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棋文化,是指象棋在发展过程中抽象和具体的型制,及其内涵和外延所反映出的时代特征、社会价值等。象棋作为中华民族一项特有产物,一方面是中国文化智慧的结晶,另一方面又能充分地发挥自身的优势,形成自己的特点而独具一格。象棋之所以数千年至今不衰, 就是由于它既有一个无限的创造空间, 又有着独特的、广博而奥妙无穷的文化内涵。
2006年5月20日,象棋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九平十竖的棋盘中,传承着中国的文化基石——仁、义 、智、礼、信、忠、勇。2009年2月23日,国家体育总局正式批复棋牌运动管理中心,同意“中国象棋”更名为“象棋”英文译名采用“Xiangqi”。2010年广州亚运会,虽然中国选手包揽男女象棋两枚金牌,但众多来自亚洲其他国家和地区的选手也表现出了相当高的水准。中国象棋在经历了多年的演变和发展之后,正日益在亚洲各国普及。不少国家的人们怀着对中国文化的喜爱,爱上这个项目。
据不完全统计,盛行于世界各地、不同种类的棋有200多种,规则各异的棋局当中,中国象棋和国际象棋在文化传播力和社会影响力方面独树一帜,爱好者有十余亿。
文化传播
棋文化特质
棋文化源远流长,在发展过程中融入了不同民族文化的鲜明特质。棋子角色设立、棋盘造型以及行棋规则的不断演变进程,均直接或间接映射出时代地域、民风特色和管理理念。中国象棋一定程度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循规守矩的社会秩序,其战斗的复杂又象征着社会矛盾的多元。例如,决定棋局胜负最重要的棋子将(帅)永远留在王城九宫中,周边还有士、象(相)等一众棋子专职护卫,时刻宣誓皇家的尊严。
常言道,人生如棋,世事如棋。真正的棋坛高手,崇尚大道至简,把持平常心。棋局折射出现实社会的文化特征和理念,并以规则的形式应用在棋局中,对社会文化的形成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棋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需要在保持独特性与吸收先进性之间找到最佳结合点,以容纳百川的气魄去粗取精,发挥推动社会进步的独特智慧。
古代象棋文化传播
象棋一词最早出现于战国时期,《楚辞·招魂》中就对其形制以及玩乐方法作过专门记载,“蔽象棋,有六簿些;分曹并进,遒相迫些;成枭而牟,呼五白些。”用玉石做成的(相当于子大小)象棋,每方共有6颗。
隋朝时,开国皇帝杨坚贬斥宇文邕玩象戏,认为“《象经》多乱法”。皇帝不喜欢,久而久之,象戏在上层社会逐渐无人问津,到唐朝初期,已经发展到极少有人通晓其规则的地步。但是,英勇善战的李世民李世民却对象戏十分热衷,使象戏在唐代又有了新发展。晚唐时,北周象戏演变成宝应象棋,无论棋子还是棋盘都有很大改变:棋子是立体的,棋盘变成了8x8的64格。
宋代制定现代的象棋型式,北宋时期象棋更平民化,下象棋者更成为一种职业。宋代还涌现大量爱好象棋的文人,他们撰写过多篇与象棋有关的文学作品,从对局、战术、步法等方面详尽记录了当时的象棋状况。至南宋象棋一词才开始指的中国象棋,南宋时,已成为象棋的形式,并有士。
元明清时期,象棋继续在民间流行,技术水平不断得以提高,出现了多部总结性的理论专著,包括《梅花谱》《韬略元机》《五大臣象棋谱》《心武残编》《百局象棋谱》《竹香斋象戏谱》《渊深海阔》《烂柯神机》《反梅花谱》等;其中《心武残编》《百局象棋谱》《竹香斋象戏谱》《渊深海阔》号称“四大排局谱”。
