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英语: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缩写:USTB),简称北科、北科大,是一所位于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为中国“双一流”建设高校,“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和“211工程”建设高校,国防科工局、教育部共建高校。

学校成立于1952年,由天津大学(原北洋大学)、清华大学等六所学校的矿冶系科组建而成,名为北京钢铁工业学院。1960年更名为“北京钢铁学院”,1988年更名为“北京科技大学”。1997年5月,北京科技大学首批进入国家“211工程”建设高校行列。2006年,学校成为首批“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2017年,学校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2022年,在第二次“双一流”高校的评选中,学校再次入选。2023年11月,北京科技大学雄安校区开工建设。

截至2024年12月,北京科技大学占地约80.39万平方米,校舍建筑总面积99.68万平方米;拥有21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5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9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9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61个本科专业;教职工总数3478人,其中专任教师2198人,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任教师698人,具有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任教师816人,在站博士后426人。截至2024年12月,学校有全日制在校生2.7万余人,其中本科生13934人、硕士生9310人、博士生4067人、国际学生1070人,另有学历继续教育学生4018人。

北京科技大学在2023年软科世界大学排名中位列201-300名,在2025年QS世界大学排名中位列第430名,在2025年软科中国大学排名中位列第35名。

学校历史

北京钢铁工业学院

北京科技大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895年北洋西学学堂所创办的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矿冶学科。1952年,天津大学(原北洋大学)、清华大学、北方交通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山西大学、北京工业学院、国立西北工学院的全部或部分采矿、冶金系组建成为北京钢铁工业学院。校址选在海淀区满井村,1953年9月,北京钢铁工业学院迁入新校址。

建校之初,学院设置有采矿、冶金、金相及热处理、钢铁压力加工、钢铁机械5个系,并设置采矿、炼铁、炼钢、电炉冶金、金相、轧钢、机械等7个专业。

1954年,学校学制改为五年。1956年6月,设置物理化学系,并设金属物理和冶金物理化学两个专业。同年,北京钢铁工业学院开始招收研究生。

北京钢铁学院

1960年,北京钢铁工业学院改名为北京钢铁学院,并被批准成为全国重点高等院校。截至“文革”前夕,学院共设有6个系,1个部,18个专业。

1969年,林彪“第一号令”下达,北京钢铁学院与众多高校面临外迁命运。后因时任中国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建议毛泽东:“华北有很多钢铁工业,不能没有钢铁学院。”因此建议,北京钢铁学院继续留在北京办学。

“文革”期间,北京钢铁学院教学工作遭到破坏,有近5年时间没有招生。1972年,北京钢铁学院恢复招生,到1976年共招收了5届三年制学生。“文革”结束后,北京钢铁学院着力恢复正常的教学秩序,学制改为四年。并于1978年增设金属腐蚀科学、电子计算机科学、冶金自动化仪表、机械制造、流体传动及控制、应用数学、物理、化学、力学、管理工程、科技外语等专业。

学院于1978年开始招收两年制和四年制的研究生。 第二年,钢铁学院恢复教师职称评定工作。

1984年,北京钢铁学院成为中国首批正式成立研究生院的高等院校之一。同年,北京钢铁学院报请冶金工业部,请求将学校校名修改为北京北洋大学或北京科技大学,均未得到批复。1987年,北京钢铁学院再次申请校名修改,先后申请更名为北京理工大学、北京材料科技大学、中国材料科技大学、中国冶金大学、北方大学等,均未成功。

北京科技大学

1988年,北京钢铁学院再次申请改名时,因北京工学院已先一步更名为北京理工大学,故未能采用此名。1988年4月22日,经国家教委和冶金工业部正式批准,北京钢铁学院更名为北京科技大学,学校英文名定位“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缩写为“USTB”。

1997年,北京科技大学成为首批进入“211工程”建设高校的行列。1998年9月,北京科技大学由冶金工业部主管高校改为教育部直属高校。2006年,学校成为首批“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

2014年,以北京科技大学、东北大学为核心高校的“钢铁共性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成功入选国家“2011计划”。

