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服
和服 ,是日本的民族服饰。江户时代前称吴服,出自《古事记》《日本书纪》《松窗梦语》,在称为和服之前,日本的服装被称为“着物”,而日本古代所称的“吴服”是“着物”的一种。和服的起源可追溯至公元3世纪,款式多种多样,其中就包括了花嫁和服、小纹、振袖、留袖等。日本和服作为日本民族的传统服饰,代表着这个国家的艺术审美和价值观念,可以称得上是日本文化的浓缩和代表。
命名由来
“和服”在江户幕府以前称作“着物”,用高级纺织品缝制的衣服则称作“吴服“。吴服者,三国魏蜀吴,吴国之服装也。远自战国吴越争霸的时候,吴人便已穿这种衣服。汉末这衣服传入刚刚开始有文明的日本,日本人称这绢布为“吴机织”。到了隋唐,大量的日本留学生以“遣隋使”、“遣唐使”的名义来长安,带回去长官的官服制度。但江南服装继续在日本民间发展成为绚烂华丽的“和服”。固定使用和服的称谓是德川幕府之后,与西洋文化接触中兴起的概念。固定使用和服的称谓是江户幕府之后,与西洋文化接触中兴起的概念。和服是日本的民族服装,由中国的汉族服饰发展而来,所以在日本被称为“吴服”和“唐衣”,和服是西方人对吴服的称谓。
历史沿革
和服起源可追溯至公元3世纪。到奈良时代,日本遣使来中原地区,获赠大量光彩夺目的朝服。次年,日本效仿隋唐服饰,至室町时代,和服在沿承唐朝服饰基础上改进,而和服腰包则是受基督教传教士穿长袍系腰带影响而创造 。
日本人将他们对艺术的感觉淋漓尽致地表现在和服上。在日本,出席成人礼、婚礼、葬礼、祭祀、剑道、弓道、棋道、茶道、花道、毕业典礼、宴会、雅乐、文艺演出以及庆祝传统节日的时候,日本人都会穿上端庄的和服去参加 。和服的穿着文化及礼法被称为装道。和服承载了近30项关于染织技艺的日本重要无形文化财产以及50多项日本经济产业大臣指定传统工艺品。
古坟时代前
古坟时代之前,由于年代距今较为久远,当时衣服的模样难以考证。于是考古学家在绳文时代(约公元前13680至公元前410年)遗迹中所发现的古物中推测,当时的日本列岛先民以采集、渔猎的方式生活,制作树皮布、苎麻布、荨麻布等纺织品。虽然绳文遗迹中出土了一些土偶,但因其抽象化的雕塑技巧使得当时衣服的模样至今仍未明。
古坟时代
日本的古坟时代大致对应于中国的两晋、五胡十六国、南北朝时期。此时大和王权已经确立了统一的倭国政权,开始与中国进行贸易活动。由于这一时期中国长期处于分裂状态,故当时日语中称中国江南地区为“吴”、中原地区为“汉”,而从中国江南进口的丝绸纺织品也因此称为“吴织”或“吴服”。据《古事记》记载,东汉渡来的织工将吴地纺织技术传入日本,京都吴服神社至今祭祀着这些技术传播者。
绳文时代
绳文时代,人们穿的是一种叫做 “贯头衣”的衣服,也就是套头衣,只是圆筒布上开一个洞,就像穿了一件麻袋连衣裙。
弥生时代
弥生时代的后半期,开始分为上衣和下衣两部分,男性穿裤子,女性穿长裙。大和时代,受中国的影响,当时的衣服与汉服非常相似。
飞鸟-奈良时代
飞鸟时代前期对应了中国的隋朝,这一时期的大和王权通过一系列改革确立了中央集权制,并在圣德太子的影响下开始了大规模的遣隋使制度,引入中华文化,并建立了冠位十二阶,对贵族衣服进行了严格的规范。白江口一役战败后,日本朝廷大力引进唐朝的制度及文化,使日本与大唐的交流变得更直接。因此于奈良时代,日本对唐文化有着大规模的模仿,下至平民,上至统治者。元正天皇下令全日本改用右。 701年制订的大宝律令,以及由大宝律令所衍生出来,718年制订的养老律令,都包含了对衣服制式的规定。这两条律令将朝廷的制服定义为“礼服”及“朝服”两种。而不同官位、场合、身份等的衣服各自有不同的部件、颜色及剪裁。养老三年,又开始制定妇女衣服式样。
