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王处直墓

王处直墓

王处直墓位于曲阳县灵山镇西燕川村,是1994年发现,1995年发掘的一座古墓,考古专家确认是晚唐五代十国时期的王处直墓。

王处直墓坐北朝南,方向159°,由封土、墓道、墓门、甬道、墓室几部分构成,墓门至后室全长12.5米,宽近5米,高4米左右。除了后室顶部没有绘制壁画之外,其余各个部位都有绘制壁画,面积约100平方米,内容包括男女侍、山水、花鸟、云鹤等。甬道两侧、前室四壁及后室侧壁,原本一共镶嵌了18块汉白玉石雕,盗墓者盗走10件(追回2件),考古发掘时存留8件,其中前室有6件,后室有2件。出土的器物包括瓷器、铜器、铁器、金银饰件、骨饰、玛瑙饰、石器、钱币、墓志,都非常具有研究价值。

王处直墓是河北省省文物保护单位,2021年12月,入选“河北百年百项重要考古发现”名单。

地理位置

王处直墓位于曲阳县灵山镇西燕川村,在距离村庄两公里的西部,有一座被群众称为“坟山”的山脉,1976年和80年代初文物工作者两次进山调查,根据地表断面夯土和暴露遗物等情况,确认此处为一古墓葬所在地。

发现发掘

发现

1994年6月20日,河北省保定市曲阳县西燕川村委会向曲阳县政府报告,说发现了西坟山古墓有被盗的痕迹。县政府立即组织县文化局、文物管理所、公安局等单位赶赴现场调查保护,并上报河北省保定市文物主管部门。

1994年6月21日,相关部门的人员到达现场,发现盗墓分子挖了一个直径1米、深约5米的盗洞,还炸开了石砌的墓顶,进过墓室。有文物工作者进入墓室观察,确认这是一座五代十国时期的壁画墓,早年也曾经被盗。盗墓者盗走了绝大部分随葬品和壁内的大部分浮雕,并且破坏了部分壁画。因为这座古墓远离村镇,长期保护很困难,河北省文物局决定上报国家文物局,对该墓进行抢救性清理。

发掘

1995年7月12日,河北省文物研究所、保定市文物管理处、曲阳县文化局、曲阳县文物管理所组成考古队开始对该墓进行清理,并将此墓正式编号为M1。在各级领导的重视下,全体考古人员顶着雨季,不顾条件艰苦,每天工作长达12个小时,历时4个月,终于在1995年11月15日完成了田野发掘任务。

墓葬形制

王处直墓坐北朝南,方向159°,由封土、墓道、墓门、甬道、墓室几部分构成,墓门至后室全长12.5米,宽近5米,高4米左右。

封土

通过浅探得知,封土范围南北长约25~30米、东西宽约25米,现存封土厚约5米。是用较粘的红褐土掺杂灰白沙土,分层夯打筑成的。

墓道

墓道开口于当时地平线,距现地表约5米。只发掘了近墓门处长2.8米的一部分。墓道为斜坡式,全长约9.3米。上口宽4米,下口宽2.5米,两壁斜直。

墓门

墓门是圆拱形,通宽2.82米,通高3.63米。拱顶上部错缝垒砌两层长方形石,表面抹一层1厘米厚的生石灰面,上用墨线勾勒菊花及菱形花纹带。门高2.95米,宽1.9米。用长方形石平砌封门,计14层,空隙间塞以小石块。

甬道

甬道与墓门是无断痕的整体。高3.25米,宽1.9~2.35米,进深1.05米,壁高2.2米。地面比墓门地面低0.3米。在甬道南部东、西两壁各分布一凸字形壁龛。壁龛通高1.46米,宽0.59米,进深0.22米。龛内原有浮雕,1994年被盗走。

墓室

前室

前室与甬道间有门道相通。门道高3.25米,宽2.13米,进深0.35米,为不规则拱顶,白起拱三层处内收,其上拱顶略近平。前室南壁与甬道北壁间留有很大空隙,即为门槽所在,门槽高2.35米,厚0.12米,进深0.12米。甬道进入前室还有一级台阶,台阶高0.15米,宽0.18米。前室形状为方形,边长4.8米,顶高4.25米,壁高2.4~2.55米。拱顶。

东耳室

东耳室位于前室东壁南部,与前室有门道相通。门道南端距前室南壁0.37米。门楣用一块长条石搭设,门高1.45米,宽1.15~1.2米,门道进深0.55~0.6米。门道中部偏西处有门槽,门槽厚0.1米,进深0.02米。耳室平面为长方形,南北长2米,东西宽1.05~1.15米,顶高2.3米,壁高1.5米。叠涩顶。

西耳室

西耳室位于前室西壁南部,门道南端距前室南壁0.3米。门楣用一块长条石搭设。门高1.4米,宽1.35米,门道进深0.55米。门道中部偏东有门槽,门槽宽0.1米,进深0.02米,耳室平面为长方形,南北长2.03米,东西宽1.02米,顶高2.2米。叠涩顶。