现代象棋文化传播
1956年,象棋成为国家体育项目。2005年,“中国象棋之都”首届中国象棋文化节在被誉为“中国象棋之都”的河南省荥阳开幕。开幕式上,主办方专门邀请嘉宾组织了“排兵布阵”、“调兵遣将”、“狮王争霸”、“十面埋伏”等与象棋相关的娱乐节目。为期两天的中国象棋文化节还包括:河南省象棋锦标赛、中国象棋文化论坛、楚河汉界景区规划展、中国象棋车轮战表演等活动。
2006年5月20日,象棋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2月23日,国家体育总局正式批复棋牌运动管理中心,同意“中国象棋”更名为“象棋”英文译名采用“Xiangqi”。
2010年广州亚运会,虽然中国选手包揽男女象棋两枚金牌,但众多来自亚洲其他国家和地区的选手也表现出了相当高的水准。中国象棋在经历了多年的演变和发展之后,正日益在亚洲各国普及。不少国家的人们怀着对中国文化的喜爱,爱上这个项目,并希望通过这个项目更了解中国。
2016年7月24日,由中国象棋协会主办的象棋海外推广活动在北京玫瑰公园云上庭院举行,本次推广活动已相继走过北京科技大学等高校,与一些重点大学建立了象棋推广试点,建立了良好的示范效应。
2016年10月,首届楚河汉界世界棋王赛在荥阳楚河汉界鸿沟实景举办,此后每两年举办一届。棋王赛的比赛地选择荥阳广武山上的鸿沟,象棋棋盘上的“楚河汉界”就源于此,中国上古棋艺六博戏与楚汉战争相结合形成了中国象棋文化。由此,荥阳市被认为是象棋文化策源地。荥阳市进一步加大了象棋文化的传承发展力度,与河南天伦集团合作,投资110亿元打造楚河汉界象棋文化产业园,融“象棋文化、楚汉文化、黄河文化”于一体,致力打造世界顶级象棋赛事承办地。
2017年,首届全国象棋业余棋王赛举办,棋王赛基于服务老百姓理念,为普通棋迷建立一个接地气的赛事平台,希望今年棋王赛能够充分调动地方积极性,开阔思路,打破固有想法,多元化举办赛事,讲好老百姓故事,以此丰富老百姓生活,传播象棋文化。
2020年疫情期间,国家体育总局棋牌运动管理中心和中国象棋协会为丰富广大象棋爱好者在疫情期间的文化生活,于2月19日至3月3日,连续推出“棋心聚力”全国象棋冠军公开课。王天一、郑惟桐、赵鑫鑫、蒋川、唐丹等14位全国象棋男、女冠军棋手在天天象棋APP和虎牙直播两个平台进行现场直播。冠军棋手们向爱好者系统介绍象棋布局体系和精彩对局攻防战术,并与在线观众实时答疑、现场互动。
据不完全统计,盛行于世界各地、不同种类的棋有200多种,规则各异的棋局当中,中国象棋和国际象棋在文化传播力和社会影响力方面独树一帜,爱好者有十余亿。以棋局议时事、借棋理提出治国理政观点在古今中外皆为常态。
文化精髓
2006年5月20日,象棋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九平十竖的棋盘中,传承着中国的文化基石——仁、义 、智、礼、信、忠、勇。
仁
象棋中的仁,是胜负的判定,不是将对方杀光尽,而是困住敌军将帅,“将死”便能获胜。
义
象棋中的义,是七种棋子各司其职,恪守自己的底线和规则,至死不渝,大义凛然。
智
象棋中的智,是计谋,是策略。马后炮,车炮抽杀,连环马,二鬼拍门,咽喉兵,大刀剜心。层出不穷的战术,无穷无尽的缠斗,便是象棋的“大智慧”。
礼
象棋中的礼,在九宫格中。将、帅、亲卫,均守在九宫格,不论战况如何,死守中军大帐,即是他们的礼节所在。
信
象棋中的信,是公平竞争。观棋不语真君子,落子无悔真丈夫。约定俗成的规矩,靠的就是下棋的双方,本着君子之风的态度与信任来守护。