2015年12月,学校编制完成《北京科技大学综合改革方案》,确定了学校现代化大学制度、师资队伍建设与人事制度、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与成果转换、资源配置共五个方面的38项改革任务。

2016年,学校研究制定 《“十三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进一步明确学校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建设目标和实现途径。

2017年,学校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次年,学校获批国防科工局、教育部共建高校。

2022年,在第二次“双一流”高校的评选中,学校再次入选。同年,北京科技大学雄安新校区总体规划方案确定,并于该年6月,启动雄安新校区的建设计划。根据计划,北京科技大学雄安新校区占地2450亩,建筑用地约1700亩,工程预计2025年竣工,并于同年进行招生,并在2035年,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林业大学三所学校一同,完成由北京校区到雄安校区的疏解工作。

2023年11月,北京科技大学雄安校区开工建设。

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根据2024年12月,北京科技大学官网信息显示,学校由土木与资源工程学院、冶金与生态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机械工程学院、能源与环境工程学院、自动化学院、智能科学与技术学院(人工智能研究院)、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数理学院、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文法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外国语学院、高等工程师学院(卓越工程师学院)、自然科学基础实验中心、体育部、管庄校区、天津学院、顺德创新学院、新金属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绿色低碳钢铁冶金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材料服役安全科学中心、钢铁共性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新材料技术研究院、科技史与文化遗产研究院、工程技术研究院、融合创新研究院、大安全科学研究院、北京材料基因工程高精尖创新中心、前沿交叉科学技术研究院、城镇化与城市安全研究院、金属冶炼重大事故防控技术支撑基地、碳中和研究院、矿产研究院、生物农业研究院、创新创业学院组成。

北京科技大学学院与本科专业

注:所有专业学制均为四年

教学建设

截至2024年12月,北京科技大学共设置学校共有本科专业61个,涵盖工学、理学、文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艺术学7个学科门类。其中工学36个,理学7个,管理学6个,文学3个、法学3个,经济学2个,艺术学1个。截至2024年5月,学校官网显示,北京科技大学有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4个,分别是材料科学与工程冶金工程矿业工程和科学技术史;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2个,分别是机械设计及理论和热能工程;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是控制理论控制工程

学科建设

截至2024年12月,北京科技大学有21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5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9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9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61个本科专业。

截至2022年末,学校有国家一级学科重点学科4个,其中,科学技术史和冶金工程两个学科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获评A+,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在2021年US News 世界学科排名中进入前50,矿业工程学科在2017年获软科排名第一以及在2018年QS世界学科排名中进入世界排名前50;6个学科排名进入ESI全球前1%,9个学科排名QS世界前500。

师资规模

截至2024年3月,北京科技大学具有教职工总数3478人,其中专任教师2198人,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任教师698人,具有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任教师816人,在站博士后426人。学校有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5人,全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3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13人,省部级有突出贡献专家10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6人,“万人计划”领军人才29人、青年拔尖人才30人,国家级教学名师2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20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8人,北京市教学名师40人,教育部跨世纪人才/青年教师奖/新世纪优秀人才103人,其他国家重大人才工程(含青年项目)入选者47人。

注:以上信息来自北京科技大学官网“知名学者”

合作交流

北京科技大学不断拓展社会服务领域和发展空间,截至2024年5月学校官网数据显示,学校与中国220多个省区市政府、大型企事业单位签署了全面合作协议。同时,学校瞄准世界前沿,加强国际合作,深化中外人文交流,加快提升国际化办学水平,与德国亚琛工业大学、东北大学、英国剑桥大学、美国密西根大学等230余所海内外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密切友好合作关系,持续为促进民心相通、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24年3月,北京科技大学有1个国家科学中心,1个“2011计划”协同创新中心,4个全国(国家)重点实验室(含共建),3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含共建),1个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共建),2个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1个国家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2个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国家安全监管监察科技支撑工程,4个国家能源局“赛马争先”创新平台(含共建),73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国际合作基地、创新引智基地等。

2007年,北京科技大学牵头承担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重大工程材料服役安全研究评价设施,并负责统建国家材料服役安全科学中心。

