不完善,这一提法并没有获得重视。

20世纪90年代以来,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接连发布报告,警告全球气候变暖的灾难性影响,气候变暖开始成为国际重要议题。这一阶段,“温室效应”(greenhouse effect)“臭氧层空洞”(臭氧 inanition)等概念成为媒体报道的热点,但在全球舆论场上却难以形成“议程设置”效应。从1997年的《京都议定书》到2016年签署的《巴黎协定》,气候变化的全球治理机制因各国分歧一直难以得到有效的落实和推进。

直到极端气候灾害频发的2018年,120多个国家爆发了史无前例的以“全球气候变化”为主题、以青年网民为主体的网络社会运动。瑞典格蕾塔·通贝里”通贝里(Greta Thunberg)为此而发起的“全球周五罢课”及其后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和各国领导人争辩成为当年轰动一时的新闻事件。为了配合这一全球运动,欧美国家许多民间环保组织开始在抗议标语中使用“气候紧急状态”一词,这一概念频繁出现在欧美主流媒体的报道当中。科学界也积极呼应媒体和舆论的诉求。

2019年11月,1.1万余名科学家在重要学术期刊《生物科学》(BioScience)上联署呼吁人类社会进入“气候紧急状态”。“气候紧急状态”的新闻报道使用量在2019年增加100倍,牛津英语词典(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将其列为当年“年度词汇”。

世界动态

当地时间2019年5月9日,爱尔兰国会宣布进入气候变化“紧急状态”,成为即英国之后,第二个进入气候变化“紧急状态”的国家。6月11日,新西兰奥克兰市议会宣布进入“气候紧急状态”,此前新西兰已经有多座城市相继进入这一状态。11月,欧洲议会斯特拉斯堡全会上通过决议,宣布全球气候和环境处于紧急状态并呼吁欧委会、欧盟成员国及全球各方,采取必要行动与气变威胁做斗争。

2020年11月27日,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气象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了第十二部气候变化绿皮书——《应对气候变化报告(2020):提升气候行动力》,绿皮书指出,目前地球正面临“气候紧急状态”。12月2日,新西兰总理阿德恩2日宣布新西兰进入“气候紧急状态”。12月12日,联合国秘书长安东尼奥·古特雷斯在气候雄心峰会上呼吁全球进入“气候紧急状态”,直到实现碳中和。古特雷斯表示,《巴黎协定》已达成5周年,世界仍未能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二氧化碳水平已处于创纪录高位,气温较工业化前水平升高1.2摄氏度。如果不做出改变,气温升幅在本世纪可能达到灾难性的3摄氏度以上。

2023年4月,中国和巴西发布《中国-巴西应对气候变化联合声明》,提出一系列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

应对措施

气候紧急状态的应对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紧急性宣告:宣告气候变化问题的紧迫性和严重性,强调需要立即采取行动来应对气候变化。

2.目标设定:设定具体的目标和时间表,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提高能源效率、推动可再生能源发展等,实现全球温度上升控制在1.5摄氏度以内。

3.政策行动:制定和实施相关政策和措施,包括加强国际合作、加大投资研发可持续能源技术、推动低碳经济转型等。

4.公众教育:加强公众对气候变化问题的认识和理解,提高环保意识,鼓励人们采取个人行动来减少碳排放。

5.资金支持:提供资金支持,用于应对气候变化的各项工作,包括适应性措施、减缓措施等。

重要意义

强调气候问题的紧迫性

提出“气候紧急状态”能够引起社会各界对气候变化问题的关注和重视。它提醒人们,气候变化不再是一个遥远的威胁,而是当前和未来都面临的紧迫问题。这种意识和重视可以推动政府、企业和公众采取更加迫切的行动来应对气候变化。

加强政策行动

宣布“气候紧急状态”不仅仅是一个象征性的声明,还可以激发政府采取更为积极的政策行动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推动可再生能源发展和能效改善,以及加强气候适应能力等。这些政策行动可能涉及新的法规、财政激励或者社会同盟的形成,以应对气候变化挑战的应急。

