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西奥多·罗斯福

西奥多·罗斯福

西奥多·罗斯福(Theodore Roosevelt,1858年10月27日——1919年1月6日),又称老罗斯福、泰迪(Teddy)、TR,生于美国纽约州,荷兰裔美国军事家、政治家、外交家、第26任美国总统、自然资源保护主义者、博物学家、历史学家、作家等。

西奥多·罗斯福曾任职美国公共服务局、纽约市警察局局长、海军部副部长。因在美西战争中表现出色,获得纽约州市长提名。1900年他当选美国副总统。次年,因威廉·麦金莱(William Mckinley)总统被无政府主义者刺杀身亡,他继任美国总统,时年42岁,是美国历史上最年轻的总统,后放弃连任。西奥多·罗斯福的远房侄子富兰克林·罗斯福日后也当选为美国总统,又称小罗斯福。

西奥多·罗斯福当选总统时,实行资源保护政策,保护了森林、矿物、石油等资源;建立公平交易法案,推行反垄断政策,调节了劳工和资本家的矛盾;对外推行门罗主义,实行海军强制外交,干涉拉丁美洲事务;推动巴拿马运河修建;因成功调停日俄战争而获得了1906年的诺贝尔和平奖,成为第一个获得该奖项的美国人。

西奥多·罗斯福被列为总统山上四个总统雕像之一,与乔治·华盛顿(George Washington)、汤玛斯·杰佛逊(Thomas Jefferson)和亚伯拉罕·林肯(Abraham Lincoln)并列。他在20世纪初担任总统,被大众认为是现代美国的奠基者。但富兰克林·罗斯福时常被认为对平民毫无怜悯之心,他在自传中对美洲原住民的不友善态度也饱受争议。2006年6月26日,他再次成为《时代》周刊的封面人物。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1858年10月27日,西奥多·罗斯福出生于纽约东二十一街28号一个富商家庭,在四个孩子中排第二,父亲老西奥多·罗斯福是银行家。西奥多·罗斯福童年患有哮喘且高度近视,主要接受家庭教师教育。他曾随家人去欧洲旅行两次,期间学习了德语法语、意大利语。西奥多·罗斯福12岁时,在父亲的建议下报名了健美操,以强健体魄,从此他爱上体育锻炼。西奥多·罗斯福兴趣广泛,除了骑马、步行、爬山等户外活动外,他还喜爱阅读战争相关书籍,挚爱动物界

西奥多·罗斯福15岁时重返美国攻读学业,但偏科严重。他擅长科学、历史、地理及比较偏门的德语法语,在拉丁语、希腊语、数学上基础薄弱。

1876年秋,西奥多·罗斯福进入哈佛大学,成为哈佛大学亚瑟·卡特勒老师的门生。在大学就读期间,他成绩优秀,对科学领域十分感兴趣,致力于研究野外博物学。同时受到自由不干涉主义即自由贸易思想的影响,提倡贸易公平。1880年从哈佛毕业后,西奥多·罗斯福与第一任妻子爱丽丝·海瑟薇·李结婚。

西奥多·罗斯福与妻子的欧洲度蜜月还没结束,就又回到纽约,进入哥伦比亚大学法学院学习法律,期间写下《1812年战争中的海战》。西奥多·罗斯福对法律概念中“购者自慎”准则产生质疑。他认为“购者自慎”落实到法律或商业上的具体操作时,利益向卖方倾斜,造成买方的损失,并不是公平交易。次年出版第一部正式著作《1812年战争中的海战》,这本书后来成为美国海军学院必修课材料。同时结识了美国海军上校阿尔弗雷德·马汉(Alfred Thayer Mahan)。马汉在1890年出版《海权对1660——1783年历史的影响》一书,受此书影响,西奥多·罗斯福更加深刻认识到扩张海军对美国的重要性。

官员生涯

初入政坛

1880年,西奥多·罗斯福加入共和党,成为纽约市第21选区共和党联盟成员。 次年秋,西奥多·罗斯福由于得到进入纽约州下议院的机会,从法学院退学,开始从政生涯。西奥多·罗斯福于1882年、1883年、1884年连续当选纽约州议会(纽约州第 21 区议会)议员。他在议院处理的问题主要与廉洁、立法与管理效率有关,在司法部门任职三年,多次参与反腐败斗争。

1884年,在总统竞选中西奥多·罗斯福支持提名乔治·富兰克林·埃德蒙兹。同年6月,西奥多·罗斯福参与共和党在芝加哥举办的代表大会,最终是备受争议的詹姆斯·吉莱斯皮·布莱恩(James Gillespie Blaine)获得提名,党内众多改革者表示激烈反对。布莱恩的当选让共和党内也陷入混乱,西奥多·罗斯福心灰意冷。