后室

后室位于前室后部,与前室有门道相通。门高2.35米,宽2.2米,门道进深0.53~0.6米。门道上部门楣用一块3.05米的长条石搭设。门道中部偏南用长方形封堵,错缝平砌14层,厚0.35米。在门道北端有门槽分布,门槽厚0.1米,进深0.04米。从门道进入后室有两层砖砌台阶,第一级台阶宽0.25米,高0.15米,第二级台阶宽0.3米,高0.2米。后室平面为长方形,南北长4.5米,东西宽3.8米,顶高3.4米,壁高2.2米。拱形顶。

棺床

棺床位于后室,凹字形,面积差不多占满了整个后室。棺床正面高0.3米,用长方形砖砌成4层,其中第2层砖正面雕成连弧形。

棺床原来是放置了棺的,根据墓志记载,墓主及其3个妻妾并葬于内,但因为已经被盗,棺椁已经无存,只在棺床后部淤土中发现两具颅骨、几块股骨肋骨,零乱无规律。经鉴定,两个头骨一为男性,年龄约60岁,另一具因为只残留了局部,性别已经不能辨别。

壁画与浮雕

壁画

王处直墓室除了后室顶部没有绘制壁画之外,其余各个部位都有绘制壁画,面积约100平方米。内容包括男女侍、山水、花鸟、云鹤等。

墓门

墓门的壁画绘于拱顶两侧及上部,拱顶边缘绘制了一周宽0.14米的菱形花纹带,菱形花纹带外侧用浓墨绘制了繁的菊花。

甬道

甬道壁与拱顶相接处和两壁龛四周绘出宽0.04米的色边框,壁龛顶部绘制了火焰状的花纹。

前室

前室墓门两侧及顶部边缘绘出一道赭色纹带。拱顶部和南、北壁上半部半圆形壁涂以青灰色,象征天空,在青灰色底上用白灰绘日月星辰及银河。壁画一共有23幅,分上下两栏。上栏高0.63米,上栏上部即室壁与拱顶交接处,绘制了一周宽0.04米的赭色纹带,上下栏间用赭色纹带和忍冬或团花及垂幔隔开。

上栏有壁画8幅,均为云鹤图;下栏有壁画15幅,分别是男侍图2幅、侍女图2幅、牡丹图4幅、月季图1幅、牵牛图2幅、蔷薇三姐妹图3幅、山水画1幅。

东耳室

东耳室内绘满了壁画。壁、顶交接处涂抹宽0.17米褐色边框,在框内用白色和绿色勾绘菊花纹。褐色边框下是一周宽0.135米的红色垂贴幔,垂幔与壁面相接。

东耳室北壁绘制了一幅侍女童子图;南壁绘制了一幅侍女图;东壁上半部分绘制了一幅山水图,下半部分绘制了一幅长案,长案上面绘制了墓主人生前所用之物;顶部绘满花卉。

西耳室

西耳室北壁绘制了一幅侍女图;南壁绘制了一幅侍女图;西壁上半部分绘制了6朵盛开的牡丹,下半部分绘制了一幅长案,长案上绘制了女性梳妆用的物品;东壁绘制了一幅小方桌图;顶部绘满花卉。

后室

后室南壁绘制了2幅壁画;东侧绘制了一幅菊花图;西侧绘制了一幅菊花图;东壁绘制了一幅山雀科蜂蝶图;西壁绘制了一幅风景图,风景上有湖石、树木、细竹、长尾鸟、展翅凤蝶总科、青草等;北壁绘制了一幅通景式壁画,画上有牡丹、印度寿带、鸽子、直翅亚目、蝴蝶、蜜蜂属蔷薇、鲜花、野草等。

浮雕

王处直墓内甬道两侧、前室四壁及后室侧壁,原本一共镶嵌了18块汉白玉石雕,盗墓者盗走10件(追回2件),考古发掘时存留8件,其中前室有6件,后室有2件。

前室

前室原本有12件浮雕,1994年被盗6件,剩余6件,都是汉白玉的材质,分别为鼠、龙、蛇、马、羊、鸡(十二生肖)和人像浮雕。

后室

后室有2件浮雕,皆是汉白玉的材质,分别为奉侍浮雕及散乐浮雕。

出土器物

瓷器

王处直墓后室淤土内出土了8件瓷器,分别是1件瓶、1件钵、2件小碗、3件大碗、1件灯盏

铜器

王处直墓一共出土了47件表面鎏金的铜器,分别是46件帽钉,1件环。帽钉按大小分为三种。第一种共15件,为菱花形,中部为半圆形突起,背部中央有一钉,直径7.4厘米;第二种共27件,圆形,直径3.9厘米;第三种一共4件,圆形,直径为2厘米。环直径为2.9厘米。