促进国际合作

“气候紧急状态”的提出还可以推动国际社会更加积极地合作应对气候变化。全球气候变化是一个全球性问题,需要各国共同努力来解决。宣布“气候紧急状态”可以促使各国更加紧密地合作,分享知识、技术和资源,推动国际社会制定更加有力的气候政策,并加快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

相关争议

科学方面

有人认为,将气候问题定义为“紧急状态”可能是夸大其词,他们认为气候变化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而不是突发事件。此外,一些人对于气候变化的原因和影响仍存在争议。

政治方面

在政治层面上,不同国家和政治派别对于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存在分歧。例如一些政府可能不愿意承认或宣布“气候紧急状态”,因为这可能需要采取更加严格的行动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一些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关于应该承担的节能减排份额仍有争议。

经济方面

一些人担心,宣布“气候紧急状态”可能会对经济产生负面影响。他们认为,采取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可能会增加企业成本、限制经济增长,并导致就业机会减少。

应对策略方面

即使在承认“气候紧急状态”的问题上达成共识,各方之间也存在着如何应对的分歧。例如一些人认为节能减排措施应当适度,不必太过激进。

参考资料

《牛津词典》2019年度词汇出炉:气候紧急状态.新京报.2023-10-01

..2023-10-02

2019年什么词最热?“气候紧急状态”.今日头条.2023-10-01

牛津词典公布2019年度词汇:“气候紧急状态”.中国网.2023-10-01

..2023-10-02

..2023-10-02

史上最大规模气候调查:多数民众认为气候变化构成“全球性紧急状态”.中国能源网.2023-10-02

全球气候已经进入紧急状态?如何避免气候灾难的发生?.今日头条.2023-10-02

继英国后,爱尔兰也宣布进入“气候变化紧急状态”.观察者网.2023-10-02

奥克兰宣布进入气候紧急状态 反对党:没必要.今日头条.2023-10-02

欧洲议会通过决议 称全球处于气候紧急状态.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2023-10-02

《应对气候变化报告(2020)》发布:全球正面临“气候紧急状态”.今日头条.2023-10-02

新西兰国会通过宣言 总理宣布进入气候紧急状态.今日头条.2023-10-02

联合国秘书长呼吁全球进入“气候紧急状态”.今日头条.2023-10-02

中国-巴西应对气候变化联合声明(全文).中国新闻网.2023-10-02

危机感扑面而来!2019年度词汇公布——气候紧急状态.今日头条.2023-10-02

全球气候紧急状态“临界点”,不远了.今日头条.2023-10-02

全球高等院校及继续教育机构宣布气候紧急状态.今日头条.2023-10-02

全球进入“气候紧急状态”.今日头条.2023-10-02

林伯强:“气候紧急状态”须携手应对.今日头条.2023-10-02

多数民众认为气候变化构成“全球性紧急状态”.中国西藏新闻网.2023-10-02

深度|全球进入“气候紧急状态”!我们需要做什么?.今日头条.2023-10-02

发达国家同意设立气候损害基金,但又想给中国挖坑.观察者网.2023-10-02

施耐德电气:气候紧急状态须加速减排,能效管理立竿见影.今日头条.2023-10-02

太平洋岛国宣布进入气候紧急状态 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处历史最高水平.今日头条.2023-10-02

​新西兰政府将宣布进入气候紧急状态 议会下周辩论--国际金融报网.国际金融报网.2023-10-02

拉萨日报——联合国秘书长呼吁全球进入“气候紧急状态”.拉萨日报.2023-10-02

有科学家称“气候变化影响被夸大”.新浪财经.2023-10-02

被严重夸张的全球变暖.网易新闻.2023-10-02

全球气候治理遇挫,对谁都不是“胜利”.澎湃新闻.2023-10-02

非洲国家呼吁结束“气候不公” 称发达国家或难履行气候承诺.国际在线.2023-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