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昭化古城

昭化古城

昭化古城,位于广元市昭化区昭化镇。面积约0.29平方公里。公元前316年,秦灭巴蜀之战后即置葭萌县,成为四川省境内最早设县建制的地区之一。赵匡胤开宝五年(972年)改名为昭化县。1950年至1952年,昭化古城为昭化县治城,同年昭化县治迁往宝轮镇后,昭化古城被加以保护。

昭化古城保留着古城风貌,是四川省内保存较好的一座古代县城城邑,为不规则四边形,略呈圆形。城门有古城东门(瞻凤门)、北门(拱极门)、西门(临清门),南门临江门闭之不开。城内三横两纵的青石板明清街巷中,较为完整的保存了古道、古关、古庙宇、古店铺、古民居等文物建筑。民房多是南方风格的木架结构庭院,沿街道两边的依旧是店铺、茶馆、酒肆。昭化古城拥有川主庙会、城隍会等传统风俗节日,以及二百多首昭化民歌(《娘送子》《嫁歌》)。

昭化古城被史家称为“巴蜀第一县,蜀汉第二都”。古城处于古蜀道要冲节点部位,是三国文化的重要发祥地,被誉为“三国重镇”。也是中国迄今为止唯——座保存完好的三国古城,更是一座中国建制的活化石之城。2008年12月,被全国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评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历史沿革

春秋战国时,昭化县王建弟封地—苴国之都邑,名葭萌,又称吐费城。公元前316年,秦灭巴蜀之战后即置葭萌县,成为四川省境内最早设县建制的地区之一。

东汉建安十六年(211年),刘备刘璋推为大司马,戍守葭萌城。自此,昭化县成为刘备兴汉的战略要地,所谓“蜀汉兴、昭化起”,并凭此据点攻占成都市,称汉中王,葭萌也因此在汉建安二十二年(217年)改为葭萌县

后晋、隋、唐代曾改称晋寿县,益昌县。赵匡胤开宝五年(972年)改名为昭化县,寓意“昭示帝德,化育人心”。后来,元、明、清三代一直沿用这个县名。据清《昭化县志》载,宋、元时,昭化筑的是土城,直到明代正德年间才用石块包筑城外部,且四面建城楼。其后,清乾隆年两次修城,最后形成周长482丈,高1.5丈,有三道城门的规模。

1925年,田颂尧部下罗乃群在昭化古城北门外文昌宫开办兵工厂,时间共7年。

1950年至1952年,昭化古城为昭化县治城,同年昭化县治迁往宝轮镇后,昭化古城被加以保护。1959年,昭化县并入旺苍县。截止2023年,昭化古城为广元市昭化镇镇政府驻地。

自然地理

位置境域

昭化古城位于四川省广元市元坝区昭化镇。古城景区周围与陕西省汉中市宝鸡市甘肃省陇南市四川省绵阳市南充市达州市等市、地相邻,位于陕、甘、川三省结合部,同上述六市、地相距均在200公里左右。

气候

古城景区境内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四季分明,全年平均气温16℃,最高气温40.1℃,最低气温-7.0℃,年均降雨量800毫米左右,无霜期达256天,年均日照1400小时。

地形地貌

昭化古城四面环山,三面临水。地处四川川东北地区,属盆地丘陵向山区过渡地带,以低山为主,海拔在300米~1200米之间,平均海拔800米。

水文

古城位于白龙江嘉陵江、清江三江交汇处,其中嘉陵江水在此洄澜。

古城风貌

昭化古城是四川省境内建制最早的县,是剑门蜀道进址群的重要组或部分,也是中国迄今为止唯——座保存完好的三国古城,更是一座中国建制的活化石之城。

古城布局

昭化古城保留着厚重的古城风貌,结构谨严,是四川省内保存较好的一座古代县城城邑,为不规则四边形,略呈圆形。现有古城东门(瞻凤门),取其有凤来仪之吉。北门(拱极门),取其“譬如北辰而众星拱之”之义。西门(临清门),取其“临江清流”之义。南门临江门,曾遇水漫,后闭之不开。城内的街道,宽度约6-8米,与宽敞的城门洞相匹配。三街五巷均为明代风格,整齐平坦,东、西、北3条长街贯穿南、北、西,5条小巷穿过半边城。古城街道均系青石铺砌,呈两边低、中间高的瓦背形,中间为引路,代表着严格的封建礼仪等级制。民房多是南方风格的木架结构庭院,沿街道两边的依旧是店铺、茶馆、酒肆。