到奈良时代的后半期,融合日本独特风土的衣服开始诞生,女性衣服有长而宽大的袖子和下摆,是当今和服的原型。
平安时代-安土桃山时代
平安时代,诞生了更接近现代和服的衣服。当平安时代的贵族社会转变为武士社会时,服装的便利性更重要,衣服的袖子变短,腰间绑上细长的腰带。安土桃山时代,出现了保持了小袖子的形状且具有华丽图案的华丽衣服。
宫廷妇女的正式装束自奈良时代的服装发展成为了极其复杂的十二单,由很多层丝纱重叠而成。据考证,当时仅两层的色彩搭配即有120种,六层的色彩搭配有33种,八层的色彩搭配有58种之多。穿着这种笨重衣服的女性几乎无法行走,仅能在宫廷内室中深居简出。
安土桃山时代,出现了保持了小袖子的形状且具有华丽图案的华丽衣服。
平安时代
平安时代开始则可以观察到一些重复出现的元素,如女性的多层和服(女性服饰开始出现绿、蓝、红主色调的多元搭配)、用来表示男性在审判上等级的颜色(贵族服饰按等级采用深紫至黑色划分,颜色越深,等级越高),以及特定的彩色图层组合,用来代表季节和植物。
江户时代
到了后来的江户时代,“吴服”的称呼扩展到了所有丝制的布料,而棉、麻类的布料则统称为太物;时至今日,“吴服”与“太物”的区别已经非常罕见,因此“吴服屋”成为了贩售所有和服布料的商店的名称。江户时代,和服,腰带的形制基本定型,材料和纹样也越来越多样化,友禅和西阵织开始盛行。从大正时代中期开始,日常服饰以西式服装为主,但和服已成为重要仪式和时尚必不可少的存在,并成为奢华的象征。
江户时代的中产阶级喜欢公开展示昂贵的“扎染”和“刺绣”,但丝绸制的和服被幕府视为对上层阶级地位的公开挑衅和威胁,因此政府颁布了规定限制着装自由,中产阶级被禁止穿着扎染和刺绣的丝绸和服。不过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商人们后来发明了“友禅染”,一种能够打造更精致且多样图样的革命性染色新技术。此时常用棉作为织物原料。
明治时代
明治时代(1868~1912年),日本经过两百多年的锁国后也向世界敞开了大门。在政府工作的人们开始于出勤时穿着西装,但下班后的私人生活还是继续穿和服。而妇女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对女性而言,有变化的只是增添了许多西洋配饰,如手套、靴子和围巾等。
大正时期
大正时期(1912~1926年),和服发生了一次革命性的变化。人们开始使用“铭仙(meisen)”(一种相对便宜,但更坚固的抗蚀剂染色丝)生产和服。其特点是大胆、明亮的设计。也因此满足了经济大萧条时期对色彩鲜艳、价格便宜之和服的需求,和西方国家牛仔裤的意义类似。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正在进行总体战的日本全国上下倾尽所有资源注入战争。需要过多布料制成的和服由于被视为不爱国而日渐减少,加上其也无法用来交易食物,人们逐渐把和服尘封起来,日本妇女开始改用西式洋服为孩子穿搭。这就是日本首次于日常生活褪去和服的时代背景。
制作工艺
制作技法
主要指的是和服上纹样和颜色的技法。
染:包括友禅染、红型染、绞缬等技法,指通过手工绘画或使用模具将图案染在纯白色织物上,是和服纹样制作的主要技法,平安时代尤为流行。
织:采用西阵织、博多织等传统工艺,把线先染上色,用不同颜色的线织出纹样。这种和服比较适合日常服饰或休闲社交聚会的时候穿着。
制作步骤
取一匹反物,依据肩与脚之间的长度裁两份身倾,曲折并缝合后背中缝。再裁取反物与前身倾长度相等的布幅,裁成左衽、右衽,衽幅12.5厘米左右。把衽片分别缝合在一片的前片左右两侧。缝领子,再把地衿缝在共衿下方。把最后剩下的反物裁成两截做袖子,对折并缝在身倾两侧。先把短的一条边缝合,让袖子变成一个手可以穿过的筒形,再在袖口的那侧留下23厘米,其余缝合。再开始和衣身连接,拼接1/2-3/2左右,腋下不衔接。再把和服的侧边缝合上,最后把衣服的下摆包缝。