注:以上信息来自北京科技大学科学技术研究院

科研资源

北京科技大学图书馆

北京科技大学图书馆成立于1952年9月,目前馆舍面积2万余平方米,拥有两千余个阅览座位,并且开设有室外阅览区、自助预约研修室等。图书馆现已形成具有冶金、材料特色,工、理、管、文等多学科共存的馆藏体系。截至2023年底,实体馆藏文献258.3万册(件),订有108种数字资源、204个数据库。学校图书馆自建了冶金、材料馆藏中文期刊题录库、北京科技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机构库、教学参考信息服务平台、摇篮书苑讲坛等数据库。

学术期刊

《矿物冶金与材料学报(英文版)》,英文名为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erals, Metallurgy and Materials,曾用名《北京科技大学学报(英文版)》。1994年创刊,为月刊刊物。主要刊载矿物、冶金和材料领域的研究成果。是SCI-E、Ei、CA、CSA等检索系统或数据库的文献源期刊。2021年,期刊影响因子为3.850(Q1)。

《工程科学学报》,曾用名《北京科技大学学报》,1955年创刊,月刊。主要刊载工学相关研究成果,属于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Ei数据库的文献源期刊。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曾用名《北京科技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和《理论纵横》,主要刊载科学、哲学、社会学等方面内容。1985年创刊,双月刊。

粉末冶金技术》,1982年创刊,双月刊,刊物主要报道与专业有关的科研成果、生产实践经验等。为冶金工业类中文核心期刊。

金属世界》,1985年创刊,双月刊。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金属学会中国有色金属学会、北京科技大学主办。主要报道中国冶金、有色金属及金属加工工业发展等内容。

科研成果

1978年至2024年3月,北京科技大学共申请专利15501项,授权专利10057项;有2200余项科研成果获国家、省、部(委)级等各种奖励,其中国家科学技术奖180项。1999年教育部编辑的《中国高等学校科技50年高校获奖重大成果一览表》中收录北京科技大学12项重大科研成果,在全国高校中名列前茅。“十三五”以来,学校共获得15项国家科学技术奖,其中,“块体非晶合金的结构与强韧化研究”“一维氧化锌的界面调控及其应用基础研究”的科研成果在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领域,作出了重大科学贡献;“电弧炉炼钢复合吹炼技术的研究应用”“复杂组分战略金属再生关键技术创新及产业化”“高性能特种粉体材料近终形制造技术及应用”等大批科研成果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人类历史上第一台弧形连铸机、工业机器人诞生在北京科技大学。

中国第一台十万次每秒以上晶体管计算机的体系结构设计由北京科技大学完成。

北京科技大学参与开发了“嫦娥四号探测器”“天问一号”等工程的新型空间开展系统。

另外,北京科技大学多项关键性技术应用于港珠澳大桥、辽宁号航空母舰、南水北调工程、北京冬奥会等设施建设。

学校排行

QS世界大学排名

2022年,北京科技大学在QS世界大学排名中名列414位,在中国内地高校中名列第23位。

2023年,北京科技大学在QS世界大学排名中位列第428名。

2024年,北京科技大学在QS世界大学排名中位列第436名。

2025年。北京科技大学在QS世界大学排名中位列第430名。

上海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

2022年,北京科技大学在上海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中,位列第291名。

2023年,北京科技大学在上海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中,位列201-300名。

软科中国大学排名

2022年,北京科技大学在软科中国大学排名中位列第36名。

2023年,北京科技大学在软科中国大学排名中位列第35名。

2024年,北京科技大学在软科中国大学排名中位列第35名。

2025年,北京科技大学在软科中国大学排名中位列第35名。

学科排名

北京科技大学有9个学科进入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世界前500,世界前500名学科数排名中国内地高校第27位。

2022年,在第二轮“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建设学科名单中,该校有4个学科进入名单,按入选学科数量,位居中国高校排名第29位;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北京科技大学有16个学科进入前30%。

校园文化

校徽

北京科技大学校徽采用色调“科技蓝”,校徽由两个同心圆组成,校徽外环为学校中文与英文校名和建校年份“1952”,内环为一个“鼎”形造型,鼎中用小篆体写有北京科技大学校训“求实鼎新”。

