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德公,生卒年不详,字尚长,荆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东汉末年名士,隐士。
庞德公早年住在襄阳水的鱼梁洲上,以耕读为业,从未到城内官署任职。荆州牧刘表曾多次派人邀请庞德公出山,都未成功。后刘表亲自登门游说,庞德公也没有屈从。庞德公与居住在襄阳一带的名士司马徽、诸葛亮、庞统、徐庶等素来亲善,交往深厚。他曾评价诸葛亮为“卧龙”,庞统为“凤雏”,司马徽为“水镜”,在士人之中颇有名望。庞德公还将少年庞统推荐给司马徽,使其在南方士人之中闻名。因年长司马徽十岁,庞德公被其尊称为“庞公”,当时的人都以为“公”就是庞德公之名,但并非如此。后来庞德公以采药作为托词,带着妻子和儿女隐居于鹿门山。
后世史家对庞德公的评价颇高,刘宋范晔认为像庞德公这种超然物外的隐士,最大的成就就在于虚无的境界和对自我的保全;明朝陈继儒将其比作像老子那样功成身退的先贤;清人阮函则认为庞德公是对诸葛亮的成材起关键作用的一个人物。
人物生平
耕读为业
庞德公是襄阳市人,住在岘山以南沔水中的鱼梁洲上。从未到城内和官署里去过。庞德公在家乡自己耕种劳作,与他妻子两人在生活中相敬如宾。休息的时候,庞德公定会整理头巾不让其歪斜,坐得十分端正,并以弹琴、读书的方式自娱自乐。人们见到他的时候,他总是一副恭敬严肃的模样。
拒绝出仕
时任荆州牧的刘表曾多次派人邀请庞德公出山,但是庞德公都没有从命。于是刘表又亲自登门问候,并向庞德公表示,保全一身之身,又怎么比得上保全天下之人。庞德公却笑着回答,天鹅在高高的林木上做窝,到了晚上就有地方栖息;乌龟在深深的泉水下面挖洞,到了夜里就有了归处。因此一个人追求什么,舍弃什么,做什么,不做什么,只不过出于对各自巢穴选择的不同。既然人们的出发点都是为了一个栖身之所,那么天下也就不是自己所要保全的。
庞德公说完便停止耕作,到田埂上去,而他的妻子、儿女仍在前面除草。刘表指着他们称,庞德公宁愿在田间辛苦劳作也不愿接受俸禄,将来又有什么能够留给后世子孙。庞德公回答,当世之人都被危险留下他们的子孙,而只有自己把一片安宁留给他们。虽然两者留下的东西不同,但却不能说自己什么也没留下。刘表追问这是什么意思。庞德公解释说,古时候的尧帝和舜帝毫无眷恋地把统治国家的权位传给各自的臣下,让自己的儿子回归民间生活,而没有骄傲之情。因此,丹朱、商均虽然愚昧,却都平安一生,没有招致杀身之祸。相比之下,禹、汤两位皇帝虽以天下为重,却将国家变成了私人所有,将皇位传给了各自的子孙,这也最终导致桀被流放南巢,纣的首级被悬于周代的旗帜上,并且全族之人都未能幸免于祸。这不是因为禹、汤比丹朱、商均愚蠢,而是因为他们的处境更加危险。当年周公摄政时杀害了他的兄长。可倘若此前让周公和他的兄弟食用粗劣的饭菜,居住在简陋的茅屋之中,哪里会有后来的危害。刘表听了,叹息着离去。
友善好客
庞德公与隐居襄阳市一带的司马徽、诸葛亮、庞统、徐庶、崔钧等名士素来亲善。他们常常欢聚一堂,泛舟水上或涉水互访,率性而为,无比欢畅。
诸葛亮每次到庞德公家里拜访,都会其坐榻前面行下拜之礼,庞德公也不阻拦他。有一次,司马徽去庞德公家里探访,适逢庞德公去汉水对岸祭祀先人。于是司马徽直接走进堂屋,称即将有客人来找自己和庞德公叙话,要庞德公的妻子、儿女快快做饭招待。于是,庞德公的妻子、儿女便依次站在堂屋前面,向司马徽行下拜之礼,然后又来回跑着摆设坐处,备办饭食。过了一会儿,庞德公回到家里,与客人们坐在一起,亲密无间,以至一时分不清谁是主人,谁是客人了。
诲人重教
乡邻之间流传者一句老话,称把诸葛亮说成“卧龙”,把庞统说成“凤雏”,又把司马徽说成“水镜”的说法,正是源自庞德公对这三个人的评价。
庞统是庞德公的侄儿,年少的时候看起来朴实迟钝,所以未曾得到赏识他的人,只有庞德公对他器重有加。庞统十八岁的时候,经庞德公的推荐,去拜见了川郡的名士司马徽。两人相见之后一直从白天谈话到了夜里。司马徽非常器重庞统,称赞其道德和才华应居南方士人之首,并感喟于庞德公实在有识人之明。而庞统也自此逐渐闻名。
隐居鹿门
庞德公因较司马徽年长十岁,被其尊为兄长,呼为“庞公”,当时的人也因此称“公”是庞德公之名,其实并非如此。后来庞德公以采药为托词,带着自己的妻子和儿女上了鹿门山。人们从此便不再知道他的所在了。
人物评价
刘宋史学家范晔在《后汉书》中指出像庞德公这种于海滨、山林之间匿迹的隐士,其远离尘世的个性如同清风缓吹,飘逸的个人情志高升云端。他们人生大道的成就就在于虚无的境界与对自我的保全,事理应远离人世的枉曲。
明朝文学家陈继儒在《狂夫之言》中评价黄石公把学问传给张良后归隐在谷城,庞德公把学问传给诸葛亮后归隐在鹿门,老子传道给孔子后归隐在流沙,他们都是将名声传出去之后便功成身退。因此,庞德公与黄石公可以说是像老子一样的先贤。
清人阮函在《答鹿门与隆中孰优说》指出庞德公不肯接受刘表的征辟,是觉得此人不值得自己与之图谋大业。但在与刘备有一番智慧的辩论后,他还是为其推荐了诸葛亮,一来可以在动荡时局中匡扶社稷,二来却不改自己隐居山林的志向。由是可见庞德公对诸葛亮后续的成才起了重要的作用。
人物关系
后世纪念
三高祠
后人为纪念汉末名士庞德公,曾在其曾经隐居的鹿门山上建设了如“三高祠”“庞工制药洞”“孔明拜师堂”等纪念性建筑。其中,三高祠位于襄阳市城南约15公里处的东津镇鹿门山上的鹿门寺。三高祠建于明景泰年间(公元1450—公元1457年),是为纪念曾在此隐居的汉末名士庞德公以及唐代诗人孟浩然和皮日休,祠内奉有其像。三高祠于明末毁于大火,自清代以来屡有修废。现保存有石鹿、龙头喷泉、暴雨池、天井、大殿等古建筑和碑刻。
相关诗词
艺术形象
文学形象
在罗贯中的小说《三国演义》中,庞德公与历史上相同,是一个超然物外的隐士形象。罗贯中在小说中没有塑造他的具体相貌,只是借一个小童之口,说明他是司马徽司马徽的好友,并与当时闻名于世的庞统庞统为叔侄关系。
游戏形象
在游戏《三国杀》中中,庞德公是一个武将形象,他在《三国杀手机版》中的技能为评才、隐世,在《三国杀十周年》中的技能为和洽、隐逸。
参考资料
庞德公技能.游侠网.2023-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