结构特征
1.挂衿、共衿:护领,是一块为了防止领口被弄脏而加在领子上的布。
2.本衿、地衿:衣领。
3.右的前身顷:衣服右前片。
4.左的前身顷:衣服左前片。
5.袖:袖子。
6.袂:袖口至袖摆的垂坠部分。
7.左的衽:左衣襟。
8.右的衽:右衣襟。
9.剑先:衽的最上端,与衣服相连接的最高点。
10.身丈:从肩部到衣服底部的长度,是计算和服是否合体的一个数据。
11.绗[háng]丈:身体后方正中线到袖口的长度,等于人体背部正中到手腕的距离。
12.肩幅:肩宽。
13.袖幅:袖宽。
14.袖丈:袖子下垂的长度。
15.袖口:袖口。现代和服袖口并非开到袖子下摆,仅打开十余厘米。
16.袖付:袖子和身倾相连的部分。
以上资源来源
和服与汉服的区别
汉服的风格比较灵动,上衣下裳,衣裾较大,领口是裁剪出来的,腰带在身前打结;和服的风格比较端庄,是整体的构造,衣裾较窄,整体呈直线型,和服的衣领是按照对襟裁剪出来的,腰带宽且厚,在背后打结。 汉服和和服存在的区别如下:
1、风格不同。汉服比较飘逸洒脱,自然灵动;和服比较拘谨宁静,端庄。
2、结构不同。汉服通常是上衣下裳,和服则是整体的构造。
3、衣裾不同。汉服衣裾较大,略显蓬松,和服衣裾较窄,整体呈现直线型,上下包裹严实。
4、领口不同。汉服的衣领是裁剪出来的,和服的衣领是按照对襟裁剪出来的。
5、腰带不同。汉服在身前打结,多余部分自然下垂,和服的腰带宽且后,在背后打结,而且结比较大。
款式分类
女装
留袖:最高程度的礼仪用和服。主要是已婚女性在亲戚的婚礼,正式典礼和仪式上穿着。黑色为底色,一般在后背中心,两袖后侧,两胸前侧各有一个圆形纹样,称「五纹」,从下摆往上会有大面积的华丽花纹。这种以黑色为底色的叫黑留袖,其他颜色为底色的叫色留袖。
振袖
振袖主要采取“后染色”,通过手工绘画或使用模具将图案染在纯白色织物上。其特点是袖子很长,且花纹非常华丽。对于年轻女性(通常未婚)来说,振袖是最正式的一种和服。振袖的特色为长袖子(约100~110公分),且会在全身上下上装饰五颜六色的图案。振袖通常是新娘或未婚的年轻女性亲戚们在婚礼上,或年轻女性在“成人式”上所穿着的和服。
访问着
访问着指得是把纯白色的布暂时缝成和服,再在整体基础上进行绘制和染色。访问着是半正式的和服,以其精致的主题式设计而突出。图案如飞燕从右后肩掠至袖子的后部、左肩和袖子的前部以及下摆。通常左边图案会比右边的高。而这种和服是婚礼上新娘的朋友所穿着的,通常会搭配有跟的草履。在其他正式聚会也是一种常见的和服。
小纹
日常可穿着的很漂亮的和服。小纹和服整体都有精美的细小图案。小纹是一种休闲和服,上头的纹章图案通常只有一种而布满全身。这种和服适合日常生活休闲,如在都市或乡间小镇上漫步、小型庆祝活动如祭典、庙会、烟火大会都很适合。
浴衣
指不需要穿内衬的贴身穿着的夏天和服。
花嫁和服
为女性结婚时的服饰,是最正式的礼服。
海老茶袴
作为女子毕业着作为毕业典礼的礼服。
黒留袖
黑留袖是成熟妇女最正式的和服。这种和服主要为黑色,下摆设计三至五个羽饰,通常在参加如婚礼的正式活动上,由新娘方的亲戚穿着。
男装
色无地
指在和服中,整件衣服仅有除了黑色以外单一色彩而没有图案的一类和服。
男士和服
男子和服以染有花纹的羽织和袴为正式礼装,羽织服地为羽二重,袴地为仙台平。
文化特征