放牧生活

1884年,西奥多·罗斯福的母亲因病去世,他的妻子爱丽丝为他生下第一个孩子爱丽丝·隆沃思(Alice Roosevelt Longworth)后,也因患上一种名为“白莱特氏症”的肾炎死去,为了抚平内心悲伤,他来到北达科他牧场,过着放牧生活。富兰克林·罗斯福在牧场学会了骑马等牛仔技能,期间捕猎、捉马贼等经历,使他领略了西部狂野的生存之道,他比从前更加强壮和勇敢。罗斯福对历史学颇有研究,凭着深厚的学识为美国主流杂志撰稿,因此获得丰厚稿酬,并以知识者的身份广为人知。

重返公职

1884年,西奥多·罗斯福重返政坛,作为共和党代表参加了在芝加哥召开的政党提名大会。同时结识来自马萨诸塞州的好友亨利·卡波特·洛奇(Henry Cabot Lodge),二人都是共和党内的自由派。

1886年,富兰克林·罗斯福作为共和党候选人,竞选纽约市长,得票第三,无缘市长。同年他因选举来到伦敦时,与青梅竹马的恋人伊迪丝·克米特·卡罗·罗斯福结婚。在欧洲度蜜月期间,罗斯福攀登了白朗峰,他领导的探险队是历史上第三个登顶团队,这一成绩使他成为英国皇家学会成员。1886到1887年,北达科他州牧场冬季因严寒,牲口几乎灭绝,他被迫返回纽约。

1888年总统大选时,罗斯福在中西部为本杰明·哈里逊(Benjamin Harrison)助选。威廉·亨利·哈里森当选总统后,他来到美国公共服务局,担任文官委员。1892年大选中哈里森落败,但他仍担任文官委员,任期两年。任期结束后,他成为纽约委员会委员。在担任文官委员期间,他组织了文官制度改革。在这期间,他和第二任妻子伊迪丝结交许多朋友,晚上家中经常高朋满座。

在离任原职就任纽约市警察局长之前,西奥多·罗斯福对政治腐败进行坚决有力的打击已经成为作为其新改革家标志。1895年,西奥多·罗斯福担任纽约市警察委员会主任,任期两年间,他采取了以下措施:定期巡查消防设施;对警员进行年度体能检测;新警员招聘严格依据体能和智力标准而非政治关系;招收少数民族和妇女警员;关闭导致腐败的、警方运营的商业设施;在所有的分局安装电话等。纽约的腐败问题和社会治安得以改善,并写成了《西部的胜利》一书。

1896年,富兰克林·罗斯福为威廉·麦金莱竞选总统四处奔走。同时在好友洛奇的说服下,1897年,罗斯福被麦金莱总统任命为海军部助理部长。他致力于海军现代化,扩充船舰,提高现有军舰使用效率。另外,在海军部长度假时,他担任代理部长制定了一份新的海战计划,主张对西班牙开战。

1898年2月15日,美国海军缅因号战舰在哈瓦那港被击沉。十天后富兰克林·罗斯福向美国驻日本军事基地指挥官乔治·杜威发布战备命令,即要求军舰开到香港特别行政区,一旦美西战争爆发,务必将西班牙人扣留在亚洲。4月25日美国国会向西班牙宣战,美西战争爆发。他辞去海军部的文职工作,组建了一只包括西部牛仔老朋友和东部常青藤盟校老校友的兵团,号称美国第一志愿骑兵团。好友伦纳德·伍德(Leonard Wood)任上校担任团长,负责补给问题,罗斯福负责训练。在拉斯瓜西马斯战役中,罗斯福所在部队因为使用有烟火药而暴露位置,罗斯福率先击退敌人的先头部队,使战况迎来转机,最终取得巨大胜利。西奥多·罗斯福被提拔为骑兵团的指挥。之后美国军队前往攻打圣胡安山,罗斯福带领部下冒险攻上山头,获得胜利。同年秋天,美西战场上疟疾横行,西奥多·罗斯福严厉控诉政府卫生政策,强调士兵应撤离古巴返回美国北部海滨,不应继续留在古巴作无用伤亡。