忠
象棋中的忠,是所有的棋子在战斗结束前,必须竭尽全力维护本方利益,忠君爱国。
勇
象棋中的勇,是一往无前,绝不后退半步的兵和卒,背后便是家国,前进,前进,为了心中的道,为了国家,勇往直前。
棋谱
《梦入神机》
作者佚名,约刊于明嘉靖之前。据清代《内阁藏书目录》所载,原书12卷。篇幅宏大,资料丰富。现存卷一、二、三之残本,有一百八十五局,卷七一册,有残局一百局。以红先胜局为主,局势虽大多简单,但甚精彩,是现存较早的一部古谱。
《百变象棋谱》
祖龙氏编,明嘉靖元年(公元1522年)刊印,有简短残局70局。其中红胜局八局,和局62局。记谱使用文字说明,具有早期象棋残局和记录方法的特色。清康熙及乾隆均有翻印版。
《金鹏十八变》
作者佚名,成书年月不详。明嘉靖十九年(1540年)编成的《百川书志》有此谱录,估计在此之前已经成书(两卷,一说一卷或四卷)。《适情雅趣》和《橘中秘》中全书谱序页,均冠以“金鹏十八变”,系统阐述了斗炮局的各种变化,同时也指出屏风马的战略方向。
《适情雅趣》
明隆庆四年(公元1570年)刊出,金陵徐芝编,全书十卷,一至八卷册为残局图式,相传选自《梦入神机》,计550局。九、十两卷选自《金鹏十八变》,主要介绍顺手炮、列手炮的各种变化。该谱为内容最丰富、局例最多、规模最可观、最完整的象棋古谱。
《橘中秘》
明朱晋辑,崇祯五年(1632年)刊印。其谱大多选自《适情雅趣》而经过整理,分类和棋谱的编写方法都比较完整。四卷。一、二卷为全局着法,分得先、饶先与让子三类,着重介绍斗炮局的各种变化,具有快攻速决、激烈相搏的特色。三、四卷载140局实用残局,详细剖析各种胜和棋势。是明清两代版本最多的象棋谱,影响颇大,流传甚广。
《自出洞来无敌手》
署名纯阳道人著,成书年月不详。偶有印本,多凭手抄本流传,为数亦极少。1948年始由邵次明刊录于《象棋战略》谱内,全书共分七类,每类五局,计35局,不附变着,益于读者研究。
术语
局面术语
开局:是指双方按各自的战略思想把棋子布成一定阵势的阶段,通常在10回合之内,但当前棋手门对开局的研究越来越深入,某些明属于开局的变化已达到前15回合,开局后期和中局前期交织;
中局:是阵势布列后双方棋子接触,进行扭杀的阶段,介于开局与残局之间;
残局:是尾声阶段,主要特点是兵力大量消耗,盘上特点从中局大量子力的扭杀转变为少量子力间互动,残局阶段直接性的战斗接触减少,子力的调运最为关键;
先手:开局时红先,对局中的主动者。
后手:开局时黑后,对局中的被动者。
起着:开局第一着。
妙着:对局中,一方走出出人意料的棋,从而取得战术上的成功,或棋局的主动权。
正着:当时棋局下必须走的一着或数着,也指正确着法或官着。
劣着:一方弈出着法无全局观念,或进攻不当,防守不力,往往导致局势不利或失败。
均势:双方局势均衡、兵力相等。
入局:在双方纠缠阶段,一方组织子力对另一方产生一个战术打击并且此打击直接获胜的过程,入局可能是连杀,也可能只是小兵开始渡河,但必须是能产生胜利的过程。
优势:一方兵力多于另一方,或掌握了棋局的主动,明显好走。
胜势:一方多子占优,局势大局已定,胜利在望的一方称胜势。
棋盘术语
九宫:将帅活动区域棋盘的“米字格”,当对方棋子逼近时,通常要转为防守;
中线:棋盘中第五条直线,五(5)代表中路;
肋道:中线左右的四、六(4、6)路,属于攻防要道;
边线:棋盘的一、九(1、9)路纵线;
河界线:双方从下向上数第五条横线;
兵行线(卒林线):双方从下向上数第四条横线,兵(卒)的初始位置所在横线;
宫顶线:双方从下向上数第三条横线,九宫的最高位置;
底二路:双方从下向上数第二条横线;