在制作和服时,较少为人的体型所左右,高矮胖瘦不同的人,即使穿着同一尺寸的和服,也很少给人以衣不合体的印象。因为,它可以因人而异,在腰间调节尺寸。和服虽然基本上由直线构成,穿插在身上呈直筒形,缺少对人体曲线的显示,但它却能显示庄重、安稳、宁静,符合日本人的气质。不仅如此,和服同时也顺应日本的自然;日本绝大部分地区温暖湿润,因此服装的通气性十分重要。由于和服比较宽松,衣服上的“透气孔”有8个之多,且和服的袖、襟、裾均能自由开合,所以十分适合日本的风土气候。各种和服在款式和穿着方式上有“大同”,也有“小异”,正是这些“小异”,具有服装的一项重要功能:显示身份、年龄、所属的社会阶层。以女性的和服为例,这种“小异”主要表现在袖子上。和服的袖子大致分为“黑留袖”、“色留袖”、“本振袖”、“中振袖”,等等。所谓“留袖”,即袖子相对较短。“黑留袖”和服往往点缀有精致的花纹,它是中年妇女的礼服,一般在比较隆重、庄严的场合,如婚礼、宴会时穿着。“色留袖”是有各种颜色的和服,穿着者比穿“黑留袖”的人年轻,也是隆重场合时穿着的礼服。“振袖”是未婚的日本青年妇女的传统服装,比较豪华,一般只在庆贺典礼、毕业,以及新年时穿着(今天,即使在这种时候也很少有人穿着这种和服)。所谓“振袖”就是长袖,往往长达1米左右,垂至脚踝。另外,还有一种被称为“色无地”的和服,在平时穿着。“色无地”没有花纹图案,但有颜色。通气,是和服的一大优点和特征,因此和服的袖口、衣襟、衣裾均能自由开合。不过,这种开合,尤其是衣襟的开合,有许多讲究。不同的开合,具有不同的含义,显示穿着者不同的身份。例如,艺人在穿着和服时,衣襟是始终敞开的,仅在衣襟的“V”字型交叉处系上带子。这种穿着方式,不仅给人以一种和服似脱而未脱的感觉,显示一种含蓄的美,而且能显示从事该职业的妇女的身份。反之,如果不是从事该职业的妇女在穿着和服时,则须将衣襟合拢。但即使是合拢衫襟,其程度也有讲究,并以此显示穿着者的婚姻状况:如果是已婚的妇女,那么衣襟不必全部合拢,可以将靠颈部的地方敞开。但如果是未婚的姑娘,则须将衣襟全部合拢。
价值影响
江户时代是日本纺织、染色和刺绣工艺的顶峰时期。和服种类繁多,无论花色、质地和式样,千余年来变化万千。不仅在男女间有明显的差别,而且依据场合与时间的不同,人们也会穿不同的和服出现,以示慎重。和服本身的织染和刺绣,还有穿着时的繁冗规矩使它俨然成了一种艺术品。设计师不断在和服的花色和质地上推陈出新,将各种大胆的设计运用在花色上,使现代印象巧妙地融入了古典形式之中。和服不仅仅是一种象征、一种文化遗产,或者某种不变的民族服饰,而是千姿百态,极具民族特色的。和服的发展经过了几个世纪,不但成为了日本人参加重大节日的必备服饰,也成为了日本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参考资料
从“三越吴服”店探究日本近代“风俗美人画”商业招贴广告.知网.2023-08-11
日本和服来自三国时的“吴服” .中国新闻网.2023-08-14
唐代服饰装饰部分对日本和服装饰的影响.中国社会科学网.2023-08-07
日本和服文化研究.知网.2023-08-10
The Social Life of Kimono: Japanese Fashion Past and Present.Bloomsbury Academic.2023-08-14
日本传统服饰背后的神秘面纱──和服・浴衣.tsunagu Japan.2023-08-14
着物と呉服の違いとは何ですか?.TBS.2023-08-14
和服——染色与花样.豆瓣.2023-08-14
和服的制作方法.豆丁网.2023-08-14
和服的详细构造.个人图书馆.2023-08-10
和服和汉服的区别.全球纺织网.2023-08-14
日本和服文化研究.知网.2023-08-10
日本和服有什么特点.全球纺织网.2023-08-14
评展|和服何以成为不可思议的文化引爆点.今日头条.2023-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