重返纽约

1898年10月,罗斯福在美西战争中表现出色,赢得了纽约州州长候选人提名。但共和党的“大庄家”托马斯·普拉特担心失去对共和党的掌控,不希望富兰克林·罗斯福当选,于是普拉特邀请罗斯福在曼哈顿酒店会面,经过激烈讨论,最终罗斯福答应在自己当选州长后,会和普拉特商议所有官员的任命。同年11月,共和党候选人罗斯福当选州长。在这期间他改善了运河系统,健全了官员任命制度,成立了工厂监理办公室,尤其是说服州议会立法向公共事业征税。1900年,普拉特建议罗斯福去乔治·华盛顿竞选副总统,罗斯福认为副总统一职很无聊,宣称不会接受该职位。但共和党大力推举罗斯福做威廉·麦金莱的副总统候选人,最后麦金莱赢得了大选,罗斯福当选副总统,并在一次演讲中表达了著名的“胡萝卜加大棒”原则:“温言在口,大棒在手,才能行得远。”

当选总统

第一任期(1901-1904)

1901年9月6日,麦金莱总统被无政府主义者里昂·乔戈什(Leon Czolgosz)刺杀,9月14日不治身亡。麦金莱遇刺后,富兰克林·罗斯福继任总统,接受特勤部门24小时保护。罗斯福是第一位从副总统转正,并获得连任的美国总统。罗斯福继任时42岁,是美国历史上最年轻的总统。他在第一任期基本保留了前总统的施政方针,即政策保守,在商人与工人之间保持中立态度,深受大工业家和银行家拥护。另外他还重视野生动物的保护,修建野生动物保护区。

同年富兰克林·罗斯福邀请黑人领袖布克·华盛顿(Booker Washington)到白宫共进晚餐,这样的场合在美国历史上首次出现,展示了罗斯福推动种族平等和融合的进步意识。罗斯福还任命犹太人奥斯卡·斯特劳斯(Oskar Straus)为内阁部长,使其成为美国历史上首位担任该职务的犹太人。

同时妻子伊迪丝改变白宫晚期维多利亚女王的遗风,还白宫简洁高贵的传统风格,在晚宴上接待来宾,在家中照顾儿女。在白宫时他喜欢带着朋友、内阁官员进行野外徒步、在白宫里拳击、跟孩子打闹、高声朗读等。

1902年,大批矿工罢工,造成国内燃煤缺失,富兰克林·罗斯福邀请矿主和矿工来谈判。起初矿主态度嚣张,罗斯福便说如果不能达成协议,联邦军队将全面接管煤矿公司。最后矿主和矿工双方达成协议,解决了危机。在任期间,罗斯福对托拉斯进行了强力打压,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在1902年以《谢尔曼反托拉斯法》起诉北方证券公司,并胜诉,使得《谢尔曼反托拉斯法》真正发挥了对不良托拉斯的遏制作用。1903年,在罗斯福提议下,国会组建了新的商业与劳工部,用于调查工业运动的真相。

第二任期(1904-1908)

1904年大选时,对手因病去世,罗斯福获得连任。连任后,他的政治倾向开始偏左,大力整顿工商业,强调公平贸易。同时,罗斯福视察了巴拿马运河区,开创了现任总统出国访问的先例。

1906年,日俄战争中,日本获得了对朝鲜和伪满洲国的控制,重创了俄国海军。在富兰克林·罗斯福劝说下,两个交战国同意在美国举行和平会谈。罗斯福成功说服两国在新罕布什尔州的朴次茅斯会面,两国签下《朴次茅斯和约》。日本在罗斯福的劝解下,停止对俄作战。因此西奥多·罗斯福成为首位获得诺贝尔和平奖的美国人。同年,罗斯福成立《赫伯恩法》,使洲际商务委员会拥有制订运价的权力。

1907年,罗斯福要求增加收入所得税和遗产税,固定铁路运价,实行货币改革,对劳资争端实行强制调查制度,逐步扩大8小时工作制,控制竞选费用。同年,俄克拉何马州加入联邦,成为美国第46个州。1907年还发生了经济恐慌,若纽约某家股票所倒闭,很可能恶化金融形势,为了解决这一危机,富兰克林·罗斯福默许美国钢铁公司收购这些股票并兼并田纳西州煤铁公司。1908年的一次拳击练习使其左眼永久失明。罗斯福还曾推动英语拼写改革,在政府公文里强行推动新拼音,并下令政府印刷机构使用新文字,但由于公众反对文字改革被迫停止。

离任生活

离任之初

1908年,罗斯福认为国防部长威廉·塔夫脱(William Howard Taft)是其进步主义思想的继承人,推举塔夫脱为总统候选人,放弃连任。1909年3月,富兰克林·罗斯福前往非洲探险,由塔夫脱主持政局。此次探险由史密森尼学会(Smithsonian Institution)和美国国家地理学会(National Geographic Society)赞助,随形包括许多史密森尼学会的科学家。他们在探险过程中捕获了约11397种动物,从昆虫到河马属、大象,甚至稀有的北部白犀牛,大量动物标本被运送到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罗斯福在非洲考察时过着原始民生活,以打猎为生,阅读大量书籍,并把非洲考察详细记录在日志里。