建筑特色

古城现存的民居建筑主要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沿街开店的铺面式民居,为前店后宅或下店上宅式1至2层木构建筑,开间小而进深较大,具有商业和居住的复合功能。另一类是院落式私家宅第,多为明、清时代所建。其整体风格多仿当时北京官宦府邸,讲究小巧、得体、适度,以三进四合院式木结构穿斗天井为主,大、小天井有用条石整齐嵌接而成的走廊互相贯通,以内部庭院的横向、纵向重重构造和独特的木雕风格见长。

人文景观

相关文化

历史文化

昭化古城在众多的历史文化中,尤以三国文化著称于世,是三国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见证着蜀汉政权的兴衰。历史上有“蜀汉兴于昭化,亡于剑门”之说。

文学作品

三国演义》中多场战争也在此发生:张飞夜战马超,老将黄忠、严颜勇退曹兵,姜维兵败广元牛头山,蜀国大将军病死昭化并葬于昭化,等等。诸葛亮诸葛亮北伐伐魏的葭萌古蜀道、张飞夜战马超的战神坝、姜维固守的牛头山寨和姜维井

民俗

昭化古城,以其古老的文明孕育着大量的民风民俗文化。拥有川主庙会、城隍会、娘娘会、舞狮、牛牛灯、采莲船、走高脚、吹唢呐、哭嫁等传统节日、传统风俗。此外,还有源于本地且广为流传的传说故事,以及二百多首昭化民歌(《娘送子》《嫁歌》)。

人物

特产

三国宴特色菜

昭化镇可以品尝到具有特色的三国宴,其菜名采自三国故事,如“张飞战马超”“姜维兵困广元牛头山”“舌战群儒”“桃园结义”,食材和烹调方式紧扣菜名。

特色小吃

昭化盛产韭黄涪陵红心萝卜、紫壳大蒜等。昭化韭黄在唐代为“贡品”,称"贡黄”,其色泽鲜艳、功用独特,温补肝肾,保暖健胃,为中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特色小吃有韭黄肉丝面、姜维牛肉面、昭化蒸凉面、姜维烧烤、太守麻花、鲍三娘核桃饼等。

重大事件

2018年7月11日,昭化古城遭遇了50年一遇的特大洪灾,近2万余人受灾。

2022年7月12日上午,参加“行摄中国大蜀道·2022国际媒体人广元市行”活动一行走进广元市昭化区昭化古城。

2023年3月6日,昭化古城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规划讨论会召开。

主要价值

昭化古城面积约0.29平方公里,城内三横两纵的青石板明清街巷中,较为完整的保存了古道、古关、古庙宇、古店铺、古民居等文物建筑,融汇了中国南北建筑文化风格,布局谨严而又独具特色。龙门书院、怡心园、益合堂、考棚等展现了明清时期建筑特色、生活习俗、科举制度、民俗文化,是研究明清时期历史、文化、经济的重要载体。中国文物保护专家罗哲文说: “昭化古城特别众多的三国遗址,突出展示了三国蜀汉文化的丰富内涵,是研究蜀汉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的重要例证,十分珍贵”。

所获荣誉

昭化古城被史家称为“巴蜀第一县,蜀国第二都”。古城处于古蜀道要冲节点部位,是三国文化的重要发祥地,被誉为“三国重镇”。

参考资料

昭化古城景区.广元市人民政府.2023-08-11

南江县赴广元昭化考察AAAA景区创建.中红网.2023-08-11

【历史文化】昭化古城 川北形胜‖任国富.搜狐网.2023-08-10

国际媒体人:访昭化古城 寻千年历史.广元市昭化区人民政府.2023-08-10

昭化镇.广元市昭化区人民政府.2023-08-11

赵启书 ‖ 昭化古城:从四千年历史走来.四川省情网.2023-08-10

» 昭化区奋战72小时打赢千年古城洪灾保卫战 » 详情.广元市人民政府.2023-08-11

昭化古城创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规划讨论会召开.广元市昭化区人民政府.2023-08-11

元坝昭化古城景区喜获“五大”殊荣.广元市文化广电旅游局.2023-08-11

昭化古城荣获央视“最具人文底蕴古城古镇”奖.广元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2023-08-11

» 四川唯一!昭化古城获世界研学旅游组织认证授牌 » 详情.广元市人民政府.2023-08-11

昭化古城景区获“第一批广元市研学旅行示范基地”荣誉称号.中国网.2023-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