底线:双方最低的一条横线;
巡河:一方的棋子(一般指车、炮)在己方河界上。
骑河:一方的棋子在对方河界上称骑河。
行动术语
将:称将军、照将等,攻击敌方帅(将)。
双将:亦称双照将,一方走动棋子后由两个字力同时攻击对方帅(将)。三照将同理。
应将(解将):对于将军采取反击、躲避、防卫的办法。
将死:照将无法应将称将死。
困毙:走棋一方无棋可走,称困毙。
杀:走子企图下一步将军,将死对方者,称杀着,简称“杀”。
捉:走子后造成下一着吃掉对方某个无根子。
打:将、杀、捉等攻击手段统称打。
兑:走子与同等子互换吃者,称“兑”。
闲:不属于打的棋,统称闲。
献:凡走子送吃者,谓之“献”。
拦:凡走子拦阻对方子力之左右进退移动者,谓之“拦”。
解杀:凡走子直接化解对方之杀着者,谓之“解杀”,若“解杀”同时给予对方“杀”,则称“解杀还杀”(“解将还将”同理)。
有根:凡被捉子如有另子保护,可以反吃者,谓之“有根”,否则谓之“无根”。
象棋根:若棋子甲被吃后、棋子乙能在下一步吃回对方同一位置上的棋子,乙就是甲的“根”。甲则称为“有根子”,反之,则叫做“无根子”。
棋子术语
边车:位于一路或九路上的车。
肋车:位于四路或六路上的车。
沉底车:车移动到对方底线。
贴身车:贴着将帅的车。
兵(卒)行车:位于兵(卒)林线的车。
花心车:位于九宫中心的车。
高头车:位置高而出路开扬的车。
重线车/同线车:横排无阻隔的两只车。
守丧车:被牵制而动弹不得的车。
巡河车:位于己方河头线的车。
骑河车:位于对方河头线的车。
篡位车:“车”置于将帅的原位。
屏风马:指马二进三或马八进七。
边马:位于一路或九路的马。
盘河马:开局时指位于三路或七路己方河头线上的马。
高钓马(侧面虎):位于三路或七路对方卒林线上的马。
钓鱼马:位于三.七(3.8)或七.七(7.8)两点上的马。
卧槽马:位于三.八(3.9)和七.八(7.9)两点上将军的马。
窝心马/归心马:位于九宫中心的马。
连环马:两马互为根,互相保护。
穿宫马:马从九宫的一边跳到九宫的另一边;开局泛指飞象后马由底线穿过九宫中路到士角位。
反宫马:以双正马士角炮为主体的开局阵式,亦称“夹炮屏风”。
士角马/挂角马:位于四.八(4.8)或六.八(6.8)两点上的马。
绊脚马:去路被阻的马。
八角马:指进到对方士角挂角将军,并将对方的将(帅)逼到与“挂角马”成对角位置的马。
边炮:位于一路或九路的炮。
叠炮:炮二进一。
巡河炮:位于己方河头线的炮。
担子炮:又称“肩担炮”,“担竿炮”;指两炮中间有一子(通常为相),互相保护。
空头炮:炮和对方将帅中间没有任何棋子。
窝心炮:位于九宫中心的炮。
沉底炮:炮移动到对方底线。
冷巷炮:位置隐蔽的炮。
兵专用术语
兵(卒)行车:位于兵(卒)林线的车。
高兵:泛指不低于对方卒(兵)林线的过河兵(卒)。
低兵:泛指低于对方兵行线(卒林线),但还没到底线的的兵(卒)。
底兵,老兵,弱兵:位于对方底线的兵(卒)。
两头蛇:一方把三路兵和七路兵都挺起的阵式。
过河兵:高于己方河界线的兵(卒)。
兄弟兵:双兵(卒)联在一起。
对头兵:双方未过河的兵卒在同一路上向着对方。
花心兵:位于九宫中心的兵(卒)。
咽喉兵:在宫心线上接近九宫的兵(卒)。
小刀剜心:以兵闯入宫心的一种弃子入局着法。
三进兵:兵(卒)类杀法的一种。兵(卒)在接近九宫,以三连续进兵(卒)的着法杀棋。
三仙炼丹:在残局中以三兵(卒)破对方士象全(仕相全)的杀法。
太监追皇帝/月下追信:兵(卒)借其他子力连续向对方进行将军,并将死对方。
仙人指路:首着走兵三进一(七进一)的兵类开局方式。