1909年富兰克林·罗斯福再次竞选总统,与塔夫脱等共和党内的保守派产生政治分歧。1911年底,罗斯福与共和党保守派塔夫脱等人彻底决裂,脱离共和党竞选总统。1912年初,对那些提倡在公正票选中取消选票程序的罗斯福的支持者,塔夫脱称之为政治唯情论者或者精神病人。

竞选失败

1912年2月24日,在七位共和党州长联名请求下,西奥多·罗斯福再次接受提名,成为总统候选人,并解释说,他之前拒绝另一个任期的意思是不接受连任。同年6月18日,在芝加哥举行的代表大会中,最终是威廉·塔夫脱和詹姆斯·斯库克拉夫特·谢尔曼获得提名。富兰克林·罗斯福指责入选者手段卑劣,遂与共和党内的进步主义者共同成立进步党,又称“雄鹿党”。1912年8月5日,进步党提名罗斯福参选总统。

1912年10月24日,西奥多·罗斯福在威斯康星州密尔沃基参加一次竞选活动时遭到袭击。一名理发店老板向他开枪行刺,子弹击中了他的演讲稿和眼镜框,然后穿入他的胸腔。尽管受伤严重,富兰克林·罗斯福还是拒绝了入院治疗的建议,坚持完成了长达90分钟的演讲。医生认为取出子弹会带来更大的风险,因此这颗子弹一直留在了罗斯福的身体里。在当年的总统选举中,罗斯福获得了27%的普选票,而共和党候选人威廉·塔夫脱只获得了23%的选票。最终,民主党的托马斯·伍德罗·威尔逊(Woodrow Wilson)以42%的得票率当选总统。1916年,进步党解散,罗斯福重新回到共和党。

南美探险

1913年,罗斯福展开了一次探险之旅,前往亚马孙河热带雨林地区,并将此次经历写成了书籍《穿越巴西荒原》。这次探险是由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American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提供资助,罗斯福答应提供新发现动物的标本。抵达南美后,他们探索困惑河的源头。这条河命名为罗斯福河,以纪念他的壮举。探险团队共有16位成员,其中包括富兰克林·罗斯福的次子克米特·罗斯福(Kermit Roosevelt)、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的成员、一位巴西军队中尉和一名医生等。在探险途中,罗斯福受伤并感染了疟疾,持续发烧。由于食物供应有限,他担心会拖累整个探险行程,因此提出独自留下。然而,他的儿子克米特坚持要带他继续前进,同时队医也对他进行精心照料,最终将他从死亡的边缘救回。在余生中,罗斯福经常因为未愈的疟疾和腿伤而住院接受治疗。

第一次世界大战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罗斯福极力支持英法海底隧道协约国。但当时一些德裔和爱尔兰裔美国人主张保持中立,罗斯福对此表示强烈谴责,并指责他们不爱国,将德国和爱尔兰的利益置于美国利益之上。1916年威尔逊竞选总统时,富兰克林·罗斯福多次攻击威尔逊。次年美国参战后,罗斯福自愿组织一个志愿步兵营,但威尔逊总统以现代战争讲求高科技,英雄时代已经过去为由拒绝。随后,在罗斯福的支持下,四个儿子参战。一战即将结束时,小儿子昆廷因敌军空袭去世。对威尔逊的批评导致共和党于1918年重新夺回国会的控制权。

晚年

罗斯福在晚年时饱受疾病困扰,然而他依然保持乐观的生活态度。他积极推动童子军运动,在这方面做了重要贡献。美国童子军总会授予他“首席童子军公民”称号,成为唯一获得该荣誉的人。1919年1月6日,老罗斯福总统在自己的住宅内安详离世,享年六十一岁。

家族成员

施政举措

政治

防腐反腐制度化

西奥多·罗斯福在就任总统后,将反腐败和建立廉洁政府作为重要任务之一。他不仅仔细调查腐败案件,还在制度层面进行改革,深入挖掘腐败问题的根源,推动制度反腐和防腐工作。西奥多·罗斯福在任期内将许多大人物和富豪,包括参议员和银行家等送进了监狱。同时,他还推行了财务公开、预算展示以及市政委员会制度等制度改革措施,以加强透明度和监督机制,确保政府行为的廉洁和公正。富兰克林·罗斯福的反腐败努力在加强法治和促进政府诚信方面取得了重要成就。