校训

北京科技大学校训为“求实鼎新”,其中,“求实”意为坚持从实际出发、通过客观冷静的研究探求对客观事物的正确认知,代表了学校恪守学术规律、追求科学真理的价值取向;“鼎新”,语出《周易·杂卦》“鼎,取新也”,意为树立新的标准、风气等,体现了学校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开拓创新的精神特征。

校歌

北京科技大学校歌有两首,分别为《北科华章》和《摇篮颂歌》,《北科华章》由刘晓东、王鹂、解红叶等人作词,禹永一作曲;《摇篮颂歌》由闫拓时、科群生作词,禹永一作曲。

校园环境

校区

主校区

北京科技大学本部位于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0号,占地约80.39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约99.68万平方米。学校主校区整体呈“井”字排列,西侧为主要的教学区,包含学校各学院院楼、学校办公楼、图书馆等,另外在学校西北角为学校校园产业建筑天工大厦。校园中部为学校体育场,包含田径体育场和北科大体育馆。学生生活区域主要集中在校园正南和东南方向。校园其余区域主要为家属区、北京科技大学附属中学、北科大附小等设施。

管庄校区

北京科技大学管庄校区位于北京市朝阳区管庄北一里,其历史可追溯到新中国成立初期的重工业部干部学校、冶金部干部学校和北京冶金管理干部学院。1998年9月原北京冶金管理干部学院成建制并入北京科技大学,成立管庄校区。目前主要承担学校高等学历继续教育、非学历继续教育任务。

雄安校区

雄安新区推进高校、医院等解项目落地中,首批四所落地在雄安建立新校区的学校为北京科技大学、北京交通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其中,北京科技大学雄安校区位于雄安新区起步区第五组团北部,占地面积约2450亩。北京科技大学雄安校区总体建设总体规划方案由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参与设计,近4000名师生和各方代表投票选出。

2022年12月,北京科技大学雄安校区开始开工建设。新校区预计2025年竣工,并于同年进行招生,并在2035年完成有本校区到雄安新区的疏解工作。2023年11月,北京科技大学雄安校区正式开工建设。

标志建筑

主楼

受50年代中苏关系影响,北京科技大学主楼以及两侧的楼宇的建设整体以莫斯科钢铁学院为蓝本,具有典型的苏式建筑风格。主楼与1954年开工,1955年落成,占地15341平方米。

图书馆

北京科技大学图书馆,原名北京钢铁学院图书馆,位于北京科技大学图书馆路西侧,北邻实验楼,南临外语楼,成立于1952年9月。因学校成立与1952年的院系调整之际,彼时成立了“清华大学钢铁学院筹备组(北京)”,因此学校图书馆也开设在清华大学,位于清华大学生物学馆四层。1953年,该馆搬迁至北京科技大学位于学院路的校址的教室楼的一层。1964年,北京科技大学图书馆独立馆舍落成。图书馆落成时,馆舍面积为8400平方米,是为北京科技大学图书馆东楼的主要楼宇结构。1988年,北京科技大学在原有馆舍的西侧,扩建书库以及工作用房,使馆舍面积增至13400平方米。2000年,北京科技大学图书馆再次扩建加盖,在图书馆西楼一层的基础上,增加三层。使得馆舍面积达到2.4万平方米,并形成了北京科技大学图书馆“日”字型的馆舍结构。

体育馆

北京科技大学体育馆位于北京科技大学五环广场,整体位于北京科技大学校园中心偏东侧的位置。 该馆经2002年10月国务院第141次总理办公会议批准兴建,是2008年北京夏季奥运会新建的四个高校比赛场馆之一,承担第29届奥运会柔道、跆拳道比赛项目和第13届残奥会轮椅篮球、轮椅橄榄球比赛项目。

场馆于2005年10月18日开工,2007年10月竣工,占地2.38公顷,建筑面积24663平方米,主场地面积2400平方米,场馆固定坐席3826个。在承接2008年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工作后,于2009年4月19日正式对外开放,同年7月21日,游泳馆对外开放。