九尾龟/独角兽:首着进边兵的开局,进一路兵(卒)称“独角兽”,进九路兵(卒)称“九尾龟”,
铁兵:在“让双马”对局中的一种特别规则:在受让方走棋时,除将军外,是不能吃让子方未走动过的中兵。
车专用术语
边车:位于一路或九路上的车。
肋车:位于四路或六路上的车。
沉底车:车移动到对方底线。
贴身车:贴着将帅的车。
高头车:位置高而出路开扬的车。
低头车:“低头车”是通头车的反意词,也叫“暗车”。泛指位置不佳、至少要走一步或多步之后才能投入战斗的车。
重线车/同线车:横排无阻隔的两只车。
守丧车:被牵制而动弹不得的车。
巡河车:位于己方河界线的车。
骑河车:位于对方河界线的车。
篡位车:“车”置于敌方将帅的原位。
花心车:位于九宫中心的车。
双车错:同一方双车在部局范围内交错移动。
二鬼拍门:双车逼近对方九宫的一种战术。
大刀剜心/大胆穿心:以车闯入宫心的一种弃子入局着法。实际上“小刀剜心”只是大刀剜心的局势下把一条“车”换成了“兵(卒)”。
马专用术语
屏风马:指双马位于原位时,走马二进三及马八进七。
边马:位于一路或九路的马。
盘河马:开局时指位于三路或七路己方河界线上的马。
高钓马(侧面虎):位于三路或七路对方卒林线上的马。
钓鱼马:位于三.七(3.7)或七.七(7.7)两点上的马。
卧槽马:位于三.八(3.8)和七.八(7.8)两点上将军的马,是将军抽车的常见杀着。
窝心马/归心马:位于九宫中心的马。
连环马:两马互为根,互相保护。
穿宫马:马从九宫的一边跳到九宫的另一边;开局泛指飞象后马由底线穿过九宫中路到士角位,又称拐角马。
反宫马:以双正马士角炮为主体的开局阵式,亦称“夹炮屏风”。
士角马/挂角马:位于四·七(4·7)或六·七(6·7)两点上的马。
绊脚马:去路被阻的马。
拔簧马/梭里拔簧:在马后车的配置中,跳马露车的一种战术。
八角马:指进到对方士角挂角将军,并将对方的将(帅)逼到与“挂角马”成对角位置的马。
双马饮泉:双马逼近九宫的一种战术,亦为一著名残局的名称
炮专用术语
边炮:位于一路或九路的炮。
叠炮:炮2进1守住中卒,下一步再炮8平2封红方八路军直车。
重炮:两只炮于前后排列威胁将军,使对手之将军设防也不行,不设防也不行。
巡河炮:位于己方河界线的炮。
担子炮:两炮中间有一子(通常为相),互相保护。
辘轳炮:和担子炮相若,都是两炮中间有一子,不过,担子炮是在同一横线上,辘轳炮是在同一直线上。
空头炮/空心炮:炮和对方将帅中间没有任何棋子。
窝心炮:位于九宫中心的炮。
沉底炮:炮移动到对方底线。
冷巷炮:位置隐蔽的炮。
当头炮/立中炮:运炮平中线直指对方阵营。
卒底炮/一声雷/兵(卒)底炮:首着炮二平三(2平3)或炮八平七(8平7),通常是对方走仙人指路的应法。
仕角炮:首著炮二平四或炮八平六的布局手法。
过宫炮:首著炮二平六或炮八平四的布局手法。
士专用术语
羊角士:二士俱支在九宫上角。
相专用术语
边相(象):处于一、九路(1、9路)的相(象)。
帅专用术语
山顶帅/山顶公:位于宫顶线的将/帅。
光帅:无守备的将/帅。
剥光猪:一方棋子被吃光,只剩下将/帅而没有其他棋子。
联合子术语
花士象:士(仕)和象(相)由不同方向支起。
士象全:残局中,一方士(仕)和象(相)均未被吃掉的局面
单缺士:有双象(相)而缺一士(仕)。
单缺相:有双仕(士)而而缺一相(象)。
夹车炮:车炮或车重炮前后互相配合的一种战术。
炮碾丹沙:车炮在底线成将,从而杀去障碍(主要是士象)成杀势。
三进兵:在其它子力的保护下,兵(卒)步步推进将军的进攻方法。
双将:同时有两个组合作出照将,使得对方无法应将,或只有很少选择
三方寻路
将死:照将无法应将称将死。