强化行政权力

罗斯福总统在任期内扩大了行政权力的运用范围,并鼓励下属进行前任总统和各部门领导未曾尝试过的举措。他坚决拒绝了党派领袖和权势人物在人事任命方面的干预,坚持自主选拔人才,只对参议员的建议在常规职位如邮政局长等方面持开放态度。对于法官、检察官、运河专员或大使等职位,富兰克林·罗斯福更倾向于任命那些正直、不向权势人物或其追随者谋求私利的人。他认为总统是全体美国人民的公仆,总统及其他政府工作人员都应服务于人民,而不是国会,他们的责任是为人民的利益而高效地工作。罗斯福秉持这一观念,并以实际行动来践行,不断推动政府的廉洁和效率。之后,他还成立志愿者委员会。

支持黑人参政

西奥多·罗斯福总统坚持联邦政府任命官员应该在各个地区选择有能力之人,黑人也有权参政。当时罗斯福严厉反对南方部分共和党领导人将黑人排除在政党组织之外,建立一个"纯白"的共和党机构的政治设想。

扩展联邦

1902年,西奥多·罗斯福总统和西部国会议员的共同努力下,通过了《新土地开垦法》。该法案的通过使干旱地区各州土地销售收入成为用于建设大型公共灌溉工程的资金来源。在富兰克林·罗斯福任内,俄克拉何马州加入了美国联邦。该州包括印地安保留地,曾试图以塞阔雅州的名义单独加入。随后,1906年国会通过的法案裁定俄克拉何马州及印地安领地作为一个州正式加入美国联邦。同时,该法案还决定亚利桑那州新墨西哥州合并成为一个州并加入联邦。这一系列的法案和裁定,扩大了美国国土,促进了西部地区的发展和联邦统一。

资源保护政策

罗斯福政府实行资源保护政策,其中心思想是:一是强化政府管理的作用;二是坚持可持续发展思想;三是功利性思想开发、保护和公共利益兼顾。罗斯福认为,资源保护不仅意味着保存,而且含有控制开发的意思,应对自然资源实行科学管理,组织综合利用和保护。

西奥多·罗斯福总统执政期间,实行积极的资源保护政策,明确提出以发展、持续、公平、效率为指导原则,以森林保护为中心环节,对水、土、森林、牧 场、矿产资源和野生动植物,甚至包括文明古迹进行全面保护;大力制止劫掠、浪费、破坏自然资源;提倡节制使用资源,为美国日后自然、经济、社会的协调 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开创了美国和世界环境保护史的先河。

西奥多·罗斯福采取了一系列环境保护措施:1905年,国会在农业部下设立森林局,同时政府修建各种交通设施通往林区,建立各项防火措施,在许多州 建立森林委员会;1907年,国会成立内陆水道委员会, 此后又成立全国水道委员会,委员会任务是研究森林、河流及其他自然资源之间的关系;1908年5月,全国各州陆续成立自然资源保护委员会,下设水利、森林、土地和矿产资源四个局。罗斯福在任期内建立了55个野生动物保护区,创建了4个国家公园,确立了51个国家鸟禽保护地,分布于17个州及领地口。

经济

调解煤矿罢工

1902年,由美国矿工联合会发起了一场煤矿工人大罢工。这场罢工威胁到了城市的取暖燃料供应,引发了全国范围的危机。罗斯福总统召集了煤矿主和劳工领袖在白宫进行会议。在会议上,双方达成了妥协,同意将每天的工作时间从10小时缩短到9小时,并给予工人10%的加薪。这一妥协解决了持续了163天的罢工,恢复了煤矿产业的正常运作。这次妥协被认为是劳资关系中的重要里程碑。

产业规范化

罗斯福政府致力于加强对铁路运输和跨州贸易的监管和规范。为此,国会于1906年通过了《赫本法案》。该法案授权成立了州际贸易委员会(ICC),以设定铁路运费的上限,并禁止铁路公司为关联公司提供免费货运服务。同时,在同一年,富兰克林·罗斯福还推动了国会通过了《纯净食品和药品法》和《肉类产品监督法案》。这两项法案旨在对养畜和肉类加工企业进行监督,实施强制的卫生标准。随后,国会对该法案进行了修正,以确保小型屠宰场符合卫生标准,以免其产品对出口和国内市场造成损害。这些立法举措展示了罗斯福政府在促进公平竞争和保护公众利益方面的努力。