铁器

王处直墓一共出土了6种铁器,分别是马蹬、衔环、环、楔、钉环、棺钉。

马蹬有2件,宽6.6厘米,残高8.4厘米,外部包银,鼻已残,柱状环梁,椭圆形踏板;衔环有3件,直径19.2厘米;环有1件,直径2.8厘米;楔有若干件,长7.4厘米,宽5.2~5.6厘米;钉环有8件,长6.8厘米;棺钉若干件,断面呈方形,长4.6厘米。

金饰件

王处直墓出土了一件金钗,钗长18.95厘米,钗头镂刻一对相对嬉戏的鸳鸯。

银饰件

王处直墓出土了银饰件2种,分别是带扣饰和饰件。带扣饰有3件,圆方形,中部连轴,扣针较短,长2.45厘米、宽2厘米。饰件7件,长方形3件,半球形1件,不规则形1件,上部抹角方形1件,下呈尖拱形1件。

骨饰

王处直墓出土了骨饰一件,宽6.3厘米,残高3.3厘米,柄残,顶部呈浅弧形,正中起棱。

玛瑙饰

王处直墓出土了玛瑙梳子一件,仅存残片,梳背呈圆弧形,残宽6.4厘米。

石器

王处直墓出土了石杵5件,高约27厘米。

钱币

王处直墓出土了钱币300余枚,其中2枚五铢、10枚乾元重宝,余皆为开元通宝。

墓志

王处直墓前室出土了墓志一合,青石的质地,志盖为方形顶式,边长102厘米,厚24.5厘米;志石为正方形,边长105厘米,厚17~18厘米,四侧面线刻藤本牡丹和牡丹纹。

墓主简介

王处直(862年-922年),字允明,晚唐五代十国万年(今西安市)人。父亲王宗,家境豪富,曾官至金吾大将军,领兴元节度使;哥哥王处存,官至义武军节度使;王处直初为定州市后院中军都知兵马使,李晔干宁二年(895年),王处存身亡,军队推王处存之子王郜为义武军节度使。唐昭宗光化三年(900年),梁兵攻打定州,王派遣王处直率领军队迎战,两军交战于沙河,王处直被梁兵所败,遂带兵驱逐王郜,代为义武留后,出绢十万匹,归附后梁太祖朱温,被表为义武节度使,之后又升为北平王。其后,又绝梁附晋。后梁末帝龙德元年(921年)被养子王都所囚禁,次年初忧愤死。

研究价值

曲阳县灵山镇西燕川村王处直墓是五代十国考古上的一项重要发现,虽然墓内的随葬文物因盗掘而损毁严重,但墓壁存留的精美壁画和浮雕,在古代美术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研究价值。墓室前室顶部的壁画为天文现象与星辰,四壁则为侍者、山水、花卉、花鸟、云鹤等,尤其是侍女和乐女等人物的形象,既雍容华贵,又丰腴圆润,既有典型的唐风遗韵,又有创新的艺术特点;甬道两侧、前室四壁及后室侧壁镶嵌的浮雕,包括甬道的武士、前室的十二时辰、后室的奉侍和散乐等,均为着色彩绘的浮雕,整体设计精巧,群像构图疏密得当、错落有致。壁画内容与石雕形象相互配合,平面图像与立体浮雕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奇特的造型艺术形式。

相关荣誉

2008年10月,“王处直墓”被公布为第五批河北省文物保护单位。2021年12月,入选“河北百年百项重要考古发现”名单。

相关事件

武士浮雕回归

2000年2月,有中国学者偶然发现,在美国拍卖的武士浮雕,疑似王处直墓失盗的浮雕,立即把消息传回国内;经河北省文物局研究确认,这块武士浮雕确实是王处直甬道处的两块浮雕之一。3月,国家文物局立即照会美国驻华使馆,要求美方中止拍卖并返还流失文物。3月21日,纽约州南区地方法院做出要求相关机构中止拍卖的决定,并授权海关部门将文物扣押没收,在经历一年的审判后,该法院判决返还文物,同年5月26日,这块武士浮雕回到中国。美国著名收藏家安思远了解了相关情况后,主动将自己收藏的另外一件武士浮雕无偿返还给中国。

相关评价

“王处直墓出土的彩绘散乐浮雕,无论是整体设计与表现内容,还是雕刻及装饰技法,在唐朝五代十国石雕艺术中均属上乘经典之作。”(河北新闻网

“王处直墓内的汉白玉彩绘仕女人物《散乐图》及《奉侍图》浮雕,是河北博物院的‘镇馆之宝’。”(中国国家地理)

参考资料

曲阳古墓葬发掘保护.曲阳县人民政府.2023-08-05

【美丽河北•人文之美】彩绘散乐浮雕:大音希声传唱唐韵风流.河北新闻网.2023-08-06

河北省公布“百年百项”重要考古发现.百家号-央广网.2023-08-06

圆明园兽首铜像如何重聚?这些流失文物故事值得铭记.央视网.2023-08-05

时光挖挖哇 | 河北海河文明的绚烂.上游新闻-中国国家地理微信公众号.2023-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