困毙:走棋一方无棋可走,称困毙。
杀:走子企图下一步将军,将死对方者,称杀着,简称“杀”。
捉:走子后造成下一着吃掉对方某个无根子。
打:将、杀、捉等攻击手段统称打。
兑:走子与同等子互换吃者,称“兑”。
闲:不属于打的棋,统称闲。
献:凡走子送吃者,谓之“献”。
拦:凡走子拦阻对方子力之左右进退移动者,谓之“拦”。
象棋杀招
马后炮:泛指炮在马后,以马限制对方将帅的退路,兼以炮向对方叫将。
天地炮:一炮从中路牵制对方中士中象,另一炮从底线牵制对方底士底象。
铁门栓:以炮镇中路限制对方士象的活动,兼以车或兵(卒)守着对方的将(帅)门。
夹车炮:车炮或车重炮前后互相配合的一种战术。
炮碾丹沙:车炮在底线成将, 从而杀去障碍(主要是士象)成杀势。
车炮抽杀:泛指炮在车后时,一面跳炮吃子,一面露车叫将,令对方顾此失彼的一种战术。
海底捞月:车炮或车兵在对方底线逼使对方将帅离开中路的一种战术。
两头蛇:把三路兵和七路兵挺起的阵式。
高兵:泛指不低于对方卒(兵)林线的兵(卒)。
低兵:泛指低于对方卒(兵)林线的兵(卒)。
底兵/老兵:位于对方底线的兵(卒)。
过河兵:高于己方河头线的兵(卒)。
兄弟兵:双兵(卒)联在一起。
对头兵:双方未过河的兵卒在同一路上向着对方。
花心兵:位于九宫中心的兵(卒)。
咽喉兵:在宫心线上接近九宫的兵(卒)。
二鬼拍门:双车逼近对方九宫的一种战术。
羊角士:一士支在九宫上角,一士守在宫心。
山顶帅/山顶公:位于宫顶线的将帅。
文化衍生品
影视作品
青春如棋
2017年,由北京星珠影业出品,汪金珠女士担任出品人,张定生先生担任总监制,张书耀执导的电影《青春如棋》上映。《青春如棋》讲述的是青少年棋手王文君和父亲两代人的青春相互交织的故事,是也关于两代人梦想的探讨,有矛盾、有冲突、有欢乐、有泪水、有坚持有和解。从不同的视角体现出父女之间、母女之间以及王文君父母之间的情感维度,通过对人性深刻有力地诠释,展现平凡生活中蕴藏的人生哲理,以尊重生活的态度讲述生活赋予人们的经典命题。
棋王
《棋王》是一部剧情片,由滕文骥执导,谢园领衔主演。影片改编自阿城的同名小说,讲述了精通象棋的下乡知青王一生在下乡期间寻人对弈,并与九个高手进行一场“车轮大战”的故事。该片于1988年在中国大陆上映。
参考资料
国粹之象棋文化.成都棋院.2023-09-26
中国象棋成为文化使者 越南选手为象棋弃学业.腾讯体育.2023-09-26
小棋局大世界:东西方象棋中的文化特质.光明网.2023-09-26
“马走日象走田”的奥妙.成都棋院.2023-09-29
“中国象棋已被印度申遗6次”的警示.光明网.2023-10-10
故宫内的非一般中国象棋.中国文化研究院.2023-09-26
刘国斌:藏谱大家的“车马”人生.央视网.2023-09-26
首届中国象棋文化节开幕 河南荥阳万人竞技.新浪体育.2023-09-29
传承中华文化探索象棋发展 非遗走出国门.广东象棋网.2023-09-26
首届世界棋王赛将在荥阳举行 百万奖金创历史之最.新浪体育.2023-09-26
全国象棋业余棋王赛起航 将联袂全运会华丽升级.新浪体育.2023-09-26
“棋心聚力”全国象棋冠军公开课19日线上开课.光明网.2023-09-26
象棋经典古谱介绍:著名棋书基本都出自明清.广东象棋网.2023-09-26
中国象棋术语汇总.成都棋院.2023-09-29
电影《青春如棋》在京成功召开发布会 现场群英云集.百家号.2023-09-26
棋王.1905电影网.2023-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