反垄断政策

立法

西奥多·罗斯福在国会推动了一系列立法,加强了对托拉斯(大企业集团)的监管,使《谢尔曼反托拉斯法》得以有效实施。1903年2月,国会通过了《加速审理法》,规定优先处理巡回法院中根据《谢尔曼反托拉斯法》和《州际商务法》提起的案件。同年2月14日,通过了《商务和劳工部法》,设立了商务与劳工部,致力于推动进步主义运动。而在2月19日,通过了《埃尔金斯法》,赋予商务与劳工部调查公司行为的权力。这些立法举措为打击垄断行为、维护公平竞争环境,以及保护劳工权益提供了法律基础。罗斯福政府通过这些法律的实施,加强了对托拉斯的限制,并推动了进步主义的议程。

执行

他主张建立一个强大的联邦行政管理委员会,加强对大公司的建设性的管理。1901年,罗斯福在他的第一次国会演说中呼吁立法机构对托拉斯(大企业集团)的经营活动进行适度限制。尽管国会没有立即采取行动,但罗斯福自己主动展开了44项针对大企业的法律诉讼。由于他的这一举措,他被戏称为“托拉斯驯兽师”。

在西奥多·罗斯福的总统任期内,对托拉斯(大型企业集团)进行了大量的起诉案件,总计达到44起,其中最著名的是针对标准石油的案件。这些起诉行动是基于《谢尔曼反托拉斯法》所遵循的“合理原则”,该原则旨在区分企业行为中的合法与非法行为。同时,该法律也允许那些表现良好的企业公平地从事贸易,即使它们在市场上具有压倒性的地位。这一举措旨在打破垄断和保护消费者权益,以确保公平竞争和市场的健康发展。罗斯福政府的诉讼行动对于托拉斯行为的监管起到了重要作用,为维护公平竞争环境和维护市场秩序做出了重要贡献。

对外关系

海军强制外交政策

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奉行“温言在口,大棒在手”外交理念,其核心原则是通过强大的海军力量支持外交政策,即实行海军强制外交。他注重海军的发展,并将其作为支持外交努力的重要工具。

在古巴、波多黎各菲律宾巴拿马运河区,罗斯福派遣军队的医疗部门,建立了公共卫生系统,以提高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此外,他还通过军队在这些地区修建基础设施,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罗斯福通过这些举措展示了美国的实力和贡献,同时巩固了美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

1902年12月,英国德国宣布对委内瑞拉的港口进行封锁,其他国家相继加入英德行列。西奥多·罗斯福总统奉行“门罗主义”,警告欧洲列国不得干涉西半球事务,命令美国海军前往委内瑞拉海域巡逻,称在此次事件中保护委内瑞拉,并敦促欧洲索债者停止使用武力而采用仲裁来解决该问题。在他的领导下,成立联合委员会。在1903年,将相关法律依据提交海牙法庭。

巴拿马运河

1902年6月,国会授权西奥多·罗斯福总统选择巴拿马路线修建运河。当时,巴拿马隶属于哥伦比亚市。当时,在罗斯福的外交努力下,美国与哥伦比亚政府签署一项条约,即保留哥伦比亚对地峡地带的主权,赋予美国修建运河的特许权。作为交换条件,美国应支付一千万美元的现金和二十五万美元的年金,由美国出钱从法国购买巴拿马运河工程的设备。但条约签字后,哥伦比亚参议院的要价比条约高出一千万美元。罗斯福拒绝出钱,同时联系密友鼓动巴拿马独立。其后,在罗斯福为代表的美国政府支持下,巴拿马共和国成立。美国与巴拿马缔约,以一千万美元的代价拥有巴拿马运河的开发和使用权。1904年巴拿马运河开工,1914年竣工。

拉美政策

1901年,罗斯福刚任总统时就发表了关于门罗主义的新见解,将美国置于地区领导者的位置,初现干涉拉丁美洲事务的趋势。此后因欧洲势力对拉美国家的干涉,罗斯福又进一步推行门罗主义,率先采取行动。

1904年,罗斯福政府提出了被称为“罗斯福政策”的战略原则,以维护拉丁美洲地区的秩序,防止其他国家在该地区采取不良行动,这是罗斯福对门罗主义的进一步发展。该政策旨在确保美国的利益和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强调了美国对拉丁美洲事务的重要性,并宣称如果有国家表现出威胁或不正当的行为,美国有权利采取军事干预行动,展示了美国作为西半球主要大国的决心和影响力。

