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天津医院(简称天津医院),是一家集医疗、教学、科研、康复、预防保健为一体的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和区域医疗中心,由原天津医院与天和医院合并组成。

天津市天津医院前身可追溯到马大夫纪念医院。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北京协和医院被迫停办,张纪正方先之等原协和医院医师来到天津市,筹办天和医院。1965年,在天津医院现址上建立了新的骨科医院,开始命名为“海河医院”,后更名为“反帝医院”,于1972年最终命名为“天津医院”,在当时是亚洲最大的骨科医院。2012年,天津市卫生资源调整,原天津医院与天和医院合并组建为新的天津医院。天津医院分为河西院区、和平院区2个院区。医院承办有《中华骨科杂志》《Orthopaedic Surgery》《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等5种学术期刊

天津医院先后获得“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天津市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等荣誉称号。

历史沿革

前身创立

天津市天津医院前身可追溯到马大夫纪念医院。马大夫纪念医院的前身是英国驻屯军于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开设的军医院,门诊部设在紫竹林一带。

清同治七年(1868年),该院转交英国基督教伦敦会管理,改名英国伦敦会施诊所,除给外国驻军和洋人看病外,也接诊中国人,并在给华人看病的同时进行传教活动。清光绪五年(1879年),英国基督教伦敦会派遣英国传教士兼医生马根济来天津市主持施诊所业务。

1924年,医院原建筑被拆除,重建了砖木结构的医院门诊部、护士楼、医师住宅楼,为纪念马根济,改名为马大夫纪念医院

1928年,马大夫纪念医院建成两座医师住宅楼。1929年,医院就诊病人达86000人,平均每日三四百人。1930年,马大夫纪念医院北病房楼建成,徐世昌徐世章等人为此囊助银51770两。

合并重组

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北京协和医院被迫停办,张纪正方先之柯应夔邓家栋朱宪彝等原协和医院医师来到天津市,筹办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寓意天津的协和,于1942年7月正式开诊。

1944年8月,方先之创建天津骨科医院以满足患者不断增长的就诊需求。

1956年,天津骨科医院并入“天津市立人民医院”。同年,天和医院与中纺医院、邮电医院、恩光医院合并,更名为“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

1965年,天津医院现址上建立了新的骨科医院,开始命名为“海河医院”,后更名为“反帝医院”,于1972年最终命名为“天津医院”,在当时是亚洲最大的骨科医院。1984年,原天津医院血管外科成立。

1992年,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迁往新址,其中一部分在原址复名为天和医院。

1999年,原天津医院增名天津骨科医院。2002年,天津市关节外科中心(关节外科)成立。

2012年,天津市卫生资源调整,原天津医院与天和医院合并组建为新的天津医院,实现了在保持各自特色基础上的资源整合与优势互补,秉承了原有的文化底蕴,并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实现了合并基础上的有机融合与和谐发展

2015年8月,天津医院急诊楼投入使用。同年,天津医院与天津大学达成长期合作协议,挂牌天津大学天津医院。

2019年5月27日,天津医院小儿内科门诊开诊。2024年8月29日,天津医院感染免疫科正式开科。

规模条件

整体规模

天津医院分为河西院区、和平院区2个院区。天津医院急诊楼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地上五层,地下二层。

院区分布

河西院区

河西院区地址为天津医院原址(河西区解放南路406号),占地面积80亩,建筑面积17.6000㎡,床位1489张,设有门诊、急诊、住院部,是大型区域医疗中心。

和平院区

和平院区地址为原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原址(天津市和平区睦南道122号),占地面积26.87亩,现有建筑总面积22601方米,保留内、外、骨科、内分泌、中医、老干部、心内科等门诊。

人才队伍

天津医院专业技术人才1884人,具有正高级职称92人,副高级职称199人。国家级学术团体兼职53人,市级学术团体兼职82人,拥有国家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3人,天津市授衔专家3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31人,天津市“131创新型人才培养工程”11人。博士生导师6人,硕士生导师27人。

科室设置

全部科室

参考资料(数据截至2025年5月1日)

重点科室

骨科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骨科专业下设创伤骨科、脊柱外科、关节外科、骨肿瘤学、小儿骨科、手显微外科、运动损伤与关节镜科、中西医结合骨科、类风湿性关节炎骨病科等8个亚专业,其中创伤骨科按照膝、髋、上肢、骨盆、矫形、足踝等部位进行了学科细化。

教育科研

教研成果

天津医院坚持科学教育兴院战略,积极打造学术型医院,是国家卫生部临床重点专科医疗单位。医院以临床为依托,设有天津市骨科研究所、天津市中西医结合骨科研究所、天津市创伤交通医学研究所、天津市运动医学研究所。

天津医院受国家卫生部委托承办全国骨科高级医师进修班,培养了4000多名高级骨科专业人才,成为中国著名的骨科培训基地之一。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项,省部级科研项目12项,获得国家和省部级奖项9项,专利20项,发表SCI和中华系列论文200余篇。拥有内科、外科、急诊科、耳鼻喉科、医学影像科、全科、康复科七个天津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是天津市医科大学、中医药大学教学医院,天津市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医院。

期刊杂志

天津医院承办有《中华骨科杂志》《Orthopaedic Surgery》《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实用检验医师杂志》5种学术期刊

参考资料

医院文化

现任领导

参考资料(数据截至2025年5月1日)

获得荣誉

社会责任

2024年10月,天津医院骨内科牵头,联合内分泌科、脊柱外科二病区髋关节二病区、运动损伤与关节镜二病区、康复医学科、感染免疫科、健康管理科、药学部,在门诊大厅举办了多学科惠民义诊活动。

相关活动

2024年7月6日,由天津市互联网医学科普协会主办,天津市天津医院协办的第一届骨科学科普专委会成立大会在天津医院举行。逾百位来自各医院的骨科专家及同道学者参会,共同见证专委会的成立过程。

参考资料

领导团队.天津医院.2025-05-01

医院简介.天津医院.2025-05-01

历史沿革.天津医院.2025-05-01

中共天津市委关于表彰天津市优秀共产党员、天津市优秀党务工作者和天津市先进基层党组织的决定.天津市人民政府.2025-05-01

(受权发布)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表彰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和先进集体的决定.新华网.2025-05-01

受权发布|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表彰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和模范个人的决定.新华网.2025-05-01

天津市天津医院(和平院区).天津市人民政府.2025-05-01

启新程 谱新篇——天津医院感染免疫科正式开科.天津医院.2025-05-01

外科系统.天津医院.2025-05-01

医院文化.天津医院.2025-05-01

天津医院成功举办“世界骨质疏松日”多学科惠民义诊活动.天津医院.2025-05-01

天津市互联网医学科普协会第一届骨科学科普专业委员会成立.天津医院.2025-05-01