行政管理

学校领导

注:以上数据截至2024年5月学校官网显示

历任领导

注:以上数据截至2024年5月学校官网显示

杰出校友

学术界

注:以上信息来自北科大校友网,统计时间截至2024年5月

企业界

注:以上信息统计时间截至2024年5月

其他

注:以上信息统计时间截至2024年5月

参考资料

学校简介.北京科技大学.2024-05-27

大学章程.北京科技大学.2024-05-26

北科10008,收到请回答!.北京科技大学.2024-05-29

倒计时一周!官方剧透!欢迎回家!.北京科技大学.2024-05-26

北京科技大学.爱企查.2024-05-26

校区简介.北京科技大学管庄校区.2022-12-23

4所高校将在雄安建立新校区 北科大、北交大总体规划方案确定.央视新闻.2022-12-23

北京科技大学简介.北京科技大学本科招生网.2024-05-26

QS世界大学排名 2025.QS.2024-06-06

2025软科中国大学排名发布,清华北大浙大居前三.大众日报.2025-04-15

2023世界大学学术排名.软科.2024-05-10

招生专业.北京科技大学本科招生网.2024-05-26

..2023-01-05

学校领导.北京科技大学.2022-12-23

本馆简介.北京科技大学校友网.2025-04-23

第二轮“双一流”高校名单公布,147所高校入选.新京报.2024-05-27

这4所高校雄安校区全部开工建设.环球网.2024-05-27

211工程.北京科技大学新闻网.2024-05-27

雄安四所北京高校拟年底开工,协和医院预计明年6月开工.新京报.2023-03-31

北京4所双一流高校将疏解到雄安.央广网新闻.2023-03-31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名单 -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政府门户网站.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22-12-23

北京科技大学2022-2023本科教学质量报告.北京科技大学.2024-05-10

学科建设.北京科技大学.2024-05-29

..2023-01-05

信息名称: 教育部关于公布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认定结果的通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23-03-31

年招收攻读 学位研究生专业目录.北京科技大学研究生招生网.2023-03-31

055 人工智能研究院 全日制.北京科技大学研究生招生信息网.2023-03-31

流动站设置.北京科技大学.2022-12-23

知名学者.北京科技大学.2022-12-23

科研基地.北京科技大学科学技术研究院.2022-12-23

本馆简介.北京科技大学图书馆.2022-12-23

馆藏简介.北京科技大学图书馆.2022-12-23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erals, Metallurgy and Material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erals, Metallurgy and Materials.2022-12-23

中心介绍.北京科技大学期刊中心.2022-12-23

期刊介绍.金属世界.2022-12-23

北京科技大学.中国朝鲜族少年报.2024-05-26

..2023-01-05

..2023-01-05

QS世界大学排名 2023.QS世界大学排名.2024-04-03

QS世界大学排名 2024.QS世界大学排名.2024-04-03

北京科技大学.软科.2024-06-07

2024中国大学排名.软科.2024-05-10

学校标识.北京科技大学.2022-12-23

校歌.北京科技大学校园文化网.2022-12-23

北京科大天工科技服务有限公司.天工大厦简介.2023-03-28

北科大地图.北京科技大学.2023-03-28

北京科技大学校园平面图.北京科技大学.2022-12-23

北京科技大学图书馆60年展示活动.北京科技大学图书馆.2023-04-04

60年馆舍变迁.北京科技大学图书馆.2023-04-04

场馆简介.北京科技大学体育场馆管理中心.2022-12-23

辉煌校史.北京科技大学校园文化网.2022-12-23

在学习中成长在学习中发展——刘明忠.北京科技大学校友网.2022-12-23

方正 20 年创新的灵魂与逻辑——魏新.北京科技大学校友会.2022-12-23

陆正耀校友回校开讲“创新与商业模式”启迪青年梦想-北京科技大学新闻网.北京科技大学新闻网.2022-12-23

钢铁硕士的“美丽”事业——张荣明.北京科技大学校友网.2022-12-23

结缘体育情系奥运.北京科技大学校友会.2022-12-23

张梓琳.北京科技大学70周年校庆网.2022-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