远东政策

在富兰克林·罗斯福的第二个总统任期即将结束时,他派遣了一支由16艘最先进战舰组成的舰队进行环球航行。这次航程始于1907年12月16日,结束于1909年2月22日。罗斯福通过这一举动向世界展示了美国海军的实力和全球影响力。在罗斯福劝说下,两个交战国同意在美国举行和平会谈。罗斯福成功地说服了两国在新罕布什尔州的普茨茅斯会面。日本在罗斯福的劝解下,停止对俄作战,赢得了其他列强对美国海军的尊重。

对华政策

罗斯福认为,美国要成为世界大国,必须加入欧洲强国的争霸中国的行列,美国必须扩大中国市场份额,扩大政治影响力。同时他还认为中国人是落后种族,理应成为白种文明的牺牲品。

罗斯福政府任职期间对华采取排斥、抵制的政策,在国内推行排华方案。1902年《关于执行有关华人条约诸规定的法律》,即排华法案,第二次十年到期时,在西奥多·罗斯福的推动下,《排华法案》取消时限,成为永久法案。

他担任美国总统后俄国独霸东北地区严重威胁到美国对华“门户开放”政策,同时日本也加大对中国的侵占,严重威胁到美国在华利益。另外,1905年中国开展展抵制美货运动。罗斯福从美国在华长远利益出发,对华转变为较为宽松的华人政策。1907年12月3日的年度致辞中,罗斯福要求国会授权减免和取消庚子赔款中超过实际损失的部分,并将多余资金用于资助中国的教育和学生留学费,企图扩大美国在华的政治影响力。1908年,美国退还了中国庚子赔款的一半。其中一部分资金被用于建立清华留美预备学校(今清华大学)。

后世纪念

航空母舰

美国海军为了纪念西奥多·罗斯福总统的贡献,命名了两艘舰艇以示敬意。这些舰艇分别是罗斯福号潜艇和罗斯福号航空母舰。罗斯福号潜艇是一艘在1961年至1982年期间服役的潜艇。罗斯福号潜艇参与了多项任务和行动,为海军的安全和国家的利益做出了重要贡献。而罗斯福号航空母舰是一艘自1986年起在大西洋舰队服役的航空母舰。作为一艘航空母舰,罗斯福号在海上航行并承担着提供空中支援、作战行动和战略投送等任务的重要角色。

国家公园

西奥多·罗斯福国家公园是位于美国北达科他州西部的一座国家公园,成立于1978年。该公园占地面积为70446英亩(约285平方公里)。西奥多·罗斯福在1883年首次来到这个地区,并经常到访。他甚至在这里建造了一座小型农庄。在建立为国家公园之前,这片土地先后被指定为野生动物保护区和国家纪念公园。最终于1978年正式成立为西奥多·罗斯福国家公园。

物种命名

2011年3月22日,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新墨西哥大学的研究人员在墨西哥的奇瓦万沙漠中发现了一种全新的鞘翅目物种。为了纪念美国前总统西奥多·罗斯福以及他对保护自然资源和推动环境保护中的努力,他们将这个新物种以他的名字命名。

个人作品

历史类

19世纪80年代,富兰克林·罗斯福作为历史学家成绩辉煌。他的著作《1812年战争中的海战》(1882年),深奥晦涩,但史料翔实,是美国军队海军学院必读参考书。关于西部开发史的四卷大部头著作《西部的胜利》(1889年—1896年,又译作《赢得西部》《征服西部》等),通俗易懂,对史学史有重要影响。他为主流杂志撰稿,收入颇丰,作为知识分子而闻名海内。后来,罗斯福当选为美国历史学会主席。其余历史学类作品,还有《美国历史中的英雄故事》(1895年);《美国和世界大战》(1915年),阐述了援助欧洲盟友的道德和政治理由。

政治类

《新国家主义》(1910年),罗斯福关于“新国家主义”的演讲。《共和国公民身份》,罗斯福在法国巴黎索邦大学发表的演讲。《尽你所能敬畏上帝》(1916年),内容由《大都会》杂志十四个月的文章组成。

游记类

西奥多·罗斯福在离任后曾去各地探险,并根据探险经历留下著作,如《非洲游踪》(1910年),《穿越巴西荒原》(1914年)。

自传

《罗斯福自传》(1913年),记录自己的政治生涯和个人生活。

信件

《给孩子们的一封信》,集合了西奥多·罗斯福二十年来给他的孩子们写的信,还包括他写给朋友和亲戚的与孩子相关的信。

人物评价

西奥多·罗斯福当政期间,为解决美国国内的尖锐矛盾,选择改良主义道路,使美国在20世纪初走向繁荣,开启了20世纪美国改良主义的先河。富兰克林·罗斯福是美国第一位认真对待托拉斯问题的总统,代表着指导思想和方式的重大转变,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的新旧蜕变。罗斯福的“公道政策”,为美国后来的“新政”“公平施政”和“伟大社会”中的改良措施奠定了基础。罗斯福致力于对自然资源的保护,为处理经济发展与自然资源之间的关系留下宝贵经验。罗斯福当政时期建造了强大的海军和两洋运河,使美国海军实力仅次于英国,可谓“美国现代海军之父”,在美国帝国主义扩张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罗斯福当政时期,是美国历史上一个承先启后、继往开来的时代。 初步确立了美国在世界事务中的大国地位,使美国因社会大变动而发生的 “不 适 应 症 ”有所缓和, 为美国后来的发展确立 了新的出发点。这就是罗斯福当政时期的历史地位。

美国第32任总统富兰克林·D·罗斯福说:“西奥多·罗斯福和威尔逊都是很有道德的领导人,他们在自己的时代用自己的方式,神圣地行使着总统的职权。”

美国作家埃德蒙·莫里斯评价道:“西奥多·罗斯福声音洪亮,体格健壮,常常是口若悬河。”

美国作家路易斯·奥金克洛斯在《鲁莽的麋鹿》一书中说:“西奥多·罗斯福是一个时代的象征,是一个信心十足、乐意冒险的领袖;他努力践行着自己的诺言——‘踏踏实实做事’,从不放弃。”

文艺影视

《领袖的崛起:西奥多·罗斯福》,人物传记,2001年出版,美国作家埃德蒙·莫里斯撰写。

博物馆奇妙夜》,美国奇幻喜剧片,2007年在中国大陆上映。编剧罗伯特·本·加兰特 、托马斯·列农 、米兰·崔克,导演肖恩·利维,罗宾·威廉姆斯饰演西奥多·罗斯福。

轶事典故

婚姻

西奥多·罗斯福的第二任妻子伊迪丝是他妹妹的好友,两人从小就认识,在罗斯福家人眼里,伊迪丝比爱丽丝先爱上罗斯福。罗斯福时常离家远行,伊迪丝总是毫无怨言地接受,但在罗斯福做出错误的选择时,伊迪丝也会及时纠正。对罗斯福来说,伊迪丝是他唯一敬畏的女人。罗斯福在婚姻上遵循从一而终的原则,因此在与伊迪丝结婚之初,他时常对已故前妻爱丽丝感到内疚。

子女教育

西奥多·罗斯福十分关心子女,即使忙到很晚也会陪子女玩游戏,但他并不会溺爱孩子。当儿子昆廷拿别人的东西还不承认时,富兰克林·罗斯福就对其实施了惩罚。

兴趣爱好

罗斯福十分喜欢体育锻炼,时常和助手一起打球,尤喜骑马和远足,会因为身材发福而进行大量运动。一次罗斯福叫上外交官一同出门游玩,途中遇到一条河,要脱掉衣服游过去,罗斯福与好友打赌谁先游到对岸,各自用随身物品押了赌注,但罗斯福唯独留下一双浅红色手套,因为他担心撞到女士。罗斯福还酷爱拳击,在与一名陆军切磋时被打伤左眼,后来那只眼睛完全失明,但罗斯福并未追究那名陆军的责任。

阅读《屠场》

1906年,美国为解决肉类加工厂的恶劣状况,通过了《纯净食品与药物法》。罗斯福在一次早餐过程中阅读了揭发肉类加工厂乱象的辛克莱·刘易斯的小说《屠场》,大骂恶心,并直接将香肠扔到窗外。

参考资料

..2023-07-10

..2023-07-10

..2023-07-11

..2023-07-11

..2023-07-11

西奥多·罗斯福 Theodore Roosevelt.豆瓣.2024-06-16

..2023-07-11

..2023-07-10

..2023-07-10

..2023-07-10

..2023-07-10

..2023-07-10

..2023-07-11

..2023-07-11

..2023-07-11

..2023-07-11

..2023-07-15

..2023-07-10

..2023-07-11

..2023-07-11

America and the World War.goodreads.2023-08-07

The New Nationalism .national constitution center.2023-08-07

The Man in the Arena.Theodore Roosevelt Center.2023-08-07

Fear God and take your own part, by Theodore Roosevelt..Yale University Library.2023-08-07

African game trails.Biodiversity Heritage Library.2023-08-07

我的奋斗:罗斯福自传.豆瓣读书.2023-08-01

Letters to His Children.Google 图书.2023-08-07

领袖的崛起:西奥多.罗斯福.豆瓣读书.2023-07-31

博物馆奇妙夜 Night at the Museum (2006).豆瓣电影.2023-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